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針對孩子的犯罪!警惕網絡「性捕食者」

2020-12-06 阿稽君說

你知道「性捕食者」嗎?

在歐美,誘騙兒童的人被稱為「性捕食者」

而如今,中國的網絡上正有大批量專門針對兒童的「網絡性捕食者」們。

看到一則團團的視頻

兒童受到性侵害的案件

曾經,有一家媒體採訪過一位資深性教育工作者。

他們問,如果我現在去聯繫幾個孩子,用遊戲道具做交換,向他們要求裸照,您覺得成功率有多高?

答案令所有人都大吃一驚。

「至少20%吧。」

這個比例相當之高,這意味著每5個孩子,就有1個因為遊戲道具的誘惑,在網絡上受到性侵害。

但是,孩子在網絡上受到的侵害不僅如此。

媒體曾報導一些十幾歲的女孩竟無知到把人工流產當作避孕手段,一年要進醫院做手術五六次,直到子宮壁單薄得像紙片一般,乃至終生失去生育能力。實在令人痛心!

原國家計生委科學技術研究所2013年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每年人工流產人數在全世界排名第一,人數多達1300萬人次。其中,25歲以下的女性約佔一半以上。

文愛、磕炮甚至線下發生關係。便捷的網絡,給非法分子提供了便利,讓他們能越過父母構築的防線,把罪惡之手伸向未成年的孩子。

你不會知道,十幾歲的未成年人,面對的網絡世界裡,有多少不懷好意的眼睛。

「一個13歲的女孩子,會在網絡裡遇到多少性騷擾?」

語言低俗猥瑣
編織起來的「美麗陷阱」

這些都是未成年兒童會在網絡中受到的性侵害,不僅僅只是遊戲!

而是整個網絡世界!!!

而在中國,由於受到保守的儒家文化思想的影響,許多家庭,對自己的孩子,並沒有進行比較完備的性教育

他們未必清楚知道自己遭遇了什麼,在順從「性捕食者」的要求後,也可能會產生強烈的羞恥感與自我責備

而在羞於談性的社會氛圍裡,這進一步讓他們不敢把這件事情告訴父母

而在無數的兒童性侵案例中,願意主動把自己受到的遭遇告訴父母的,幾乎沒有!

一款名為小花仙的換裝遊戲
性捕食者引誘兒童

事實上,早在2012年,就有資深玩家發現有「怪蜀黍」出沒。但是直到2017年被爆料後,遊戲公司才開始大規模整改,取消了世界頻道的發言功能。

中間這麼長的時間裡,不知道有多少孩子被騙取了信任。

而在幾年前,國內最大的某二次元網站的某視頻創作者,更是爆出了這樣的聊天記錄截屏。

誘導10歲女孩買白絲,甚至要求包養……

被女孩母親發現後,這名創作者不僅沒有悔改,反而教唆女孩報警,離家出走和自殺,以此反抗她母親。

而最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這名教唆女孩的性捕食者,也只有15歲。

2018年,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已經把網上誘騙、強迫兒童拍不雅照、不雅視頻、裸聊等行為,認定為構成——

「猥褻兒童罪」。

因為,這不僅僅是單純的道德問題;這是在利用自己的優勢地位,來對祖國未來的花朵進行摧殘,這,是赤裸裸的犯罪!!!

