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法》擴大調整範圍,夯實防控責任

2020-12-05 中國環境

  《生物安全法》的通過,基本確立了以《生物安全法》為核心,由生物安全相關各領域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技術標準體系等組成的層次分明、建制較完備的生物安全防控體系。 金杜研究院供圖

 

  

  ◆中國環境報記者 李賢義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近日表決通過了《生物安全法》(2021年4月15日起正式施行)。本法明確了生物安全的重要地位和原則,完善了11項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基本制度,全鏈條構建生物安全風險防控的「四梁八柱」。

  2018年9月7日,《生物安全法》被正式列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作為「立法條件尚不完全具備,需要繼續研究論證的立法項目」。

  2019年10月21日,《生物安全法(草案)》首次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

  2020年2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上指出,要「把生物安全納入國家安全體系」,「加快構建國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規體系、制度保障體系」。

  2020年4月26日,草案二審稿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審議,並於2020年5月3日至6月13日在中國人大網向社會各界徵求意見。

  2020年10月17日,《生物安全法》由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自2021年4月15日起施行。

  一部可統領廣義「生物領域」的綜合性框架立法

  對於生物安全問題,公眾大多缺乏足夠的認識,甚至一些從事生物技術的科研單位和企業也常會忽視這一問題的重要性。

  而在法律層面,我國關於生物安全的規定也散見於多個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等之中,例如《環境保護法》《農業法》《野生動物保護法》《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和《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管理辦法》等,存在立法體系分散、缺乏足夠的全局性考量等問題。

  生物安全立法提上日程。生態環境部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008、150號議案的答覆意見中曾表示:「制定一部《生物安全法》將有助於從法律層面解決我國生物安全管理領域存在的問題,對於確保生物技術健康發展、保護國民身體健康、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生物安全法》的出臺符合我國生物安全形勢發展的現實需要。」金杜律師事務所律師景雲峰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凸顯了生物安全問題的複雜性和重要性。譬如新發和再發傳染病威脅不容忽視,關於轉基因生物安全問題的爭論依然激烈,實驗室生物安全事件、以基因編輯胚胎為首的生物技術成果被誤用和濫用、人類遺傳資源流失和剽竊現象、抗生素濫用、外來物種入侵等不斷呈現出多樣化和複雜化的趨勢等。

  《生物安全法》共十章八十八條,主要針對重大新發突發傳染病、動植物疫情,生物技術研究、開發與應用,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人類遺傳資源和生物資源安全,生物恐怖襲擊和生物武器威脅等生物安全風險,分設專章作出針對性規定。

  「《生物安全法》既有宏觀理念,又不限於對既有制度的簡單統合,而是從多個領域提出了多項具體制度建設的構想。儘管各項制度如何具體落實還有待後續配套法規進行明確和細化,但本法已經在制度建設層面作出了原則性規定。」景雲峰進一步介紹說。

  「本法體現了廣義『生物安全』的理念。」作為環境法領域專家,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所長秦天寶這樣評價道,《生物安全法》將調整範圍從傳統的轉基因生物安全擴大到同時包括自然界形成的生物災害(動植物疫情等)以及生物技術誤用、謬用甚至惡意利用所帶來的安全問題(如生物武器威脅等),是一部可以統領上述領域的綜合性框架立法。

  明確11項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基本制度

  《生物安全法》提出,要建立生物安全風險監測預警制度、生物安全風險調查評估制度、生物安全信息共享制度、生物安全信息發布制度、生物安全名錄和清單制度、生物安全標準制度、生物安全審查制度、生物安全應急制度、生物安全事件調查溯源制度、國家準入制度、境外重大生物安全事件應對制度,以及重大新發突發傳染病、動植物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對生物技術研究、開發活動實行分類管理制度,對病原微生物實驗室實行分等級管理制度,對外來入侵物種實施名錄和管理辦法等。

  「這些制度和措施貫徹著風險預防、分類管理、協同配合的原則,形成了全過程、全鏈條的生物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廣西玉林師範學院政法學院教授彭本利強調說。

