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射搭檔氧化石墨烯,「鼓出」完美微氣泡

2020-10-13 科技工作者


原位光學顯微鏡下,微泡的產生和消除過程。

氧化石墨烯微泡透鏡聚焦的光子噴射。

氣泡雖小,卻能夠解決大問題。直徑1~50微米的微氣泡被廣泛應用於藥物輸送、生物膜控制、噴墨列印、水處理等領域。鑑於微氣泡具有重要應用價值,科學家們已經開發了多種製造微氣泡的方法,例如:壓縮氣流,將空氣溶解到液體中;超聲波在水中誘導氣泡產生等。然而,這些方法製備的微氣泡在液體中往往是隨機分散的,且極不穩定。

澳大利亞斯威本科技大學(SUT)、新加坡國立大學(NUS)和美國羅格斯大學(RU)的研究人員近日在《先進光子學》雜誌中發文,闡述了以飛秒雷射照射氧化石墨烯製造高質量微氣泡的方法。

研究人員使用的基底材料是氧化石墨烯。氧化石墨烯主要由含氧官能團修飾的石墨烯薄膜組成。因為氣體無法穿透氧化石墨烯,研究人員使用雷射局部照射它時,產生的氣體會被封裝在薄膜內,形成類似微氣泡的「氣球」。

SUT高級研究員、論文作者Han Lin說:「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藉助雷射很好地控制微氣泡位置,而且微氣泡可以隨意產生、消除。此外,我們可以通過調整輻射面積和輻射功率來控制氣體量。」

研究人員表示,光子學應用對微氣泡的位置、尺寸及穩定性都有極高要求,而通過該方法製備的高質量微氣泡可以完美滿足這些要求。

Lin等發現,氧化石墨烯薄膜的高度均勻性「催生」了具有完美球面曲率的微氣泡,可用作凹面反射透鏡。在展示實驗中,他們使用微氣泡凹面反射透鏡聚焦了光線,獲得了形狀良好的高質量焦點——甚至有望成為顯微鏡成像的光源。微氣泡反射透鏡還能將不同波長的光聚焦於同一焦點,且不產生色差。研究人員演示了微氣泡對超寬波段白光的聚焦,發現其性能同樣優越。

這一研究結果將在小型顯微鏡和光譜學領域起巨大作用。

SUT教授Baohua Jia教授評價道:「該研究不僅提供了可控微氣泡的簡易製作途徑,還將石墨烯微氣泡作為動態的高精度納米光子組件,集成到了微型晶片實驗室設備中。這對於高解析度光譜學和醫學成像等技術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編譯:德克斯特 審稿:西莫 責編:陳之涵

