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Mater:金納米顆粒有望讓基於CRISPR的基因療法治療HIV感染和...

2021-01-13 生物谷

2019年6月7日訊/

生物谷

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弗雷德哈欽森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通過簡化將基因編輯指令遞送給細胞的方式,朝著讓基因療法變得更加實用的方向邁出了一步。通過使用金

納米

顆粒替換滅活病毒,他們安全地在HIV和

遺傳

性血液疾病的實驗室模型中遞送基因編輯工具。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Nature Materials期刊上,論文標題為「Targeted homology-directed repair in blood stem and progenitor cells with CRISPR nanoformulations」。

圖片來自the Adair lab at Fred Hutch。

這是第一次使用裝載CRISPR的金

納米

顆粒來編輯稀有但功能強大的造血

幹細胞

亞群中的基因,其中造血

幹細胞

是體內所有血細胞的來源。這些攜帶CRISPR的金

納米

顆粒成功地對造血

幹細胞

中的基因進行編輯,而且沒有毒副作用。

論文通訊作者、弗雷德哈欽森癌症研究中心臨床研究部助理成員Jennifer Adair博士說,「隨著基因療法在

臨床試驗

中取得成功並為患者所用,我們需要一種更實用的方法。我想找到一種更簡單的方法,一種可以被動地將基因編輯工具遞送給造血

幹細胞

的方法。」她補充道,世界上有數百萬人無法使用目前的

基因治療

方法。

雖然人們能夠更快地和更容易地讓CRISPR對基因組進行基因修飾,但是它仍然存在挑戰。讓細胞接受CRISPR基因編輯工具涉及施加較小的電擊,這能夠破壞甚至殺死細胞。如果需要精確的基因編輯,那麼必須設計額外的分子來遞送它們,這又會增加成本和時間。

金納米顆粒是一種很有前途的替代品,這些因為這些微小球體(大約是食鹽粒度的十億分之一)的表面允許其他分子容易地粘附在它們上並保持粘附。

論文第一作者、弗雷德哈欽森癌症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Reza Shahbazi博士說,「我們設計了金納米顆粒,它們能夠快速地跨過細胞膜,避開試圖破壞它們的細胞器,並直接進入細胞核中進行基因編輯。」7年來,他一直在研究用於藥物和基因遞送的金納米顆粒。

Shahbazi利用純化的以液體形式裝在一個小實驗室瓶子裡的實驗室級金製成金納米顆粒。他將純化的金與導致單個金離子形成微小顆粒的溶液混合在一起,隨後他們測量所形成的顆粒的尺寸。他們發現特定尺寸---19納米寬---是最好的,這是因為它足夠大、足夠粘,能夠將基因編輯工具添加到這些顆粒的表面上,同時又足夠小,可以被細胞吸收。

通過包裹在這些金納米顆粒上,Adair及其團隊添加了下面的基因編輯組分:

(1)一種稱為crRNA的分子嚮導,起著

遺傳

GPS(全球定位系統)的作用,可將CRISPR複合物引導到基因組中遭受切割的位點上。

(2)CRISPR核酸酶蛋白,通常被稱為「基因剪刀」,可以切割DNA。最常用的CRISPR核酸酶蛋白是Cas9。但是,Adair團隊還研究了Cas12a(以前稱為Cpf1),這是因為Cas12a在DNA中進行交錯切割。他們希望這可以讓細胞更有效地修復切割,同時將新的

遺傳

指令嵌入細胞中。Cas12a優於Cas9的另一個優點是它僅需要一個分子嚮導,鑑於金納米顆粒的空間限制,這一點是很重要的。Cas9需要兩個分子嚮導。

(3)有關進行基因變化的指令(「ssDNA」)。 Adair團隊選擇了兩種免受疾病的

遺傳

性基因變化:CCR5可阻止HIV感染,γ血紅蛋白可阻止鐮狀細胞病和地中海

貧血

等血液疾病。

(4)聚乙烯亞胺塗層聚集在這些金納米顆粒的表面上,使得它們攜帶更多的正電荷,這能夠讓它們更容易被細胞吸收。這是對讓細胞攝取基因編輯工具的另一種稱為電穿孔的方法進行改進。在電穿孔中,給細胞施加較小的電擊,讓這些細胞接受外來的

遺傳

指令的進入。

這些研究人員隨後分離出細胞表面上攜帶著蛋白標誌物CD34的造血幹細胞。這些CD34陽性造血

幹細胞

含有產生整個血液和免疫系統的造血祖細胞。

Adair說,「這些細胞每天補充體內的血液,使得它們成為一次性

基因治療

的良好候選者,這是因為它們能夠自我更新,在一生當中持續存在。」

通過在實驗室培養皿中觀察人造血

幹細胞

,這些研究人員發現他們的裝載著基因編輯工具的金納米顆粒在加入後6小時內被細胞自然攝取,並且在24到48小時內能夠看到基因編輯發生。他們觀察到相比於更常用的Cas9 CRISPR蛋白伴侶,Cas12a CRISPR蛋白伴侶更好地對細胞進行基因編輯。

