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農發行上下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決服從服務大局,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特大洪澇災害和極其複雜的外部環境影響,統籌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力服務「六穩」「六保」,履職發展、風險防控、改革創新、黨的建設等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在這過程中,農發行始終把信貸基礎管理擺到突出位置,堅持制度建設、體制建設、隊伍建設、管理手段一起抓,全行信貸基礎管理水平不斷提升,為保證業務健康發展、有效防控信貸風險、規範信貸管理行為發貨了重要作用。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小微企業資金流面臨巨大壓力,在此形勢下,金融業將面臨不良率以及逾期率上升的風險,究其原因,固然有多方面,但是不能否認信貸基礎管理薄弱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從長遠的角度來看,農發行要全面提高信貸管理質量,不僅要在清收不良貸款上下功夫,更重要的是要強化信貸基礎管理,確保新增貸款的質量。信貸是農發行的主體業務,信貸質量的高低直接決定著經營效益的好壞,關係到農發行的生存與發展,農發行要完善信貸基礎管理、統一思想,紮實推進,強化信貸基礎管理應當力求實現「四化」目標。強化信貸基礎管理應當力求實現層次化、程序化、規範化、制度化目標。
一、堅持客戶結構優化戰略,實現客戶管理層次化
客戶的質量決定著信貸資產質量,沒有優良的客戶群體,就不可能有優質的貸款。目前,農發行的不良貸款率有所增加,很重要的原因是客戶群體質量問題,這種狀況如果不改變,很難談得上有好的信貸資產質量。因此,農發行必須堅持「區別對待,突出重點,分類指引,有進有退,優質客戶戰略」的發展原則,嚴格實行客戶層次管理,堅持貸款客戶動態分類排隊和差異化管理,努力調整貸款貸款品種結構、客戶結構、方式結構、擔保種類結構,從而使信貸結構得以優化,信貸資產質量明顯提高。在客戶分層管理上主要採取以下措施:
(一)制定貸款客戶分類管理。將貸款客戶分為黃金客戶、優質客戶、一般客戶、退出客戶四類,及時對貸款客戶進行分類,並根據其變化適時調整。就目前而言,黃金客戶、優質客戶是經濟實力比較雄厚的大型企業,在農發行貸款是比較有保障,不會出現較大問題,農發行對此類客戶還貸能力有信心。一般客戶和黃金客戶、優質客戶相比,雖然存在一定差距,但是符合農發行支農惠農政策,對服務鄉村振興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對這些企業,農發行在資金上積極支持,幫助其解決生存經營中的資金困難,促其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經營效益。
(二)完善信貸基礎管理制度,淘汰劣質客戶。在調整客戶結構中,淘汰劣質客戶是關鍵。因此,農發行在爭取優良客戶金額扶持正常客戶的同時,堅決地、果斷地淘汰劣質客戶,對不符和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要求的企業堅決停止貸款,對資不抵債以及關停企業、不講信用、逃避債務、惡意欠息的企業堅決停止貸款,逐步降低劣質客戶的貸款比重。
二、強化風險管控,實現信貸操作程序化
有效防控信貸風險是我行可持續發展的永恆主題。在新常態下,農發行應加強信貸風險管理,構建適應新常態的信貸風險防控體系,切實守住風險底限,防止出現系統性、區域性的信貸風險。新常態下,化解存量風險的艱巨加大,必須堅守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必須從全局、從戰略上研究風險防控問題。在新常態下全面提升金融服務質效、全面提升風險防控水平。
