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論文:人類噪聲和光照會影響鳥類繁殖與健康

2020-11-13 光明網

中新網北京11月12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評估噪音和光汙染對於美國鳥類影響的生態學研究論文稱,人類產生的噪聲和光照會影響鳥類的繁殖和健康。

該論文指出,噪音和光汙染對鳥類繁殖的影響不盡相同。根據美國各地公民科學項目的數據得出的結論,在保護工作中,需要將噪音和光汙染與其他環境因素放在一起考慮。

光汙染暴露增加時,西藍鴝會產更多卵、產卵階段失敗率降低且整體繁殖成功率會上升。(圖片來自David Keeling,自然科研 供圖)

據介紹,人類活動產生的噪音和光汙染正成為人們日益關注的環境保護問題。過去的研究已確定鳥類對這些刺激的生理和行為反應,但它們如何影響繁殖成功率,以及在不同物種中的影響有何差異,尚不十分清楚。

針對於此,論文通訊作者、美國加利福尼亞理工州立大學Clinton Francis及其同事利用某公民科學項目在2000年至2014年間收集的58506個鳥巢的數據,研究了噪音和光汙染對美國142種鳥類的影響。他們研究了第一次產卵的日期、窩卵數、部分孵化成功率、繁殖失敗率和繁殖成功率,並將其與人為噪音和光汙染的地理空間數據相結合。

噪音汙染的增加會使麻雀的繁殖在產卵階段的失敗率升高,但光汙染的效果相反。(圖片來自David Keeling,自然科研 供圖)

該研究發現,暴露在較多光照下的鳥類比暴露在較少光照下的鳥類開始產卵的時間早了3到4周左右。研究人員還發現,喜歡封閉棲息地(如森林)的鳥類,在光線充足地區的窩卵數比在較暗地區的窩卵數多16%左右。封閉棲息地的鳥類在暴露於噪音中時,窩卵數會下降,但在開放棲息地(如草原和溼地)的鳥類中卻沒有觀察到這種效應。