在這些研究人員將這些經過基因編輯的細胞注射到小鼠模型體內8周後,基因編輯效應達到頂峰;注射22周後,這些經過基因編輯的細胞仍然存在。他們還在這些小鼠模型的骨髓、脾臟和胸腺中發現了這些經過基因編輯的細胞,這表明這些器官中發生細胞分裂的血細胞能夠發揮治療作用,無需再對這些小鼠進行治療。

Adair說,「我們相信我們有兩種良好的候選疾病---HIV感染和血紅蛋白病---雖然我們也正在評估其他的疾病---以及如何產生更大的遺傳變化,在這些疾病中,較小的

遺傳

變化能夠產生重大影響。下一步是增加基因編輯在每個細胞中發生的程度,這絕對是可行的。這將讓它更接近成為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

在這項新的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報導10%到20%的造血

幹細胞

發生了基因編輯,這是一個很有希望的開端,但是他們的目標是50%或以上的細胞發生基因編輯,他們相信這將有很大的機會對抗這些疾病。(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Reza Shahbazi et al. Targeted homology-directed repair in blood stem and progenitor cells with CRISPR nanoformulations. Nature Materials, 2019, doi:10.1038/s41563-019-0385-5.

相關焦點

  • Sci Adv:新型金納米顆粒或有望檢測癌細胞所釋放的特殊信號
    2020年3月12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Science Advance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昆士蘭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新型血液檢測手段,其能利用金納米顆粒來檢測癌症,這種新方法能識別癌細胞所釋放的特殊信號,有望幫助進行癌症的早期診斷及療法的開發。
  • 新型基因療法有望治療亨廷頓舞蹈症
    新型基因療法有望治療亨廷頓舞蹈症 2020-03-09 中國科學報 朱漢斌 蘇運生 【字體:  在這項HD小鼠模型研究中,陳功團隊報導了被NeuroD1和Dlx2 AAV感染的紋狀體星形膠質細胞中有80%直接轉化為GABA能神經元,而其他的星形膠質細胞能夠分裂增殖從而補充自身,不會發生膠質細胞的缺失。新轉化而來的神經元都具有電生理功能,並且能夠與其他神經元形成功能性突觸連接。
  • 《柳葉刀》:抗逆轉錄病毒治療下HIV病毒感染零風險
    科學家們發現,在現有的抗逆轉錄病毒治療(ART)下,即便是進行了無保護的性行為,HIV病毒的感染風險依然是0%!這一研究也讓人類站到了消滅愛滋病的歷史節點上。愛滋病是一種影響廣泛的疾病,在全球約有4000萬名患者。這種疾病的歷史並不久遠:1981年6月,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才報導了愛滋病的首個病例。
  • 基因治療「從0到1」實現創新突破 病毒性角膜炎有望通過HELP療法...
    原創性基因治療遞送載體解決最大技術瓶頸基因編輯技術發展至今已有近30年的歷史,要能實現精確的基因編輯以達到治療效果,不僅需要合適的基因編輯工具,更需要高效且瞬時的遞送技術,將工具準確地引導至作用靶點,以確保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而目前,相對於基因編輯工具的快速進化,遞送技術的發展卻極其緩慢而困難。
  • CAR-T和CRISPR治療的關鍵一年
    隨著CRISPR/Cas9和CAR-T-head這兩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技術走向關鍵裡程碑,2017年將有望成為合成生物學的關鍵一年。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第一種基於CAR-T(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的療法很有可能獲得監管機構的批准。
  • 為什麼說CRISPR(基因剪刀)能治癒HIV?
    本公眾號都是關於hiv各種知識請加入我們的治癒群wx415483354靶向,切除
  • HIV(愛滋病毒)-進化到精妙之巔的生物
    反轉錄酶和核糖核酸酶H被切割後結合在一起一面生成DNA,一面降解RNA 丨HIV毒還有一個令人驚奇的地方就是他們的進化功能 每個病毒顆粒裡面都帶了兩條RNA,因為RNA以二聚體的形式最穩定 會不會突然覺得這玩意有點像受精卵了呢
  • 基因替代療法有望治療鞘沉積病等一系列溶酶體貯積症
    根據致病基因和疾病症狀和患者體徵,人們將NPD主要分為4種類型:A型(NPD-A),B型(NPD-B),C1型(NPD-C1)和C2型(NPD-C2)。NPD-A是一個由編碼酸性鞘磷脂酶(ASM)的基因發生功能喪失性突變引起的,其中酸性鞘磷脂酶可將鞘磷脂水解成神經醯胺。患者出現精神發育遲滯,早期運動技能明顯喪失,認知能力下降和早逝。
  • 利用「基因剪刀」,人類有望在體內徹底去除HIV病毒
    在漢堡生物技術初創公司Provirex的支持下,研究人員正在開發一種基於「基因剪刀」(gene scissors)的新療法,從被感染細胞的基因組中「切出」HIV的原病毒,並消除該病毒。如果能夠臨床成功,這將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在體內徹底去除HIV病毒,而之前對愛滋病的治療只是抑制該病毒的複製和繁殖 。
