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水資源危機 對世界各國的外交政策帶來嚴重挑戰

2020-12-03 央廣網

【環球科技】

地球面臨嚴重的水危機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世界經濟論壇對全球領導人的年度調查中,水資源問題多年來都是主要危機,全世界的報紙也在連篇累牘地報導水資源危機的故事。然而聽了多年「狼來了」的故事狼卻一直沒有來,就像今年伊始,專家們預計南非開普敦將面臨水源枯竭無水可用的情況,到年中的時候當地官員又歡天喜地宣稱危機解除,水源問題並沒那麼急迫。人們不禁要問,全球真的面臨水危機嗎?

答案是肯定的,然而這個答案並不是大多數人想像的那樣。只要有足夠的資金與解決問題的意志力,全世界絕大多數與水相關的問題是能夠得到解決的。全球水資源危機,不僅僅是一個關乎生存與死亡的問題,還對世界各國的外交政策帶來嚴重挑戰。

水資源危機與技術解決方案

近幾十年來,全球在三個方面面臨愈加嚴峻的水資源挑戰。

首先,全世界淡水資源的分布極不平衡,這意味著城市與農場需要巨額投入才能把水引到需要的地方。隨著全球人口總量的增加以及城市人口呈爆炸式增長,找到足夠水源既能滿足作物灌溉的需要,又能滿足城市人口的生活用水需求就越發困難。這一挑戰直接導致世界性的對主要河流與地下水過度開發的問題。

其次,水文循環變幻無常,太多的降雨會導致洪水災害,太少又會導致乾旱。雖然人類社會自古以來就不斷地與水旱災害抗爭,但氣候變化問題讓世界很多地區的降雨在級別與季節上發生很大改變,加劇了極端旱澇災害的頻率與強度。

再次,自然狀態存在的水一般來說並不適合人類飲用,缺少清潔的水源是另一個古老的難題。而且隨著工業社會的發展,汙染問題越來越嚴重,大量的農藥、化肥、重金屬排放讓清潔水源更加稀缺。

儘管上述問題非常嚴重,但運用現有技術手段可以讓絕大多數地區避免發生真正的水危機。

第一,城市與農場的大量水資源被「有效地」浪費掉,因此面臨水源短缺的地區在改善水源使用效率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絕大多數城市,雨水直接排到下水道,然而雨水與廢水都可以進行回收利用,新加坡就是這方面的典範,通過雨水汙水利用滿足了40%的水源需求。

第二,通過滴灌以及其他節水技術,可以精準地給予植物需要的水量實現產量最大化,從而提高農業用水的效率。

第三,海水淡化技術的迅速發展,能夠保護開普敦這樣的沿海城市免遭旱災侵襲。第四,在雨季充分利用地下水含水層作為天然蓄水池,幫助農民在缺水季節渡過難關。第五,即使是高度汙染的水,也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得到淨化——當然需要付出成本代價。最大的難點在於,上述解決方案都價格昂貴,而從全球的層面來講,我們的討論才剛剛開始涉及由誰來買單、該付多少的問題。

解決水危機面臨的挑戰

絕大多數解決水危機的技術方案是建立在人們需要為自己使用的水付出更多費用的基礎上;絕大多數城市如果不提高水費,是無力負擔諸如海水淡化等基礎設施投資的。例如,美國聖地牙哥市在2015年修建了大型的卡爾斯巴德海水淡化處理廠後,向市民宣布截至2019年需要每年提高7%的水費來分攤費用。清潔飲用水供應也是耗資巨大的——如果要實現聯合國在全球範圍內提供清潔飲用水的標準,據評估每年至少需要1140億美元。另外一些解決全球水危機的方案,例如減少農業用水,則需要行為方式的改變——更高的水價可以用經濟的方式對行為進行更好的引導。因此不難發現,包括以色列、新加坡在內全世界水資源利用效率最高的國家,無一例外都收著全球最高的水費。儘管在世界範圍內提高水費的經濟動機強烈,但在政策與倫理上是一個剪不斷理還亂的問題。

在世界的很多地方,人們普遍認為政府的核心功能之一是免費或以高額補貼的方式為居民提供飲用水,為農業提供灌溉用水。全球幾乎所有的國家政府通過修建灌溉水渠、蓄水池與提灌站,為城市的飲用與灌溉用水提供巨額補貼。很多國家的政客不敢取消對農業用水的補貼,因為農民群體是國家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而且「人類用水權」運動確立了水在保護人類健康與福祉上不可或缺的作用,並得到了聯合國的承認,寫入南非共和國的憲法中,因此提高水價也需要直面倫理道德問題。