在網絡上保護孩子免於性侵犯,最有效的辦法,是給予孩子完善的性教育。

適時滿足孩子的物質需要,這樣她們才能不因不被蠅頭小利迷失。

玩家舉報的「變態」

而父母們更要對於孩子上網的內容進行更多的關注,儘可能控制孩子的上網時間,限定孩子的上網內容,選擇孩子適合的電腦安全桌面,定期查看孩子的上網記錄。

因為我們都曾是孩童,所以深深的明白。

孩子是多麼的純真,又是有多麼的容易——

【受到傷害。】

相關焦點

  • 17歲少女對著屏幕搔首弄姿,1周賺3000,網絡性捕食者有多可怕?
    如今未成年少女正在被一群名為網絡性捕食者的群體惦記著,這些人和未成年少女相比無論是收入還是社會資歷都不成正比,所以他們被叫做"捕食者",而這些無知少女自然淪為"被捕食者",這條食物鏈的關係清晰又明了,其中的交易也是赤裸裸的骯髒。
  • 16歲女孩6天掙3000,媽媽崩潰落淚:網上「性捕食者」有多可怕?
    什麼是網絡「性捕食者」?看到過一條新聞:有一名剛升入初三16歲的女孩,假期在網上買了連體襪和女僕裝,用連體襪和女僕裝COS了許多照片。之後,她把這些賣給了「客戶」,短短6天裡掙了3000元。這是一款名為「小花仙」的面向少女兒童的換裝遊戲,需要玩家做任務獲取「靈豆」,小孩子們需要積累很久才能獲得一套好看的裝扮。要不就花錢買,一套也就幾十塊,但孩子們不一定能有這些錢,於是性捕食者們出手了。他們會在遊戲上發布公告:找女僕、能視頻能拍照。
  • 來自性捕食者的自述:控制別人的感情,看著別人痛苦讓我欲罷不能
    當感情不再處於平等和諧,沒有建立在真誠互信的基礎上,這個時候的情感就容易變成互相追逐的遊戲,而這正是性捕食者的套路。一位性捕食者通過自我分析的方式讓人們認識到這類人群在情感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他們在情感中的追求和心理特點,同時人們也可以通過了解性捕食者的套路拒絕成為他們的"獵物"。
  • 數據顯示這對降低性犯罪有效
    目前,從全世界範圍內看,這是一個降低性犯罪的具可操作性的有效方式。文 | 董小姐「我希望他被關60年,只能吃拌著土的飯,只能和蟲子住在一起。」當年,年僅8歲的受害人娜英(韓國電影《素媛》原型人物)在接受心理治療時,畫了一幅畫。七年前,根據趙鬥淳性侵幼女娜英改編的韓國催淚電影《素媛》,如一顆巨石投入沉默的湖水,引發社會震蕩。
  • 以「化學閹割」看性犯罪的法律應對之道
    我們是否可以考慮在現有的刑罰以外,引入針對性犯罪的特殊處罰制度?其實,世界上許多國家(諸如韓國、美國等國家)已經在立法上引入「化學閹割」,旨在通過從生理上抑制「性衝動」,以達到減少性侵犯案件發生的目的。一、「化學閹割」「化學閹割」,俗稱藥物去勢,說通俗點就是通過給性犯罪者注射特殊的藥物,以達到抑制其性衝動的目的,從而減少性侵犯行為的發生。
  • 性捕食者:我是一位「好戀人」,遇到我是你的幸運
    可是很多人並不清楚的是,性捕食者雖然是戀愛中最危險的一類人,可是他們卻常常以最完美的形象出現在人們面前,他們看起來就是一位完美戀人,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會給對方留下這樣的印象:遇到你是我這輩子最大的幸運。哪怕最後被性捕食者傷到體無完膚,但是卻無法讓這個印跡從心中抹去,這正是性捕食者的厲害之處,也是他們最可怕的地方。
  • 揭網絡大灰狼:假扮老師、星探,性侵黑手伸向孩子
    原標題 假扮老師、「星探」、熱心「好友」,「暖心」饋贈……通過網絡,不法分子把性侵的「黑手」伸向涉世未深的孩子。會議結束後,李澤華和李默受命承辦這起案件。10月18日受理案件後,李澤華和李默就一頭扎入案件中。「辦理這起案件,我們都承擔了很大的壓力。」李默介紹。由兩位領導來直接辦案,主要是因為這起案件的認定在法律上有一定的難度。據介紹,按照當時的法律條文規定,對婦女實施猥褻需要有直接的性接觸才能夠認定。
  • 批捕數超「非典」十倍 網絡詐騙犯罪多發
    通過對辦案數據及犯罪案件的分析,最高檢發現,新冠肺炎疫情和「非典」疫情都屬於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所涉犯罪具有多個相似特徵—— 一是妨害公務、生產銷售偽劣產品、尋釁滋事等犯罪較為常見多發,這與疫情管控、防疫物資緊缺有很大關係,如有的不法分子利用口罩等防疫物資需求劇增、市場供應緊缺的情況實施相關犯罪。
  • 這是犯罪!
    各種大腕巨星因性犯罪紛紛落馬,從影帝凱文·史派西,到「文青最愛」的伍迪·艾倫,再到至今仍飽受爭議的羅曼·波蘭斯基。有人扼腕嘆息,有人憤恨不已,也有人不以為然。俗話說,當房間裡出現一隻蟑螂的時候,說明這裡已經藏有了100隻。對於這些性犯罪,我們應該做的,不僅是針對個案進行獵奇性的辯論,也不僅是去談論女權運動的利與弊,更要去探究行業潛規則、性犯罪、性別特權等更深層的社會問題。