  • CRISPR/Cas基因編輯療法的前景與倫理爭議
    CTX001被報導,它有望成為治療輸血依賴性β地中海貧血(TDT)和嚴重嚴重鐮刀型細胞貧血病用基因編輯治療各類疾病的研究在不斷推進中,那麼,基因編輯技術是否可以用於臨床治療?使用基因編輯技術還存在哪些問題呢?
  • 新英格蘭: CRISPR–Cas9基因編輯有望治療鐮狀細胞性貧血和β-地...
    他極富個性和創新精神,不斷開拓邊緣學科,在化學的許多領域卓有建樹,是20世紀最偉大的化學家。鐮狀細胞性貧血(SCA)在美國是最常見的遺傳性血液疾病,大約有72000個美國人受到影響或在非洲後裔美國人中的概率為1/500。SCA是以發生疼痛、慢性溶血性貧血、和嚴重感染為特徵的疾病。通常開始於兒童期。到現在還沒有治癒的方法,流質、止痛藥、抗體、和輸血等結合常用於臨床治療。
  • 科學家有望利用CRISPR-Cas9基因療法治療快樂木偶症候群!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題為「Cas9 gene therapy for Angelman syndrome traps Ube3a-ATS long non-coding RNA」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北卡羅來納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表示,利用基因編輯和基因療法等技術或有望恢復人類神經元培養物中UBE3A基因的功能並能有效治療Angelman症候群模型的缺陷,相關研究結果或為後期科學家們治療
  • 基因療法有望治療因HBB基因突變導致的多項血液疾病
    鐮刀細胞貧血症(sickle cell anemia)和β-地中海貧血(β-thalassemia)都是由於編碼成人血紅蛋白β亞基的HBB基因上出現突變而導致的遺傳性貧血症。這些疾病患者可能終生需要接受輸血或者其它療法的治療。已有研究表明,在成人中重新表達胎兒血紅蛋白可以起到緩解貧血症狀的作用。但是編碼胎兒血紅蛋白的基因在胎兒出生之後就停止表達了。
  • 科學家們如何利用基因療法治療多種人類疾病?
    Mouse Model of CLN3 Batten Disease」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倫敦眼科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新型基因療法,該療法有望靶向作用內層視網膜來治療失明。達農病是基因LAMP2突變所導致的。近十年來,Adler和UC San Diego Health的研究人員一直在努力確定基因療法是否可以提供一種新的治療方法。Adler及其團隊希望通過基因療法恢復患者體內LAMP2的功能,從而改善心臟和肝臟的功能。
  • CRISPR基因編輯療法公布最新臨床結果
    今日,CRISPR Therapeutics和Vertex Pharmaceuticals公司宣布,雙方共同開發的CRISPR/Cas9基因編輯療法CTX001的1/2期臨床試驗數據,已被美國血液學會(ASH)年會接受,將在全體科學會議(Plenary Scientific Session)作為口頭報告公布。
  • 有望根除HIV感染?Gilead組合療法顯成效
    日前,Gilead Sciences宣布,其與Beth Israel Deaconess醫學中心合作進行的臨床前研究證明,使用GS-9620與PGT121組合治療可以使感染了猿猴-人免疫缺陷病毒(SHIV)的恆河猴在停止抗逆轉錄病毒療法(ART)後,仍能維持病毒抑制。
  • CRISPR基因編輯系統治療惡性腫瘤取得重大突破 活體動物上徹底摧毀...
    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的基於脂質納米顆粒的遞送系統,該系統專門針對癌細胞並通過基因操作摧毀它們。這個被稱為CRISPR-LNPs的系統攜帶著一種基因信使(信使RNA),它對CRISPR酶Cas9進行編碼,Cas9像一把分子剪刀,可以剪斷細胞DNA。
  • 金納米顆粒是怎麼「長大」的?
    比如金納米顆粒常用於標記生物分子,一方面,形狀影響金納米顆粒的生物分布(圖1);另一方面,不同大小形狀的金納米粒子會顯現出不同的顏色(圖2)。如果想要得到紅色的金納米顆粒,就需要在合成過程中嚴格控制顆粒的長寬比,否則就很有可能會得到藍色的顆粒,同時還需要注意不要生成空心的顆粒。
  • Cell綜述深度解讀HIV療法研究進展:從尋求治療靶點到清除持續性感染
    Cell, doi:10.1016/j.cell.2020.03.005人類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如今已經在全球導致了大約5000萬人死亡,而且在全球範圍內造成了巨大的影響,隨著這種傳染病的出現,臨床醫生和研究人員等人員都應該參與到抗逆轉錄病毒療法(ART)的開發和實施過程中去,這對於阻斷疾病的發生、減少新發感染人數至關重要,如今抗逆轉病毒療法的開發還在繼續進行中
  • 他給全世界帶來希望,告訴HIV感染可能被治癒
    三周後,他出現了一系列感染症狀,一名柏林的醫生建議他做HIV檢測。6月20日,這名患者確診感染HIV。圖片來源:123RF10天後,這位德國年輕人開始了雞尾酒治療,將幾種不同的抗HIV藥物進行組合,試圖多管齊下,抑制病毒。雞尾酒療法很成功。很快,他身體內的病毒水平就直線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