在倫理與政治的雙重壓力下,政策制定者們是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的。特別是,水資源定價還會引發其他方面的問題,比如,如何評估疊加在水資源上的附加價值(環境、文化與美學價值)。像擁有悠久歷史的恆河、尼羅河所代表的價值是難以進行量化的。

即使有一天全世界範圍突然集體決定提高水價,到底有多少城市或地區能夠負擔得起還是個未知數。要讓人們為最基礎的公共服務付更多的錢,可能在相對富裕的城市還容易一些,但對像開普敦這樣超過三分之一的人口都生活在貧窮線以下的城市來說,定是難上加難。從世界範圍來看,農民應該是用水的主體群體,他們收入微薄,提高水價無疑會增加農村的失業率並促使農民進城,這又可能威脅到糧食安全。

嚴重的水資源短缺與貧困常常讓一個國家動蕩交困,高水價在這樣的國家和地區更是難以想像。比如,葉門共和國首都薩那處於海拔7500英尺(2286米)的極度乾燥地區,為所有人提供足夠的清潔用水是一件成本太高、幾乎是不可完成的使命。葉門、薩赫勒、敘利亞和約旦等是真正面臨水危機挑戰的代表國家,也是向全球外交政策制定者們提出尖銳挑戰的國家。可能水源問題只會困擾開普敦市的政府官員一陣子,而類似葉門的水問題則足以讓其他國家也傷透腦筋。

避免水危機蔓延需要全方位協作

政策制定者需要對包括水問題在內的自然資源危機保持足夠的警惕。開普敦並沒有像人們此前擔心的那樣,因為缺水而進入無政府狀態,然而在世界最貧窮的國家,水危機正在催生大的社會動蕩與難民問題。如果不動用大規模的國際幹預結束葉門內戰並重建供水網絡,在十年或二十年以內,成千上萬的葉門人會逃離這個國家。成千上萬約旦難民以及伊朗西南部的難民也可能出現逃離家園的類似情況。加沙、利比亞與伊拉克也都可能因為水危機爆發社會動蕩與難民潮。

世界各國如何通力合作才能預防此類因水源問題引發的大型人道主義危機呢?政策制定者首先應該在尊重水資源的前提下重新調整關注的焦點。包括聯合國全球水資源與和平高級委員會在內的機構都關注水問題,但其著眼點是擁有共同河流流域國家之間發生衝突的風險。化解這類風險從外交層面來說的確重要,但在現實情況下發生衝突的可能性不大。從宏觀角度來看,水危機最大的影響在於動搖地區間與國家之間的地緣政治格局。由於各種援助機構等對所在國及地區的政策擁有最通透的認識,聯合國以及各國政府需要整合來自這些機構的資訊信息,從外交與安全政策的角度預測大規模的人口流動以及其他風險。

政府對水行業的補貼反而降低效率導致浪費,需要逐步取消。在很多國家,這樣做意味著政府對大型灌溉與地下水開採工程巨額融資的終結,在政治上是非常冒險的。既不能讓窮人處於高溫乾旱中,又能夠以負責任的方式幫助國家政府逐步取消燃料與能源補貼,多邊機構通過全球化的努力,已經開創了成功的先例。以美國費城為代表的一些城市啟動創新型的政策來應對水價承受能力問題並初具成效,這些經驗可供其他城市借鑑。聯合國水資源高級委員會也建立了一套機制,對差異化評估水的價值達成了共識,即使這樣做很微妙,但機制保證全球開始共同直面水價問題。儘管私人投資者對於水行業覬覦已久,但其低效率的弊端也讓他們望而卻步,而上述改革舉措能夠吸引私人投資者的資金投入。

最後,國際社會需要針對如何幫助葉門這樣的國家解決嚴重的水危機展開嚴肅討論,在這些水資源脆弱國家無論成功還是失敗的案例都是人類社會寶貴的經驗教訓。一些前景不錯的項目也正在進行中——華盛頓最近公布的全球水資源戰略,為水源脆弱與稀缺的國家加強水安全方面的投資勾畫出了清晰的目標。創新型技術,例如小型太陽能海水淡化設備,也會在助力水安全的實現中大顯身手。總而言之,沒有大規模的投資,這些創新項目是不可能成功的。因此對全世界的水行業來說,面臨的真正問題不是用多少藍色的環保正能量洗腦,而是投入多少綠色鈔票來對行業洗牌。

