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青」和院士一樣,其實就是一個頭銜!

2020-12-04 神鳥俠風親楊

8月11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公布了2020年度國家傑出青年基金項目資助人名單。這兩天,網絡上對於「傑青」這份名單討論非常熱烈。首先討論,哪些學校得的多,哪些學校得到的少。學校攀比之風可見一斑,尤其是名校之間。緊接著,又有人開始討論一件事情就是,關於「傑青」離職潮的問題。據統計,「傑青」離職潮中,淨流入的省份前三名是廣東、上海和浙江。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拿到「傑青」之後走人也無可厚非。

我有幸了解一個「傑青」的情況。他在湖南某985高校獲得了「傑青」,後來去了山東某省屬高校。根據山東高校提供的招聘信息,「傑青」在該校引進人才屬於第二檔次,第一檔次是兩院院士。該校提供的第二檔次人才的引進條件是,除了配偶可以調入該校工作,子女協助入學等常規待遇外,年工資待遇可以達到100萬元以上,安家費加上購房補貼總計是300萬元以上。科研補助、學科建設經費以及工作條件這些待遇需要協調。從該校的招聘可以看出,一個「傑青」稱號所能獲得的巨大的經濟收益。

「傑青」有小院士之稱。一般來說,高校引進「傑青」的人才大多是屬於除了兩院院士之外的第二等級,甚至部分高校和院士一個級別引進。原因主要在於,獲得「傑青」的老師都是年齡在45歲以下,相較於兩院院士,年齡普遍較輕,正是科研產出正是最旺盛的時候,有更大的想像空間。所以也就不難理解,一些學校老師獲得「傑青」之後,學校的領導都要出來祝賀。高校引進「傑青」人才需要花費非常高額的經濟支出。

實際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資助「傑青」資助的金額只有80萬-100萬之間。但是當得了該項基金資助之後,你就獲得了一個「傑青」的頭銜。這實際上就是一個金字招牌,而且是國家認證的學術金字招牌。有了這個招牌,中國沒有哪一個學校不認。這個招牌也將伴隨一生。

不同於每年都會產生「傑青」,院士是每兩年才選一次。每次選院士都會引起社會各界巨大的關注。院士是真正的頭銜。但是有了這個頭銜之後,基本上就被國家認證為我國最頂級的科研人才。「傑青」是每年都有的國家認證。從這個角度來說,院士和「傑青」沒有本質的區別。只是院士是第一等級,「傑青」是第二等級。