期刊來源:《先進光子學》

期刊編號:2577-5421

原文連結:https://phys.org/news/2020-10-graphene-microbubbles-lenses.html

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雷射搭檔氧化石墨烯「吹出」的完美泡泡,可當透鏡用
    氣泡雖小,卻能夠解決大問題。直徑1~50微米的微氣泡被廣泛應用於藥物輸送、生物膜控制、噴墨列印、水處理等領域。鑑於微氣泡具有重要應用價值,科學家們已經開發了多種製造微氣泡的方法,例如:壓縮氣流,將空氣溶解到液體中;超聲波在水中誘導氣泡產生等。然而,這些方法製備的微氣泡在液體中往往是隨機分散的,且極不穩定。
  • 石墨烯微氣泡是完美的鏡片
    △ 原位光學顯微鏡下,微泡的產生和消除過程「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藉助雷射很好地控制微氣泡位置,而且微氣泡可以隨意產生、消除。此外,我們可以通過調整輻射面積和輻射功率來控制氣體量。」這種高質量的氣泡可用於具有高精度要求的先進光電和微機械設備。◆  研究人員使用的基底材料是氧化石墨烯。氧化石墨烯主要由含氧官能團修飾的石墨烯薄膜組成。因為氣體無法穿透氧化石墨烯,研究人員使用雷射局部照射它時,產生的氣體會被封裝在薄膜內,形成類似微氣泡的「氣球」。
  • 氧化石墨烯膜的高速飛秒雷射等離子體刻蝕
    石墨烯類似物石墨烯類似物,如氧化石墨烯(氧化石墨烯)及其還原形式(還原石墨烯),由於sp3-sp2相互轉換賦予的互補性質,是一種迷人的碳材料,揭示了集成石墨烯器件的可替代性和產業化潛力。適當設計氧化石墨烯和還原氧化石墨烯的微/納米結構,以控制能帶隙和表面化學活性,對於開發戰略性應用具有重要意義。飛秒雷射等離子體光刻(FPL)技術以其高效、高質量、柔韌性和可控性成為製造所需結構的理想技術。然而,由於該方法的理論和實驗探索仍處於起步階段,尚未實現FPL對石墨烯材料的微/納米加工。
  • 微氣泡臭氧催化氧化深度處理化工園區廢水研究
    將微氣泡與臭氧氧化技術相結合能夠強化臭氧傳質,提高臭氧利用率,增強臭氧氧化能力,顯著改善臭氧氧化效果。同時,催化劑能夠進一步促進微氣泡臭氧氧化系統中羥基自由基的產生,從而提高臭氧氧化效果和臭氧利用率。本研究以酸/鹼改性和Cu負載活性炭為催化劑,採用微氣泡臭氧催化氧化技術深度處理某化工園區綜合廢水,考察了處理過程中廢水COD、pH、生物毒性等的變化以及臭氧利用率,以期為微氣泡臭氧催化氧化技術在化工園區廢水處理中的應用提供參考
  • 石墨烯與氧化石墨烯在紡織領域的應用
    據資料表明,由於氧化石墨烯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和較小的顆粒數,使得顆粒表面鍵態失調而出現很多活性中心,這些活性中心對氧原子、氧自由基有很強的吸附能力,可以通過氧化石墨烯對微生物的機械包裹和纏繞或者氧化石墨烯片層的邊緣切割等使細菌失活,從而表現出極好的抗菌性能。上述這些性能使其成為多學科、多領域科研人員關注的焦點和熱點。
  • 粉體百科|微納米氣泡的特性及應用
    液體及固液接觸面之間普遍存在大小不同的氣泡,其在生產實際應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按照氣泡直徑不同可分為大氣泡、微米氣泡、微納米氣泡、納米氣泡,其中直徑在0.1~50μm的微小氣泡稱為微納米氣泡。微納米氣泡的相關研究已經成為近些年研究的熱點。
  • 微納米氣泡技術在環保領域的應用
    關鍵詞:微納米氣泡技術、汙水處理、河道治理、環保1、微納米氣泡技術對於微納米氣泡的研究始於19世紀,微納米氣泡的應用情況最早可以追溯至20世紀90年代,日本科學家最先研究出微納米氣泡發生裝置,主要應用於水產養殖方面。
  • 氧化石墨烯的化學還原製備方法
    氧化石墨的研究已有150多年歷史,但是直到單原子厚度的石墨被命名為石墨烯,「氧化石墨烯」的概念才隨著提出。2007年,Ruoff團隊首先提出使用化學還原的方式由氧化石墨烯製備出石墨烯,這種方法容易批量生產、成本低,也便於實現石墨烯進一步功能化開發。  該方法的本意是消除氧化石墨烯的含氧基團、修復共軛結構和破損,最終恢復石墨烯完美的共軛網絡。由氧
  • 基於還原氧化石墨烯MoS2複合材料的新型可穿戴式氣體傳感器
    基於還原氧化石墨烯MoS2複合材料的新型可穿戴式氣體傳感器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科學家與東北大學和中國的五所大學合作,設計並測試了一種可伸縮的可穿戴式氣體傳感器,用於環境傳感。該傳感器由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東北大學和中國五所大學組成的團隊開發,據說結合了新開發的雷射誘導石墨烯泡沫材料,獨特形式的二硫化鉬和氧化石墨烯納米複合材料。
