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最新完美「液體小滴」的有力證據!

2020-12-05 博科園
博科園-科學科普|求贊 求關注

美國能源部(DOE)位於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的核物理研究科學用戶設施辦公室在相對論重離子對撞機(RHIC)中使用PHENIX探測器,核物理學家在對該探測器的數據進行分析後,在《自然物理》(Nature physics)上發表了另一項證據:證明極小的拋射物與金原子核的碰撞會產生充滿早期宇宙的完美流體的微小微粒。科學家們正在研究這種由夸克和膠子(質子和中子的組成部分)構成的熱湯,以了解構成我們今天世界的可見物質中把這些粒子聚集在一起的基本力量。創造這種原始湯狀物(被稱為夸克膠子等離子體)的微小顆粒的能力,最初是出乎意料的,它可以讓我們深入了解這種非凡物質的本質屬性。

博科園-科學科普:來自科羅拉多大學的"鳳凰號"的合作者傑米·奈格說:這項研究是一系列設計用來設計夸克膠子等離子體的實驗的高潮(他參與了實驗計劃的設計以及團隊用來測試結果的理論模擬)。PHENIX合作的最新論文全面分析了小型拋射體(單質子、雙粒子氘核和三粒子氦-3原子核)與大的金原子核「目標」以接近光速朝相反方向運動的碰撞。研究小組追蹤了從這些碰撞中產生的粒子,尋找它們的流動模式與拋射體的原始幾何形狀相匹配的證據,如果這些微小的拋射體確實在創造一個完美的液體夸克膠子等離子體,這是可以預料到的。RHIC是世界上唯一的加速器,可以在那裡進行這樣一個嚴格控制的實驗,用一個、兩個、三個組成部分組成的粒子碰撞,這些粒子的原子核更大,它們的能量相同。

完美的液體誘導流動

在RHIC兩個金原子核之間的碰撞中,「完美」的液體已經是一種根深蒂固的現象。在RHIC中數百個相互碰撞的質子和中子的強大能量融化了這些粒子的邊界,允許它們的組成夸克和膠子相互混合併自由相互作用。RHIC的測量結果顯示,這種夸克和膠子的混合物流動起來就像一種粘度極低的液體(也就是根據流體動力學理論近乎完美的液體)。粘度的缺乏使得在碰撞早期建立的壓力梯度能夠持續存在,並影響從碰撞中產生的粒子如何撞擊探測器。日本物理研究所發言人秋葉康行(Yasuyuki Akiba)說:如果這種低粘度條件和壓力梯度是在小型拋射物與金原子核的碰撞中產生的,那麼探測器捕捉到的粒子的形狀應該會對每個拋射物的初始形狀保留一些『記憶』——質子是球形的,氘核是橢圓形的,氦-3原子核是三角形的。

如果質子(p)、氘核(d)、氦-3原子核(3He)和金原子核(Au)等小型拋射體之間的碰撞,會產生夸克膠子等離子體的微小熱點,探測器捕捉到的粒子圖案應該會對每個拋射體的初始形狀保留一些「記憶」。PHENIX實驗的測量結果與這些預測相吻合,在初始幾何形狀和最終流型之間具有很強的相關性。圖片:Javier Orjuela Koop, 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秋葉康行是日本物理研究所和日本物理研究所/布魯克黑文實驗室研究中心(RIKEN/Brookhaven Lab Research Center)的物理學家。PHENIX分析了三種碰撞系統中兩種不同類型的顆粒流(橢圓和三角形)的測量值,並將它們與基於初始幾何形狀的預測結果進行了比較。鳳凰大學(PHENIX)副發言人茱莉亞?維爾科夫斯卡(Julia Velkovska)說:最新數據(這篇論文中新提出的質子-金碰撞和氘核-金碰撞的三角流測量)完成了這幅圖,這是一種獨特的可觀察到的組合,允許決定性的模型識別。在所有六種情況下,測量結果都與基於初始幾何形狀的預測相吻合,看到初始幾何形狀和最終流型之間有很強的相關性,最好的解釋是夸克膠子等離子體是在這些小型碰撞系統中產生的。這是非常令人信服的證據。