論文作者得出結論認為,人類產生的噪聲和光照會影響鳥類的繁殖和健康,與開放棲息地中的鳥類相比,封閉棲息地中的鳥類對噪聲和光照表現出更大的敏感性,這說明在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措施時需要考慮這些汙染物。(完)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鳥類繁殖環境自動監測系統的介紹
    與其它動植物種群數據收集程序相比收集鳥類繁殖環境的數據相對簡單,且分類和分布的資料更齊全,因此鳥類是生物多樣性監測的重要指示類群。 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多個的以鳥類為主要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區,有仙鶴之鄉——黑龍江扎龍自然保護區,侯鳥樂園——青海湖鳥島自然保護區等等,以加強對保護區內鳥類的監測和保護。
  • 論鳥類鳴叫與繁殖周期,解析黑尾蠟嘴雀之迷
    玩聽叫或繁殖的鳥類,畢竟是叫期越長越好,這是用科學的方法來控制它發情鳴叫,不影響壽命跟它的健康,用健康的形式營造它自然的規律,給人類帶來喜悅,完成養鳥人的最大期望值。如果你說違背了自然規律,那麼你養鳥首先就是違背了自然,在自然狀態下,都應該是平等的,而你卻坐在電腦旁,它卻生活在你的掌控之中。言歸正傳,下面就說說陽光、溫度對於鳥類的重要性。 <{GVA0nr     $1g1Bn
  • 同一地區的人類和鳥類有著相似的行為模式
    當地時間1月15日,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在《科學》雜誌上發表論文稱,通過分析300多個不同區域的人類、其他哺乳動物及鳥類的行為數據,他們發現,人類的行為(包括覓食、繁殖、育兒,甚至社會互動)與生活在同一地點的大多數非人類物種相似。
  • 國際最新研究:新菸鹼類殺蟲劑使用增加或影響美國鳥類種群
    中新網北京8月11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可持續性》最新發表一篇生物多樣性研究論文稱,新菸鹼類殺蟲劑在美國大陸的使用增加可能影響了鳥類種群,降低了鳥類多樣性。該論文指,當前,鳥類生物多樣性的下降速度顯著。自1970年以來,美國鳥類種群已經減少了29%,這被認為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包括農業生產中農藥使用的增加。
  • 乾旱使熱帶鳴禽停止繁殖!研究顯示鳥類面臨生存與絕種選擇
    一項研究顯示,熱帶雨林中的鳴禽為了在乾旱中倖存下來,選擇限制自己的繁殖能力。研究人員發現,壽命較長的物種比之前認為的更有能力應對這種環境波動。隨著更多創紀錄的高溫天氣席捲地球部分地區,生物多樣性受到人類對它們棲息地的侵蝕。
  • 動物也會流眼淚?不僅如此,研究發現鳥類的眼淚和人類眼淚相似
    人類是一種能夠表現出豐富情感的動物,單單是流淚這一現象就可能蘊含著不同的情感,比如在壓抑的氣氛中眼淚往往象徵著情緒的低落,在愉悅的氣氛中眼淚則象徵著喜悅的心情。眼淚除了具有表明情緒之外,在生理方面也具有重大的調節作用。大多數哺乳動物都會流眼淚,最近研究發現鳥類和爬行動物也會流眼淚。
  • 孩視寶:學習的光照環境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效率
    對光照環境而言,自然光相對於人造光對孩子的學習表現有更積極的作用。在1991年,一項由加拿大阿爾伯塔省教育局資助的題目為「光對孩子們小學時代的影響」的研究,就發現,那些在自然光線最好的教室學習的孩子們的數學和閱讀成績,比那些在自然光線較差的教室學習的孩子們進步的更快。
  • 光照強度對花卉有何影響
    大部分的盆花在生長過程中對光照因素很敏感,光照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條件。光照受南北維度差異,所處地形的海拔高度等因素影響,也隨季節和晝夜的不同而變化。此外,空氣中水分和塵埃的含量,植物自身或者其他一些外物的遮擋,都直接影響光照強度和光照性質。
  • 溼地驛站鳥類天堂
    為了保護溼地,人們找到了很多溼地對於人類社會的效益來說明保護的重要性。在自然世界裡,溼地生態系統對於鳥類的重要性就如同衣食住行等對於人類社會的意義。候鳥需要溼地作為休息和補充營養的中轉站和棲息地,溼地中的動植物成為遷徙鳥類的食物。世界上很多溼地因為處在候鳥遷徙的必經路線上,而成為自然保護區。        候鳥遷徙是一種規律性的季節性旅行,遷徙的路線在鳥類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間。很多候鳥遷徙路線的距離都很長,常常會跨國或跨洲,長達數千或上萬公裡。
  • 單性繁殖也健康—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Manfred Schartl/University of Würzburg 亞馬遜帆鰭鱸是一種單性繁殖的魚類,但基因組卻顯示出令人驚嘆的健康狀況。這一新發現非常出人意料,因為單性繁殖一直被認為會導致基因組退化。 理論預測單性繁殖存在諸多劣勢,比如有害變異會逐漸積累導致基因組退化並最終導致物種滅絕。
  • 環保科普|噪聲對人的健康有多大影響?多少分貝才算安靜?