(撰稿 斯科特·摩爾 編譯 杜珩 原文刊登於美國《外交事務》雜誌,編譯者系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震災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相關焦點

  • 全球化解水資源危機刻不容緩
    世界資源研究所近期發布的報告顯示,當前全球正面臨日益嚴重的水資源危機,預計到2040年,全球四成灌溉作物的產量將受到缺水影響。專家呼籲各國努力減少水資源浪費,完善水資源管理,加強技術創新,以應對嚴峻的缺水挑戰。    近一段時期,非洲、亞洲、北美洲等多個地區的缺水問題日益嚴重。
  • 人工智慧與外交:新議題、新工具、新挑戰
    同時人工智慧的出現也給國家提供了新的合作領域,成為將來各國外交的重要議題之一。德國智庫Stiftung Neue Verantwortung曾在其報告中指出:即使是德國這樣一個世界第四大經濟體,也必須通過合作的方式來完善其人工智慧的開發。此外,設立共同的技術標準、規範和倫理框架也需要各國之間加強溝通交流。因此國際合作也被各國在其報告中頻繁提及。
  • 中國抗疫外交助力全球公共衛生治理
    內容摘要:2020年,新冠疫情席捲全球,嚴重擾亂全球政治經濟秩序,危害逾千萬人口的生命安全,已成當今世界面臨的頭號挑戰。中國有力統籌自身抗疫與抗疫外交,以元首外交推動國際合作,積極引領全球公共衛生治理,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彰顯負責任大國形象。
  • 中東水危機;葉門或成全球首個水資源全耗竭國家
    不容忽視的中東水危機  在衝突不斷的葉門,缺水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葉門可能成為全世界第一個水資源完全耗竭的國家  文/顧正龍  中東地區是世界上缺水最為嚴重的地區,那裡「水比油貴」,幾乎所有的中東國家都在鬧水荒。
  • 命運與共同涼熱——和平外交政策如何營造良好國際環境?
    疫情無國界,全球共戰役。危機時刻,國際社會選擇緊緊站在一起。在這場全球公共衛生安全的保衛戰中,國際社會唱響了一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合唱。在當今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背景下,如何讓世界各國求同存異、攜手共創美好未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全人類的高度,提出了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倡議,對世界走向作出了響亮的回答。這一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鮮明標識,不僅體現了中國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堅定決心,也彰顯了中國守護人類共同家園的博大情懷。
  • 全球32億人口面臨水資源短缺 水資源綜合管理迫在眉睫
    羅馬12月6日電,受人口增長、汙染以及氣候變化等因素影響,全球水資源短缺壓力不斷增大。據統計,過去20年間,全球人均淡水供給量減少20%以上。面對水資源短缺的挑戰,不少國家都進行了改善水資源管理的成功實踐。提高水資源綜合管理策略和技術,成為解決水資源危機的重中之重。
  • ...法國總統怒斥美國帶來重大危機,聯合國站上十字路口,該何去何從?
    75年來,世界局勢風雲變幻,鬥轉星移。從來沒有哪個國際組織在促進各國的團結與協作方面,能夠發揮像聯合國一樣重要的作用,也從來沒有哪個國際組織能夠像聯合國一樣,將世界各國凝聚起來,讓地球顯得更像是一個村莊。但是,今天的聯合國卻再一次站在了世界的十字路口。它需要各國重新喚起對話和合作的精神,來應對迫在眉睫的諸多危機。
  • 羅斯福歐洲均勢外交|一場為維護利益的「門戶開放」政策
    向海外進行擴張是羅斯福政府的外交政策主要旋律,但是具體採取什麼樣的方式進行擴張這是羅斯福面臨的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事實上,美國無非也就是兩種選擇,在世界領土被列強瓜分使用盡的情況下,採取武力獲得殖民地,把殖民地作為美國的剩餘的產品傾銷市場以及原材料供應市場。
  • 水資源危機,就在我們不遠處
    事實上,水資源短缺問題,就在不遠處。水資源短缺的事實世界資源研究所負責人2019年發布研究成果表示,1/4的人口面臨著水資源短缺問題,17個國家正面臨著「極度缺水」的壓力,隨著全球氣候變化造成的乾旱頻發正在不斷加劇。
  • 紀錄片《零水日》亮相坎城 聚焦全球水資源危機
    影片聚焦全球水資源短缺危機,歷時三年拍攝,橫跨全球多地,探訪了水資源保護最前線人們的實地狀況。《零水日》由騰訊首席探索官網大為(David Wallerstein)發起和監製,艾美獎得主凱文·西姆(Kevin Sim)執導,英國製片公司Keo Films/冰島OoS Pictures擔綱聯合製作。 「零水日」,意指水資源枯竭的那一天。
