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技術不如日本?美權威報告終於出爐,一堆數據說服所有人

2021-02-13 一分鐘談車

此前,美國權威報告終於出爐,公布了最新的航天大國名次,立刻引起了各界的廣泛關注,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次日本居然躍進了前三甲,對此,網友們著急地問:那中國呢?中國的航天技術該不會不如日本吧?當然不會,報告中的一堆數據完全可以說服所有人。

日本這次的排名確實出乎所有人的預料,要知道人類歷史上最早探索外太空的國家是蘇聯,早在1957年蘇聯便向外太空成功發射了首顆人造衛星,1961年還將載人飛船送入太空,而美國也緊隨其後,在蘇聯將首位太空人送入太空的同一年,美國便實現了人類登月的夢想,後來,蘇聯和美國在月球探測、宇宙空間站以及遠距離行星探測等領域先後取得了很多的成就,那麼,日本是從什麼時候起躋身到航天大國前列的呢?

1980年以前,日本的航天技術基本上都是從美國採購的,後來慢慢才轉化為自主研發的,而且剛開始製造出的火箭、衛星頻繁發生故障,在航天事業的發展之路上,日本可以說是走了很多彎路,也走得非常艱辛,不過後來日本卻另闢蹊徑,走出了一條不同的路來,1998年,日本成為繼美國、蘇聯之後的第三個成功發射火星探測器的國家,而且之後的小行星探測技術更是讓各界大開眼界,尤其是2019年發射的隼鳥2號探測器,兩次著陸小行星並完成採樣,然後成功返回地球,這個探測器帶回的樣本,對人類研究對地球有威脅的小行星,能提供非常重要的幫助,另外日本獨立研發的運載火箭也很厲害,載荷能力強且發射成功率又非常高,是目前給國際空間站運送補給的重要力量,可見,近些年來日本在航天方面的發展速度也是挺快的。

日本已躍進前三甲,那中國呢?中國在航天方面的起步也相對較晚,直到1970年才首次成功發射衛星到外太空,自此中國才算真正邁出了探索外太空的第一步,而且還經歷了很長時間的摸索,直到本世紀才開始逐漸顯現出一些成績。

到2003年,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將首名太空人送入太空,讓中國一舉成為全球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這在中國航天事業發展史上堪稱是裡程碑式的,自此,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便突飛猛進,取得了很多喜人的成績。

截至目前,中國已發射了十一艘神舟系列太空飛船,其中有六艘成功載人進入太空,而月球探測技術,就更值得中國人驕傲了,2019年中國的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背面著陸,並與玉兔二號成功完成互拍工作,讓中國成為全球首個,也是目前為止唯一一個可探測月球背面的國家,另外,中國獨立建造的天宮空間站目前也基本完成,即將投入到任務實施階段,還有新一代長徵系列運載火箭,也是中國實現載人空間站工程、探月工程等重大航天工程的關鍵支柱和成功基石,這些都是舉世矚目的成就。

那麼,中國和日本究竟哪國的航天實力更強一些?這個問題其實是很難回答的,因為兩個國家走的路徑不同,粗暴地進行比較是非常不科學的,也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說到底,還是因為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只是邁開了極小的一步,未知的東西還太多太多,各國之間與其做這些無謂的比較,真不如把精力放在對浩瀚宇宙的研究上更有意義。

