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紛爭失七成零售網絡「雙星」品牌前途未卜

2020-11-27 搜狐網

   

「雙星」地震

  由汪海力推的「渠道控股」,已經因為「西南雙星」的拼死抵抗形成僵局,並有可能導致「雙星」品牌窒息萎縮。

  ◆導報記者 牟德鴻 濟南報導

  雙星集團董事長汪海,近日又有驚人之舉。

  去年年底,在「雙星鞋業」私有化的過程中,因名人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稱「名人實業」)的收購能力和評估中介資質受到質疑、並且私有化行為涉嫌關聯交易,汪海便飽受爭議。如今,汪海又面臨著一場主力經銷商易幟的考驗。

  數月之前,汪海就一直謀求「名人實業」對西南四省市前「雙星系」的6家企業(以下稱「西南雙星」)按51%的比例進行控股。而西南雙星實際上早已完成了改制,由「國有國營」變為「民有民營」。因此,此舉毫無懸念地遭到了後者的聯手抵制。在歷經數月拉鋸式交涉之後,雙方一直僵持不下。2月23日,雙星集團單方面宣布中止與「西南雙星」的合作關係,不再授權後者使用「雙星」品牌,並先後中止向上述企業供貨,同時在相應的城市建立供貨平臺以取代上述企業原有的供貨平臺;後者則以啟用自創的「特星」品牌,和向自己控制之下的近3000家零售商推出自有品牌的新產品等手段應對。

  一場圍繞控股與反控股引發的紛爭,最終以爭奪雙星品牌使用權為訴求,進入了白熱化狀態。對雙星改制一直給予高度關注的業內人士認為,這場事關雙星品牌命運的紛爭將向何處發展,值得密切關注……

  名人實業控股銷售網絡遇阻

  這場軒然大波的起因,源自雙星集團於2007年提出的「深化市場改制,建立集團控股的股份制物流平臺」的經營決策。

  在這一決策之下,當年由汪海主導,被雙星集團改制出售,經營體制由「國有國營」轉換為「民有民營」,出售給個人經營的近4000家專賣店的經營者,都要對集團提出的「是否同意先進行資產評估和集團控股51%」這一問題作出明確答覆。按照集團文件的說法,這項工作「得到了市場代理的擁護和支持,目前正在順利向前推進」。

  但是,這一行動卻遭到「西南雙星」的聯手抵制。

  經濟導報記者從相關渠道獲得的消息顯示,2008年2月17日,雙星集團向「西南雙星」的龍頭企業雙星成都科技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稱「成都雙星」)及其負責人下達了一份最後通牒意味的通知,要求後者在兩日內對「是否同意先進行資產評估和集團控股51%」作出答覆。

  2月19日,「成都雙星」回函雙星集團和汪海:「西南雙星」對雙星品牌感情不變,堅持做雙星不變;由於對控股主體不明確,希望儘快明確控股主體是雙星集團,還是名人實業。

  2月23日,雙星集團向「成都雙星」下達《關於解除授權的通知》稱,雙星集團發現「成都雙星」存在「未經我集團允許,申請侵犯我集團利益的商標,試圖將我集團商標佔為己有」等問題,認為以上行為使雙星集團遭受了經濟和名譽損失,並就此作出要求「成都雙星」停止侵權、賠償損失、終止授權等聲明。通知特別指出,雙星集團已經將鞋和服裝產品的生產經營權利授給青島「名人實業」,並要求「成都雙星」向「名人實業」交接工作。

  2月25日,「名人實業」從幕後走到前臺,通知「成都雙星」:公司決定,只將雙星產品的地區經營權授予我方控股(持股51%以上)的公司。如果「成都雙星」想獲得雙星產品西南地區代理權,應在收到通知之日起3日內,到我公司進行具體商談。

  目前導報記者還沒有發現「成都雙星」針對「名人實業」的書面回復,但3月1日「名人實業」在成都市青羊區另行設立物流平臺的事實卻顯示,「成都雙星」拒絕了「名人實業」,或者說選擇了放棄。

  接下來,包括「成都雙星」在內的「西南雙星」的眾多經營場所,接連有與「名人實業」人員發生衝突事件的消息傳來,個別地區甚至發生了肢體衝突。

  來自青島市政府和青島國資委方面的內部消息說,「西南雙星」已經向青島市相關負責人遞交了緊急報告,稱汪海憑空獲得「西南雙星」51%股權的想法,有違法律保護公民財產權的精神,其借雙星集團名義授權「名人實業」對其他平等法人的股權進行巧取豪奪的行為更涉嫌以權謀私,請求相關部門調查幹預。