(一)強化提升全面風險防控理念。履行國務院賦予的政策性職能,加快業務發展是目前農發行的主題。但農發行信貸支農、建設新農村,面臨著比商業銀行更高的信貸風險,所以必須牢固樹立全面風險防控意識,培育統一的風險管理理念,將風險防控理念貫穿於單筆業務、每條產品線、市場區間和業務單元的日常工作。要樹立和健全「風險管理理念」,即一致性理念,確保風險管理目標與業務發展目標相一致;全面性理念,確保風險管理能夠涵蓋所有業務和所有環節中的一切風險,所有風險都有專門的對應的崗位來負責;獨立性理念,健全職責清晰、權責明確的風險管理機制;權威性理念,確保風險管理部門和風險管理評估監督部門具有高度權威性;互通性理念,健全信息系統,形成有效的信息溝通渠道。
(二)強化把好貸款「準入關」。在新常態下,將風險防控的關口前移,把好客戶準入關,這是全面風險管理的首要關口和關鍵環節。在客戶營銷過程中,要提高對客戶風險和發展前景判斷和識別能力,收集和分析貸前信息,利用同業和政府相關部門的信息共享來查詢,努力降低銀企信息不對稱帶來的道德風險,防止「病從口入」。二是調整信貸結構,優化信貸投入。緊跟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走向,加強對相關產業和行業政策的調查研究,圍繞重點企業及項目優化投向。積極支持風險低、可持續發展的重點涉農產業。
(二)強化把好貸款「使用關」。強化貸後檢查是保證貸款高質量的重要措施。因此,開戶行要認真執行貸後盡職管理辦法,加大檢查力度,確保貸款正確使用。在檢查內容上,重點檢查貸款用途是否合理、企業生產經營是否正常、經濟效益是否良好、還款來源是否保證、銷售收入是否歸行等。在檢查中發現問題,及時採取措施加以解決。
三、堅持把好執行關,實現檢查規範化
制度執行力是農發行安全合規經營的「生命線」,絕不能有絲毫怠懈,必須真抓實幹。為確保各項規章制度和管理辦法落到實處,農發行始終把「檢查督辦」作為落實信貸基礎管理「試金石」。突出重點,定期開展檢查督辦。
(一)定期進行風險排查。重點對客戶的經營風險承受能力進行監控,對企業的資金使用,貨款回籠,經營現狀,社會性融資,民間借貸,各種抵押擔保手續落實,履約能力等進行排查,督促承辦行採取有效措施進行整改,防患於未然。
(二)定期收集整理信貸檔案。信貸檔案是農發行信貸基礎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保全銀行信貸資產的重要法律依據,是銀行與客戶債權、債務關係的憑證,同時,定期開展開展信貸檔案展評活動,通過信貸檔案「展評」這一載體,推動和促進各客戶經理把信貸日常基礎管理工作落到實處
四、堅持突出信貸電子化管理,實現信貸管理制度化
信貸電子化運用管理是農發行打造現代銀行的「必由之路」,必須精通操作,嫻熟應用。因此,農發行自上而下都十分注重CM2006信貸管理系統的操作運用與管理工作,明確把CM2006信貸管理作為全行業務工作的重點,進行條線管理與考核,著力提高辦貸效率與質量,為業務有效發展和防控信貸風險做好科技服務。在工作謀劃和運用落實上。一是注重業務知識培訓與輔導,確保每名信貸從業人員「應知應會」。農發行嚴格按照新的業務操作流程和無紙化辦貸要求,為保障實際操作應用水平,減少業務差錯發生機率,農發行一方面嚴格各種信息錄入,確保每筆數據採集真實、有效;二是注重系統功能利用與監測,確保各項貸前條件與管理要求落實。農發行充分利用系統功能,對客戶信用等級及貸款分類進行評定,若不符合農發行要求,將查明原因並專題處置,通過跟蹤監測、對客戶發出「風險預警提示」,並採取有效措施,防止了貸款質量等級向下劣變;為提高系統監測使用效率,農發行及時錄入企業各種財務數據的同時,發揮「預警查詢」作用,定期對企業的償債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發展能力分析等進行查詢,並根據提示進行風險分析和處置。同時,農發行還充分發揮「作業監督」等功效,著力把好業務操作規範與貸前條件落實這一「最後關口」,將制度執行力融入到信貸電子化管理系統之中。
信貸基礎管理是農發行業務基礎管理的重中之重,信貸基礎管理是農發行安全經營的「基石」,信貸資產質量的高低直接決定著經營效益的好壞,關係到農發行的生存與發展。農發行要全面提高信貸資產質量,重要的是要強化信貸基礎管理,確保信貸風險安全。農發行20年多的改革發展之路是探索之路、創新之路、跨越之路,蘊涵著全體農發行人的自強不息、艱辛探索和不懈努力。全體農發行人將團結一心,再接再厲,開拓創新,朝著一流現代農業政策性銀行的目標堅定前行,為支持鄉村振興作出更大的貢獻。(鄭宏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