相關焦點

  • 中國航天發射成功率不如日本印度?從網友回復引發的思考
    前幾日,我發表了一篇文章,對中國和世界其他航天大國的發射成功率進行對比。最終結果顯示自2015年11月4日起,美國共有122次航天發射任務,成功率超過98%。中國共有141次發射任務,成功率接近93%。俄羅斯共有91次航天發射任務,成功率接近96%,歐洲航天局共有47次發射任務,成功率接近96%,日本和印度各自有23次和26次發射任務,成功率都超過95%。
  • 航天科研到底哪國強?美媒眼中前4出爐,俄羅斯被狠狠擠出前三
    而經過時間的推移和科技的發展,我們如今終於能夠憑藉先進的技術,將先輩們的願望變成現實。4名新鮮出爐的時候,很多人都表示,第一名的位置絕對非美國莫屬。一直以來,只要是有關國家實力的排名,俄羅斯一般是不會掉出前三名的,但是在這份美媒公布的榜單中,俄羅斯卻無緣前三,而將俄羅斯「擠掉」的國家我們也很熟悉,就是鄰國日本。
  • 中國航天技術還不如當年的蘇聯嗎?
    ,在中國航天史上是空前的。航天專家告訴刀哥,嫦娥五號將在人類航天史上首次進行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技術難度很大。經過40多年的發展,難道如今中國航天技術還不如當年的蘇聯嗎?當然不是這樣。仔細對比就知道,嫦娥五號的探月步驟,其實與美國「阿波羅」載人登月飛船的步驟是一樣。換句話說,嫦娥五號的這次任務,同時也在為將來的載人登月進行可行性探索。
  • 日本科學省報告:中國自然科學論文首次位居第一,美權威機構認可
    據日本媒體8月11日報導,日本文部科學省下屬研究所發布了一份數據報告,中國在自然科學領域的論文篇數,已經超過了美國,自然科學論文首次位居世界第一。對於這個事情,美國的權威機構——國家科學基金會,也進行了關注,並專門發布了一篇報告,對中國的這一成就進行了認可。
  • 2019最新權威數據出爐了
    2019最新權威數據出爐了 2020年1月5日 09:30:01 智通財經網 本文來自 「石油Link」。
  • 馬斯克的SpaceX快速崛起,中國航天不如一家美企?
    迅速崛起的 SpaceXSpaceX 即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由美國人馬斯克於 2002 年創立,屬於商業航天公司。僅 18 年的時間,SpaceX 就在航天技術的關鍵領域取得了比中國還強的成就,特別是在商業航天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 贏商晚報 | 2018中國購物者報告出爐 重慶民宿收入全國第七
    關鍵詞:2018中國購物者報告、萬達電影、H&M、Bluemercury、奢侈品、龍湖、民宿、眉山萬達廣場、樓宇經濟國家標準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研討會、成都第十座萬達廣場   全國要聞   2018中國購物者報告出爐:消費升級、大賣場份額繼續下滑、電商成最大贏家
  • 一項航天技術讓日本強勢擠進前三,替代了中俄誰的位置?
    ,令人意外的是,排名前三的國家已經同大家的認知中有所偏差,其中有一個國家就被日本強勢趕超,美國作為在航天領域動作最多,取得成就也最多的國家,自然排名還是第一,那麼究竟中國和俄羅斯誰被擠出前三了呢?但在地面控制人員的不寫努力下,隼鳥號終於還是「活」了過來,踏上了回家之路。2010年6月,隼鳥號的回送艙終於在澳大利亞的一片荒漠中著陸,成功帶回來少量糸川小行星上的樣品。雖然結果不如預期的那麼好,但這隻太空「不死鳥」的故事卻打動了許多人,還被拍成了電影《隼鳥號:遙遠的歸來》。
  • 中國「國寶級」科學家:美國的飛機敢來,就把它們變成一堆廢鐵
    在戰鬥機的研發和精進中,隱身是一項重要的技術。  對此,我國的一位「國寶級」科學家就曾放出豪言:只要美國飛機敢來,就把它們變成一堆廢鐵。    我國在雷達研究方面已經取得了不小的成果,而這位國寶級的科學家就是我國雷達領域的權威吳劍旗,吳劍旗是1966年生人,曾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電子科技大學求學,畢業後便就職於中國電子科技集團,開始從事雷達研究,並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 日本終於承認不如中國?頭號項目胎死腹中,天價投入已血本無歸
