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電子表現出完美液體特性

2020-12-04 科學網

 

在特定材料中,電子碰撞的速率與其溫度密切相關。而只有一個原子厚度的石墨烯並不符合這個規律,在很寬的溫度範圍內,石墨烯中電子可呈現出一種強相互作用的漩渦狀。此項發現由義大利科學家發表在7月6日的《物理評論快報》(PRL)網絡版上。

 

該發現表明,石墨烯中電子的行為就像一種近乎完美的液體(具有高度湍流性、極低的黏性)。石墨烯在接近「量子臨界點」時就會出現這樣的特性,量子臨界點是物體打破普通物理學規則的一個過渡狀態。一塊冰只能在很窄的溫度範圍內溶化成水,而向完美液態的過渡可發生在超過這個量子臨界點很寬的溫度範圍內。

 

為了理解石墨烯強作用電子的動態特性,義大利阿布杜斯-薩拉姆國際理論物理中心的馬庫斯·穆勒及其同事利用量子動力學理論計算出了石墨烯黏度與其熵的比值,熵表示系統的無序程度。石墨烯的比值接近物理學家計算出的比值下限,也接近在夸克—膠子等離子體(只存在於宇宙大爆炸後的物質超熱狀態)中觀察到的下限比值。與氣體的表現不同,夸克—膠子等離子體的表現更像是一種黏度極低的液體,這是物理學家在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相對論重離子碰撞實驗中得出的結論。

 

研究人員表示,石墨烯的這種不同尋常的低黏度及強烈的電子相互作用,為一些有趣的納米電子應用提供了可能。通常情況下,材料的電阻不會隨電壓的改變而改變,但在石墨烯中這種「獨立性」被打破了。

 

像電子這樣的帶電粒子的相互作用,也稱為庫侖作用。美國路易斯安那大學的物理學家丹尼爾·希伊表示,庫侖作用在石墨烯的研究中通常被忽略,但此次新研究揭示了石墨烯中庫侖作用的重要性。此項工作的耐人尋味之處還在於,其為人們提供了第三個近乎完美液體的例子,此前,人們已在夸克—膠子等離子體和鋰超冷原子中發現過這種現象。(來源:科技日報 馮衛東)

 