  對此,暨南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邱新也表達了類似的看法:該法在監管體制上確立了生物安全工作協調機制,有效解決監管部門碎片化的癥結;在監管方式上確立了監測預警、名錄清單管理、信息共享、風險評估等監管方法和措施;在監管能力建設方面,專章規定了經費投入、基礎設施建設、人才培養、政策扶持等多方面舉措;在監管責任方面填補了對生物技術謬用等違法行為的責任空白,進一步明確了對國家公職人員不作為或者不依法作為行為的法律責任。

  終稿較二審稿有六方面調整完善

  相較二審稿,終稿具體在六方面進行了調整完善。景雲峰介紹說,一是修改和完善了生物安全的基本概念;二是完善了維護生物安全的原則;三是夯實地方、有關單位及個人的生物安全防控責任;四是增加生物安全審查制度作為生物安全領域基本制度;五是進一步明確了生物安全信息發布制度中的信息發布主體;六是完善了違反生物安全法的法律責任。

  二審稿中生物安全的定義較為抽象,內涵要求也不太明確。終稿將生物安全的內涵明確為:國家有效防範和應對危險生物因子及相關因素威脅,生物技術能夠穩定健康發展,人民生命健康和生態系統相對處於沒有危險和不受威脅的狀態,生物領域具備維護國家安全和持續發展的能力。

  同時,二審稿雖然也規定了維護生物安全的原則,但重點較模糊,表述也不夠簡潔。終稿對此進行了修改,修改後明確了維護生物安全應當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以人為本、風險預防、分類管理、協同配合的原則。

  記者注意到,二審稿僅規定有關外商投資設立病原微生物實驗室、對外提供我國人類遺傳資源信息的安全審查,終稿則將生物安全審查制度作為生物安全領域的基本制度,增加規定「國家建立生物安全審查制度。對影響或者可能影響國家安全的生物領域重大事項和活動,由國務院有關部門進行生物安全審查,有效防範和化解生物安全風險」。

  本法還增加了對相應違法行為的處罰,加大處罰力度,明確民事責任,並對境外危害我國生物安全的有關違法行為予以懲治:增加了相關行政處罰;加大了對相應行為的處罰力度;明確了民事責任。景雲峰強調說。

  《生物安全法》為構建我國國家生物安全法律體系和制度保障體系提供了重要保障。秦天寶認為,考慮到生物安全風險的來源不同,導致生物安全風險的類型和領域也不盡相同,本法採用了類型化的思路和分類管控的原則,並確立了「從搖籃到墳墓」的全過程控制原則以及針對不同類型的生物技術採用分級管理的法律制度。

  事關國家安全,需要全體國民予以重視

  《生物安全法》第四條規定,堅持中國共產黨對國家生物安全工作的領導。

  「直接將中國共產黨納入法律條文中作為法律主體,這在一般立法中是很少見的,可以看出國家對生物安全的極度重視。」廣西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熊超認為。

  對此,彭本利也持相同觀點:生物安全關係國家安全大局,堅持黨對國家生物安全工作的領導,加強黨的引導和嚮導的作用,是生物安全治理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指出,把生物安全納入國家安全體系,系統規劃國家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建設,全面提高國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

  對此,本法第三條也作出回應:生物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該法不僅涉及傳染病防治、生物多樣性的問題,它已經上升到國家安全的高度,需要全體國民予以重視。

  熊超同時也認為,作為一部對普通人比較「陌生」領域的法律,下一步首要任務就是加強公眾普法。但應指出的是,管控野生動物致人傳染的條款並不是很多,也不是本法規範的重點,僅為生物安全的很少一部分,普法宣傳應該強調這一點。

  景雲峰強調,儘管新冠肺炎疫情加快了《生物安全法》出臺的腳步,但其調整範圍不僅僅與疫情相關,疫情之外的生物技術研發應用、動植物進出口檢驗檢疫、病原微生物實驗室設立管理、人類遺傳資源與生物資源採集保藏利用等均是監管與調整的對象。可以預見,隨著《生物安全法》配套法規的進一步細化與完善,生物安全領域的監管、執法等也將全面加強。在此背景下,生物企業有必要重點關注生物安全領域的立法與執法動態,加強生物安全相關的合規建設。

 

