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年(上):以身許國 叩開地球之門

2020-12-06 中國文明網

  ——追記海歸戰略科學家黃大年(上)

  作者:孟海鷹  

  

  

  黃大年在松遼盆地大陸科學鑽探2號井現場(2014年8月8日攝)。新華社發

 

  黃大年是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也是東北地區第一批「千人計劃」特聘專家。2009年,懷著一腔愛國熱情,黃大年從英國劍橋返回祖國,被選為國家「深部探測關鍵儀器裝備研製與實驗項目」首席科學家。7年間,夙興夜寐,黃大年帶領團隊在航空地球物理領域取得一系列卓越成就,以拼命三郎精神叩開「地球之門」,搶佔國際前沿科技制高點。

  積勞成疾,天不假年,2017年1月8日,黃大年病逝於長春。他用短暫的一生書寫了新時期知識分子的愛國情懷。2月24日,吉林省委、省政府追授黃大年為特等勞動模範,並在全省開展向他學習活動。4月6日,教育部追授黃大年「全國優秀教師」榮譽稱號。

 

  時刻聽從祖國的召喚

  7年前的平安夜,黃大年堅定地登上回國航班。

  身後,是劍橋大學旁的花園別墅;是棄在停車場的豪車和滿滿兩倉庫藥品;是學醫的妻子放聲痛哭,忍痛關閉的兩個私人診所;是仍在英國求學的女兒……

  心中,是這個從大山中走出的孩子從不曾忘卻的赤子情懷——時刻聽從祖國的召喚。

  黃大年1958年出生在廣西南寧一個知識分子家庭。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後,他每晚在油燈下刻苦讀書。高考頭一天,他走了近一天的山路,才走到考點。

  二十年彈指一揮間。1996年,黃大年以排名第一的成績獲得英國利茲大學地球物理學博士學位。

  2009年4月,接到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劉財傳來的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後,黃大年表示馬上回國。他覺得,作為高端科技人員,在碩果纍纍的時候回來更有價值。當時,黃大年已在英國劍橋ARKeX航空地球物理公司任高級研究員12年,是航空地球物理研究領域享譽世界的科學家,主持研發的許多成果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黃大年的學生周文月追憶,她問老師為什麼拋下那麼多毅然回國。黃大年回答:這是必然。我們這些長年在國外的專家,對祖國的愛很深很深。

  走下飛機,長春以漫天飛雪迎接遊子回家。康河柔波、劍橋水草,怎及遊子心中白雪飄飄的北國那似父親般粗獷的擁抱——多年前,彌留的父親打電話留下最後的遺言,「孩子,你是有祖國的。」

  回國後第六天,黃大年與吉大正式籤下全職教授合同,開啟了「拼命黃郎」工作模式。

 

  鍛造國之利器,叩開「地球之門」

  7年來,黃大年仿佛鑄劍者,為祖國在航空地球物理領域的目標——巡天探地潛海,向深地深空深海進軍鋪路築橋、鍛造利器。

  「通俗地講,就是要透視地球,給地球做CT。軍用、民用都有大用場。」黃大年的助手、吉林大學移動平臺探測技術研發中心於平教授說,比如地震海嘯等地質災害的發生,都有深層次機理,必須向地球深部進軍,了解地球深部地質構造。

  作為地球深部探測計劃的重要部分,探測技術裝備必須突破發達國家的技術封鎖。回國後,黃大年成為國家「深部探測關鍵儀器裝備研製與實驗項目」首席科學家。數年間,國家財政投入約4.4億元,項目以吉林大學為中心,匯集了400多名來自高校和中科院的優秀科技人員,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

  固定翼無人機航磁探測系統工程樣機研製成功,填補了國內無人機大面積探測的技術空白;無纜自定位地震勘探系統工程樣機研製突破關鍵技術,為開展大面積地震勘探提供了技術支持和堅實基礎;成功研製出萬米大陸科學鑽探工程樣機「地殼一號」,為實施我國超深井大陸科學鑽探工程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裝備支持……這些成果,為實施國家地球探測計劃奠定了技術經驗和人才儲備,全面提高了我國在地球深部探測重型裝備方面的自主研發能力。