相關焦點

  • 不完美石墨烯實現「華麗轉身」 環保領域大顯身手
    製備優質的石墨烯材料如同編織布匹,科研人員要在這種由六角形蜂窩狀排列的碳原子組成的單原子薄膜上「精工細作」,同時還要保證高質量實屬不易。石墨烯的優異性能源於其完美的結構,一旦結構遭到破壞,哪怕是非常小的破壞,也會導致其各項性能大幅下降。因此,有缺陷的石墨烯很難用於製備電晶體等高端精密產品。
  • 缺陷對石墨烯電子結構的影響
    缺陷對石墨烯電子結構的影響。關鍵詞 石墨烯;電子結構;缺陷;DFT 自2004年曼徹斯特大學的安德烈(AndreK.Geim)等人製備出石墨烯以來,全世界掀起了對石墨烯研究的熱潮。石墨烯中各碳原子之間的連接緊密柔韌,其強度比世界上最好的鋼鐵還要高100倍,並且擁有一系列的獨特特性,如分數量子霍爾效應、量子霍爾鐵磁性激子帶隙等現象,並且石墨烯的電子遷移率在室溫下可以超過15 000 cm2/V·s。然而在石墨烯的製備過程中,不可避免地產生各種缺陷,比如Stone-Wales缺陷、空位缺陷和吸附原子,當在石墨烯上施加一定應力後,就有可能使碳原子面彎曲變形,產生缺陷。
  • 石墨烯到底是什麼?它能給電子產業帶來什麼?
    [1]雖然名字裡帶有石墨二字,但它既不依賴石墨儲量也完全不是石墨的特性:石墨烯導電性強、可彎折、機械強度好,看起來頗有未來神奇材料的風範。如果再把它的潛在用途開個清單——保護塗層,透明可彎折電子元件,超大容量電容器,等等——那簡直是改變世界的發明。
  • 雷射搭檔氧化石墨烯,「鼓出」完美微氣泡
    氧化石墨烯微泡透鏡聚焦的光子噴射。鑑於微氣泡具有重要應用價值,科學家們已經開發了多種製造微氣泡的方法,例如:壓縮氣流,將空氣溶解到液體中;超聲波在水中誘導氣泡產生等。然而,這些方法製備的微氣泡在液體中往往是隨機分散的,且極不穩定。澳大利亞斯威本科技大學(SUT)、新加坡國立大學(NUS)和美國羅格斯大學(RU)的研究人員近日在《先進光子學》雜誌中發文,闡述了以飛秒雷射照射氧化石墨烯製造高質量微氣泡的方法。
  • 「黑金」石墨烯,有哪些特性?是如何分類的?
    石墨烯是從石墨材料中剝離出來,由碳原子組成的只有一層原子厚度的二維晶體。石墨烯具有完美的二維晶體結構,它的晶格是由六個碳原子圍成的六邊形,碳原子之間由s鍵連接,結合方式為sp2雜化,這些s鍵賦予了石墨烯極其優異的力學性質和結構剛性。
  • 關於石墨烯電子的十件事
    當第一個可用於研究的石墨烯於2004年生產出來時,它是使用"透明膠帶法"(scotch tape method)創建的-剝離過程涉及使用膠帶從石墨塊頂部拉出碳層。一種選擇是將一塊碳研磨或粉碎成石墨烯納米顆粒。實現石墨烯的另一種方法是液相外延(LPE),它涉及將包含碳的液體蒸發或粉碎,從而在表面上形成薄片或薄膜。另一方面,升華涉及熱還原含碳固體,因此只有碳留在固體頂部。最後,一些製造商選擇化學氣相沉積(CVD)或等離子增強化學氣相沉積(PE-CVD)。
  • 發現當石墨烯扭轉角小於0.5度時,光響應消失,表現出優異性能
    一種由兩層單原子厚度的碳層組成材料,因其耐人尋味的導電特性而吸引了世界各地物理學家的注意。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自然科學與數學學院物理學助理教授張帆(音譯)博士和物理學博士生王啟月(音譯)在與耶魯大學自然光子學的夏鳳年(音譯)博士團隊發表了一項研究,描述了扭曲雙層石墨烯在中紅外線下傳導電流變化的能力。
  • 雷射搭檔氧化石墨烯「吹出」的完美泡泡,可當透鏡用
    鑑於微氣泡具有重要應用價值,科學家們已經開發了多種製造微氣泡的方法,例如:壓縮氣流,將空氣溶解到液體中;超聲波在水中誘導氣泡產生等。然而,這些方法製備的微氣泡在液體中往往是隨機分散的,且極不穩定。澳大利亞斯威本科技大學(SUT)、新加坡國立大學(NUS)和美國羅格斯大學(RU)的研究人員近日在《先進光子學》雜誌中發文,闡述了以飛秒雷射照射氧化石墨烯製造高質量微氣泡的方法。研究人員使用的基底材料是氧化石墨烯。氧化石墨烯主要由含氧官能團修飾的石墨烯薄膜組成。
  • 噴墨列印石墨烯實現太陽能可穿戴電子設備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據悉,來自諾丁漢大學的研究人員解決了如何使用墨水3D列印具有有用特性(例如將光轉換為電能的特性)的新型電子設備的難題。這項研究表明,可以噴射包含二維片狀細小材料(例如石墨烯)的油墨,可以將這些複雜的定製結構的不同層堆積並嚙合在一起。
  • 科學家首次合成層狀2D結構電子晶體:導電性「秒殺」石墨烯