相關焦點

  • 《生物安全法》為《商品檢驗法》帶來的影響
    一、序言2020年10月17日,《生物安全法》經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將於2021年4月15日,也即第六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正式生效實施。《生物安全法》以維護國家安全為宗旨,將調整範圍劃分為八類,建立有關生物安全的十一項制度,並進一步明確海關監管制度與措施等,是我國生物安全領域一部綜合性兼具系統性的法律規範。
  • 專家解讀 | 生物安全法:國家生物安全的根本保障
    同時還對防控重大新發突發傳染病、動植物疫情,生物技術研究、開發與應用安全,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人類遺傳資源與生物資源安全,防範生物恐怖與生物武器威脅,生物安全能力建設等方面,規定了明確的法律措施和違反該法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 數字解讀《生物安全法》與海關執法
    通過日常的海關監管,對維護生物技術的合法應用秩序,保護我國的人類遺傳和生物資源安全,防範外來物種入侵,具有重要作用。「4」——內容方面四大亮點一是科學界定生物安全的四大內涵和八大適用範圍。《生物安全法》八大適用範圍:(一)防控重大新發突發傳染病、動植物疫情;(二)生物技術研究、開發與應用;(三)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四)人類遺傳資源與生物資源安全管理;(五)防範外來物種入侵與保護生物多樣性;(六)應對微生物耐藥;(七)防範生物恐怖襲擊與防禦生物武器威脅;(八)其他與生物安全相關的活動。二是明確生物安全的重要地位和基本原則。
  • 生物安全的微觀與宏觀治理
    2020年2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從保護人民健康、保障國家安全、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納入國家安全體系,系統規劃國家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建設,全面提高國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要儘快推動出臺生物安全法,加快構建國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規體系、制度保障體系。
  • 中國出臺生物安全法 明確生物安全是國家安全重要組成部分
    該法明確了生物安全的重要地位和原則,規定生物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  生物安全法共分為十章88條。該法的制定旨在維護國家安全,防範和應對生物安全風險,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保護生物資源和生態環境,促進生物技術健康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五十六號《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於2020年10月17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21年4月15日起施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關部門應當及時開展生物安全風險調查評估,依法採取必要的風險防控措施:(一)通過風險監測或者接到舉報發現可能存在生物安全風險;(二)為確定監督管理的重點領域、重點項目,制定、調整生物安全相關名錄或者清單;(三)發生重大新發突發傳染病
  • 馬勇:應將「保護生物多樣性」作為生物安全法的基本任務
    2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指出,「要從保護人民健康、保障國家安全、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納入國家安全體系,系統規劃國家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建設,全面提高國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要儘快推動出臺生物安全法,加快構建國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規體系、制度保障體系」。3月2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布會。
  • 維護國門生物安全
    努力構建出口農產品註冊登記、疫情監測、產品溯源、企業誠信、責任追究制度體系,提升出口農產品品質水平,鞏固現有農產品出口市場,開拓我國優勢農產品國際市場,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截至目前,已實現我國295種農產品對190個國家(地區)出口貿易,共對外推薦註冊17811家農產品生產企業,今年以來又新增515家。
  • 生物安全將納入國家安全體系,「生物安全」指的是什麼?
    他強調,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項重大任務。既要立足當前,科學精準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更要放眼長遠,總結經驗、吸取教訓,針對這次疫情暴露出來的短板和不足,抓緊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該堅持的堅持,該完善的完善,該建立的建立,該落實的落實,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
  • 法國將宵禁範圍擴大至本土54省及法屬玻里尼西亞
    當地時間22日下午,法國總理卡斯泰在新冠疫情發布會上表示,法國政府決定從24日零點開始,將宵禁範圍擴大到本土54省及法屬玻里尼西亞,宵禁時間仍保持為21時至次日早上6時,全法總共4600萬人口將受到影響。
  • 國神內蒙古分公司白雲風電場「三個到位」夯實外委單位安全管理工作