  由於「西南雙星」和濟南雙星經貿有限公司(以下稱「濟南雙星」)控制了「雙星鞋業」4000家零售店中的近3000家,汪海及「名人實業」發起的這場旨在控股銷售終端的「圈地運動」,實際上已經因「西南雙星」和「濟南雙星」的抵制直至分道揚鑣而以失敗告終。

  誰的「雙星」?誰的「名人」?

  青島一位對本地品牌現象作過多年研究的諮詢界專家稱,「名人實業」從幕後走到前臺顯示,先前所謂的「建立集團控股的股份制物流平臺」的經營決策,準確的表述方式應該是「建立名人實業控股的股份制物流平臺」。這一耐人尋味的措詞上的區別,足以讓人們對雙星集團與「名人實業」的關係發生極大的興趣。而搞清雙方的關係,將有助於解釋為什麼那項「得到了市場代理擁護和支持」、「正在順利向前推進」的工作,會在「西南雙星」面前遇到如此之大的阻力。

  「名人實業」今天的股權結構,是在2005年大型國企MBO被叫停、「超齡服役」的汪海主動放棄股權激勵方式之後,青島市本著特事特辦的原則對眾多方案反覆權衡的結果。

  資料顯示,「名人實業」成立於2002年9月,註冊資本3153萬元,法定代表人為生錫順,其另兩個身份是雙星集團副總裁和紀委書記。「名人實業」由自然人佔大股,汪海是第一大股東,佔股21.88%,並任董事長;包括汪海在內的青島雙星5名高層人士合計持有「名人實業」46.78%的股份,其他10名自然人持股為20.22%,剩下的33%由雙星集團工會和國有企業雙星集團均分。有消息稱,2008年底雙星集團將把持有的「名人實業」16.5%的股份出讓,徹底退出「名人實業」。屆時,「名人實業」將成為汪海和青島雙星高管完全控制的公司,上市公司青島雙星(000599)和「名人實業」將沒有任何產權關係。

  此前有消息說,「雙星鞋業」私有化之後,汪海將以退休的方式離開青島雙星,專注於「名人實業」的發展,繼續其「鞋王」生涯。所以說,對於已經67歲的汪海而言,「名人實業」將是他退休之後的「養老」產業。

  然而不幸的是,「名人實業」5年來的經營狀況一直令人不敢恭維。去年底「名人實業」受讓青島雙星鞋業資產時公布的資產狀況,更是讓人們對「名人實業」的實力打上了問號,進而對汪海退休後的「生計」產生了疑問。

  但可以肯定的是,汪海比誰都迫切地想把他的「名人實業」做大做強。於是,雙星品牌由「名人實業」有償使用5年的協議,對於「名人實業」和汪海而言,更像一桌餞行的酒席;而如果經營仍無起色,則有可能成為「最後的晚餐」。

  相信汪海比別人更清楚他與雙星這一品牌之間的關係,尤其了解雙星品牌中有他的心血卻最終可能不再屬於他的「冷酷事實」,所以近年來才有了在他名下的「名人」、「汪海」等諸多品牌的出現。近年來,雙鳥型「名人(W)」商標頻頻傍著「雙星」標誌在眾多媒體亮相的情景,以及各地雙星專賣店被要求將門頭上「雙星」標誌弱化處理,而重點突出雙鳥型「名人(W)」標誌的事實,都比較真實地袒露了汪海希望自己的「名人(W)」品牌迅速長大,以備其退休後再續輝煌的迫切心態。而所有這些,在目前正在進行的關於「誰成就了雙星」、「誰在真心實意做雙星」的口水戰中,已被「西南雙星」順手牽羊拿來,用以詬病「名人實業」及汪海「無意做大做強雙星品牌」。

  「雙星」品牌向何處去

  了解雙星內幕的業內人士嚮導報記者透露,早在2006年底青島政壇發生「地震」之前,汪海就與幾位核心層高管談到了卸任後的志向。他說,有意整合「雙星鞋業」目前的市場資源,率領「名人實業」上市融資,實現共贏。汪海眼下針對各地銷售網絡展開的控股式「收編」行動,似可視作實現他當年輝煌藍圖的努力。但是他的努力能否有所收穫,既取決於「名人實業」的實力,也取決於收編對象對他畫下的這個「大餅」是否感興趣。