  • 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報告 聚焦全球水資源短缺挑戰
    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報告 聚焦全球水資源短缺挑戰中新網北京11月27日電 聯合國糧農組織北京時間27日發布最新旗艦報告《2020年糧食及農業狀況》,聚焦全球水資源短缺挑戰。農業用水佔全球水資源消耗的70%數據顯示,全球許多人生活在嚴重缺水甚至是水資源匱乏的農業地區。更嚴峻的是,過去二十年間,全球人均淡水資源佔有量下降了20%以上。因此,提高用水效率至關重要,尤其是在消耗水資源最多的農業領域。報告指出,更好的水資源管理對於保障全球糧食安全和營養十分關鍵,同時也將有助於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 [中國新聞]數字解讀世界水資源危機
    [中國新聞]數字解讀世界水資源危機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22日 14:38 來源:CCTV.com 進入[中國新聞]>>     CCTV.com消息(中國新聞):下面這組數字足以透視目前世界各地水資源危機的嚴重程度
  • 疫情應對給全球環境治理帶來哪些啟示?
    幾乎與美國發布SAFE新規則同時,中國為促進汽車消費,確定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延長了兩年。這不僅是一個產業政策,也是一個重要的環境政策,有利於應對氣候變化,對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也是一個正向引導。  第二,積極應對疫情影響下全球產業鏈調整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疫情過後,世界各國都會進行反思。
  • 七國大使館與聯合國諮商組織主辦 第十屆全球水資源論壇閃耀墨爾本
    10月13日,第十屆全球水資源可持續發展論壇暨全球水資源可持續發展基金啟動儀式,以及高級別閉門會議和澳洲中華青年總商聯合會會成立典禮,在澳大利亞墨爾本隆重舉行,凝聚各國政要使節、社會賢達、各界專家代表等500餘人。
  • 肺炎影響全球格局的三種可能:全球重構、多重世界與文明危機
    因此,不一定要把各國政客「XX優先「的口號理解為對全球化的反對,這需要去分析每一次和每一樁抬頭的語境。當然,如果各國保守主義走向極右翼,那就是麻煩,那就不是反全球化的問題了,而可能是更嚴重的事了。二、喜劇:前疫情式的全球重構我們思考疫情的影響,恰恰要放在這個保守主義的背景下。
  • 中國水資源危機 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25日說,中國存在水資源危機,洪澇災害、乾旱缺水及水環境質量惡化,以及水資源管理效率低下等因素制約著中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伍新木說,我國存在的水資源危機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水資源供需矛盾尖銳。我國人均水資源量僅為世界人均水資源量的四分之一,且時空分布很不均勻,水與耕地、人口十分不匹配。尤其華北、西北等地,水資源嚴重不足,全國已有三分之二的城市缺水,均成為制約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瓶頸」。二是水資源災害依然嚴重,如長江、淮河、黃河、松花江等流域的洪澇災害仍然是中國的「心腹之患」。
  • 朱光耀:面對公共衛生危機的挑戰 人們在戰略思路上要有突破
    在新年伊始,新冠疫情的爆發對世界造成了巨大的衝擊,演變成一個世紀以來最為嚴重的全球公共衛生危機,同時導致了深度的經濟衰退,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最為嚴重的經濟衰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將下降4.4%;世界貿易組織預測,2020年全球的貿易狀況將下降9.2%;聯合國貿發組織對2020年全球直接投資的下降率預測是30%—40%。
  • 印度面臨史上最嚴重的水資源危機!
    印度正面臨著史上最嚴重的缺水危機。水危機中,受傷的總是平民「每半個月,我們家要購買12噸水,一次花費4000盧比,也就是60美元。我們家5個人,每個月要花120美元(約825元人民幣)用水。」電話那頭,KP·蘇尼爾在給記者算一筆水費帳。水怎麼「買」?不是向市政水務部門每月支付水費,而是向私人供水商購買。
  • 瀕臨危機的水資源--中國數字科技館
    地球上淡水資源本就短缺,更因其分布不均、環境變化、管理不善及基礎設施投入不足等諸多原因,致使水資源匱乏問題愈加突出。  目前,全球500餘條大河中,超過半數嚴重枯竭。全球很多地區面臨水資源匱乏的危機。
  • 世界水日 | 海水淡化是解決全球水資源危機的重要途徑
    世界水日 | 海水淡化是解決全球水資源危機的重要途徑 2020-03-22 12: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