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機所「一種藍藻門微囊藻水華中出現硅藻生長的培養方法」獲得...

2020-11-28 食品夥伴網
  由漁機所王小冬等人發明的「一種藍藻門微囊藻水華中出現硅藻生長的培養方法」已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專利授權號:ZL 201910160730.0。


  該發明是一種藍藻門微囊藻水華中出現硅藻生長的培養方法。首先獲得藍藻門微囊藻屬水華,控制藍藻水華水體的初始葉綠素a濃度、總氮(TN)濃度、總磷(TP)濃度和環境的遮光率,進行空氣曝氣並控制水溫範圍,培養1~100天,藍藻水華中出現硅藻生長(主要是硅藻門的菱形藻生長)。


  該發明表明硅藻可以從藍藻水華中生長出來,有利於加深對多種不同藻類能共存的認識,增加藍藻水華中硅藻優勢,提高藍藻水華水體被魚類濾食的營養價值以及水體藻類多樣性,減少藍藻危害,同時可使硅藻與藍藻水華競爭營養鹽,為藍藻水華治理提供新的方向。

相關焦點

  • 淺析池塘藍藻門微囊藻的防治及實例分析
    其中對水產養殖危害比較大的是藍藻門的微囊藻,常見的有銅綠微囊藻和中華微囊藻。微囊藻多生長在湖泊,池塘等有機質豐富的水體中,營浮遊生活。  以銅綠微囊藻為例,其在PH值在8-9.5水體最宜生長,喜高磷、低氮、高溫、強光和靜水。繁殖方式為無性繁殖,主要繁殖方式以營養細胞分裂為主,因具有3個細胞分裂面,所以繁殖速度非常快,嚴重時能在短短3-5天覆蓋水面50%以上。
  • 歸納水產養殖中常見的藻類植物,水產養殖池漆如何抗藻?
    淡水水產養殖中的常見藻類大致分為:藍藻門、裸藻門、金藻門、甲藻門、隱藻門、硅藻門、綠藻門、黃藻門等。藍藻、微囊藻(死亡後產生的毒素更大,抑制其它藻類生長);螺旋藻(不易消化)、顫藻(不易消化)、平裂藻、項圈藻、魚腥藻、微囊藻(易產生水華)。其中有的是有益藻類,則有的是有害藻。有益藻-看水色、看透明度、看藻的活性,分為綠藻(小球藻、柵列藻等)硅藻(小環藻、舟形藻等)、矽綠藻等。
  • 東錢湖硅藻「水華」引起水色變化
    據悉,今年1月初發現湖水出現異常變化後,東錢湖管委會迅速啟動應急響應機制,委託中科院水生所寧波實驗室,先後對全湖多個點位的水質理化指標和生物指標進行不間斷跟蹤監測,查找水色異常原因,分析水體變化情況,掌握水體變化的空間分布區域。根據水質檢測和排摸情況分析,東錢湖水色異常的主要原因是硅藻「水華」所引起,由於硅藻本身呈褐色,造成水體感官顏色呈現褐色或咖啡色。
  • 水華 - 水華-海洋 -中國天氣網
    水華「水華」(waterblooms)是淡水中的一種自然生態現象。絕大多數的水華是僅由藻類引起的,如藍藻(嚴格意義上應稱為藍細菌)、綠藻、硅藻等;也有部分的水華現象是由浮遊動物——腰鞭毛蟲引起的。「水華」發生時,水一股呈藍色或綠色。這種在自然界就有的「水華」現象,在我國古代歷史上就有記載。另外,水中出現此現象(一般呈紅色)則為赤潮。淡水中富營養化後,「水華」頻繁出現,面積逐年擴散,持續時間逐年延長。太湖、滇池、巢湖、洪澤湖都有「水華」,就連流動的河流,如長江最大支流——漢江下遊漢口江段中也出現「水華」。
  • 水產養殖水體中各種藻類的危害
    藍藻、微囊藻(死亡後產生的毒素更大,抑制其它藻類生長);螺旋藻(不易消化)、顫藻(不易消化)、平裂藻、項圈藻、魚腥藻、微囊藻(易產生水華)。一、藍藻的習性:藍藻的發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溫度。藍藻繁殖時對溫度敏感,水溫在17℃以下時,不會大量發生,或者不會對魚類構成危害。
  • 水產養殖水體中各種藻類的危害_淡水養殖(水質調節技術)_水產養殖網
    水產養殖水體中各種藻類的危害出處: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4-07-12 06:57:00 淡水常見藻類大致分為:藍藻門、裸藻門、金藻門、甲藻門、隱藻門、硅藻門、綠藻門、黃藻門等。藍藻、微囊藻(死亡後產生的毒素更大,抑制其它藻類生長);螺旋藻(不易消化)、顫藻(不易消化)、平裂藻、項圈藻、魚腥藻、微囊藻(易產生水華)。
  • 南美白對蝦塘有害雜藻的控制與清除方法
    常見的在養蝦前期,肥水階段,池中常生長絲狀的綠色藻類,似絮狀棉花,這是綠藻的一種,群眾稱為青苔,能使蝦池水變清、變瘦,水中浮遊生物難於繁殖,不利於對蝦生長。&nbsp&nbsp&nbsp&nbsp當溫度高、雨水多時,蝦池水變淡後,在淡水養殖區的魚蝦池中常繁殖微囊藻,稱為「水華」或「湖靛」。這些雜藻類對蝦養殖危害很大,嚴重時會使魚蝦大量死亡。
  • 水產養殖中各種藻類危害你知道嗎?_淡水養殖(水產養殖百科)_水產...