  據了解,雙星集團西南地區企業2004年進行了整體改制,成立了雙星集團成都科技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此後數年間,雙星重慶公司、雙星雲南公司、雙星貴州公司先後成立,並投資7000多萬元在成都大邑建設了佔地260畝、年產1000萬雙鞋以及600萬套服裝的雙星西部生產基地;投資億元在重慶、貴陽建設了雙星重慶物流生產基地、雙星貴州物流生產基地;投資5000萬元在三峽建設了年產值2億元的雙星萬州生產基地。此外,「西南雙星」的經營團隊在經營實際中首創了雙星物流平臺模式,發展了2000多家連鎖經營店鋪,擁有總數達2萬人的生產經營隊伍,年銷售過10億元。這些業績讓「西南雙星」連續多年都是雙星集團的經營標杆和創利大戶,對雙星集團連鎖銷售貢獻率超過50%。加上與「西南雙星」關係緊密的「濟南雙星」所控制的覆蓋山東西部5地市及河北河南等地的數百家賣店,他們實際上控制了「雙星鞋業」7成以上的銷售網絡。

  很顯然,以這樣的實力接受實力不濟的「名人實業」的「收編」,「西南雙星」難免心有不甘。

  不難看出,由汪海發動的這場「圈地運動」,已經因為「西南雙星」的拼死抵抗形成僵局,並有可能成為一個足以將「雙星」品牌纏繞窒息的死結:如果失去雙星商標使用權,「西南雙星」近10年來為擴大雙星品牌影響力所付出的努力將付諸東流,重新創建品牌將使其付出巨大代價;對於「名人實業」而言,在失去「西南雙星」和「濟南雙星」的龐大銷售網絡之後,企業勢必將喪失大半利潤來源,雙星品牌如何維護恐將成為懸念。

  「目前『名人實業』已經對『西南雙星』和『濟南雙星』全線停止供貨,甘肅的代理商也因為抵制『名人實業』的控股不久前被停了貨。我們目前為了解燃眉之急和生存,正在謀求推出新品牌產品,近日即將向我們所控制的3000家零售店投放。」「西南雙星」一位高管7日嚮導報記者透露,「當然,我們不會放棄繼續經營雙星品牌產品的努力。但只有在青島國資委的主持下,我們才會與雙星集團交涉!雙星品牌是所有雙星人的共同財富,是國有資產。我們不忍心、也不希望看到雙星品牌因為這場糾紛,而失去往日的輝煌。」

  這位「西南雙星」核心高管隻字未提汪海的名字,似乎意味著他們已經決意排除汪海在其與雙星集團合作事宜中存在。換句話說,汪海退休將是他們所希望看到的圓滿解決此事的前提,而且他們似乎也已經在考慮如何架構與「後汪海時代」的雙星集團的關係了。

  

  

(責任編輯:黑麗君)

