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衛星攜帶壁虎等實驗生物返回地球

2020-12-03 網易新聞

新華網莫斯科5月19日電 俄羅斯飛行控制中心19日宣布,俄航天部門4月19日發射的「生物型-1M」生物試驗衛星當天攜帶壁虎等多種實驗生物返回地球。

俄飛行控制中心說,該衛星的返回艙降落在奧倫堡市東北方向約100公裡處。其帶回的實驗生物包括壁虎、鼠、魚、微生物和植物。

在這些生物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45隻「基因純淨」的實驗鼠,它們每一隻都有自己的基因標識,以便科學家發現基因上的變化。這些實驗鼠是專門為開展分子遺傳學研究而飼養的,這是它們第一次進入太空。科學家通過衛星內部的攝像機和其他儀器觀察老鼠的行為,測量其心跳和血壓。在它們返回地球後,科學家還將研究其組織和器官的變化,以便弄清長期失重狀態對生物體的影響。

除了實驗生物外,「生物型-1M」衛星還帶回了人造隕石——特製的玄武巖板。這些石頭的中間有一些小孔洞,是專門用來放置微生物的。這些人造隕石被安放在衛星表面,在真空狀態下接受宇宙輻射。在返回地球時,人造隕石經歷了與天然隕石一樣的環境——溫度驟升、壓力變化和過載等。它們帶回的數據將為科學家研究外來生物提供參考。

「生物型-1M」衛星重6.84噸,返回艙有大約3.3立方米的自由空間供其「乘客」生活。返回艙內部溫度為24攝氏度左右,溼度在40%到70%之間。艙內還仿照赤道情形,將每天設置為12小時白天和12小時黑夜。

(原標題:俄衛星攜帶壁虎等實驗生物返回地球)

