俄一衛星返回地球 壁虎等太空遊客將「出艙」

2020-12-03 環球網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周旭】據俄新社9月1日報導,俄羅斯副總理德米特裡•羅戈津在推特中寫道,攜帶壁虎、果蠅、蠶卵、蘑菇和高等植物種子的「光子-M」生物衛星於9月1日在奧倫堡州著陸。

俄聯邦航天署發言人向俄新社進一步表示:「近期將從艙內取出這些小型太空遊客,科學家們到時可以看看它們在經受太空飛行之苦後的表現。」

「光子-M4」生物衛星於7月19日從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升空,進入地球軌道。據悉,「光子-M4」的生物使命包含8個實驗,生物衛星攜帶的最大動物是5隻長約10釐米的壁虎。研究人員希望這些壁虎能繁殖後代。

相關焦點

  • 俄生物實驗衛星返回地球 壁虎、鼠、魚體驗太空生活
    原標題:俄生物實驗衛星返回地球 壁虎、鼠、魚體驗太空生活   俄羅斯飛行控制中心19日宣布,俄航天部門4月19日發射的「生物型-1M」生物實驗衛星當天攜帶壁虎等多種實驗生物返回地球。  俄飛行控制中心說,該衛星的返回艙降落在奧倫堡市東北方向約100公裡處。
  • 俄生物衛星返回地球 壁虎「殉職」果蠅存活
    原標題:俄生物衛星返回地球 太空乘客壁虎全「殉職」 俄羅斯「光子-M」生物衛星於9月1日在奧倫堡著陸,太空乘客——5隻壁虎全部「殉職」。 據俄新社9月1日消息,俄羅斯「光子-M」生物衛星於9月1日在奧倫堡著陸,搭乘該衛星的太空乘客——5隻壁虎全部「殉職」。 據悉,此次搭乘「光子-M」四號生物衛星在太空飛行的有壁虎、果蠅,衛星上還有蠶卵、蘑菇和高等植物種子。俄羅斯科學院生物醫學問題研究所發言人透露,5隻壁虎殉職,但果蠅卻存活下來。
  • 俄羅斯衛星攜帶壁虎等實驗生物返回地球
    新華網莫斯科5月19日電 俄羅斯飛行控制中心19日宣布,俄航天部門4月19日發射的「生物型-1M」生物試驗衛星當天攜帶壁虎等多種實驗生物返回地球。俄飛行控制中心說,該衛星的返回艙降落在奧倫堡市東北方向約100公裡處。
  • 俄羅斯生物衛星返回地球 太空乘客壁虎全「殉職」
    據俄新社9月1日消息,俄羅斯「光子-M4」生物衛星於9月1日在奧倫堡著陸,搭乘該衛星的太空乘客——5隻壁虎全部「殉職」,果蠅存活下來了。「光子-M4」生物衛星於7月19日從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升空,進入地球軌道。當時與衛星失去聯繫,衛星一直不接受地面發的指令。7月26日才得以恢復聯繫。
  • 太空遊客將可能在2023年進行首次太空行走90分鐘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7月4日消息,美國太空探險公司(Space Adventures)俄羅斯代表處對衛星通訊社表示,有望進行太空行走的第一位太空遊客,將可能在國際空間站艙外停留90-100分鐘。他說:「這將是出艙90-100分鐘,相當於圍繞地球約一圈。太空遊客不是專業太空人,這種行走與6、7小時(取決於訓練情況)行走具有原則性區別。」
  • 太空遊客史上首次出艙漫步將在2023年實現
    25日消息,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俄羅斯能源火箭公司(RSC Energia)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已經籤署了有史以來第一份太空遊客出艙漫步的合同。該項目定於2023年進行。聲明指出,「能源火箭公司與太空探險公司(Space Adventures)籤署了一份關於2023年2名太空遊客乘坐聯盟MS飛船前往國際空間站俄羅斯艙進行短期考察的合同」。預計,考察期間「一名太空遊的成員將與俄羅斯專業太空人一同進行太空行走」。自2001年人類第一位太空遊客丹尼斯·蒂託進入軌道以來,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和太空探險公司一直在空間旅遊方面進行合作。
  • 太空人返回地球後,出艙為什麼坐椅子?還需要有人攙扶!
    為何太空人返回地球後,出艙需要乘坐椅子?走出來不是更風光嗎?太空人在我們看來是一個風光無限的行業,又有誰看到過這些太空人在進入太空之前所經歷的一系列超乎常人的訓練呢?想要成為太空人,不僅要有超強的心理素質,還要有過硬的心理素質才可以。
  • 五星紅旗太空飄揚——神舟七號航天員太空出艙記
    歷史一刻定格在2008年9月27日,圍繞地球飛行了29圈的神舟七號飛船,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這一圈,中國航天員的身影首次進入茫茫太空,中國載人航天發展迎來一個新的歷史時刻    15時,我們走進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飛控大廳。
