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者黃大年:有學生的地方就是我的家

2020-12-05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7月13日消息(記者劉柏煊 於中濤)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又到畢業季,吉林大學的校園裡隨處可見拍照留念的畢業生。然而,在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的畢業照裡,一位學生眼中的好老師、同事眼中的好榜樣卻遺憾地缺席了。

他就是我國著名的地球物理學家、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黃大年。2017年1月8日,年僅58歲的他因病醫治無效在長春逝世。生病住院期間,他還在病床上為學生答疑、指導論文、寫推薦信。

黃大年是如何用深沉的愛彰顯人民教師本色、培養凝聚了一批高端人才?又是如何用寶貴的生命詮釋知識分子的擔當,給我們留下了豐厚的精神財富?

2016年12月24日晚上8點26分。

「今天正逢平安夜,這是我從英國劍橋回到長春的日子。在平安夜和聖誕節到來之際,大家一定要玩得開心,讓周圍關心你的人高興,讓他們和你們永遠地在一起……」學生周文月接到黃大年發在群裡的祝福語音,明顯感覺到老師的聲音不如印象中飽滿有力。平安夜對於黃大年有著特殊的意義,他7年前回到祖國就是在這一天。此後,和學生們一起過平安夜成為慣例,而唯獨在去年,他缺席了,「我到ICU病房看老師,老師當時就說,他不希望因為他生病耽誤我們過平安夜和聖誕節,他還是希望我們快樂。」

黃大年快樂的源泉之一,就來自於見證學生的成長。他在隨身攜帶的電腦裡,為團隊的每一名學生都建了獨立的文件夾,裡面放著他們交上來的讀書報告和學習筆記,甚至還有為他們「私人訂製」的人生規劃。學生周文月說:「黃老師對每個學生的培養,都是針對他的個性展開的。他說每個學生都是一張白紙,學生可以自由地發揮,他來把關。」

有學生喜歡數學和編程,黃老師幫忙搜集資料;有學生對無人機感興趣,黃老師出錢給買航模、還資助考取無人機駕照。在學生們心中,黃大年從來不是「高高在上的學術權威」,而是一位「循循善誘的長輩」、一個「推心置腹的朋友」。

但讓學生周文月出乎意料的是,當她把「出國深造」的意願透露給黃老師時,卻遭到了老師的反覆「試探」,「一開始我跟他說出國的時候,他問『有沒有打算回來』,然後我說『先出去再說』,後來他又問我『還回不回來』,我告訴他『回來』,他說『對,這就對了。』」

周文月至今還記得,當時老師的臉上瞬間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而當她知道了黃大年在英國十八年的海外經歷後,頓時明白了老師的良苦用心。

1992年,黃大年被公派前往英國攻讀博士學位,並逐漸成長為地球物理研究領域享譽世界的科學家,帶領一支包括外國院士在內的300人「高配」團隊開展科研工作,成就斐然。但在2009年的平安夜,他拋下名利、舍下衣食無憂的生活,毅然回到祖國。他生前曾說:「我覺得對我來說很簡單,簡單的根源就是情結問題,惦記著養育我成長的這片土地。我們國家從一個大國向強國邁進的過程中,需要很多像我這樣的人回來參與建設。」

這句話裡到底有多少掙扎和切斷退路的果斷,或許只有黃大年自己知道。他放棄了英國倫敦的高級別墅,把車子索性直接扔在了停車場;他讓妻子賣掉了苦心經營多年的兩家中醫診所,拋下了還在上學的女兒,倉促登上了回國的航班。以至於多年後黃大年回憶起當時回國的情景,用的詞是「落荒而逃」。

「一定要出去,出去一定要回來;一定要出息,出息了一定要報國。」周文月說,這是黃大年自勉的一句話,這句話也為他的諸多學生和同事確立了人生坐標。在他的感召下,一批在海外頗有知名度的專家學者先後回國,為祖國科研事業貢獻力量。