    《共同社》本月23日報導,在經過了多次的推遲交付之後,由日本自主研發的首款噴氣式支線客機——三菱SpaceJet(原稱MRJ),終於迎來了他們最不願意看到的結局。而這也意味著,這個曾經被日本人寄予厚望的頭號民用航空項目將胎死腹中。
  • 全球頂尖科學家名單出爐!美632人,日294人,中國人數意外
    全球頂尖科學家名單出爐!美632人,日294人,中國人數意外。 根據2018年的統計,擁有頂尖科學家的數量在美國已經達到了630人,日本雖然國土面積比較小也已經達到了
  • 技術強國日本,為什麼撐不起一個航天強國?
    同樣受困於經費的是俄羅斯,其航天技術水平世界第二,個別領域超過美國,但由於近些年經費投入不足,不僅被美國遠遠甩在後面,航天綜合發展指標更是被歐空局和中國趕超。如果說經費問題還算比較嚴重的話,因經費和航天戰略帶來的人才缺乏已經不可忽視了。也許日本青年有更高的志向吧(奧特曼、柯南、龍珠),日本在全球幾個航天大國裡,人才儲備比例算是比較少的。
  • 中日航天探測器採樣返回,嫦娥五號技術難度不如日本隼鳥二號?
    日本隼鳥2號深空探測器隼鳥2號返回艙剛著陸的時候,日本人找了2個小時由於隼鳥2號探測的目標是深空小行星「龍宮」,僅單程的飛行時間就用了3年半,所以相比探測月球的嫦娥五號,有人認為日本的隼鳥2號深空探測器技術難度更高,真的是這樣嗎?日本隼鳥2號的技術難度比嫦娥五號更高?
  • 美國為航天強國排名:日本名列第三,中國快速崛起
    但受制於各國科技水平的差異,各國航天水平也存在著不小的差距,那麼目前世界國家航天實力究竟誰強誰弱?近期美國媒體就發布了一份航天實力排名,這份榜單一經公布就引來了不小的爭議,很多人認為這份榜單嚴重低估了俄羅斯航天實力。
  • 美媒公布四大航天強國:日本僅排第三,中國名次實至名歸
    航天一直都是大國科研內容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此前美國為世界上所有國家的航天實力進行了大排名,日本、俄羅斯以及我國的名次都非常出乎意料。美國媒體給出了一份相對權威的榜單,其中我國的名次實至名歸,但俄羅斯和日本卻頗有爭議。
  • 製造業德國靠裝備,日本靠人,美國靠數據,中國靠什麼?
    新一輪工業革命席捲全球,德國提出了工業4.0,美國提出了工業網際網路,中國提出了中國製造2025,雖然提法不一樣,但本質上沒有區別。可以看出,以工業4.0為主體的全球經濟改革勢在必行。付諸改革中,德國製造業知識的載體是裝備,日本是人,美國是數據,中國靠什麼呢?
  • 我國航天取得重大突破,「永不著陸」已成現實,美:中國動真格了
    如今我國在航天領域又取得重大突破,「永不著陸」已成現實,美:中國動真格了。但讓人沒有想到的是,由於當時技術不成熟,「銀鳥」失敗了,而我國也明白一個道理,武器的成功並不是一次兩次就能成功。直到現在,許多國家還對這一飛機念念不忘,不過技術的問題以及難題的突破依舊是許多國家的障礙。讓世界各國驚訝的是,這一技術在不久後竟然被我國突破,我國航天取得重大成就,「永不著陸」也已經變為現實。
  • 日本將有大動作,野心勃勃發展航空航天技術,背後可能性值得深思
    到了現代有許多國家都掌握了上天的技術,也有許多國家向太空建造了空間站,發射了衛星。中國近來也發射了最後一顆衛星,也就是我國有了屬於自己的導航系統,我國也成為世界上第四個有導航系統的國家。日本的航天計劃是宇宙基本計劃,日本在之前就提出了發展航天的想法,到了現在終於提上了日程,為日本航天的發展做出了準備和計劃
  • 美媒:中國已經向全世界證明,全球各國都需要中國這份技術成果
    中國航天,這四個字雖然簡單,但是卻在扣動著我們的心弦,在長達半個世紀的發展以來,中國的航天技術有了質的飛躍,從東方紅,長徵系列火箭的發射早就已經超過了300次了,如今的地球周邊布滿了中國的衛星,中國的航天技術發展再次 讓世界各國刮目相看,而就有美媒表示:中國已經向全世界證明,全球各國都需要中國這份技術成果。
  • 中國網際網路消費生態大數據報告出爐 健康需求空前高漲
    中國網際網路消費生態大數據報告出爐——  網上消費有哪些新風向?(網上中國)  日前,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發布中國網際網路消費生態大數據報告,從消費者、業態、品牌、營銷四大維度出發,描繪出網際網路消費生態的新格局。2021年,有哪些消費新風向值得我們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