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危機波及全球:悲觀結局或能避免

2020-12-03 中國天氣

「杯子裡有太多吸管」

2009年,在地球上方480公裡的環形軌道上,有美國宇航局的兩顆人造衛星,作用是監測地下水儲量的變化,當年的數據顯示,在印度北部出現危險情況。當地農業灌溉用水量巨大,已經把地下水抽乾。儘管當年的降水量略高於平均水平,陸地上數百萬口井還是枯掉了。就好像杯子裡有太多吸管,把地下水越吸越少,當地地下水水位下降的速度是每年30釐米。這裡是印度最重要的糧倉,水位下降不僅嚴重影響糧食產量、整個國家的糧食戰略穩定,還造成嚴重的飲用水危機。在過去7年,當地地下水流失量相當於3個米德湖———美國最大的人工湖。美國宇航局的專家表示,如果印度政府不採取措施防止地下水進一步流失,幾年之後這裡的1.14億人將面臨農業崩潰,同時沒有生活用水。

如果說可再生的水補給(例如雨水補給湖泊、河流和小溪)就像一個家庭的活期儲蓄帳戶,那麼地下的含水層就好像是定期帳戶。幾千年前,當人類文明從河流邊發源,人們在可從6米到9米深處獲取地下水的區域內定居,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1950年前後。之後當化石能源變得更容易獲得,人類有能力朝更深的地方抽水,獲取地下水,此後我們對淡水的使用量一直超過可再生水的供應量。

對於分布在北美洲大平原、東亞中部平原和沙特地下的遠古化石含水層,水位是永遠不可能靠雨水補充的,其他地方的地下含水層,雖然能被降雨補充,但是就好像印度北部一樣,補充的速度遠遠比不上使用速度。根據聯合國的統計,在過去50年裡,地下水的全球抽取量增加了3倍,而同期印度的抽取量增加了10倍。

就好像持續從帳戶裡取錢,卻不存入相應數額補充,很多國家的人們生活在「水帳戶」餘額越來越少的狀態下,隨著新的土地利用形式出現,供應量緊張的問題更加複雜,例如土壤退化、森林砍伐以及城市基礎設施落後,漏水浪費嚴重等。

氣候使問題更麻煩

讓情況更糟糕的是,氣候變化會在世界的很多地方造成水短缺,此時地下水成為更為重要的緩衝。今年美國夏季和秋季大旱,歐洲夏季大旱,緊接著是西班牙冬季大旱,所有這些都導致全球糧食價格上漲,而且我們也看出,在氣候模式影響下,旱情有連鎖效應。「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認為,在未來幾十年,這種密集的旱災會出現得更頻繁。

毫無疑問,受糧食價格上漲衝擊最大的是窮人,美國家庭平均支出收入的13%在食品上,但是在發展中國家這個比例通常達到50%以上。食物價格突然猛漲會導致暴亂,這在過去5年已經不罕見。

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旱災專家理察·思格認為,今年美國旱災和氣候變化沒有直接關係,是氣候的自然模式。但是在旱災的同時出現的創下歷史紀錄的高溫能說明,全球的確在逐漸變暖。最近氣候研究的一個新發展就是,科學家們開始把氣候變化的可能性與某個具體天氣事件聯繫起來,思格教授自己的研究預測,因為氣候變暖,美國西南部州在上個世紀30年代和50年代經歷的「超級乾旱」,到2050年的時候將成為大約10年重複一次的「常態」。

思格教授還認為,因為海平面在上升,氣候變暖使「桑迪」這樣的颶風變得更囂張。人們一直相信這種程度的颶風遲早會在紐約登陸,這是沒有人能改變的自然變量,但是海平面的上升使颶風的破壞力更大,因為風力更容易穿越海牆的防護層。紐約市民開始要擔心海平面上升對城市命運的影響,從市長布隆伯格到參議員都呼籲市民重視氣候變暖,思格認為,按照現在海平面上升的速度,在20年後紐約開始要著手城市轉移。

氣候變暖帶來更多不確定因素,這是個人、政府和社會必須應對的,我們要理解這是必然趨勢,在這個過程中,有的人會獲益,有的人卻未必能適應。

此外,富裕國家的人對「水危機」還有一個誤讀,即認為這是「其他人的危機」,以為自己足夠富有能安然應對。說到氣候變暖,人們想到孟加拉國,說到缺水,人們想到非洲之角,這些都是那麼遙遠的地方,好像和我們沒有太大關係,而且這些地方的人是因為他們太窮,無力負擔,所以受罪。很多人不承認這是一場全球危機,甚至不承認這是一場危機,但是富裕國家的人就算能免疫於食品價格上漲的衝擊,卻未必能抵禦水資源短缺的衝擊。