  • 清華大學鍾敏霖教授:如何用雷射大面積列印石墨烯?
    當雷射遇到石墨烯目前,我們可以查到不少雷射與石墨烯的文獻。那麼,當雷射遇到石墨烯,我們能否用雷射直接列印石墨烯呢?化學氣相沉積法製備石墨烯需要一些條件,如需要固體碳源、熱源(一般1000°以上)和催化劑。假如我們用固體碳源、金屬鎳作為催化劑,將雷射作為熱源,是否就能用增材製造的方法列印石墨烯呢?
  • 氧化石墨烯,有缺陷卻又另闢蹊徑
    與石墨烯相似,氧化石墨烯同樣為二維層狀結構,氧化石墨烯通過層間的氫鍵等作用力層層堆疊在一起。不過氧化石墨烯表面含有大量的含氧基團,使其表現出較強的親水性並能完全分散在水中。由於含氧基團在氧化石墨烯中的不均勻分布,使SP2雜化的區域被SP3咋花的C-O分隔為2-3nm大小的「孤島」,同時由於SP3雜化的碳原子扭曲形成四面體結構,從而使氧化石墨烯表面產生大量的褶皺。因為氧化石墨烯的基面兩側均修飾有大量含氧基團,使得單層氧化石墨烯的厚度大於單層石墨烯的理論值0.335nm。單層氧化石墨烯的原子力顯微鏡測試值通常約為1nm左右。
  • 雷射衍生石墨烯實現高性能傳感和探測
    石墨烯電極可以使用 CO2雷射束在不同的基材上實現製備比較典型的,石墨烯電極可以通過剝離單個石墨或者在活性的混合前驅體的氣體在基材上通過沉積獲得。然而,這些辦法存在耗時多,製備步驟複雜和分離過程繁瑣等弊端,而且,在製備的過程中還需要控制層疊和基材的氧化等問題。
  • 雷射氣泡立體成像技術:裸眼可看、顏色可變!
    在我們的顯示器中,微氣泡立體像素,是由聚焦的「飛秒雷射脈衝」在液體中三維形成。這種泡沫圖形的顏色,可隨著照明光的顏色而發生改變。」研究人員利用多光子吸收現象,通過將雷射的聚焦點移動到液體試管「屏幕」的不同部分,在非常精確的位置上製造氣泡。高粘性、濃密的,液體保護的氣泡一旦形成,便會立即上升至液體的頂部。當研究人員從外部光源例如滷素燈或大功率LED散射出光線照射時,這些氣泡圖形會變成可視的。
  • 微納米氣泡在水處理中的應用及其發生裝置研究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微納米氣泡的出現及其不同於普通氣泡的特點,使其在水處理等領域顯現出優良的技術優勢和應用前景。介紹了微納米氣泡以及其比表面積大、停留時間長、自身增壓溶解、界面ζ電位高、產生自由基、強化傳質效率等特點,論述了微納米氣泡在水體增氧、氣浮工藝、強化臭氧化、增強生物活性等環境汙染控制領域的應用研究。
  • 用於還原氧化石墨烯的缺陷修復和除氧的純電場和磁場
    氧化石墨烯的還原是石墨烯實際生產的一種有前景的途徑,目前已經報導了通過還原劑、熱和雷射照射實現氧化石墨烯還原的方法。
  • 石墨烯電子表現出完美液體特性
    而只有一個原子厚度的石墨烯並不符合這個規律,在很寬的溫度範圍內,石墨烯中電子可呈現出一種強相互作用的漩渦狀。此項發現由義大利科學家發表在7月6日的《物理評論快報》(PRL)網絡版上。 該發現表明,石墨烯中電子的行為就像一種近乎完美的液體(具有高度湍流性、極低的黏性)。
  • 氧化石墨烯塗層可改善植入材料親水性
    俄羅斯託木斯克理工大學研究人員提出一種新方法,向等離子體處理表面覆蓋一層薄薄的氧化石墨烯鍍層,可以改善用來恢復受損器官的植入片性能。相關研究發表在《表面與塗層技術》雜誌上。為了改善其性能,研究人員決定向等離子體處理表面覆蓋一層薄薄的氧化石墨烯鍍層。氧化石墨烯鍍層這種納米材料親水性高,而且親水性不隨時間流逝而退化。研究人員發現,經過上述方法處理過的材料保持必要親水性的時間相當長,從而提高了用來恢復受損器官的植入片的性能。
  • 超快光譜和動力學研究取得重要進展:氧化石墨烯雙疇結構的揭示
    研究人員採用超快光譜原位、實時測量手段,揭示了氧化石墨烯的雙疇結構。研究成果以「The Realistic Domain Structure of As-Synthesized Graphene Oxide from Ultrafast Spectroscopy」為題,發表在8月21日出版的《美國化學會志》上 [JACS 135, 12468-12474 (2013)]。
  • 不完美石墨烯實現「華麗轉身」 環保領域大顯身手
    製備優質的石墨烯材料如同編織布匹,科研人員要在這種由六角形蜂窩狀排列的碳原子組成的單原子薄膜上「精工細作」,同時還要保證高質量實屬不易。石墨烯的優異性能源於其完美的結構,一旦結構遭到破壞,哪怕是非常小的破壞,也會導致其各項性能大幅下降。因此,有缺陷的石墨烯很難用於製備電晶體等高端精密產品。
  • 雷射輔助液相合成高性能石墨烯負載催化劑納米顆粒
    Zhu Liu)與Ian Kinloch教授等, 以具有弱氧化、低缺陷特性的電化學氧化石墨烯(EGO)為原料,採用光電化學手段,通過深紫外準分子雷射(248 nm)輻照前驅體溶液,一步實現EGO的深度還原與Pt和RuO2催化劑納米顆粒的高效負載(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