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星」地震
由汪海力推的「渠道控股」,已經因為「西南雙星」的拼死抵抗形成僵局,並有可能導致「雙星」品牌窒息萎縮。
◆導報記者 牟德鴻 濟南報導
雙星集團董事長汪海,近日又有驚人之舉。
去年年底,在「雙星鞋業」私有化的過程中,因名人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稱「名人實業」)的收購能力和評估中介資質受到質疑、並且私有化行為涉嫌關聯交易,汪海便飽受爭議。如今,汪海又面臨著一場主力經銷商易幟的考驗。
數月之前,汪海就一直謀求「名人實業」對西南四省市前「雙星系」的6家企業(以下稱「西南雙星」)按51%的比例進行控股。而西南雙星實際上早已完成了改制,由「國有國營」變為「民有民營」。因此,此舉毫無懸念地遭到了後者的聯手抵制。在歷經數月拉鋸式交涉之後,雙方一直僵持不下。2月23日,雙星集團單方面宣布中止與「西南雙星」的合作關係,不再授權後者使用「雙星」品牌,並先後中止向上述企業供貨,同時在相應的城市建立供貨平臺以取代上述企業原有的供貨平臺;後者則以啟用自創的「特星」品牌,和向自己控制之下的近3000家零售商推出自有品牌的新產品等手段應對。
一場圍繞控股與反控股引發的紛爭,最終以爭奪雙星品牌使用權為訴求,進入了白熱化狀態。對雙星改制一直給予高度關注的業內人士認為,這場事關雙星品牌命運的紛爭將向何處發展,值得密切關注……
名人實業控股銷售網絡遇阻
這場軒然大波的起因,源自雙星集團於2007年提出的「深化市場改制,建立集團控股的股份制物流平臺」的經營決策。
在這一決策之下,當年由汪海主導,被雙星集團改制出售,經營體制由「國有國營」轉換為「民有民營」,出售給個人經營的近4000家專賣店的經營者,都要對集團提出的「是否同意先進行資產評估和集團控股51%」這一問題作出明確答覆。按照集團文件的說法,這項工作「得到了市場代理的擁護和支持,目前正在順利向前推進」。
但是,這一行動卻遭到「西南雙星」的聯手抵制。
經濟導報記者從相關渠道獲得的消息顯示,2008年2月17日,雙星集團向「西南雙星」的龍頭企業雙星成都科技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稱「成都雙星」)及其負責人下達了一份最後通牒意味的通知,要求後者在兩日內對「是否同意先進行資產評估和集團控股51%」作出答覆。
2月19日,「成都雙星」回函雙星集團和汪海:「西南雙星」對雙星品牌感情不變,堅持做雙星不變;由於對控股主體不明確,希望儘快明確控股主體是雙星集團,還是名人實業。
2月23日,雙星集團向「成都雙星」下達《關於解除授權的通知》稱,雙星集團發現「成都雙星」存在「未經我集團允許,申請侵犯我集團利益的商標,試圖將我集團商標佔為己有」等問題,認為以上行為使雙星集團遭受了經濟和名譽損失,並就此作出要求「成都雙星」停止侵權、賠償損失、終止授權等聲明。通知特別指出,雙星集團已經將鞋和服裝產品的生產經營權利授給青島「名人實業」,並要求「成都雙星」向「名人實業」交接工作。
2月25日,「名人實業」從幕後走到前臺,通知「成都雙星」:公司決定,只將雙星產品的地區經營權授予我方控股(持股51%以上)的公司。如果「成都雙星」想獲得雙星產品西南地區代理權,應在收到通知之日起3日內,到我公司進行具體商談。
目前導報記者還沒有發現「成都雙星」針對「名人實業」的書面回復,但3月1日「名人實業」在成都市青羊區另行設立物流平臺的事實卻顯示,「成都雙星」拒絕了「名人實業」,或者說選擇了放棄。
接下來,包括「成都雙星」在內的「西南雙星」的眾多經營場所,接連有與「名人實業」人員發生衝突事件的消息傳來,個別地區甚至發生了肢體衝突。
來自青島市政府和青島國資委方面的內部消息說,「西南雙星」已經向青島市相關負責人遞交了緊急報告,稱汪海憑空獲得「西南雙星」51%股權的想法,有違法律保護公民財產權的精神,其借雙星集團名義授權「名人實業」對其他平等法人的股權進行巧取豪奪的行為更涉嫌以權謀私,請求相關部門調查幹預。
由於「西南雙星」和濟南雙星經貿有限公司(以下稱「濟南雙星」)控制了「雙星鞋業」4000家零售店中的近3000家,汪海及「名人實業」發起的這場旨在控股銷售終端的「圈地運動」,實際上已經因「西南雙星」和「濟南雙星」的抵制直至分道揚鑣而以失敗告終。
誰的「雙星」?誰的「名人」?