關於「傑青」、院士,以及我國的科研體系大家有什麼想聊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顏寧在微博為國內女性科學家鳴不平,傑青男女比例就是最好的例子
    現在自己已經不再年輕,不再處於發展期,成為世界top10高校的終身講席教授,並且獲得美國科學院院士,現在講出來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讓年輕一代、幾代能夠受益,因此自己就要大聲地講」。相對於目前中國女博士數量遠超男博士數量,然而在各種科研人才頭銜中,女性科學家的數量遠低於男性科學家,是中國女性科學家實力不濟嗎?
  • 院士搖籃!檢驗領域國家傑青都有誰?
    大家可能會有疑問,為何檢驗領域只有一位專家入選「傑青」?在這裡就檢驗君就和大家說道說道。什麼是「傑青」?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主要支持在基礎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績的青年學者自主選擇研究方向開展創新研究,促進青年科學技術人才的成長,吸引海外人才,培養造就一批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優秀學術帶頭人。
  • 院士搖籃!檢驗領域國家傑青都有誰?
    大家可能會有疑問,為何檢驗領域只有一位專家入選「傑青」?在這裡就檢驗君就和大家說道說道。 什麼是「傑青」? 國家傑青在我國含金量僅次於院士,也通常被稱為是院士候選人或「院士搖籃」,入選「國家傑青」的學者會獲得較為豐厚的資助資金。 入選「傑青」有多難?
  • 2019院士增選候選、傑青、優青最終名單出爐:這幾所高校笑了!
    近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公布了2019年國家傑青、優青的項目名單。一時間可以說是掀起了一陣小小的波瀾,畢竟傑青和優青已經成為中國人才梯隊最重要的兩個臺階,幾乎是每一個中青年學者的奮鬥目標,也是每一個科研單位所必爭的人才。說到人才培養與引進,就不得不提中國的兩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 諾獎頭銜的屠呦呦又一次落選院士!中科院院士的評選標準是什麼?
    能得到諾獎的肯定想必屠呦呦的科研實力毋庸置疑,那是什麼原因導致她老人家一直無法獲得中國科學院院士的頭銜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看一下我國是如何評選院士的:1.增選院士每兩年進行一次,每次增選總名額不超過60名。
  • 從院士傑青到學術排名,中科大用第一給安徽長臉爭氣
    八月初公布的最新自然指數全球學術排名穩居中國大學第一;八月中旬公布的2020年國家傑青中科大15人入選人數全國第一;八月底公布的中國青年科技獎,中科大6人入選全國第二!中科大在各類重量級科技獎項和人才評選中屢屢斬獲第一,這個每年僅招收1860人的「小巧玲瓏」的大學憑什麼和動輒五六萬人的綜合性大學比肩成果產出?這所位於二線城市合肥科研經費僅60億的大學憑什麼能和一線城市科研經費上百億的清北在十大科學進展中爭輝?
  • 傑青基金:青年科學家如何「冒尖」
    「很簡單,儀器設備有了,溫飽問題解決了,科研帶來的愉悅感和研究成果的影響力就是我們唯一追求的。」鄭南峰解釋。他也把這樣的科研心態傳遞給學生。他的學生陳光需每天第一個到實驗室,很晚才離開,3年間沒考慮簡單地發表自己的初步結果,一直不急不躁潛心研究,最終研究生階段就在《科學》雜誌發表了自己的成果。
  • 5個院士頭銜,雖拒絕回國加入美國籍,卻為國培養了20個科學家
    他是中國天才,被三國瘋搶,中國希望他能夠回國效力,美國也希望他能夠留在美國,德國也拋出橄欖枝,希望他能夠去德國發展,最後他拒絕了中國和德國,選擇留在了美國,最後成為了美國人。他就是華裔科學家高華健。高華健是世界頂級固體力學科學家,擁有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德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5個院士頭銜,世界罕見。高華健出生於四川成都,本科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博士畢業於哈佛大學,那時候他才25歲。
  • 清北兩校與世界接軌,傑青僅是副教授,提升高校職稱評定標準!
    清北與世界接軌隨著中國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國內高校間的學術差距水平差距越來越大,就拿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為例,目前已經和世界高校接軌,採取「非升即走」的考核制模式,短期形式的助理研究員、準副教授到長期聘用的副教授,也讓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教授水平比國內其他高校的教授水平高出一大截,就難2020年傑青為例,清華大學三名副教授獲得傑青頭銜,北京大學一名副教授獲得傑青頭銜,而且這些副教授
  • 有9個院士頭銜、540篇SCI的高福落選最高科技獎,而她成為最佳人選