本文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俄生物衛星返回地球 壁虎「殉職」果蠅存活
    原標題:俄生物衛星返回地球 太空乘客壁虎全「殉職」 俄羅斯「光子-M」生物衛星於9月1日在奧倫堡著陸,太空乘客——5隻壁虎全部「殉職」。 據俄新社9月1日消息,俄羅斯「光子-M」生物衛星於9月1日在奧倫堡著陸,搭乘該衛星的太空乘客——5隻壁虎全部「殉職」。 據悉,此次搭乘「光子-M」四號生物衛星在太空飛行的有壁虎、果蠅,衛星上還有蠶卵、蘑菇和高等植物種子。俄羅斯科學院生物醫學問題研究所發言人透露,5隻壁虎殉職,但果蠅卻存活下來。
  • 俄羅斯生物衛星返回地球 太空乘客壁虎全「殉職」
    據俄新社9月1日消息,俄羅斯「光子-M4」生物衛星於9月1日在奧倫堡著陸,搭乘該衛星的太空乘客——5隻壁虎全部「殉職」,果蠅存活下來了。「光子-M4」生物衛星於7月19日從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升空,進入地球軌道。當時與衛星失去聯繫,衛星一直不接受地面發的指令。7月26日才得以恢復聯繫。
  • 俄生物實驗衛星返回地球 壁虎、鼠、魚體驗太空生活
    原標題:俄生物實驗衛星返回地球 壁虎、鼠、魚體驗太空生活   俄羅斯飛行控制中心19日宣布,俄航天部門4月19日發射的「生物型-1M」生物實驗衛星當天攜帶壁虎等多種實驗生物返回地球。  俄飛行控制中心說,該衛星的返回艙降落在奧倫堡市東北方向約100公裡處。
  • 俄一衛星返回地球 壁虎等太空遊客將「出艙」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周旭】據俄新社9月1日報導,俄羅斯副總理德米特裡•羅戈津在推特中寫道,攜帶壁虎、果蠅、蠶卵、蘑菇和高等植物種子的「光子-M」生物衛星於9月1日在奧倫堡州著陸。俄聯邦航天署發言人向俄新社進一步表示:「近期將從艙內取出這些小型太空遊客,科學家們到時可以看看它們在經受太空飛行之苦後的表現。」
  • 太空中的生物實驗
    其中就包括醫學超聲檢查、太空植物栽培試驗等太空生物醫學實驗。所謂「太空生物實驗」,是利用太空中特有的高真空、強輻射、高潔淨、大溫差、太陽能、以及太空飛行器獨有的微重力環境等地面上難以獲得的寶貴條件,對生物的基因進行誘變。也可以觀察太空條件下生物活動的現象和本質。
  • 「阿特蘭蒂斯」號太空梭啟程返回地球
    這張7月19日拍攝的視頻截圖顯示,「阿特蘭蒂斯」號太空梭離開國際空間站,啟程返回地球。  「阿特蘭蒂斯」號7月8日升空,定於21日重返地球,將與另兩架太空梭在博物館「安度晚年」。   新華社/路透    阿特蘭蒂斯」號開始返航,21日落地  是美太空梭第135次也是最後一次飛行  太空梭項目30年歷史畫上句號  「阿特蘭蒂斯」號19日終止與國際空間站的對接狀態,開始啟程返回地球,從而結束美國太空梭機群最後一次飛行,為太空梭項目
  • 太空人是怎麼返回地球的?
    當太空人結束了為期幾天或者十幾天的宇宙飛行之後,他們是要需要及時返回地球的。對接完成後,太空人需要進入空間站進行一些實驗,以及採集數據樣本帶回地球進行數據分析。在以上這些工作完成之後,太空人就需要及時回到地球上了。要返回地球,太空人必須乘坐返回艙。返回艙的空間,並不是很大。他主要是提供實驗人員的待的地方,以及實驗物品的攜帶的地方。
  • 嫦娥五號軌道器攜帶返回器從月球返回
    嫦娥五號軌道器(黃色)攜帶返回器(白色)從月球返回,在地面5000公裡上空分離,返回器返回地球(模擬圖)。地球家門難進今天凌晨,在到達地球5000公裡之外時,嫦娥五號的「快遞小哥」軌道器與「月球快件」返回器分離,小小的返回器攜帶2千克月球樣品,獨自踏上回家路。返回器以11.2公裡/秒的第二宇宙速度急速衝向地球,在距離地面120公裡高度,像一顆彈頭扎入大氣層。很快,藉助大氣層的升力,彈頭又躍了出來,回到太空。到達最高點之後,再次下降,二度進入大氣層。
  • 我國可重複使用實驗飛船完成神秘任務返回地球
    我國可重複使用實驗飛船成功返回地球!外媒紛紛猜測著陸地!據消息稱,我國可重複使用實驗飛船在完成為期兩天的神秘任務後返回地球,至於飛船在短暫的軌道飛行中執行的任務暫時保密。2016年10月,中國長徵二號F火箭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神舟十一號飛船。2020年9月4日,長徵二號F發射了一艘神秘的可重複使用的實驗太空飛行器,執行了這項為期兩天的軌道任務。
  • 探火風雲 | 俄羅斯探火夢(三)系統回顧「火衛一-土壤」探測任務計劃
    它原計劃於2013年攜帶火衛一上的土壤樣品返回地球,用於進行詳細的實驗研究,對火衛一、火星和火星環境進行科學探測;對火衛一進行現場和遠程研究;研究火星衛星的起源及其與火星的關係;研究火星環境,包括輻射環境、等離子體和塵埃;搜尋火星過去和現在可能存在的生命跡象;監測火星大氣,如火星的塵埃風暴;探尋小行星撞擊對類地行星形成的影響。預計任務時間為3年。
  • 日本攜帶「龍宮」巖石樣本的太空艙已返回地球
    據外媒報導,一艘載有小行星「龍宮(Ryugu)」大量巖石的日本太空艙已經返回地球,具體地說,是在南澳大利亞的Woomera附近。據BBC報導,相機捕捉到太空艙在跳傘降落地面前穿越天空的畫面。隨後在UTC 12月5日19時47分在向負責追蹤工作的一架直升機傳輸信標信號後被發現。
  • 美國太空戰機雛形返回地球,太空呆了780天,秘密發射多顆衛星
    該機是由火箭發射進入太空,並能夠在地球衛星軌道上飛行、又能進入大氣層的航空器。而這種太空飛行器的最大優勢,就是可以進行反覆使用,這使其具備了非同凡響的使用價值。據了解誒,從2010年至今,美國的X-37B軌道試驗飛行器就已經完成了5次飛行任務。
  • 人類想殖民太空應該攜帶什麼物品?
    這些太空殖民地並不像「玉兔3號」,它們不是純粹的空間研究站,可以容納大約1萬人,從事太陽能衛星建造工作。研究團隊意識到這些人需要自己攜帶或者製造所需物品,太空殖民地的一切事物都必須計劃安排好,城市規劃者意識到這些太空殖民地的人口密度將與擁擠城市相當,因此人們需要開放的種植空間,以及公園和購物廣場,來緩解人們的壓力,農學家明白種植食物對於這些太空殖民地是很重要的。
  • 中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成功返回 已成功測試「神龍」空天飛機?
    【僑報網訊】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在軌飛行兩天後,於6日成功返回預定著陸場。外界猜測,中國已通過此舉「可能已成功測試『神龍』空天飛機」。中國也能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廉價的往返方式綜合香港《文匯報》、新華社報導,中國4日宣布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在軌飛行2天後,6日成功返回預定著陸場。
  • 俄羅斯一箭發射5顆德國衛星
    新華網莫斯科8月29日電(記者聶雲鵬)據俄塔社報導,俄羅斯29日用一枚「第聶伯」運載火箭發射5顆德國地球探測衛星。俄塔社援引俄軍方發言人沃夫克的話說,這枚火箭於莫斯科時間11時15分(北京時間15時15分)從哈薩克斯坦境內的拜科努爾發射場升空。
  • 宇航專家陳昌亞:登陸火星最難的是返回地球
    圖片說明:陳昌亞博士正在介紹宇航知識  東方網記者蔣澤3月4日報導:人類歷史上首次全過程模擬從地球往返火星的試驗「火星—500」,正在位於俄羅斯的生物醫學問題研究所的密閉試驗艙中進行。中俄聯合火星探測型號副總設計師、上海衛星工程研究所研究員陳昌亞博士,在第117期新民科學咖啡館上表示,人類登陸火星還需要克服很多技術難關,從火星返回地球就是一個很大的難題。    陳昌亞用月球和火星作比較,他說:「當年美國人登陸月球時,陸地發射的物體總質量達到118噸,到月球軌道時還有47噸。」
  • 俄羅斯計劃探測火衛一
    新華社莫斯科6月16日電俄羅斯航天局16日宣布,俄羅斯計劃在2009年發射一個無人探測器前往火星衛星火衛一,以獲取土壤樣本帶回地球研究。  俄羅斯航天局在一份聲明中說:「『火衛一—步兵』探測器定於2009年10月發射,整個探測計劃將耗時3年。
  • 清理太空垃圾學壁虎
    清理太空垃圾學壁虎在地球軌道上,分布著成千上萬的太空垃圾,據統計,直徑大於10釐米的太空垃圾就超過2萬塊。它們要是與衛星碰撞,足以摧毀衛星,並製造出更多的碎片。但太空惡劣的環境使得我們無法用一般的方法來清除這些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