    中國電力網訊  二季度以來,國神內蒙古分公司白雲風電場針對現場外委單位多、施工人員多、交叉作業多、安全風險大等諸多因素,從職業健康、培訓管理、現場監管等方面著手,全面落實三個到位夯實安全管理工作。  狠抓職業健康,確保安全生產到位。該風電場與外委單位溝通聯繫,共同查找現場安全防控的薄弱環節,積極組織開展外委施工人員職業健康體檢,嚴防帶病作業,全面依法落實職業病危害防治主體責任,並建立在崗健康體檢檔案,實現外委人員作業全過程的閉環管理,做到有據可依、有章可循。  提高安全意識,確保措施到位。
  • 呵護溼地,防控外來生物入侵
    由於對灘涂生物多樣性造成的嚴重影響,2003年,我國正式把互花米草列入16種外來入侵物種名單,並進行大範圍控制,但治理至今仍是難題。  互花米草在我國沿海地區的泛濫,只是溼地生物多樣性遭遇外來威脅的一個縮影。  目前,世界上大多數貨物仍通過水路運輸。
  • 疫情防控常態化|縮小開會人員範圍 儘量少聚集
    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針對公眾關心的熱點問題,記者專訪了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新冠疫情應急響應機制防控技術組副組長馮錄召。調整心態,改變一些行為和生活方式記者: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如何注意心理調適?第二,要持續關注國家和地方疫情防控舉措的新政策。由於疫情發展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疫情防控舉措也會根據發展情況做出相應調整。隨著生產生活秩序的恢復,大家關注點不斷轉移,對疫情防控相關政策和信息,關注度可能會降低。抓好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工作,需要我們每個人對疫情防控舉措保持一定的關注,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我們產生麻痺或鬆懈思想。
  • 淺談締約過失責任賠償的範圍
    締約過失理論的提出,推翻了傳統契約法無合同便無責任的觀念,對傳統契約法形成了強大的衝擊。雖然《合同法》確立締約過失責任,但對締約過失責任賠償的範圍未作明確規定,理論界和司法界有不同的觀點。因此,對締約過失責任賠償的範圍作一探討是很有必要的。
  • 提升能力 擴大範圍 核酸和抗體檢測知多少
    根據境內外疫情新情況新問題,黨中央突出重點做好精準防控,著力提升檢測能力,盡力擴大檢測範圍,在常態化防控條件下推動經濟社會秩序加快恢復。 而抗體檢測,則是對人體血液中的抗體水平進行檢測,包括膠體金法和磁微粒化學發光法,其中膠體金法平均檢測時間為15分鐘左右,磁微粒化學發光法一般需要30-60分鐘。 「但是,由於在病毒感染早期,人體內可能還沒有產生抗體,這就存在檢測的窗口期。」
  • 紅河州重大林業有害生物防控指揮部關於印發《紅河州重大林業有害...
    1.2 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堅持「預防為主,科學治理,依法監管,強化責任」的防治方針,建立健全重大林業有害生物防控指揮體系,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快速應急處置反應機制,落實各項責任制度,全面提升我州重大林業有害生物災害應對能力,確保生態和森林資源安全,促進社會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
  •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實驗室生物安全監管要做到這四點!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進入常態化,為進一步加強常態化下的實驗室生物安全監管,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了《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於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中的實驗室生物安全監督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就做好實驗室生物安全監督管理工作提出要求。
  • 【每日一詞】考博英語翻譯必備單詞-生物安全法
    生物安全法Biosecurity Law全國人大常委會近日表決通過了生物安全法。生物安全法明確,生物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維護生物安全應當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知識點】生物安全,是指國家有效防範和應對危險生物因子及相關因素威脅,生物技術能夠穩定健康發展,人民生命健康和生態系統相對處於沒有危險和不受威脅的狀態,生物領域具備維護國家安全和持續發展的能力。
  • 從人菌共生的角度探討生物安全與傳染病防控的新思路
    資料來源:從人菌共生的角度探討生物安全與傳染病防控的新思路[J].摘要 近年來發生的與傳染病以及生物安全相關事件,如2003年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症候群(SARS)和近期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等,以及合成生物學技術在人造生命方面的安全風險,提示傳染病防控和生物安全的現狀不容樂觀。
  • 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解讀構建生物安全法律法規體系...
    為持續依法加大野生動物保護力度,促進社會文明進步,宿遷市人大常委會將於近期對「一決定一法」(一法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及《江蘇省野生動物保護條例》在宿遷市的實施情況進行執法檢查。即日起,《法規實施在宿遷》專欄將普及保護野生動物的重大意義、相關法律知識,介紹宿遷市宣貫情況,進一步增強社會公眾的生態環境保護和公共衛生安全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