與理論比較

當一種近乎完美的液體被創造出來時,幾何流型自然地在流體力學理論中被描述出來。液滴的幾何形狀由彈丸的選擇控制,這一系列實驗旨在測試水動力學假說,並將其與其他產生與初始幾何形狀無關的粒子關聯的理論模型進行對比。其中一種理論強調量子力學的相互作用(特別是在被假定支配加速核內部結構的大量膠子之間)在小規模碰撞系統中觀察到的模式中扮演著重要角色。PHENIX團隊將他們的測量結果與兩種基於流體動力學的理論進行了比較,這兩種理論準確地描述了RHIC金-金碰撞中觀察到的夸克膠子等離子體,以及基於量子力學的理論預測的夸克膠子等離子體。

美國能源部布魯克黑文國家實驗室核物理研究科學用戶設施辦公室相對論重離子對撞機(RHIC)的PHENIX探測器。圖片: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PHENIX的合作發現數據與夸克膠子等離子體描述最吻合,但與基於量子力學膠子相互作用的預測不符,尤其是六種流型中的兩種。本文還包括了金離子與質子的碰撞和氘的碰撞之間的比較,氘被特別選擇來匹配碰撞中產生的粒子的數量。根據膠子相互作用的理論預測,無論初始幾何形狀如何,顆粒的流動模式都應該是相同的。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仍然可以看到氘核金的橢圓流比質子金的橢圓流大,這與流體動力流理論更加吻合,表明測量結果確實取決於初始幾何形狀,這並不意味著膠子相互作用不存在,這個理論是建立在物理中的固體現象的基礎上的。

但基於我們所看到的,以及我們對理論和數據之間的一致性的統計分析,這些相互作用並不是最終流動模式的主要來源。PHENIX正在分析額外的數據,以確定在小規模碰撞中達到的溫度。如果溫度足夠高,這些測量結果將進一步支持夸克膠子等離子體形成的證據。與理論的相互作用,包括競爭性解釋,將繼續發揮作用。布魯克海文實驗室負責核與粒子物理學的副主任伯恩特米勒(Berndt Mueller)呼籲實驗物理學家和理論學家在2019年初舉行的一個特別研討會上討論細節:這種在測量、預測和解釋之間進行比較的反覆過程是在新發現的道路上邁出的重要一步,正如RHIC項目在其18年的成功運行中所證明的那樣。

博科園-科學科普|研究/來自: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參考期刊文獻:《Nature Physics》DOI: 10.1038/s41567-018-0360-0博科園-傳遞宇宙科學之美

