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節前,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採集,來自舟山的大學生村官裘可傑,在浙江省中醫院幹細胞採集中心成功完成造血幹細胞捐贈,他的造血幹細胞將用於救助上海兒童醫院一位年僅7歲的白血病患者。27歲的裘可傑也成為目前浙江省第174例幹細胞捐獻者。
在裘可傑之後,緊接著捐獻的是,來自浙江溫嶺市第二人民醫院腫瘤科的醫生胡哲。胡醫生救助的患者是廈門的一位8歲白血病女孩。
據統計,剛剛過去的4月份,僅一個月中就有連續8例造血幹細胞捐獻,創浙江省歷史月捐獻量最高。
每個人都會用自己的方式
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據介紹,大學生村官裘可傑是於2012年在舟山定海區白泉鎮平湖社區加入中華骨髓庫的。當年他剛剛當上村官不久,負責把所在單位組織的獻血活動信息發布出去,當他看到原定名額已滿,但還有5個額外名額可自願報名,他第一時間主動把自己名字加入到裡面。
在獻血過程,他還自願把自己的血樣放到了中華骨髓庫,希望日後有白血病患者需要時,捐獻造血幹細胞以拯救他人生命。
今年2月,他接到中華骨髓庫通知,說與一名上海白血病小朋友配型成功,很快就進行高分辨確認,結果是十個位點全相合,體檢也完全合格。「當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告訴我,我的造血幹細胞和一位上海的白血病小朋友高度配型,第一時間感覺很意外,但同時感覺非常開心,因為可以用自己的血幫助最最需要幫助的人。」
經過初配、高分辨、體檢等造血幹細胞捐獻的流程後,裘可傑躺在省中醫院病床上經過三個小時的採集,就順利捐出了自己的造血幹細胞。
據了解,造血幹細胞的配對機率僅在幾千分之一到幾萬分之一之間。這也讓裘可傑感覺非常驚喜。
「我了解到的造血幹細胞的配對機率非常低,現在配對成功,感覺自己像中了大獎一樣啊。」裘可傑開玩笑的說。「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地方,都會用自己認為對的方式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了。」
我也曾受別人無私的幫助
我要知恩圖報
躺在床上笑著的裘可傑,很難看出他是一位貧困家庭出身的農村娃娃,父母都是當地普通農民,常年身患疾病的父親只能做些零工來維持家用。
記者了解到,裘可傑是2009從浙江海洋大學畢業的,在四年大學裡,為了減輕家庭的負擔,積攢父親看病需要的錢,在學校期間他勤工儉學,打掃教室衛生、在食堂做零工。同時學校和社會積極提供各種機會,他因此也受到過很多助學金、獎學金的幫助。
「當時多虧這些好心人的幫助,我才能順利完成四年學業,不然自己也不會有今天,這些我永遠都忘不了的。」裘可傑說。
大學畢業後,裘可傑選擇到舟山嵊泗枸杞鄉當大學生志願者,從事一些人民調解、法律援助等基層事務。他自己坦言,在基層工作讓他回到了從前,因為自己從小就生長在農村,這才是他的根,2010年他順利成為一名大學生村官,幫助村民寫證明、寫文書、申請低保、做義工。
「雖然沒有幫助到我自己的恩人,但我相信他們更希望我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這樣會更有意義。」裘可傑笑著告訴記者,「我特別希望把這種精神傳遞下去。」
據中華骨髓庫浙江分庫負責人介紹,中國造血幹細胞資料庫浙江分庫庫容量目前已經達到4.5萬多份,裘可傑是浙江第省第174例捐獻者。而在裘可傑之後,來自浙江溫嶺市第二人民醫院腫瘤科的醫生胡哲成為了第175例捐獻者。
造血幹細胞是指骨髓中的幹細胞,是所有造血細胞和免疫細胞的起源。移植造血幹細胞是救助血液病患者,特別是白血病的最佳方式。同時骨髓的造血能力極強,骨髓最高的造血能力可達到正常造血情況的9倍,當抽取部分骨髓後,造血幹細胞會加快增殖,在一、二周內完全恢復原來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