後果不分國界

「在未來10年,很多戰略性國家會面臨『水困境』,可能是供應總量不足,也可能是水質低下,這些都會造成社會不穩定甚至是政府失敗,進而造成地區緊張關係」———這是美國聯邦國家情報委員會今年年初給出的警告。

未來水資源的分配會更加不平衡,在高緯度和溼潤熱帶地區,降水量會增加20%到40%,但是在已經承受「水壓」的中等緯度地區和乾旱熱帶,降水量會減少10%到30%,這個趨勢會嚴重影響很多乾旱和半乾旱地區,例如地中海盆地,美國西部,非洲南部、巴西東北部和幾乎整個澳大利亞。在未來100年,氣候變化還會減少冰川融化對重要河流的淡水補充量,這會影響相當重要的地區。在地球上有1/6的人口依賴冰川融水,最集中的就是安第斯山脈附近的數億人以及喜馬拉雅山脈和印度庫什山脈等人口密集地區。

所有的短缺問題會因為糟糕的用水管理惡化,首要當然是過度抽取地下水,其他還有農業灌溉浪費、去森林化、土壤退化、城市漏水以及錯誤的、完全不尊重水價值的經濟模式。

問題不僅僅是水供應的短缺,未來旱災和洪水會明顯增加,在海岸線周圍的國家和城市會因為海平面上升失去原有的保護,顯得尤為脆弱。未來30年,海岸城市遭遇強風暴襲擊的可能性比今天高得多,最脆弱的往往是發展中國家的沿海城市,這些地方的洪水應對設施管理不善。當洪水襲來的時候,整個城市的基礎設施都有可能被淹沒,而且別忘了,在30年後,美國或許也是發展中國家之一。

未來10年因為水資源導致的國家間衝突還不太可能發生,但是在這個時間段之後,水會成為越來越重要的政治和經濟槓桿,在國家和國家之間的較量中使用,甚至有可能成為武器。最簡單的做法就是上遊國家通過建造大壩攔截河水,造成下遊國家沒有水,然後突然洩洪,又能造成洪水。還有,一個國家的淡水設備、運河、輸水管、大壩也將成為吸引恐怖分子的目標。

如果所有問題得不到妥善管理,世界糧食供應量會減少,通過水傳染的疾病會增加,能源供應會減少進而制約經濟發展。現在水力發電量佔電力供應總量80%以上的國家就有超過15個。

悲觀結局或許能避免

當然,未來的場景未必像今天設想這麼糟糕,有可能現在的估計沒有考慮到未來節水技術的發展,依靠全新的節水意識、節水技術,我們或許能更輕鬆地承受「水壓」。印度是最典型的例子,很多科學家認為,只要稍微提高一點用水效率,印度也不至於承受今天的缺水壓力。

科學或許能提供一點辦法,首先就是提高農業效率。按照地理條件、存水量和農民收入來決定什麼地方種植什麼作物,哪些作物能夠混合種植。政府有重要責任釋放經濟信號,引導合適的作物種植地點和搭配方式,鼓勵節水灌溉。只要安裝便宜的土壤溼度感應器就能提高灌溉效率10%到20%。此外僅循環使用廢水一項每年在美國就能節省數十億美元。很多國家的水管不進行淨化程度區分,例如美國和加拿大,每條水管裡的水都達到飲用標準,從衝馬桶的水到澆花的水,實際只有10%的家庭用水用於飲用和烹飪,如果進行水管區別,就能節約大量用於淨水的費用。

當然最重要的調節手段是價格,專家認為現在全球75%的用水都應該提高價格,同時飲用水的置水地和生態保護用水是必須保證的。換句話說,我們看待水資源應該等同於石油資源,未來每個人,從屋主到大工業都要為使用淨水付出更多成本。在人們轉變對水資源的態度之前,在人們願意為看似免費的水付出更多之前,不穩定、地區混亂甚至是衝突、經濟發展停滯可能是社會為了適應需要付出的代價。(本文來源:南方都市報 )