    高福院士在13名院士中有一人群眾呼聲最高,她就是李蘭娟院士。李蘭娟院士其實高福院士並不是沒有能力,從他9個高含金量的院士頭銜就可以看出,他也不是浪得虛名。只不過在這次抗疫中他的一句「不會人傳人」和鍾南山院士的「會人傳人」形成鮮明對比,這也令他在公眾面前形象崩塌。
  • 國家「傑青」張榜,看看今年深圳入圍的3位「小院士」
    據記者統計,今年入選國家傑青建議資助名單共300人,其中深圳有3人入選。他們分別是南方科技大學劉心元、南方科技大學張政、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劉陳立。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是我國為促進青年科學和技術人才的成長,鼓勵海外學者回國工作,加速培養造就一批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優秀學術帶頭人而特別設立的科學基金,支持領域,涵蓋領域包括數理、化學、地球、工材、信息、管理、醫學等。
  • 楊振寧姚期智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二人均有多個外國院士頭銜
    值得注意的是,楊振寧、姚期智均來自清華,分別擔任著清華高等研究院名譽院長和清華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  1 楊振寧與姚期智  封面新聞記者注意到,在數學物理學部的院士名單中,楊振寧排在五位楊姓院士的最後一位。他的前面,是1997年當選中科院院士的楊應昌教授、著名的物質磁性領域專家。
  • 「布鞋院士」的稀罕和「溼鞋院士」的遺憾
    與此相對應的是,中國工程院在官網公布規定,明確院士如果涉及觸犯法律,自被批捕之日起即停止其院士資格,自法院作出有罪判決生效之日起撤銷其院士稱號。按照這一規定,涉嫌貪汙2000萬元、於去年6月被批捕的中國農業大學的李寧已被停止院士資格。  同樣是院士,一個令人尊敬,感動萬人;而另一個卻身陷囹圄,身敗名裂。院士不同的人生際遇,令人噓唏。
  • ...退回劍橋大學名譽院士後,英國又有人盯上另一香港高官的院士頭銜
    【環球網報導 記者趙友平】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宣布退回英國劍橋大學沃爾森學院的名譽院士名銜後,英國保守黨人權委員會委員裴倫德在推特預告:香港律政司司長鄭若驊將會是「下一人」。英國保守黨人權委員會委員裴倫德(Luke de Pulford)在推特上預告稱,鄭若驊將會是「下一人」,英國保守黨國會議員早前已去信英國倫敦大學要求取消其院士頭銜。
  • 他擁有8個院士頭銜,在浙大校史上,地位僅次於竺可楨
    尤其是一些重點大學的校長,其履職經歷,就是中國高等教育發展和改革的縮影。近段時間,我在介紹一些國內著名的大學校長,讓大家通過不一樣的視角,了解高校和高教。 今天要和大家聊的是浙江大學老校長路甬祥,他擁有8個院士頭銜、18個博士學位,1988年到1995年擔任浙大校長,在任期間,提出增加「創新」為校訓。
  • 首位獲普外科「院士」頭銜的內地醫師 原來在浙大一院
    上周末,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肝膽外科主治醫師徐小波在香港參加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學院—香港外科醫學院聯合院士頭銜授予儀式。徐小波成了首位通過普外科FRCS考試的內地醫師。這場院士資格考試,在香港僅有50%左右的通過率,具有極高的含金量。今年4月,和徐小波一同參加考試的,還有38名來自內地和香港的醫生。
  • 國家傑青本科校友數據統計:北大雄踞第一,南大科大分獲二三
    自2007年以來,在每屆增選的兩院院士中,有大半增選者都曾獲得過國家傑青基金的贊助。對於各個高校來說,由於當選人數比院士多,偶然性較小,在理工科領域覆蓋面較強,因此其本科校友的當選數量能較為客觀和全面的反映出各高校的本科教育水平。
  • 有3個院士頭銜,對諾貝爾獎沒興趣!這才是學子們心中的真女神!
    「點擊『關注』,讓我為你送上最走心的文字」優秀的人雖然離我們生活很遠,但是這個世上從來都不缺優秀的人,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人物就是一個極其優秀的女性科學家莊小威。少年班班級合影3個院士頭銜大家應該又知道院士頭銜的含金量有多大
  • 1994-2018年國家傑青本科校友數排名,人才培養能力的比拼!
    國家傑青這份榮譽是相當高的,其含金量僅次於院士。能夠獲得這份榮譽的科研人員,也通常被稱為是院士候選人。而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自1994年成立以來,到2018年共進行了25批,在這25批中共有約4025人獲得了振奮殊榮。由於當前高等教育環境下,本科教育的接受程度最高,同學們的認可度也是最高。
  • 5個院士頭銜,三國爭搶,雖是美籍卻為中國培養了20多個科學家
    因此,其實印度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也並不少,所以我們才能看到在美國的矽谷,有很多高科技企業的高管都是印度人,比如微軟、谷歌,都有大量的印度工程師,尤其是微軟,現在微軟的產品都被國內的網友戲稱帶有一股濃濃的「咖喱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