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植慧科技已向深圳拋出若干個「見面禮」:成立世界首個植物幹細胞銀行、植慧深圳幹細胞研究院和深圳創新藥物研究院,與英國愛丁堡大學、強生、修身堂、以嶺藥業等國際知名學術機構和商業組織籤署一系列合作協議及備忘錄。
植物幹細胞領域的突破者
植慧科技公司位於南山軟體產業園,背後依託的是植物智能集團公司,該公司擁有全球唯一的植物智能系列平臺的全部專利,並擁有由20餘個植物品種組成的植物幹細胞庫。
2000年,植慧科技的核心研究團隊就開始針對植物組織培養進行研究,並於2004年實現突破,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分離並培養未分化活體植物幹細胞。隨後,團隊在其成果突破的基礎上,完成了系統成體系的智慧財產權保護,使該項突破成為可全面推廣和商業化應用的國際唯一的平臺性專利技術。
「我們的研發團隊由二十餘位研究員組成,涵蓋原料開發、工程開發、分子遺傳、化合物分析、效能分析、生產、質量管控、信息安保、研究支援等板塊。」 植慧科技董事長張金棠先生介紹。
截止目前,該公司的技術成果,除了刊登於國際領先學術期刊的十多篇論文,還獲得了涵蓋物質專利、製法專利、應用專利的60項國際專利註冊及27項專利申請,公司還完成了植物智能系列平臺所需各個環節的技術開發。
談起公司的技術實力,張金堂展現了十足的自信。他介紹目前公司對於野山人參、紫杉、銀杏等品種的幹細胞已經實現了噸級量產和商業化;相關研究人員及研究輔助人員約60餘人,基於世界首次實現大量生產的稀有人參皂苷成分,已經開發出了食品等多品類的消費者產品,並已經在市場上通過口碑推廣銷售多年,其效能均得到消費者和商業客戶的認可,不僅安全且具有出色的效能,市場空間巨大。
「相關抗癌、抗愛滋病、肝損傷保護、心腦血管、糖尿病、前列腺疾病等相關藥物開發項目也已經展開。」張金堂說。
世界首個植物幹細胞銀行
植物幹細胞天然存在於各個植物體內,而且是植物可以不斷生長發育並戰勝各類惡劣環境得以生存的根本原因。
與動物幹細胞不同,植物終其一生均含有從未分化的植物幹細胞,因此植物可以生存數百年甚至數千年以上,且不斷生長,並每年定期開花結果。
為了更好的保存世界物種的多樣性,世界已經有機構建立起了 「種子銀行」,目的是保存植物的 「下一代」。
「植物幹細胞銀行」可以將最為傳奇的植物個體本身未分化幹細胞原樣地進行保存,保存對象細化到生物個體(如「野山參中的彭祖,紅豆杉中的愛因斯坦」等)。
「由於很多植物個體已經生活了數千年,如果把它們的幹細胞分離出來加以保存,那麼就可以真正實現『神農氏/李時珍、我們、我們的子孫後代,上下五千年,共用一棵樹、一株草』,對於瀕危的植物資源保護和利用具有重大影響。」張金堂用通俗的語言介紹植物幹細胞成立的意義。
為此,植慧科技落戶深圳之後,便發起成立世界首個植物幹細胞銀行,系統地收集和保存「中國傳奇植物個體」的植物資源。
基於「植物智能保護平臺」,原樣保存最優秀植物個體的核心單元,搭建瀕危植物活體幹細胞庫,永久保存植物體全部遺傳信息,並展開研發及產業化,讓各種最卓越的植物智能,可以不受時空局限,成為人類的資源寶庫。
成立深圳創新藥物研究院
植物學研發通常具有周期長、標準化程度低等問題。「從事植物學研究,與其他生物學科相比,要更加『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考驗』。」張金堂頗有感觸的說。
作為一家技術領先的平臺型公司,智慧科技落戶深圳,希望更好的對接深圳的科研和產業化資源。在植物學大會上,植慧科技與深創生物等機構共同發起成立「深圳創新藥物研究院」。
兩者強強聯合,全面搭建「植物智能部署平臺」,在保護、解密、增強三大平臺的基礎上,將眾多「卡在實驗室」的天然有效成分進行標準化量產,提供便捷實用的產品配方和使用方式,讓昂貴且稀有的有效成分「飛入尋常百姓家」。
未來,植慧科技還將開發出一系列具有『科幻色彩』的全新產品和解決方案,結合系統的臨床驗證和服務體系,將植物智能全面部署到製藥、食品、美容品等各個行業之中,從根本上解決日益升級的消費需求與快速枯竭的植物資源之間的矛盾,讓全世界每個人都能用上基於中國中醫藥植物資源的「植物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