查天氣 關注 「中國天氣網」 微信公眾號、「天氣管家」APP安卓版

相關焦點

  • 水危機終結中國繁榮?
    「真正可能終結中國繁榮的問題是:水危機。」投資大師吉姆·羅傑斯近日做客BBC節目,當談到中國經濟首要問題時,排除了外界最為矚目的房地產,語出驚人。    「真正可能終結中國繁榮的問題是:水危機。」投資大師吉姆·羅傑斯近日做客BBC節目,當談到中國經濟首要問題時,排除了外界最為矚目的房地產,語出驚人。    「我不關心中國內戰、瘟疫、騷亂、蕭條或者其他所有類似問題。經濟都可以從這些問題中復原,惟一無法復原的是水。」羅傑斯稱。
  • 「水危機」已解除,原因仍不明
    至此,武漢「水危機」在曝光24小時後暫告段落。這次「水危機」中 ,武漢市政府通過政務微博等方式,及時公布信息。但截至25日,官方尚未公布汙染源 。李克強總理對湖北省漢江武漢段氨氮超標事件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環境保護部迅速指導地方排查汙染源 ,消除隱患,確保供水安全。要舉一反三,切實加強飲用水源保護,堅決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 解決水危機,中國缺決心
    去年中國南方的乾旱顯示,全球氣候變化會令原本可依靠颱風季實現水源補給的南方遭遇危機。近期的乾旱,俗稱的「春旱」,也很不正常,是中國南方很少經歷的。西方遊客來華常會對用瓶裝水解渴、刷牙的建議不以為然,認為這是發展中國家慣有的警告。但這個問題在中國要真切得多。北京正做出痛苦抉擇。
  • 檢察廣播 | 漳州長泰:檢察建議助企業解決「水危機」
    檢察廣播 | 漳州長泰:檢察建議助企業解決「水危機」 2019-11-28 18: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世界資源研究所:解決水危機的開銷沒有那麼高
    來源:央視在人口增長、飲食結構轉型和氣候變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目前全球有四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極度缺水」的環境中,水危機的廣度持續擴大,程度不斷加深。而世界資源研究所的最新研究發現,解決全球水危機的開銷遠遠低於人們的想像。預計到2030年,為社會上所有人提供用水保障的成本可能只佔全球GDP的1%多一點,平均每人每天大約29美分(相當於人民幣2元)。而且由此帶來的經濟利益遠超其成本,在供水和水處理設施上每投資1美元,平均可以獲得6.8美元的回報。
  • 蝴蝶效應顯現 疫情波及全球汽車產業鏈
    新冠肺炎疫情重創國內汽車市場  亞洲市場:零部件供應短缺波及韓日由於地理位置、成本考量等因素,來自韓國及日本的汽車製造廠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受影響程度最大,作為中國大陸境外第一家停產的汽車企業,現代汽車2月4日宣布,因來自中國的車用線束等零部件供應短缺,位於蔚山的5家現代汽車工廠於2月7日正式停產。
  • 如果你是屬於悲觀的這類人,那麼一定要學習下克服悲觀的10個方法
    悲觀擋住了陽光同樣是人,會有截然不同的人生態度。不同的人生態度會造就完全兩樣的人生風景。樂觀者能從低谷中看到希望,悲觀者背向陽光,只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悲觀態度或樂觀態度,是人類典型的也是最基本的兩種傾向。
  • 榮縣雙溪水庫蓄水不足 自貢全市共渡水危機
    原標題:榮縣雙溪水庫蓄水不足 自貢全市共渡水危機 原標題:榮縣雙溪水庫蓄水不足 自貢全市共渡水危機水務公司到學校送水 蘭江 攝原標題:榮縣雙溪水庫蓄水不足 自貢全市共渡水危機鏡頭2:半夜打車到朋友家洗澡「南湖郡昨晚11點過才來水,但是都打不起熱水器,過了20多分鐘才洗的澡。今天下午3點過又停了。」
  • 達沃斯聚焦:是水危機還是水管理危機?
    問題是,我們目前面臨的是「水危機」還是「水管理危機」,我們如何解決日益枯竭的地球的課持續發展問題?但他認為如果可以更好地管理耕地,在某種程度上能夠應對全球對於食品安全的擔心和關注。  他認為要在現有的資源基礎之上實現可持續的發展,從農產品和食品使用角度來說,有四點要強調: 第一點,高效使用土地。二是水的管理。三是技術, 四是必須有自由貿易。  水資源的管理和使用是另外一個關鍵問題。
  • 看似樂觀,其實悲觀的星座