相關焦點

  • 酸性液體或摧毀了火星上存在生命的證據
    當科學家們熱衷於研究這顆紅色星球的土壤對於生命跡象意味著什麼時,研究人員必須思考一個新的挑戰:酸性液體——曾經流淌在火星表面——可能破壞了隱藏在火星含鐵豐富的粘土中的生物學證據,這一論點來自康奈爾大學和西班牙Centro de Astrobiologia的研究人員。
  • 最新研究表明:很難找到火星上生命的證據
    很難找到火星上生命的證據當科學家們急於研究這顆紅色星球的土壤,尋找生命跡象時,研究人員必須思考一個相當大的問題:火星究竟有無生命?科學家阿爾貝託·G·費爾倫據美國康奈爾大學和西班牙天體生物學中心的研究人員稱,曾經在火星表面流動的酸性液體可能已經破壞了隱藏在火星富含鐵的粘土中的生物證據
  • 金星上發現存在生命的有力證據?
    研究人員說,以毫米波長的光對金星大氣層進行觀察後發現,這顆行星的雲層似乎含有高達十億分之二十的磷化氫。為什麼說這個發現時金星存在(過)生命的有力證據呢,因為磷化氫這種氣體在地球上基本上只能是有機體(尤其是動物屍體)在某種細菌的作用下產生,過去人們在墓地看到的鬼火就是磷化氫自燃時的現象。
  • 最新研究有力證明:酒精至少是7種癌症的直接誘因!
    最新的分析發現:有證據表明,飲酒會導致至少七種類型的癌症。這項研究發現,重度飲酒者處於最高的風險之中。但即使是低度到中度的飲酒者,也比不喝酒的人更容易患某些癌症。已發表的論文表明,酒精可以幫助預防心臟病這一觀點比之前更值得懷疑了。
  • 石墨烯電子表現出完美液體特性
    該發現表明,石墨烯中電子的行為就像一種近乎完美的液體(具有高度湍流性、極低的黏性)。石墨烯在接近「量子臨界點」時就會出現這樣的特性,量子臨界點是物體打破普通物理學規則的一個過渡狀態。一塊冰只能在很窄的溫度範圍內溶化成水,而向完美液態的過渡可發生在超過這個量子臨界點很寬的溫度範圍內。
  • 科學家擔心酸性液體會破壞火星上的生命證據
    科學家們希望能在土壤樣本中找到隱藏在火星上過去生命的證據。然而,科學家們有一個新的擔憂,他們擔心會破壞火星土壤中任何關於火星上過去生命的證據。這個擔憂就是酸性液體。酸性液體曾經在火星表面流動,可能破壞了隱藏在火星表面富含鐵的粘土中的生物證據。
  • Rhei液體時鐘,用液體完美詮釋了「時光流淌」的概念
    圖片來源網絡但是我們常見的鐘表都是指針或者電子顯示的,那麼用液體做的大家見過嗎?圖片來源網絡這款由塞爾維亞人Damjan Stankovi和Marko Pavlovi聯合設計的液體時鐘名為Rhei,它將時間以一種不可思議的方式展現出來。
  • 柱孔珊瑚:物種從深海向淺海遷徙的首個有力證據
    在日前于波士頓市召開的美國科學促進會年會上,一位生物學家首次提出了有力的證據,證明某些珊瑚會反其道而行之,從海底侵入表層的海水。 這種珊瑚被稱為柱孔珊瑚(Stylasteridae),也就是人們所說的蕾絲珊瑚或水螅珊瑚。它們大約在距今6500萬年前出現在地球上。這種珊瑚一般生活在2800米甚至更深的海底。僅有10%左右的柱孔珊瑚存在於淺層的海水中。
  • ...新冠病毒可傳貓;中等質量黑洞存在的最有力證據來了丨前沿周報
    研究人員也指出,目前沒有證據表明在真實條件下,新冠病毒可以在人與寵物之間傳染。論文地址: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8/6486/893、科學家發現中等質量黑洞存在的最有力證據科學家藉助 XMM 牛頓望遠鏡和哈勃空間望遠鏡
  • 學者稱人死後「靈魂」仍在 已找到有力證據
    【環球網綜合報導】關於人死後生命是否依然存在的問題一直被各界爭論不休,然而俄羅斯《晨報》10月30日文章卻指出,這一問題的答案已變成肯定,學者們找到了有力證據證明,人在心跳停止以後依然存在靈魂。研究報告中指出,人的靈魂是較之常規神經元更為根本的某種東西。醫學教授認為,意識是一直存在宇宙中,並且很可能是從宇宙大爆炸時期開始的。
  • 「天使粒子「再現有力證據,我們距造出量子計算機近在咫尺了嗎?
    但微軟已經在這場量子爭霸賽中已經處於不利位置。D-Wave Systems Inc.在2011年成為第一家銷售量子計算機的公司,谷歌和IBM則擁有被認為是目前最為接近實現「量子優勢」的設備。Majorana費米子的概念由義大利理論物理學家Ettore Majorana於1937年提出,但研究人員在2012年才有觀測證據表明這類獨特的費米子確實存在。雖然這些早期的實驗存在漏洞,導致有些科學家認為這些觀測結果可能是由其他現象所引起的,而並非Majorana費米子,但在新的論文中,微軟的科學家提供了更為清晰的數據。
