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主義的力量多麼偉大呀!在它面前,人的愛生之念,畏苦之情,算得是什麼呢!在它面前,人本身也算得是什麼呢!」——車爾尼雪夫斯基
作為地球物理領域頂尖的科學家之一,黃大年為了祖國的科研事業能夠加速發展,一直置自己的身體於不顧。所以在外人看來,他就是一個「瘋子」。真的是這樣的嗎?
少年渴學
黃大年出身條件算是不錯的,從小生活在知識分子家庭讓他接受了相對良好的教育。年幼的黃大年經常能夠讀到優秀的著作,心中種下了一顆「精忠報國」的種子。
黃大年
黃大年之所以能夠成為一位偉大科學家,和他的獨立自主有非常大的關係。而這是在他讀書的時候養成的。
初中的時候,黃大年就離開家,完全依靠自己在當地縣城的一所中學讀書。由於學校採取封閉式管理,父母忙得腳不著地,幼年的黃大年也漸漸變得獨立自主。
動蕩時期的到來給他的求學帶來了負面影響,卻也給他的一生帶來巨大改變。許許多多原本生活在城市裡的知識分子來到偏僻地區教學。這對一直在廣西偏遠地區求學的黃大年來說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在與這些來自大城市的知識分子相處的過程當中,年幼的黃大年發現這些人擁有著似乎無盡的知識與無比廣闊的視野。黃大年對這些知識分子充滿了敬佩,渴望能夠進入高等學府進行更加系統性的學習,但這一願望,直到1977年才實現。
黃大年
不解之緣
時代的特殊以及父母的知識分子身份讓黃大年在那個年代與高等學府擦肩而過。所以當時的黃大年才在高中畢業之後選擇參加當時的廣西地質隊的招生考試。
當時參加考試的人數達到了百餘人,但地質隊只招收兩名航空物探操作員,競爭異常激烈。優秀的自身條件讓黃大年成功加入廣西地質隊,並且成為一名光榮的航空物探操作員。從此,黃大年與航空地球物理結下了不解之緣。
風華正茂
在廣西地質隊的數年工作經驗讓他對航空地球物理產生了非常大的興趣。1977年,高考正式恢復,被耽誤了數年大學夢的黃大年和諸多青年一起,重拾課本,為了自己當年的大學夢想努力奮鬥。
良好的基礎讓他在備考的過程當中輕鬆許多,曾經的知識就如同幻燈片一般在黃大年的腦海當中展開。
結果如何呢?那一年高考全國的錄取率不到5%,而黃大年正是那5%,懷揣著曾經的夢想來到長春地質學院,也就是現在的吉林大學,系統性學習地球物理。而這一學,就是一輩子。
在長春地質學院,黃大年一直努力進行著科研工作,科研成果之豐碩讓年紀輕輕的他被聘為長春地質學院的副教授。1992年,作為我國的優秀學者,黃大年被派往英國利茲大學進行深造,學習國外的先進知識。
領軍人物
在英國的學習讓他的科研能力更上一層樓。在畢業之後,如此優秀的人才很快收到了國外公司的邀請。而黃大年心中想著,通過在國外的長期科研,掌握國際頂尖技術,然後回到祖國,造福祖國。
2009年,黃大年突然宣布回到闊別已久的祖國。一時間引起震動,各大報紙,新聞媒體紛紛報導這一爆炸性的新聞,分析並且發表評論。為何一位地球物理學家回國,在全世界引起如此大的輿論浪潮?
回到曾經的母校,長春地質學院已經被吉林大學合併。為了讓科研項目的進度加快,吉林大學的地質宮門口,一個「違章建築」拔地而起。
這是一座機庫,是黃大年帶著團隊建造用於科研的。由於手續不齊全,所以要拆掉。但黃大年為了保住這個機庫,竟然直接躺在車底下。
諸如此類的事情還有很多,黃大年也因為這次「耍無賴」在吉林大學被稱為是「瘋子」。但只有跟著他,為中國的地球物理事業奮鬥著的人,才真正清楚他究竟是為了什麼。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很多媒體報導黃大年回到祖國可以逼退美國航母至少100海裡,這種推測並不是空穴來風。地球物理和軍事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是很多方面的優勢可以直接或者間接轉化為軍事上的優勢。而地球物理正是軍事前沿技術探究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黃大年曾帶頭研究了一個項目——遠程雲端控制。這種技術可以被應用於裝載在各種移動平臺的探測器上,最直接的應用是用來探測地下的情況。但倘若應用在軍事上,軍用雷達的探測距離將更遠,探測的精度也會更高,從而能夠引導己方部隊對敵方進行更加精確的打擊。
張召忠將軍曾經說過,在現代的戰爭當中,被發現意味著被打擊,被打擊意味著被摧毀。
在2016年,南海局勢最緊張的時候,美軍的航母一度採取了戰時新聞管制,消失得無影無蹤。但是中國的衛星能夠做到持續性跟蹤美軍航母,並且以新聞的形式進行報導。黃大年功不可沒。
生子當如孫仲謀
和其他在外留學,然後直接為其他國家服務的人才相比,黃大年完美詮釋了什麼叫做「精忠報國」。早在2004年,在英國擁有私人診所和別墅的黃大年夫婦爆發了爭吵,焦點是是否要放棄英國的一切回國。
黃大年作為一名擁有近二十年黨齡的老黨員,當即「威脅」妻子「不回國,就離婚」。不忘初心,才是共產黨人一貫的優良品格。回國後,國家的五年計劃需要實現「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黃大年雖已經過五十,依然衝在了第一線。
被譽為「綠色能源」的天然氣熱值高,汙染小,但是探測難度大。只有極個別國家掌握並且壟斷了這項技術。黃大年及其團隊研發出的地殼一號幫助中國在天然氣探測領域引領世界。許多媒體爭相報導黃大年的有關事跡。
黃大年
老當益「壯」
在吉林大學,人們認為黃大年是瘋子;但是在國外,黃大年卻是西方國家的眼中釘,肉中刺。黃大年回國讓中國在探測和地球物理領域與世界的差距被極大程度縮短,甚至有所超越。
也難怪有人說,黃大年的五年研究,頂得上中國在該領域五十年的積累與奮鬥。
回國僅僅七年,黃大年幫助中國在多個領域創造出世界第一,可謂是我國的一代功勳巨匠。中國大量的科研項目背後,都有他的身影。此外,他培養的碩士和博士,接過他身上的擔子,在這條道路上繼續狂奔。
黃大年教學
看似強壯,精力無限的黃大年的身體猶如風雨當中的一座危樓。但他卻從不選擇去療養,一直堅守在崗位上。曾在北京飛往成都的航班上,因為胃痛暈了過去,但依然死死地抱著懷中的電腦。
黃大年曾說:「我活一天賺一天,哪天倒下,就地掩埋。」2017年,年僅59歲的黃大年永遠倒下了。
我們有理由相信,黃大年在攻堅克難的時候,想到的不是在英國的優渥生活,而是無數科研人員對困難無法攻破的焦急;是中國過去落後,遭到其他國家欺凌的恥辱;是他在青年求學時,在本子上下的那句「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是兒時看到那些從城市來到偏遠農村,那些知識分子眼中,充滿堅定信念的目光。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圖片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作者聯繫,如反映情況屬實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責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