作為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科學家,黃大年卻說,自己最看重的身份依舊是「老師」。三伏天裡,他讓學中醫的妻子給學生們熬綠豆湯;霧霾來了,他給學生們準備口罩;甚至有學生沒找到對象,他都要幫著牽紅線。別人問他,照顧得太細會不會顯得婆婆媽媽,黃大年則說,國家太需要人才,現在多用點心,他們中就有可能出大師、出諾貝爾獎獲得者。

學生馬國慶說:「黃老師對我們的關懷真的不一樣,他說有學生的地方就是我的家。這也是為什麼黃老師去世了以後,黃老師的學生、包括團隊成員一個都沒有走。」

黃大年捨得在學生身上花大把的時間,對自己卻吝嗇得很。身為中科院院士評審專家,黃大年自己卻不是院士。學校多次催促他申報,他卻總說,精力有限,名頭的事不重要。在吉林大學黨委統戰部副部長任波的眼裡,黃大年心靜如水,從不把個人得失放在心上,「他說我這個人有一個特點,從不幹只是掛名的職務,我要做就必須傾盡我的所有把它做好。」

作為黃大年的第一屆博士生,7年時間的相處,馬國慶說自己早已「將黃大年看作父親」,連手機屏保都是與黃大年的合照。「妻子不會嫉妒嗎?」記者反問。對此,馬國慶卻不無驕傲,「我那天跟我妻子說,我把人生當中除了我父親以外倆最重要男人(的照片),在手機上給放著;我要把黃老師教給我的東西,教給我的孩子。」

如今,博士畢業的馬國慶已接過了老師的教鞭,教的課程正是7年前黃大年傳授給他的勘探重力學與地磁學,連教室都沒有變,在吉林大學地質宮的529房間。正如秘書王鬱涵的感嘆,「學生也好、老師也好,因為黃大年的回國,人生軌跡都改變了。」

今年1月8日,曾經日夜無休、如上了發條般不知疲倦的黃大年,因病不幸離世。學生們在他的遺像旁,特意擺上了他生前經常當飯吃的烤玉米,然後一個個跪倒在地,哭成一片,說「黃老師,您終於不用再熬夜了」。

黃大年,用他「心有大我」的精神點亮信仰之光,照耀著更多人踏上了報國之路,成為一代知識分子砥礪奮進的價值航標,「……用你們的智慧回報父母家人,回報社會。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相關焦點