  2011年,黃大年負責組織高科技聯合攻關團隊,承接科技部「863計劃」航空探測裝備主題項目,開展軍民兩用技術研究。超高精密機械和電子技術、納米和微電機技術、高溫和低溫超導原理技術等多項關鍵技術進步顯著,快速移動平臺探測技術裝備研發也首次攻克瓶頸,突破國外封鎖。

  劉財說,黃大年回國前,我國對於航空重力測量的研究,尤其是重力梯度儀的研製,僅停留在理論和實驗室樣機研究階段;現在已經進入了工程樣機研究階段。在數據獲取的能力和精度上,我國與國際的研發速度相比至少縮短了10年。而在算法上,則達到了與國際持平的水平。

 

  為了祖國的事業燃燒自己

  黃大年經常工作到凌晨兩三點,除了加班,他平均每年還要出差130多天,而且乘坐的大都是午夜航班,只為節省時間多工作。

  2015年,黃大年愛人生病入院。半夜飛回長春,他先回家給老伴煮了麵條送過來,然後就拿起筆記本電腦蜷縮在陪護椅上開始工作。

  「黃老師出差時,經常中午把電話調成免提,在辦公室為學生遠程講課。他常說,我有一身本領,想儘快教給學生。」黃大年的秘書王鬱涵回憶。

  「坐火車坐飛機,不是改PPT就是看資料,什麼事都要做到極致。入住酒店後第一件事從來都是工作。每次勸他注意休息,他只是笑笑。」學生周飛回憶。

  2016年12月14日,是黃大年膽管癌手術的日期。「12日晚上8點多,黃老師讓我去辦公室匯報一個項目。那天,他不是像每次那樣埋首書桌前忙碌,而是靜靜地看著外面。談了兩個多小時,他仔細告訴我以後應該怎麼做。」學生王泰涵回憶,第二天術前檢查,他又讓我陪他,因為昨天的任務沒有說完。「手術前一天,老師手腫得厲害,但他仍和平常一樣,掏出筆記本,又詳細交待了昨天的規劃。」王泰涵哭著說。

  「人生的戰場無所不在。」手術前夜黃大年發朋友圈感慨。2016年的平安夜,病體難支的黃大年是在病房度過的。2017年1月4日,黃大年陷入深度昏迷,直至8日離世。

  7年間,黃大年把所有的心血和愛獻給了祖國、獻給了事業、獻給了他的學生,卻唯獨沒有自己。「為了祖國的事業,黃大年就像個充分燃燒的能量球。」國家「千人計劃」專家王獻昌說。

  (責編:劉文韜)