    環境噪聲汙染是指所產生的環境噪聲超過國家規定的環境噪聲排放標準,並幹擾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學習的現象。環境噪聲汙染是一種能量汙染,與其他環境汙染一樣,是危害人類環境的公害。噪聲的主要來源有交通噪聲,包括機動車輛、船舶、地鐵、火車、飛機等的噪聲。由於機動車輛數目的迅速增加,使得交通噪聲成為城市的主要噪聲源;工業噪聲,工廠的各種設備產生的噪聲;建築噪聲,主要來源於建築機械發出的噪聲。建築噪聲的特點是強度較大,且多發生在人口密集地區,因此嚴重影響居民的休息與生活;社會噪聲,包括人們的社會活動和家用電器、音響設備發出的噪聲。
  • 你嫌鳥類吵?鳥類更嫌人類吵-虎嗅網
    噪音,自然的背景樂如同知更鳥一樣,鳴叫是許多鳥類傳遞信息的重要途徑。求偶季節的鳥類以高亢的鳴叫吸引異性,群居的鳥用尖銳的叫聲提醒同伴注意捕食者到來的身影,蹲在巢中的稚鳥也會扯著嗓門告訴在附近覓食的父母——「寶寶餓極了!」
  • 影響航天員健康的環境和心理因素
    同時,在400km的低軌道飛行時,太陽質子事件也不會引起太空飛行器艙內輻射劑量率的增加,因此目前的近地球軌道飛行輻射,對航天員健康影響不大。但是,在今後的星際航行中,航天員在太空中停留時間長,宇宙射線輻射劑量增加,加上失重對人體的影響更大,輻射和失重複合效應將會危害到航天員的健康,甚至生命。
  • 光照對魚類哪些行為產生影響,水族箱位置擺放有講究
    通常我們人類的視錐細胞可以感覺光亮度在0.03~0.1lx以上的光線,而魚類卻能感覺光亮為0.03lx以下的光線,感光能力強於我們。水域光照度低、光照變化頻繁,促進魚類眼睛進化,這樣強的感光能力是魚類適應水域環境的結果。動物的行為受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很大,光作為自然界中重要的生態因子,對魚類行為的影響極為明顯。
  • 課外拓展丨光對生物生存的影響
    但有時,他們一齊出來給人類帶來了災難。為了拯救人類,后羿張弓搭箭,向那9個太陽射去。只見天空出現爆裂的火球,墜下一隻只三足烏。最後,天上只留下一個太陽。那麼為什麼不射下最後的一個太陽呢?因為,那樣會給人類甚至地球的全部生物帶來災難。那麼,太陽輻射的光熱對地球生物的生存都有哪些影響呢?根據當代生物科學研究,光是一切有機生命活動的能量來源,沒有光輻射,地球上就沒有生命。
  • 港大主導出版早期鳥類和近親的論文集 展示廓羽盜龍類恐龍研究成果...
    化石廓羽盜龍類恐龍有各式形態和大小,生活在廣泛的棲息地。雖然牠們後來徵服天空,但後來數量大幅下降。時至今日,只有鳥類仍然生存。圖片提供:《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通報》及Julius T Csotonyi。鳥類的起源和其飛行能力的演化是生命史上的重要議題。大量保存完整的化石顯示鳥類是獸腳類恐龍的直系後代;而在研究非鳥類恐龍進化成鳥類的過程時,廓羽盜龍類是最相關的一個類群。
  • 蝸牛飼養環境的光照和通氣
    光照因素包括趨光性、光照度和光周期3個方面。光照對於蝸牛有機體的熱能代謝、行為、生活周期和地理分布等都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1. 趨光性生物向著光線移動的習性,叫趨光性。蝸牛一般為負趨光性,對直射光多趨避,尤怕強光和紫外線的照射,趨向較弱的散射光。如在強烈日光下,經2~3小時即被曬死。
  • 暗色鳥類和彩色鳥類的不同「世界觀」
    斑馬雀(zebra finches)是一種小型雀形目鳥類,它的鳥喙常為橙色到紅色間的某種亮色。鳥喙的顏色可能是雌鳥選擇健康配偶時的區別信號。 研究人員發現,雌性斑馬雀能將從橙到紅的漸變色明確區分為兩類。大腦通過一個特定閾值區分連續變化信號的方式被稱為「類別感知」,由於中間閾值的分隔,閾值不同側的信號會比同側更加強烈。這就是斑馬雀能成功區分顏色的原因。
  • 鳥類是人類的"靈魂伴侶" 沒它們我們也活不下去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保證人類正常生產生活的重要條件,而鳥類在維護生態平衡、保護自然生態系統方面功不可沒。更重要的是,鳥類也能幫助我們的靈魂,沒有它們人類也活不下去。 價值,在人類世晚期,幾乎完全是指經濟價值,對人類的效用。當然,許多野生鳥類也可以食用,許多鳥類反過來吃有毒的昆蟲和齧齒動物。許多其他鳥類也在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包括為植物傳粉、傳播種子、為哺乳類動物捕食者提供食物等。你也可能聽說過鳥類種群的功能,就像眾所周知的煤礦金絲雀,它們是生態健康的重要指標。但是,我們真的需要鳥類來告訴我們沼澤受到嚴重汙染,森林被砍毀,或者漁業被摧毀嗎?
  • 被迫的進化:因為人類的影響,而不得不發生進化的5種動物
    在今天的文中,我們就要和你談談,因為人類的影響,而不得不發生進化的5種動物。事實上造成它們如此進化的原因顯然就在於人類,特別是獵人。曾經的獵人會為了私人狩獵行為而花費2萬美元,差不多相當於現在的3.9萬美元。竟然付出了如此大的金額,獵人們自然會想要獲得更大的收穫了。因此,獵人們更多的獵殺了體型更大的棕熊,而留下較小的棕熊。如此一來,留下的棕熊通常擁有更為小型化的基因。這也導致其後代的體型也越來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