    看似樂觀,其實悲觀的星座 其實白羊骨子裡還是蠻悲觀的,而且對於負面情緒的接受程度並不高,所以他們一旦關注到某些不公正或是黑暗的事情,就極容易鑽牛角尖。白羊很少在人前表現自己的悲觀,也許是自尊心強,也許是發現自己無法打擾任何人,所以只有在一個人的時候,白羊很悲觀的狀態才會淋漓盡致。
  • 實時數據如何幫助印度解決水危機
    此後不久,一場嚴重的水危機使西姆拉陷入了停頓。我們認為,這些都是一次性事件。直到今年夏天,Chennai不得不乘火車從200多公裡之外帶水。 另一方面,去年,史無前例的洪災席捲了喀拉拉邦。今年,印度大部分地區被洪水淹沒。 乾旱和洪水在印度並不新鮮。
  • 暴風雪席捲美國中西部多州,5500萬人受到波及,已造成10人身亡
    就在上周末,一場災難再度降臨美國本土,冬季暴風雪席捲了美國中西部地區,多個地方的交通設施因為暴雪受阻無法通暢,至少5500萬美國人的生活受到波及。截止到12月16日下午,已經有10人在暴風雪中喪命,其中密蘇裡州有4人、內布拉斯加州有3人、印第安納州有2人、堪薩斯州則有1人。
  • 穿透悲觀念頭的丁達爾效應
    今天的標題和悲觀念頭會有什麼聯繫呢?悲觀的念頭每個人時常都會有出現,特別是當我們意識到自己犯了錯,時候在追悔時的情緒表達。「都是我的問題,我的錯。。。」「如果我不死揪著他的缺點不放,就不會。。。」「我本來可以。。。」「我或許應該。。。」
  • 全球水資源危機 對世界各國的外交政策帶來嚴重挑戰
    【環球科技】地球面臨嚴重的水危機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世界經濟論壇對全球領導人的年度調查中,水資源問題多年來都是主要危機,全世界的報紙也在連篇累牘地報導水資源危機的故事。隨著全球人口總量的增加以及城市人口呈爆炸式增長,找到足夠水源既能滿足作物灌溉的需要,又能滿足城市人口的生活用水需求就越發困難。這一挑戰直接導致世界性的對主要河流與地下水過度開發的問題。其次,水文循環變幻無常,太多的降雨會導致洪水災害,太少又會導致乾旱。
  • 別只看中國新冠疫情,波及全球的蝴蝶效應你知道嗎?
    1,歐洲哥白尼大氣監測服務發表數據:澳大利亞已經向大氣排放約4億噸二氧化碳。2,根據《每日郵報》報導:據不完全統計,大約有65萬隻蝙蝠,分別湧入澳大利亞不同的城區。一架醫療直升機被數不盡的蝙蝠包圍而無法降落。
  • 樂觀的女孩與悲觀的女孩
    還有一個女孩生性悲觀,整天唉聲嘆氣,從沒開心地笑過。 有一天,悲觀的女孩問樂觀的女孩:「假如你沒有朋友,你還會高興嗎?」樂觀的女孩回答:「為什麼不?幸好我只是沒有朋友,而不是失去我自己。」「假如你掉進一個泥坑,變成一個髒兮兮的泥人,你還高興得起來嗎?」悲觀的女孩又問。「為什麼不?幸好我掉進的是泥坑,而不是無底洞。」樂觀的女孩回答。
  • 青藏高原環境出現狀況,或波及幾億人口,地球今年是怎麼了?
    青藏高原環境出現狀況,或波及幾億人口,地球今年是怎麼了?目前來看,環境問題和全球升溫是大家熱議的一個話題,人類最近幾年高速發展,和一百年的地球有很大差距,比如從書信的方式變成了只用手機就可以聯繫,可見科技帶來的便利。
  • 「低價股獵手」鄧普頓的悲觀點:牛市在悲觀中誕生,在興奮中死亡
    這是「全球投資之父」約翰·鄧普頓非常經典的一句話。作為一直被譽為全球最具智慧以及最受尊崇的投資者之一。在他身上,從不缺少標籤。「全球投資之父」、「史上最成功的基金經理之一」、「全球十大頂尖基金經理人」、「全球最偉大的選股人」……作為在金融界一個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他也是全球投資的先鋒。
  • 地球的結局會是什麼樣?全球變暖只是其一,還有更可怕的風險存在
    隨著人類在地球上的活動越加頻繁,地球現在的氣候變得十分詭異,夏天的溫度逐步攀高,而冬天的溫度也不再下降,照這樣的情況下,就連南極和北極都得受到波及,據在南極考察的研究員發現,南極冰蓋近幾年的脫落速度越來越快,很有可能是因為溫度的上升而導致的,如果這些冰蓋全部都脫落的話,那麼,到時候海平面就會大幅度的上升
  • 顧城說:為了避免結束,我避免了一切開始
    2.當斷則斷的人,懂得及時止損就像顧城的詩裡說,為了避免結束,我避免了一切開始。如果一方優柔寡斷,欲罷不能,反而越是拖延,越不利於雙方的心理割捨,如果一朝東窗事發,波及的無辜者更會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所以,如果一開始就知道這段感情是違背了家庭,無法修成正果,所謂長痛不如短痛,那就靜悄悄地結束這一切吧。懂得做出這個選擇的,一定是明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