  • SpaceX的載人龍飛船成功返回地球,飛往太空的船票或將於明年開售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經緯創投」(ID:matrixpartnerschina)經過兩個多月的太空旅行,載人龍飛船終於返回了地球。太空商業化的全新時代由此啟幕。以下: 1 載入龍飛船如何返回地球?北京時間8月2日7時35分,道格·赫爾利和鮑勃·貝肯在國際空間站工作的另三名太空人的幫助下進入了離地超300公裡的國際空間站。在太空航行了兩個月後,載人龍飛船終於返回地球了。
  • 翟志剛完成太空行走 我國首次空間出艙取得成功
    中國航天員翟志剛完成首次空間出艙活動    新華社北京9月27日電(記者田兆運、孫彥新)北京時間9月27日17時,航天員翟志剛在完成一系列空間科學實驗,並按預定方案進行太空行走後,安全返回神舟七號軌道艙。
  • 國際空間站太空人出艙行走時,不小心將一面鏡子丟在太空
    據《科技時報》(techtimes)6月27日報導,美國一名太空人在國際空間站執行一場檢修電池的外勤任務時,不慎將一面小鏡子丟在太空,鏡子將以大約每秒0.3048米的速度漂移。NASA明確表示,這次小意外不會對太空行走或空間站構成風險,鏡子現在只是環繞地球軌道上的大量太空垃圾中的一個,它的最終宿命,或許就是落入地球大氣層時消失殆盡。
  • 國際空間站太空人出艙行走時,不小心將一面鏡子丟在太空
    據《科技時報》(techtimes)6月27日報導,美國一名太空人在國際空間站執行一場檢修電池的外勤任務時,不慎將一面小鏡子丟在太空,鏡子將以大約每秒0.3048米的速度漂移。這面鏡子並非太空人私自攜帶,而是每名太空人的手腕上都會配備一面鏡子,以便頭盔視野不佳時方便拿來查看,功能類似於汽車的後視鏡。鏡子體積12.7釐米乘以7.62釐米,重量約等於45克。
  • 清理太空垃圾學壁虎
    清理太空垃圾學壁虎在地球軌道上,分布著成千上萬的太空垃圾,據統計,直徑大於10釐米的太空垃圾就超過2萬塊。它們要是與衛星碰撞,足以摧毀衛星,並製造出更多的碎片。但太空惡劣的環境使得我們無法用一般的方法來清除這些垃圾。
  • 浩瀚太空留下中國人第一行足跡
    北京時間9月27日17時,航天員翟志剛在完成一系列空間科學實驗,並按預定方案進行太空行走後,安全返回神舟七號軌道艙。這標誌著我國航天員首次空間出艙活動取得成功。  新華社北京9月27日電(記者賈 永 白瑞雪 孫彥新)浩瀚太空留下中國人第一行足印——27日17時,42歲的航天員翟志剛完成中國首次太空漫步。
  • 俄媒:俄中探索建低軌衛星系統 將讓美失太空優勢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俄羅斯衛星網11月9日報導,俄中兩國專家正在研究建立「幸福之星」全球低軌道衛星系統的可能性,俄羅斯信息微型系統公司總經理列舍特涅夫-捷斯託耶多夫在2015年杜拜國際航展期間透露。葉夫謝耶夫說:"這一空間的衛星通常用在軍事領域,用於無線電技術偵查。它們可以接受各種信號,並對地球表面進行定位觀察,也就是說,這些衛星首先可用來進行圖像偵查。所以說,如果俄羅斯與中國能聯合建立低軌道衛星群的話,那麼,可以說,兩國在實施航天偵查領域的合作走得更近了。"
  • 「神七」航天員出艙先揮舞國旗的經典畫面,其實源自一個錯誤警報
    在太空這個廣袤無垠的舞臺上,年輕一代的中國航天人將用自己的雙手,描繪出艙活動、交會對接、建造空間實驗室和空間站等新的宏偉藍圖。從此刻起,神舟七號將載著3位航天員開始繞地球飛行,並將首度實施空間出艙活動。
  • 俄羅斯明年將派女演員前往國際空間站,拍攝首部太空故事片
    國際空間站(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海外網11月17日電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1月16日報導,俄羅斯航天集團制定了一份2021年國際空間站飛行計劃(草案),計劃顯示,俄羅斯女演員將與一名太空遊客一同前往國際空間站,拍攝首部太空故事片。
  • 由於太空艙重力過大 俄羅斯差點害死首名太空遊客
    由於太空艙重力過大 俄羅斯差點害死首名太空遊客 2002年4月27日10:09  南方網   南方網訊 正當全球第二名自費太空遊客展開太空旅遊之際
  • 印度擬研發太空武器 以摧毀地球低軌道衛星(圖)
    [提要] 印度方面已經開始整合技術,研發一種太空武器系統,用以摧毀敵人部署在地球低軌道的衛星。近年來,隨著太空航天技術的發展與進步,印度軍方已將外太空視為一種新的、潛在的衝突舞臺,「星球大戰不再僅僅是虛構」。
  • 費俊龍聶海勝其中一人將領軍神七 出艙太空漫步
    2005年10月17日,神舟六號返回艙在內蒙古四子王旗中部草原成功著陸新華社資料圖片   費俊龍聶海勝或領軍神七  將在太空漫步一小時  新快報訊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即將於今年10月發射的神舟七號載人飛船,預計搭載三名航天員,並實現中國首次太空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