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下午,受漢江水質氨氮超標影響的武漢3家自來水廠全面恢復供水。至此,武漢「水危機」在曝光24小時後暫告段落。這次「水危機」中 ,武漢市政府通過政務微博等方式,及時公布信息。但截至25日,官方尚未公布汙染源 。李克強總理對湖北省漢江武漢段氨氮超標事件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環境保護部迅速指導地方排查汙染源 ,消除隱患,確保供水安全。要舉一反三,切實加強飲用水源保護,堅決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汙染源頭在哪裡?
23日晚,武漢市政府應急辦官方發布一條微博引起社會關注。微博稱:「漢江武漢段水質出現氨氮超標。受此影響,漢江武漢段2個自來水廠停產。受汙染的自來水未進入管網,請大家放心用水。」
當晚,全市260平方公裡面積,30多萬人口以及數百家食品加工企業用水受影響。24日早晨,漢陽國棉水廠也停產。經武漢市政府權威部門檢測,漢江武漢段水質氨氮值為1.59mg/L,超過1mg/L的國家標準。
有市民指出,位於漢江對岸武漢市蔡甸區的6個排水口是此次汙染的主因。事件發生後,湖北省環保廳和武漢市環保局連夜排查汙染源。環保部門表示,這些排水口是否排出汙水,需要對水質進行化驗,目前尚無定論。
武漢一位多年專注環境科學的教授說,氨氮是一種常規檢測的汙染指標。這位教授分析稱,此次汙染可能是因降雨等因素導致禽畜養殖的汙水大量流入河道,也可能是汙水處理廠因為故障或者處理能力超載而應急排放,或是周邊有食品企業偷排汙水。氨氮超標對人體有何危害?武漢大學水資源和水環境專家李蘭教授說,氨氮嚴重超標,在微生物分解下會變成亞硝酸鹽氮,被人體飲用後,與蛋白質結合易形成亞硝胺,是致癌物。
水源地監管難在哪裡?
我國大部分城市的取水口都在江河,但部分江河汙染嚴重已是不爭事實。武漢白沙洲自來水廠為武昌地區100多萬人提供飲用水。記者近日在水廠上遊的二級保護區範圍內看到,一處通往長江的渠道裡長滿了綠藻。據介紹,這個渠道主要是解決內澇問題。每逢雨水過多,市區積水擁向青菱河後,再通過這裡排入長江。由於青菱河汙染嚴重,前幾年這條水渠變成排汙口,對自來水廠造成不良影響。
武漢市水務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生活汙水直排是歷史遺留問題。大約10年前,武漢市開始實施雨汙分流工程,大部分居民生活汙水被接入專門的市政汙水管網,但還有部分江邊居民生活汙水未接入,仍向長江排放 。武漢市今年將對江邊多處類似排汙口進行整治,接入市政汙水處理系統。
飲用水長效保障有多遠?
11日,蘭州部分自來水苯超標 ,15日,黑龍江依蘭縣部分自來水大腸菌群超標,23日,武漢漢江取水口水質氨氮超標……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自來水汙染問題密集發生。老百姓飲用水為何頻遭汙染?飲用水從水廠到居民家中要通過多少道檢驗?這些標準是否嚴格?
2012年7月1日起,從自來水龍頭出來的飲用水水質要達到新的國家強制性標準。新國標的指標由35項提高到106項,與世界上最嚴的歐盟水質標準基本持平。「『標準高』並不完全與『水安全』畫等號。」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所長王樹義教授表示,當前我國在水汙染立法和監管以及懲戒方面都需要進一步完善相關法規,強化處罰力度。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