青島一位對本地品牌現象作過多年研究的諮詢界專家稱,「名人實業」從幕後走到前臺顯示,先前所謂的「建立集團控股的股份制物流平臺」的經營決策,準確的表述方式應該是「建立名人實業控股的股份制物流平臺」。這一耐人尋味的措詞上的區別,足以讓人們對雙星集團與「名人實業」的關係發生極大的興趣。而搞清雙方的關係,將有助於解釋為什麼那項「得到了市場代理擁護和支持」、「正在順利向前推進」的工作,會在「西南雙星」面前遇到如此之大的阻力。
「名人實業」今天的股權結構,是在2005年大型國企MBO被叫停、「超齡服役」的汪海主動放棄股權激勵方式之後,青島市本著特事特辦的原則對眾多方案反覆權衡的結果。
資料顯示,「名人實業」成立於2002年9月,註冊資本3153萬元,法定代表人為生錫順,其另兩個身份是雙星集團副總裁和紀委書記。「名人實業」由自然人佔大股,汪海是第一大股東,佔股21.88%,並任董事長;包括汪海在內的青島雙星5名高層人士合計持有「名人實業」46.78%的股份,其他10名自然人持股為20.22%,剩下的33%由雙星集團工會和國有企業雙星集團均分。有消息稱,2008年底雙星集團將把持有的「名人實業」16.5%的股份出讓,徹底退出「名人實業」。屆時,「名人實業」將成為汪海和青島雙星高管完全控制的公司,上市公司青島雙星(000599)和「名人實業」將沒有任何產權關係。
此前有消息說,「雙星鞋業」私有化之後,汪海將以退休的方式離開青島雙星,專注於「名人實業」的發展,繼續其「鞋王」生涯。所以說,對於已經67歲的汪海而言,「名人實業」將是他退休之後的「養老」產業。
然而不幸的是,「名人實業」5年來的經營狀況一直令人不敢恭維。去年底「名人實業」受讓青島雙星鞋業資產時公布的資產狀況,更是讓人們對「名人實業」的實力打上了問號,進而對汪海退休後的「生計」產生了疑問。
但可以肯定的是,汪海比誰都迫切地想把他的「名人實業」做大做強。於是,雙星品牌由「名人實業」有償使用5年的協議,對於「名人實業」和汪海而言,更像一桌餞行的酒席;而如果經營仍無起色,則有可能成為「最後的晚餐」。
相信汪海比別人更清楚他與雙星這一品牌之間的關係,尤其了解雙星品牌中有他的心血卻最終可能不再屬於他的「冷酷事實」,所以近年來才有了在他名下的「名人」、「汪海」等諸多品牌的出現。近年來,雙鳥型「名人(W)」商標頻頻傍著「雙星」標誌在眾多媒體亮相的情景,以及各地雙星專賣店被要求將門頭上「雙星」標誌弱化處理,而重點突出雙鳥型「名人(W)」標誌的事實,都比較真實地袒露了汪海希望自己的「名人(W)」品牌迅速長大,以備其退休後再續輝煌的迫切心態。而所有這些,在目前正在進行的關於「誰成就了雙星」、「誰在真心實意做雙星」的口水戰中,已被「西南雙星」順手牽羊拿來,用以詬病「名人實業」及汪海「無意做大做強雙星品牌」。
「雙星」品牌向何處去
了解雙星內幕的業內人士嚮導報記者透露,早在2006年底青島政壇發生「地震」之前,汪海就與幾位核心層高管談到了卸任後的志向。他說,有意整合「雙星鞋業」目前的市場資源,率領「名人實業」上市融資,實現共贏。汪海眼下針對各地銷售網絡展開的控股式「收編」行動,似可視作實現他當年輝煌藍圖的努力。但是他的努力能否有所收穫,既取決於「名人實業」的實力,也取決於收編對象對他畫下的這個「大餅」是否感興趣。
據了解,雙星集團西南地區企業2004年進行了整體改制,成立了雙星集團成都科技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此後數年間,雙星重慶公司、雙星雲南公司、雙星貴州公司先後成立,並投資7000多萬元在成都大邑建設了佔地260畝、年產1000萬雙鞋以及600萬套服裝的雙星西部生產基地;投資億元在重慶、貴陽建設了雙星重慶物流生產基地、雙星貴州物流生產基地;投資5000萬元在三峽建設了年產值2億元的雙星萬州生產基地。此外,「西南雙星」的經營團隊在經營實際中首創了雙星物流平臺模式,發展了2000多家連鎖經營店鋪,擁有總數達2萬人的生產經營隊伍,年銷售過10億元。這些業績讓「西南雙星」連續多年都是雙星集團的經營標杆和創利大戶,對雙星集團連鎖銷售貢獻率超過50%。加上與「西南雙星」關係緊密的「濟南雙星」所控制的覆蓋山東西部5地市及河北、河南等地的數百家賣店,他們實際上控制了「雙星鞋業」7成以上的銷售網絡。
很顯然,以這樣的實力接受實力不濟的「名人實業」的「收編」,「西南雙星」難免心有不甘。
不難看出,由汪海發動的這場「圈地運動」,已經因為「西南雙星」的拼死抵抗形成僵局,並有可能成為一個足以將「雙星」品牌纏繞窒息的死結:如果失去雙星商標使用權,「西南雙星」近10年來為擴大雙星品牌影響力所付出的努力將付諸東流,重新創建品牌將使其付出巨大代價;對於「名人實業」而言,在失去「西南雙星」和「濟南雙星」的龐大銷售網絡之後,企業勢必將喪失大半利潤來源,雙星品牌如何維護恐將成為懸念。
「目前『名人實業』已經對『西南雙星』和『濟南雙星』全線停止供貨,甘肅的代理商也因為抵制『名人實業』的控股不久前被停了貨。我們目前為了解燃眉之急和生存,正在謀求推出新品牌產品,近日即將向我們所控制的3000家零售店投放。」「西南雙星」一位高管7日嚮導報記者透露,「當然,我們不會放棄繼續經營雙星品牌產品的努力。但只有在青島國資委的主持下,我們才會與雙星集團交涉!雙星品牌是所有雙星人的共同財富,是國有資產。我們不忍心、也不希望看到雙星品牌因為這場糾紛,而失去往日的輝煌。」
這位「西南雙星」核心高管隻字未提汪海的名字,似乎意味著他們已經決意排除汪海在其與雙星集團合作事宜中存在。換句話說,汪海退休將是他們所希望看到的圓滿解決此事的前提,而且他們似乎也已經在考慮如何架構與「後汪海時代」的雙星集團的關係了。
(責任編輯:黑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