  • 最初的宇宙物質:近乎完美 「夸克湯」膨脹似宇宙大爆炸
    科學家認為,最初的宇宙物質是近乎完美的夸克液體,夸克是最小的已知原子組成部分。目前,科學家在高能量粒子碰撞實驗中發現夸克液體存在的證據,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這些液體能夠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形成,爆炸性地產生向外流動的微小液滴,就像小型液體大爆炸,科學家們正在研究如何控制該過程。
  • 貓真的是「液體」嗎?這些貓咪可以證明,它們真的是「液體」
    很多人養了貓之後,應該對於「貓是液體」這一說法有了深刻的認識。為什麼說貓是液體呢?看了這些貓咪,你就知道了。這隻黑貓,趴在貓爬架上,身體完全談下來,把頭耷拉下來,完全就是一灘,這不是「液體」是什麼?這隻就更誇張了,下半身在自己的小窩裡面,上半身已經探出來了,這柔軟的身段,這延伸的長度,說它不是「液體」恐怕沒人信吧。
  • 科學家擔憂酸性液體會破壞火星土壤中關於過去存在生命的證據
    科學家擔憂酸性液體會破壞火星土壤中關於過去存在生命的證據(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明年2月,美國宇航局的「毅力號」火星探測器將在傑澤羅隕石坑登陸。科學家們希望能在土壤樣本中找到隱藏在火星上過去生命的證據。然而,科學家們有一個新的擔憂,他們擔心會破壞火星土壤中任何關於火星上過去生命的證據。這個擔憂就是酸性液體。酸性液體曾經在火星表面流動,可能破壞了隱藏在火星表面富含鐵的粘土中的生物證據。
  • 有力的新證據!超導體中量子臨界點附近確實存在量子漲落
    研究人員使用共振非彈性X射線散射技術探測了高溫超導材料銅酸鹽的電子行為,發現了量子臨界點及其相關漲落的確存在的有力證據。8月31日,Lee等在《自然•物理學》雜誌中報告說,他們使用共振非彈性X射線散射技術(RIXS)探測了高溫超導材料銅酸鹽的電子行為,發現了QCP及其相關漲落的確存在的有力證據。近年來,高溫超導體研究如火如荼。目前,還沒有人了解高溫超導背後的微觀機理。銅酸鹽中是否存在QCP也充滿爭議。
  • 這是有力證據!
    智li發現撞擊證據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UC Santa Barbara)地質學名譽教授詹姆斯·肯尼特(James Kennett)和同事們多年前開始研究更新世末期發生的一次重大宇宙撞擊的跡象時,他們幾乎不知道預測的氣候影響會有多麼深遠
  • 學者稱人死「靈魂」存在被證實 已找到有力證據
    關於人死後生命是否依然存在的問題一直被各界爭論不休,然而俄羅斯《晨報》10月30日文章卻指出,這一問題的答案已變成肯定,學者們找到了有力證據證明,人在心跳停止以後依然存在「靈魂」。研究報告中指出,人的「靈魂」是較之常規神經元更為根本的某種東西。
  • 數十年來證明水奇異行為的理論的證據
    一項新的研究為一個有爭議的理論提供了有力的證據,該理論認為,在極冷的溫度下,水可以兩種不同的液體形式存在,一種形式的密度較小,結構較另一種形式更為結構化。研究人員對水分子進行了計算機模擬,以發現兩種形式之間過渡的臨界點。對生命如此普通而又至關重要的水,其行為方式令科學家感到困惑。例如,為什麼冰不像水那麼稠密,漂浮而不是像其他液體凍結時那樣沉沒呢?
  • 最新突破:發現量子自旋液體中,非常規的自旋輸運
    來自東京工業大學和橫濱國立大學的科學家發現:自旋微擾穿過量子自旋液體系統看似無法通過區域的特殊機制,這一新見解可能代表著下一代電子學甚至量子計算機的另一塊基石。目前電子設備已經接近理論極限,這意味著將需要全新技術來獲得更好的性能和更高的小型化。問題是,現代電子學以操縱電流為中心,因此主要關注運動電子的集體電荷。
  • 對於"地球空心說"的有力證據,你怎麼看?
    雖然這一想法只得到了很少人的支持,大多數科學家認同地球是一個實心的天體,但至今也沒有一條證據可以證明地球是實心的。最早提出地球是空心這一說法的人大家都認識,就是英國著名的天文學家&34;,他就在1692年的時候提出了&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