相關焦點

  • 黃大年:以身許國的地球物理學家
    黃大年「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從哪裡來?  一個人的成長成才,有其宏大的時代背景和獨特的心路歷程。  剛剛大學畢業的黃大年,在畢業留念冊上,就寫下了這樣的豪言,「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在長春地質學院的地質宮,黃大年真正走進了地球物理學的殿堂,他幾乎天天泡在地質宮二樓的閱覽室,厚厚的一本弗拉基米諾夫數學物理方程習題集,做了一遍又一遍。聰明加刻苦,他連續獲得「三好學生」和標兵表現獎。  課堂上認真聆聽,圖書館聚精會神;舞臺上一展歌喉,足球場揮汗如雨。黃大年不僅學習好,還多才多藝,大家都喜歡這位陽光帥氣、聰敏機慧、熱情奔放的青年。
  • 傳承黃大年精神,砥礪奮進新時代
    ,來到吉林大學和久別的地質宮,開啟他回國後「叩開地球之門」的科研之路。十年後的長春,天空依然飄起了雪花,仿佛訴說著對黃大年無盡的追思與懷念。1月7日,吉林大學黨委宣傳部、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等相關部門、學院負責人,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及2017級黃大年班的同學們齊聚吉大朝陽校區,共同緬懷黃大年同志,傳承黃大年精神。
  • 2017感動中國十大人物 | 黃大年——用生命叩開地球之門的海歸教授
    「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他叫黃大年,那一年,他24歲。    ​26年後,黃大年成為了航空地球物理領域的頂級科學家,他主持研發的許多成果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那一年,他50歲。他帶著先進技術,重點攻關國家急需的「地球深部探測儀器」。這種設備就像一隻「透視眼」,能「看清」深層地下的礦產、海底的隱伏目標,對國土安全具有重大價值。而這樣的高端裝備,國外長期對華壟斷或封鎖。
  • 中國科學家黃大年 給地球做CT的科學家
    他,就是黃大年——國際著名地球物理學家,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  2008年12月,中國實施「千人計劃」,旨在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回國服務。  此時的黃大年已在英國某航空地球物理公司任研發部主任12年,有了自己的花園洋房,妻子在倫敦經營著兩間診所,女兒也上了大學,一家人的生活安逸舒適。
  • 追憶黃大年,做中國夢逐夢者
    他以身許國,叩開地球之門,用一個科學家科研生涯中最寶貴的7年時光,沒日夜地工作,帶領400多名科學家創造了多項「中國第一」,為我國「巡天探地潛海」填補多項技術空白,將中國深探技術與西方先進國家30年的差距縮短了一大截。而他卻長眠在這塊土地上,享年僅58歲,這可是科學家的黃金年齡。
  • ...篤行報國之志——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高度評價他的突出貢獻和崇高精神,發出了向黃大年同志學習的號召。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廣大知識分子和科技工作者的重視與關愛、重託與期待,在全社會引發廣泛共鳴,必將凝聚起愛我中華、共築夢想的磅礴力量。  黃大年同志是享譽世界的地球物理學家。2009年,他毅然放棄國外優越條件回到祖國貢獻力量。
  • 黃大年:給地球做CT的科學家
    黃大年「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從哪裡來?一個人的成長成才,有其宏大的時代背景和獨特的心路歷程。剛剛大學畢業的黃大年,在畢業留念冊上,就寫下了這樣的豪言,「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父輩們的祖國情結,伴隨著我的成長、成熟和成才,並左右我一生中幾乎所有的選擇。這就是祖國高於一切!」
  • 黃大年先進事跡報導盤點 黃大年事跡感想心得體會(圖)
    (資料圖片)  習近平對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  心有大我 至誠報國  把愛國之情 報國之志  融入祖國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中  融入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奮鬥之中  新華社北京5月25日電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對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黃大年同志秉持科技報國理想,把為祖國富強
  • ——追記海歸地球物理學家黃大年