    藍藻、微囊藻(死亡後產生的毒素更大,抑制其它藻類生長);螺旋藻(不易消化)、顫藻(不易消化)、平裂藻、項圈藻、魚腥藻、微囊藻(易產生水華)。其中有的是有益藻類,則有的是有害藻。&nbsp裸藻&nbsp1.裸藻的發生產生裸藻水華的水環境:裸藻喜生長在有機質豐富、靜止無流水的小水體中,並在營養充足時大量繁殖形成水華,成為水體中優勢種迅速佔領整個水表面。&nbsp2.水華形成的適宜溫度和季節:裸藻適宜生存的溫度範圍較廣。
  •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專家揭開東湖水華消失之謎
    中新湖北網2月3日消息:東湖水華消失15年之謎被中科院水生所專家揭開。昨日,中科院院士劉建康稱,國際學術界認為該成果為世界湖泊生態保護指出了方向,具有重大環保意義。  負責該項研究的謝平博士獲得國際湖泊生態學大獎———第9屆日本琵琶湖生態學獎。  每到夏季湖面就會出現水華現象,是困擾東湖的環保難題。
  • 藍藻水華治理——打撈能否控制藍藻生長?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湖泊富營養化是一個國際性的環境問題,尤其在當下中國已是一個非常棘手的水生態難題,藍藻水華是其重要的體現形式。因此,藍藻水華的防治已成當務之急!目前治理的主要方法有物理法、化學法和生物法。物理法中的藍藻打撈被認為是一種最直接有效的防控手段,儘管其成本相對較高,但其作為一種應急措施仍被廣泛運用!
  • 「達觀」銅綠微囊藻在多孔介質中的遷移和沉積行為研究
    最近研究表明,水華爆發時藍藻細菌可以透過飲用水處理過程,出現在經過過濾和消毒的水中,這將嚴重影響到飲用水供應安全。其中,銅綠微囊藻是淡水水體中引起水華最常見的藍藻細菌之一。基於以上背景,進行了柱遷移實驗,對銅綠微囊藻在填充柱中的遷移和滯留行為進行了研究,比較了理想替代物(羧基化螢光微球)的遷移行為差異,深入分析了不同操作條件下驅動銅綠微囊藻遷移行為的機理。
  • 青城公園湖區微囊藻毒素的形成
    〖現狀〗「水這麼黃,魚能活嗎?」〖解疑〗水體富營養化嚴重6月17日至22日,內蒙古農業大學動科院羅旭光教授與農科院喬辰教授進行調查取樣後發現,青城公園東西湖水呈黃綠色,上面漂浮的黃綠色物質為藻類水華(因水中藻類繁殖快,使得肉眼可直觀的微生物),站在湖邊還能聞到淡淡的臭味。經顯微鏡觀察,這些水華是微囊藻水華,微囊藻屬於藍藻,也為藍藻水華。
  • 水產養殖池塘裸藻水華的特點、危害和調控方法
    二、是紅褐色,俗稱「鐵鏽色」、「鐵鏽水」,屬於一種清瘦的水質,水錶層具鐵鏽色油膜,有黏性,以變形裸藻和血紅裸藻為優勢種,因其色素為紅色或橘黃色,加之趨光性強,常呈紅色或褐紅色,並聚集在水面表層,形成浮膜,多出現於在春夏之交或夏秋之交時節,形成後,水面覆蓋率可達30%&nbsp~100%,這種水華還常有「晴紅陰綠」、「晝紅夜綠」、「朝紅夕綠」的變化。
  • 南京地理所揭示湖泊水體陽離子對藍藻聚集及水華形成的促進機理
    南京地理所揭示湖泊水體陽離子對藍藻聚集及水華形成的促進機理 2016-09-18 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藍藻水華除受環境營養鹽、水文氣象及生物脅迫作用外,水體中存在的陽離子(如鈣鎂離子)濃度對顆粒聚集及水華形成的影響卻鮮有關注。
  • 湞江河突發「水華」現象
    聞著似乎還有一種發酵的腥酸味。這到底是什麼?怎麼產生的?是否會影響江河水質?記者就此採訪了市環保部門。市環境保護局環境監察分局副局長王帆告訴記者,我市高度重視市民反映的江河水質問題,8月12日至16日,市政府組織環保、水務等部門對湞江河面、兩岸及上遊各支流開展了專項排查和調查監測。調查顯示,河面出現大量綠色漂浮物其實是藻類大量生長的「水華」現象。什麼是「水華」?
  • 藍藻復甦溫度閾值略高於綠藻和硅藻
    該論文報導了太湖冬季泥樣的模擬升溫培養實驗,發現藍藻復甦的溫度閾值(12.5℃)略高於綠藻和硅藻(9 ℃),且藍藻在復甦後的比生長速率最高。隨著溫度的升高,藻類群落組成也逐步發生變化,藍藻在19.5 ℃以後佔優勢。藍藻以快速生長的r對策迅速佔據生態空間,獲得競爭優勢,並且隨著溫度的升高,DGGE條帶多樣性也逐漸降低,出現明顯的微囊藻基因型演替現象。
  • 水聲學原位監測水體中微囊藻動態變化研究獲進展
    藍藻水華的頻繁發生對水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造成了嚴重損害,研究藍藻在野外水體中的時空分布是水華早期預警與防控的關鍵。微囊藻(Microcystis)是湖泊中常見的水華種類,由於其自身獨特的浮力調節機制導致其在水柱中的分布存在明顯的空間異質性,因而追蹤微囊藻在水柱中的實時動態是一項極具挑戰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