  • 警惕!別掉入網絡代加工騙局
    主導這類詐騙案件的犯罪分子往往擁有看似正規的網站,讓群眾真假難辨。最近,東明警方歷時4個多月,跨越京、魯、陝、鄂、浙、蘇5省12市,將一個以網絡代加工為幌子的家族式詐騙團夥成功打掉。  高額利誘,加入網絡代加工  事情還得從4個多月以前說起。  今年4月4日,東明縣的李女士聽說通過網際網路能找到一些代加工的工作,而且收入也不錯。
  • 打擊防範電詐違法犯罪,雲南機場公安這樣做
    為此,雲南省公安廳民用機場公安局航站區派出所多措並舉,不斷創新工作方法,「土辦法+新辦法」齊上陣,用好用活打擊防範「三項措施」,紮實推進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的防範宣傳工作,源頭性壓降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發生,傾力幫助機場員工捂緊自己的「錢袋子」。
  • 專家熱議數據安全犯罪:網絡爬蟲未必構成犯罪,對流量造假應推進...
    網絡爬蟲是一種中立的技術手段,數據爬取是否構成犯罪,要根據爬取行為本身和獲取數據的性質進行實質性判斷;流量造假危及數據信用生態,形成了大量經濟泡沫,建議通過立法增設「妨害數據信用罪」來加強打擊。  近日,浙江理工大學於杭州主辦的數據安全犯罪前沿論壇上,部分與會專家發表了上述觀點。
  • 警惕藥物性肝損傷
    警惕藥物性肝損傷 2020-12-03 15: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犯罪現場只是轉移到了網上
    事實正是如此,美國司法部網絡犯罪辦公室(OOC)25日援引國家失蹤和受虐兒童中心(NCMEC)的數據稱,從2020年3月起,共報告了279166起與網際網路有關的兒童性剝削案件。 專家表示,父母可以做兩件重要的事情來保護他們的孩子免受網上的危險:注意他們的上網習慣,並教他們如何仔細上網。「作為家長,我們必須時刻保持警惕。」Aurora Institute的營運長布魯斯·弗蘭德(Bruce Friend)說。
  •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需要各方共同參與
    未成年人犯罪特點多,涉網案件增多通過分析研究我國各類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專家表示,我國未成年人犯罪的特點,與他們身心發育不成熟關係非常密切,具有隨機性、盲從性、反覆性、暴力性等與其他國家未成年人犯罪一樣的共性特點,同時也存在一些特殊性。
  • 花豹疣豬,捕食者獵物的速度與激情
    花豹疣豬的故事在非洲草原不斷上演,曾有耳熟能詳的動物紀錄片《花豹疣豬》,重溫發現還挺傷感的,片中花豹不容易,被獅子殺死孩子,獵物被偷,孩子長大捕食疣豬,肉沒吃上反被頂成重傷,無處不在的斑鬣狗。本文不說紀錄片的事,講述花豹情侶約會,疣豬母子上門送外賣與雄豹蹲伏2小時疣豬,被野狗撿漏,事後偷回少許殘羹冷炙兩起速度與激情、啼笑皆非的故事。
  • 這視頻惡搞川普:動物中的頂級捕食者、和愛潑斯坦一夥、11月瀕臨...
    據美國媒體7月31日報導,為了配合一系列針對川普的「誹謗」,該行動委員會推出了一個類似動物節目的視頻,在視頻中,他們把總統定性為「美國無能」(IMPOTUS Americanus)。
  • 催情粉大行其道 「性保健品」埋藏犯罪隱患
    這令人聯想到曾經熱映的二十集電視連續劇《紅蜘蛛》,這部片子以紀實手法敘述溫州、深圳等沿海城市的10個女性,因「性」而淪落、而犯罪、而走上死囚之路的真實故事,令人警醒和深思。  最近本刊接到讀者舉報,這種和電視劇同名的超強力催情「女用粉劑」——「紅蜘蛛」已經以旺銷的態勢出現在一些城市的成人用品商店,特別是在城鄉接合部個別小店的銷售狀況更不正常。
  • 犯罪心理學專家:85%都是熟人作案
    在做這個課題的時候,我做了一些問卷調研,有被訪者提出了一個問題:現在網絡上,總是流行著各種蘿莉控或者正太控,像這類人他們是戀童癖嗎?會不會也做出猥褻或者性侵幼童的事情呢?一般來說, 正常的蘿莉控或者正太控,並不會去傷害孩子。
  • 黎巴嫩公安總局:警惕「全能神」通過網絡向阿拉伯語受眾傳播
    中國反邪教網訊(記者厲潔,通訊員毛川)據黎巴嫩國家通訊社2月26日報導,黎巴嫩公安總局(General Security)當日發出預警通知,要求民眾警惕通過網際網路進行活動的反基督教組織「全能神」。   黎巴嫩公安總局在通知中稱,「全能神」不僅自詡為「宗教」,而且通過網際網路發布侮辱基督教的內容,並通過臭名昭著的性誘惑、威脅勒索甚至綁架等方式來招募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