    1977年高考前一天,他整整徒步一天,走向了廣西容縣楊梅公社中學,走進改變命運的考場,也踏上了一段傳奇之旅。  放榜時,他以超出錄取分80分的成績考入長春地質學院(現吉林大學朝陽校區),畢業後留校任教。「大年老師當年的成績是可以上清華北大的,但他依然選擇了地球物理。」馬國慶說。  「農林水地礦油,當時是最艱苦的專業。」吉林大學副校長韓曉峰迴憶說。
  • 追憶黃大年: 願做融入大海的一滴水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高度評價他的突出貢獻和崇高精神,發出了向黃大年同志學習的號召。黃大年的感人事跡迅速在全社會引起強烈共鳴,帶給人們深深的感動與深沉的思考。生命除了長度,還應有怎樣的深度和高度?怎樣才能讓有限的生命更有意義?
  • 陳寶生:偉大時代需要弘揚黃大年精神
    「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國家在召喚我們,我應該回去」,在黃大年心中,國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是不變信條,祖國需要是最高需要,服務國家是最好歸宿。大力弘揚黃大年精神,就是要把準思想方向,擺正價值航標,心有大我、胸懷祖國、以身許國,讓小我融入大我,讓生命為祖國而澎湃,把為祖國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作為畢生追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 地球物理學家黃大年:擁有英國別墅卻毅然回中國,有「瘋子」之名
    在它面前,人的愛生之念,畏苦之情,算得是什麼呢!在它面前,人本身也算得是什麼呢!」——車爾尼雪夫斯基作為地球物理領域頂尖的科學家之一,黃大年為了祖國的科研事業能夠加速發展,一直置自己的身體於不顧。所以在外人看來,他就是一個「瘋子」。真的是這樣的嗎?
  • 黃大年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黃大年簡歷生平資料(多篇)
    黃大年簡歷生平資料  黃大年,男,漢族,1958年8月生,中共黨員,2017年1月8日因病不幸逝世,享年58歲。黃大年同志是著名地球物理學家、國家「千人計劃」專家,曾擔任國家「千人計劃」專家聯誼會第三屆執委會副會長,吉林大學新興交叉學科學部學部長、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 電影《黃大年》: 時代楷模的三重倒影
    影片將這位燃燒生命之力點亮地球之門的時代楷模,生動傳神地復活於銀幕之上,令萬千觀眾在感動的同時,得以走近這位科研英雄的心靈深處。無論是現實中還是影片內,黃大年都肩負眾多身份,影片正是從他的三重身份倒影講起,令我們每個人都能感知心的共感、通往他的人生。黃大年是著名地球物理學家,曾擔任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同時他也是一位丈夫、父親。
  • 師者黃大年
    、強國之志、報國之行的統一。科學研究中容不得一刻懈怠,他是領跑的「科研瘋子」不曾走出國門,就無法真切體會到祖國的含義;沒有攀上高峰,就無法真正理解科技的日新月異。黃大年,不僅走出了國門,更聽到了世界地球物理最前沿的聲音。
  • 黃大年的「萬有引力」
    據吉林大學地探學院副教授馬國慶介紹,地球的磁場是一張大網。「磁場之網」億萬年來綿延過海底與平原,記錄著永不磨滅的信息,也能捕捉到雷達靜默的潛艇尾旋掀起的細沫。    科學家通過重力計算「磁場之網」的信息,我國在這方面的理論也有所發展,但難點在工程應用上。重力梯度儀搭載在飛機上,需要在高速移動中對地穿透,精確感知毫釐之差。
  • 初創型企業如何也能叩開融資之門
    當時,君實生物蘇州吳江生產基地剛剛落成,尚未拿到相關藥物生產認證(GMP認證),管線上產品還沒有上市,臨港生產基地剛準備拿地興建廠房,臨床研發、項目建設都亟需資金。如果按傳統信貸思維,一家無現金流、自身沒有造血能力的初創型生物醫藥企業,想要叩開銀行融資之門,可能性微乎其微。
  • 大地之子黃大年(十)
    【新華社報告文學連載】    2016年6月27日,黃大年暈倒了。    臨近正午,507辦公室內突然傳出「嘭」的一聲,驚動了坐在外屋的王鬱涵。她推開門,看到黃老師躺在地上,趕緊拽過他的書包,找出他叮囑她準備的速效救心丸,給他塞到嘴裡。
  • 腫瘤專家秦志海攜《叩開免疫之門》一書為讀者解惑
    為了解答公眾的疑問,國家圖書館聯合外研社於2018年12月2日上午共同舉辦了一場關於癌症的大型公益性講座,邀請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腫瘤免疫專家秦志海研究員為大家揭開「眾病之王」的神秘面紗。世界上本沒有好基因和壞基因之分,每個人都是大自然的偉大創造,要相信父母給自己的基因是最好的,通過基因編輯改變基因是不可取的。」秦志海說。  第二個重要影響因素是年齡。隨著年齡的增加,各種癌症的發病率都呈直線增加。癌症是由基因突變引起的,突變需要時間積累,一次突變可能沒有關係,有研究表明,要突變10多次才會形成生長不受控制的細胞,也許這就是40歲以上人群癌症發生率不斷提高的原因。
  • 黃大年 給地球做CT的科學家
    黃大年 給地球做CT的科學家 視頻信息 發布時間: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