相關焦點

  • 雙星品牌前途未卜 股權紛爭失7成零售網絡(圖)
    股權紛爭失7成零售網絡 雙星品牌前途未卜  「雙星」地震  由汪海力推的「渠道控股」,已經因為「西南雙星」的拼死抵抗形成僵局,並有可能導致「雙星」品牌窒息萎縮。2月23日,雙星集團單方面宣布中止與「西南雙星」的合作關係,不再授權後者使用「雙星」品牌,並先後中止向上述企業供貨,同時在相應的城市建立供貨平臺以取代上述企業原有的供貨平臺;後者則以啟用自創的「特星」品牌,和向自己控制之下的近3000家零售商推出自有品牌的新產品等手段應對。  一場圍繞控股與反控股引發的紛爭,最終以爭奪雙星品牌使用權為訴求,進入了白熱化狀態。
  • 25000人前途未卜
    25000人前途未卜 2020-12-03 11: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雙星+途虎,開啟輪胎智造新零售
    點擊視頻看途虎雙星強強聯合 1、雙星輪胎品牌和實力雄厚 雙星輪胎作為一家老國企,品牌力量深入人心,在國內擁有很強的品牌號召力,連續4年榮獲"2020
  • 瑞幸咖啡31名高管「逼宮」董事長 是否會前途未卜?
    殷立勤 攝瑞幸咖啡31名高管「逼宮」董事長1月6日,有消息稱,瑞幸咖啡七位副總裁、所有分公司總經理和核心業務高管籤署聯名信,集體請求罷免瑞幸咖啡現任董事長兼CEO郭謹一。聯名信中列舉了郭謹一的種種「罪狀」:貪汙腐敗、通過手套供應商舞弊,損害公司利益;濫用權力剷除異己,黨同伐異;能力低下和個人私利給公司造成巨大隱患,等等。
  • 雙星輪胎榮膺「亞洲品牌500強」連續六年領跑中國輪胎品牌
    2020年度「亞洲品牌500強」榜單中,共有包括普利司通、韓泰、雙星輪胎、玲瓏、賽輪輪胎五家輪胎品牌登榜,雙星綜合排名第323位,位居亞洲輪胎品牌第三名,連續六年領跑中國輪胎品牌。2020年1月16日,雙星開啟了「三次創業、創世界一流企業」的新徵程,以混改為重要戰略支撐點,通過凝聚戰略投資者和股東所具有的支持雙星快速發展所需的關鍵資源,加速釋放「二次創業」智慧轉型所創造的潛能,圍繞橡膠輪胎、人工智慧及高端裝備、廢舊橡塑循環利用三大產業,實施智慧生態、智慧輪胎、智能裝備、環保新材料的「三智一新」戰略,儘快把雙星打造成科技、時代、智慧型千億級規模的世界一流企業
  • 科學網—《科學》:美國天文物理學前途未卜
    獨自發展還是合作研究
  • 國產運動品牌眾多,和四大品牌相比,貴人鳥和雙星差在哪裡
    曾入選2018年度「中國500最具代價品牌」的李寧、安踏、361°、鴻星爾克,也是80後、90後很多人的品牌記憶。但其實,除了這四大品牌,還有兩個特別有歷史感的運動品牌也存在於中國民眾的腦海裡,那就是貴人鳥和雙星。
  • 雙星:以創新精神打造世界一流品牌
    2014年1月16日,雙星開啟了「二次創業,創雙星世界名牌」新徵程,用了不到兩年的時間,使雙星輪胎品牌成為「亞洲品牌500強」中國輪胎榜首,連續四年成為「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中國輪胎第一名。一、明確品牌內涵2015年雙星輪胎名列世界品牌實驗室「亞洲品牌500強」中國輪胎榜首和「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中國輪胎第一位,那個時候雙星輪胎的規模與市場佔有率,都還進不了前五。消費者之所以將雙星輪胎品牌推到第一的位置,其主要原因就是因為雙星的創新。
  • 美媒:國際空間站服役20年後前途未卜
    美國阿爾斯科技網站11月1日發表題為《服役20年後,空間站前途未卜》的報導,全文摘編如下:迄今已有六十多名太空人先後進駐國際空間站。這20年來,站內一直保持著至少兩個人。2018年1月,川普政府提議在2025年中止對國際空間站的「直接」支持,從而挑起了有關國際空間站前途命運的討論。當時白宮表示,美國航空航天局應該過渡到「藉助商業渠道提供近地軌道能力」。國會立即反駁這個想法,尤其是德克薩斯州和佛羅裡達州等受益於太空站相關就業崗位的州。
  • 雙星連續五年榮膺「中國品牌年度大獎」輪胎行業第一
    會上隆重揭曉了2020「中國品牌年度大獎」,雙星憑藉優異的市場表現力和卓越的品牌影響力,與華為、微信、北汽新能源等35個活躍在2020年度中國經濟舞臺的領軍品牌成功入選。其中,雙星連續五年榮獲輪胎行業「中國品牌年度大獎No.1」,持續領跑中國輪胎品牌。
  • 雙星集團與新康眾達成戰略合作