  • 師者黃大年
    他用精益求精的精神和卓越的科研成果詮釋著師者專業一流的風採;他用崇高的信念和溫柔的情感書寫著師者「人生引路人」的精彩;他用鞠躬盡瘁的執著和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的終極追求肩負著師者胸懷天下的責任。「人的生命相對歷史的長河不過是短暫的一現,隨波逐流只能是枉自一生,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騰、呼嘯加入獻身者的滾滾洪流中推動歷史向前發展,我覺得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事情。」
  • 電影《黃大年》: 時代楷模的三重倒影
    少年時代,黃大年曾與摯友有過科研報國的青春約定,然而一場勘測飛機墜毀的意外,竟讓兩位少年間熱血洋溢的約定,成為生死相隔的命運誓言。黃大年此後便肩負起兩人共同的夢想,並將其升華匯聚於更為崇高的家國壯志,終生踐行著這沉重而光榮的生命諾言。墜毀的勘探飛機與此後黃大年勵志完成的特種無人機暗中呼應,少年時代的熱血與中年時代的執著彼此交織,令黃大年作為科研英雄的形象更為傳神和立體。
  • 黃大年:把一切獻給你 我的祖國
    黃大年激勵學生,要樹立遠大理想和家國抱負,不要只以做國內的佼佼者為目標,真正的對手在發達國家的一流大學;他告誡學生多讀國際專業文章,安排學生參加國際會議,鼓勵學生出國開闊視野,做「出得去,回得來」的科學家。  黃大年用各種辦法讓學生接觸世界前沿技術。
  • 黃大年事跡學習心得 黃大年先進事跡學習體會
    「黃大年老師的事跡太感人了!」  「希望我們國家能有更多的『黃大年』,一定會有!一定還有!」所黨委號召全體黨員,要以黃大年同志為榜樣,自覺加強人格修養,堅定理想信念,紮實工作、拼搏進取,積極為科研事業的創新發展貢獻力量。  「我曾聽過黃大年教授的學術報告,他不僅學術造詣深厚,而且能夠站在國家戰略需求角度考慮問題。」 中科院長春光機所航測部副主任、研究員張葆說,「看過報導後,我更加欽佩他對祖國的熾熱情懷和為人做事的高尚品格。
  • 心有大我,至誠報國:黃大年
    他以戰略科學家的氣魄,為國家地球深部探測技術運籌帷幄;他以教育家的身姿,為培養學生盡心盡責;他似一朵浪花撞擊著夢想的礁石,又像熾熱的熔巖衝出地殼,奔湧燃燒,光芒四射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他就是國際知名戰略科學家,吉林大學新興交叉學科學部首任部長黃大年。
  • 電影《黃大年》:謳歌與時代同頻的家國情懷
    在7年時間裡,戰略科學家黃大年用生命譜寫了「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人生傳奇。既然已經是世界頂尖的物探專家,黃大年認為自己是改革開放的直接受益者,「三十多年了,回報的機會到了,該回去了」。他放棄了國外舒適的工作和生活,選擇回到祖國的懷抱。因為「我的祖國更需要我」,所以他提出的回國要求就是「我唯一的條件就是回國」。面對提職、加薪等誘惑,他寧願支付巨額違約金,哪怕「連一張紙片都不能帶走」,也要回國建功立業;面對同窗肖慶的勸阻,他堅定地表達自己的立場,「回家還需要理由嗎?」
  • 心有大我 至誠報國:各地區各部門結合黃大年先進事跡說感悟
    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對著名地球物理學家、國家「千人計劃」專家黃大年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近日,中共中央追授其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黃大年「心有大我、至誠報國」,把報國之志融入祖國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中、融入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奮鬥之中,用無悔選擇和一生實踐生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
  • 心有大我至誠報國 習近平「點讚」的黃大年人生「年輪」
    資料圖  姚立華是這樣回憶黃大年的:幾年前的一次吉林大學留學人員聯誼會上,一個個頭不高,身材有些胖胖的人找到我,動情地說道:「您剛才唱的這首《我愛你,中國》讓我感動,我們常年在國外的人,對祖國的愛很深很深。」 姚立華看得出來,對方的眼中還留著剛才激動時留下的淚水。這個人,就是黃大年。
  • 黃大年:淡泊「小我」,成就無私「大我」
    中新社長春7月13日電 題:黃大年:淡泊「小我」,成就無私「大我」  作者 郭佳 付強  在很多人看來,黃大年只知工作,不懂生活。  難得空閒、計劃早點回家,突然想到工作中有細節待完善,於是再次加班加點,答應妻子的雙人晚餐也變成了兩個烤苞米;妻子為他買來新衣,卻遲遲看不到他穿上身,原來他根本沒有翻看衣櫥的意識。