    美國研究人員首次合成出層狀2D結構的電子晶體,從而將這一新興材料帶入納米材料「陣營」。研究人員表示,合成層狀電子晶體導電性能甚至優於石墨烯,有望用於研製透明導體、電池電極、電子發射裝置以及化學催化劑等諸多領域。新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美國化學會志》上。
  • 石墨烯有如此優良特性,它會替代鋼鐵嗎?
    通過分析壓縮後的石墨烯片的幾何排列,研究人員能用3D印表機部分重現這種最強材料。石墨烯有如此優良特性,它會替代鋼鐵嗎?石墨烯的熱度在不斷上升自2004年康斯坦丁博士通過膠帶從石墨上分離出石墨烯以來,關於石墨烯的話題就在不斷升溫。
  • 雙層石墨烯加電可調材料特性,二維材料進入2.0時代
    石墨也因此表現出質地較軟且有滑膩感的特性,不僅能用來寫字,還能做潤滑材料,同時科學家們利用石墨材料較好的耐腐蝕性、導電性與導熱性等,在產業界展開廣泛應用。而碳原子的神奇之處在於,不同的排列組合能形成屬性截然不同的材料。例如在極高壓力下,每個碳原子會以四面體狀與另外四個碳原子鍵合,形成一個三維密鋪網狀結構,這種結構的結晶便是具備較高透明度和超強硬度的鑽石,與石墨相比也變成了不導電材質。
  • 石墨烯的結構及性質
    石墨烯微觀褶皺除了表面褶皺之外,在實際中石墨烯也不是完美存在的,而是會有各種形式的缺陷,包括形貌上的缺陷(如五元環,七元環等)、空洞、邊緣、裂紋、雜原子等。這些缺陷會影響石墨烯的本徵性能,如電學性能、力學性能等。
  • 解析石墨烯特性、應用以及發展狀況
    石墨烯的結構一直被認為只存在於理論之中,無法單獨穩定存在。直至2004年,英國物理學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成功地從石墨中分離出石墨烯,才證實它可以單獨存在。  最初,科學家從石墨中剝離出石墨片,然後將薄片的兩面粘在一種特殊的膠帶上,撕開膠帶,就能把石墨片一分為二。
  • 石墨烯的一串串神話般特性,能否走向商業化,服務社會,普及大眾
    3、電子效應石墨烯在室溫下的載流子遷移率約為15000cm2/(V·s),這一數值超過了矽材料的10倍,是目前已知載流子遷移率最高的物質銻化銦(InSb)的兩倍以上。與很多材料不一樣,石墨烯的電子遷移率受溫度變化的影響較小。
  • 介電襯底長出「高」「大」石墨烯—新聞—科學網
    近年來,石墨烯研究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新發現、新成果不斷湧現,但總體來說在實用化信息器件方面仍面臨很多挑戰。特別是基於高質量大面積石墨烯的信息器件構築及其特性研究備受關注。 超級材料石墨烯獨特又完美 石墨烯是由單層碳原子緊密堆積而成的二維蜂窩狀晶體結構,這種獨特而完美的結構使它具有優異而新奇的特性。例如,石墨烯具有100倍於矽的超高載流子遷移率、高達130GPa的強度、很好的柔韌性,以及近20%的伸展率、超高熱導率、高達2600平方米每克的比表面積,並且幾近透明,在很寬的波段內光吸收只有2.3%。
  • 石墨烯與二維材料使電子器件超越「摩爾定律」!
    自旋電子學是開發電子產品的一個新方法。在這些電子器件中,存儲器件(RAM)與邏輯器件(電晶體)均通過「自旋」實現,自旋是電子的基本特性,使其表現得既像微型磁體又像電子電荷。這種輸運使得電子波函數的量子力學特性得到實際運用,使二維材料中的自旋服務於未來量子計算方案。」石墨烯及其他二維材料中可控的自旋輸運,越來越有望應用到各種器件中。令人特別感興趣的是定製的異質結構,也稱為「範德華異質結構」,它由二維材料以精確控制的順序堆疊而成。這篇綜述描述了石墨烯電子學這一開發領域的概況,並概述了實驗和理論的最新進展。
  • 石墨烯+聚合物 電子遷移率更高
    石墨烯(graphene)被很多人認為是矽材料的後繼者,因為其電子遷移率可達到矽的十倍以上,並解決了矽材料在製程微縮方面的許多問題;不過石墨烯缺乏製作電晶體所需的能隙
  • 石墨烯超導性越發誘人!最新發現:石墨烯中「魔角」範圍比預期大
    本研究中,在扭曲雙層石墨烯(TBLG)中,實驗觀察到超晶格第一個微帶(結構特徵)在「魔角」處半填充時的絕緣相。研究小組確定這是一種莫特絕緣體(一種具有超導特性的絕緣體),在略高和低摻雜量下表現出超導電性。相圖顯示高溫超導體在超導轉變溫度(Tc)和費米溫度(Tf)之間。
  • 物理學家揭示了石墨烯中熱電子發射的奧秘
    了解石墨烯的熱電子發射尤為重要,因為石墨烯可能成為革新包括計算電子,生物傳感器,量子計算機,能量收集器甚至驅蚊劑在內的眾多技術的關鍵。石墨烯及其更廣泛的原子稀薄納米材料家族(也稱為``2D材料'')在2016年世界經濟論壇上被評選為十大新興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