    令人驚喜的是近日另一個深入人心的國貨品牌雙星DoubleStar重磅發聲,新品迭出,在產業新舊動能轉換和新消費崛起的背景下與新康眾集團牽手成功,積極擁抱網際網路,升級轉型,煥發生機!新零售新製造,國家企業引領行業大潮作為老國貨的雙星是一家具有 98 年歷史的老國有橡膠企業,是山東省輪胎行業唯一一家國有主板上市公司。
  • 雙星攜手天貓車站 打造消費者輪胎品牌
    中新網5月31日電 近日,由雙星輪胎主辦「新零售新智造」2019年雙星與天貓車站戰略合作新品發布會在國展上海舉行。發布會上,雙星與天貓車站共同向消費者揭幕了三款擁有輪胎黑科技的產品。此次合作是將雙星的「服務4.0+研發4.0+工業4.0」的優質資源與天貓車站得天獨厚的渠道資源所結合,以天貓數據平臺為以準,共同打造了三款消費者說了算的產品。雙星乘用車本部總經理蘇明在會中表示,雙星是一家具有98年歷史的國有企業,不但在技術上面力求創新與時俱進,同時品牌與消費者互動加強也勢在必行。
  • 雙星集團入選國務院國資委品牌建設典型案例
    近日,由國務院國資委辦公廳組織舉辦的2019年度國有企業品牌建設典型案例和中央企業品牌故事徵集評審結果揭曉。經過多輪專家評審和遴選,青島市國資委推薦的《雙星集團「二次創業,創雙星世界名牌」》成功入選「2019年度地方國有企業品牌建設典型案例」。
  • 雙星控股錦湖輪胎完成交割
    7月6日,雙星集團與韓國產業銀行(KDB)在韓國首爾完成由韓國八大集團之一——錦湖韓亞集團在中國投資興建的大型專業輪胎生產企業錦湖輪胎股權的交割。雙星以約39億元持有錦湖輪胎45%股權,正式成為其控股股東。KDB等債權團將繼續持有其23%的股份,保持第二大股東地位。
  • 陝西大型商業綜合體數量一年翻番 約七成收入仍靠零售
    陝西規上商業綜合體增至74個,約七成收入仍依靠零售說起商業綜合體,這裡是衣食娛購遊的組合,有寬敞舒適的環境、精心設計的景觀。現在,這樣的消費業態正在陝西市場大量湧現。據陝西省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全省規模以上城市商業綜合體74個,較上年增長一倍。
  • 《匠心之路》欄目走進百年民族品牌 雙星名人集團
    為了更好的向觀眾講述雙星名人集團「做一雙有感情的鞋——品牌大工匠」的故事,老故事頻道《匠心之路》欄目派出專業的攝製團隊(中視啟明),走進雙星名人集團,用真實生動的影像力量打開觀眾的心扉,讓觀眾從「老鞋匠」企業家汪海的匠心精神裡汲取樸素的生活力量
  • 最沒有前途的七個專業!學弟學妹千萬別入坑!
    如果好大學上不去,那麼至少求一個好的專業,畢竟有個一技之長,在未來發展中也會對自己有幫助,所以我們為了長遠著想一定會找一個有發展前途的專業,可是又不知道哪些有前途,哪些沒前途,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大學中最沒前途的七個專業。
  • 西貝上市懸疑:股權結構不清晰 品牌迭代試錯成本不菲
    西貝相關負責人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資本的介入確實可以提升西貝的抗風險能力,另外也可以釋放更多的股權給員工,以此激勵。「從賈國龍決定開始對接資本市場時,就應該做好包括財務、法律方面的準備。西貝上市有著不可否認的優勢,在中式正餐裡面應該是規模體量最大的、品牌影響力也是最強。但是餐飲企業上市規範性要求比較高,這也是過去餐飲企業上市難的一個體現。」
  • 雙星榮膺「亞洲品牌500強」 連續五年位居中國輪胎品牌榜首
    8月27日,由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主辦的2019年(第十四屆)亞洲品牌500強發布會在香港成功召開。雙星憑藉在品牌建設領域的卓越成績和市場開拓發展的優異表現成功登榜,綜合排名第325位,位居亞洲第三、中國輪胎第一名,連續五年領跑中國輪胎品牌。
  • MOG:強化品牌+規模優勢,打造馬來西亞眼鏡零售第一股
    藉助前瞻性市場定位及具備不同品牌光學產品組合的MOG,市場份額自然就水漲船高。據招股書顯示,目前,MOG光學產品包括國際品牌和自有品牌,以及運營的製造商品牌的鏡片、鏡框、隱形眼鏡及太陽眼鏡。光學產品品牌組合包括逾220個國際品牌及自有品牌,可迎合眼鏡零售市場的各種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