  • 黃大年:給地球做CT的科學家
    黃大年「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從哪裡來?一個人的成長成才,有其宏大的時代背景和獨特的心路歷程。剛剛大學畢業的黃大年,在畢業留念冊上,就寫下了這樣的豪言,「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父輩們的祖國情結,伴隨著我的成長、成熟和成才,並左右我一生中幾乎所有的選擇。這就是祖國高於一切!」
  • 一場未完待續的報告——追憶心有大我的黃大年
    新華社長春1月8日電 題:一場未完待續的報告——追憶心有大我的黃大年  新華社記者孟含琪、李雙溪  2019年12月30日,蘇州大學報告廳內座無虛席。  講述者口中描繪的人已經逝世,但他的形象鮮活生動,仿佛從未離開。  臺下的聽眾,淚光閃閃。
  • 師者|美術教師送學生「一片宇宙」:整整花費140小時繪製
    師者|美術教師送學生「一片宇宙」:整整花費140小時繪製 澎湃新聞記者 戴越 2019-09-10 16:09 來源:
  • 黃大年先進事跡宣講團走進內蒙古
    4月23日至26日,吉林大學黃大年先進事跡宣講團應全國總工會和內蒙古自治區總工會的邀請,在呼和浩特和包頭連續作了3場報告會。26日,宣講團在內蒙古教育系統進行宣講,全區12個盟市、40多所高校開設視頻分會場,近萬名教師學生聆聽報告,感受楷模的精神力量。
  • 沿著大年的足跡前行——黃大年先進事跡引起強烈反響
    「黃大年老師的事跡太感人了!」  「希望我們國家能有更多的『黃大年』,一定會有!一定還有!」所黨委號召全體黨員,要以黃大年同志為榜樣,自覺加強人格修養,堅定理想信念,紮實工作、拼搏進取,積極為科研事業的創新發展貢獻力量。  「我曾聽過黃大年教授的學術報告,他不僅學術造詣深厚,而且能夠站在國家戰略需求角度考慮問題。」 中科院長春光機所航測部副主任、研究員張葆說,「看過報導後,我更加欽佩他對祖國的熾熱情懷和為人做事的高尚品格。
  • 黃大年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黃大年簡歷生平資料(多篇)
    他心繫祖國發展和吉林振興,以戰略視野和高尚人格凝聚培養人才,多次受邀赴全國多地指導地方科技建設和經濟轉型,深入吉林省部分地區推動和協助產業轉型,牽頭籌劃在吉林省建立「無人機產學用基地」和「吉林大學留學生報國基地」。
  • 感悟黃大年的「家國情懷」
    修齊治平、兼濟天下,共產黨人歷來有著濃厚的「家國情懷」,這是一種自家而國、一脈相承、渾然一體的心靈感觸與人生追求。2009年,優秀共產黨員、著名地球物理學家黃大年在結束了18年的海外漂泊後,毅然放棄優越條件選擇回國,為了科學事業後繼有人,他言傳身教、為人師表,為了國家重要領域尖端技術的發展,他不計名利、殫精竭慮。他「什麼職務也不要,就想為祖國做些事」,很多人評價他為「純粹的知識分子」「另類的科學家」,因為他對待科研只有一句話:「我沒有敵人,也沒有朋友,只有國家利益」。
  • 黃大年的「萬有引力」
    他總是「態度特好,積極承認錯誤,可就是不改」。    「他著急啊,想做的事太多了。」 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地探學院)教授於平說。她是黃大年團隊最早的成員之一。「他的心裡有一張更大的時間表,不僅涉及一個學科的發展,還有整個科研事業和國家的未來。」    沒人知道這張時間表的全貌,這個敦實的中年男人也很少談起。
  • 黃大年:以身許國的地球物理學家
    有外國媒體報導稱:他的回國,讓某國航母演習整個艦隊後退100海裡。  他就是黃大年——著名地球物理學家,國家「千人計劃」專家,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當今中國不可多得的戰略科學家。  心有大我,讓他的行止有了山的巍峨;至誠報國,讓他的胸懷有了海的遼闊。
  • 黃大年「大弟子」馬國慶:要做好黃大年精神的接力員
    「我們學習黃大年精神,首要的就是接力黃老師生前的科研事業,研製出國之利器,這對於我們來說是很大的挑戰。」馬國慶說。  馬國慶表示,過去,黃大年承擔了很多項目設計、協調和進展督促工作,就像一棵大樹,很多團隊成員則更像是大樹的枝丫,「如今,大樹倒下了,我們這些枝丫就要加快長成大樹,把黃老師過去的工作承擔起來。」
  • ——追記海歸地球物理學家黃大年
    這項高效探測技術可以應用於海陸大面積油氣和礦產資源勘探民用領域,多數產品已應用於中西方多家石油公司。他被譽為世界航空地球物理頂級科學家,成為這個領域的探路者和引領者。  科學家深奧繁複的工作和民眾之間天然矗著一堵牆,只有一些簡化的比喻才能代為轉譯。  「黃大年的工作就是給地球做CT,透視地球,軍用、民用都有大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