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學院的論文說區塊鏈可能會「引發投票系統的其他問題」

2020-12-05 四川熙晟商業運營

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人員在一份措辭嚴厲的報告中指出,從網際網路投票轉向基於區塊鏈的投票可能會「越來越糟糕」。

這篇論文的作者包括麻省理工學院(MIT)數字貨幣倡議(DCI)主任內哈·納拉(Neha Narula)、Sunoo Park、Ronald L. Rivest,以及麥可·斯佩克特(Michael Specter)。研究報告的作者認為,關於網上投票的研究是「不確定的」,甚至有可能增加被剝奪選舉權的情況。研究人員指出,確保投票是通過區塊鏈登錄的方法並不能解決這個問題。

該論文解釋說:「考慮到目前的計算機安全狀況,任何通過網際網路或區塊鏈投票而產生的投票率上升,都將以失去對自己的選票已被確認的有意義保證為代價,而不是不可檢測的更改選票或廢棄的選票。」「只要惡意軟體、零日攻擊和拒絕服務攻擊等標準策略繼續有效,這種情況就會繼續下去。」

在描述「紙質選票的力量」時,研究人員表示,就像「把嬰兒和洗浴水一起倒掉」,加密貨幣的風險吸收機制比傳統銀行更少,也沒有第三方提供緩解。」該論文還提到,與網上購物或網上銀行相比,網上投票是一個截然不同的、更難解決的安全問題。

試圖在區塊鏈投票上取得成功的公司包括Voatz、FollowMyVote和Votem,根據Pro V&V的一份委託報告,Voatz在8月份表示,它的平臺遵守了聯邦指導方針。

關於最近的美國總統選舉,美聯社向Everipedia發送了競選電話。Everipedia是一家基於維基百科的在線百科全書,使用EOS來生成編輯和存儲信息。後者是為了確認結果,而不是處理實際的投票過程。

麻省理工學院的報告最終得出了三個結論,並補充道,基於區塊鏈的投票方式「未能兌現其明顯的承諾」:

區塊鏈技術並不能解決所有電子投票系統所面臨的基本安全問題

電子、在線和基於區塊鏈的投票系統比現有的紙質投票系統更容易出現嚴重故障

向系統中添加新技術可能會產生新的攻擊可能性

「我還沒有看到一個可以進行果凍數量統計的區塊鏈系統,更不用說總統選舉,」萊維斯特評論,DCI也支持此觀點。

相關焦點

  • 區塊鏈投票
    在過去的幾年中,區塊鏈進行了幾次選舉,從2018年的獅子山到2020 年的俄羅斯 。 美國郵政服務局(USPS)已為區塊鏈投票系統申請了專利 。 據報導,由于越來越多的選民選擇遠程投票,USPS正在考慮將區塊鏈作為管理郵寄投票的可行選擇,而郵寄投票預計將在即將到來的選舉中激增。
  • 吳波麻省理工講區塊鏈,多中心結構讓交易所更安全高效
    2月19日,富礦(Richcore)海外區塊鏈交易所創始人吳波在世界頂級學府——麻省理工學院MIT Tang Center參加區塊鏈技術交流活動時做上述表示。  吳波此次是應新英格蘭華人諮詢網絡協會(NECINA,New England Chinese Information and Networking Association)、麻省理工學院華人創業者協會(MIT CEO,MIT Chinese Entrepreneurs Organization)、麻省理工學院中國創新與創業論壇(MIT-CHIEF,MIT-China Innovation
  • 區塊鏈設計需考慮生態系統,什麼是區塊鏈生態系統?
    現如今,這個類比已經擴展到區塊鏈世界,其中生態系統涉及到不同參與者們,包括參與者之間的相互作用、與區塊鏈去中心化應用以及與外部現實世界之間的關係。典型的區塊鏈可能有多個參與者:用戶、組織、礦工、交易所、開發者、工程師、投資者等。交易是區塊鏈網絡的核心。沒有交易,區塊鏈網絡將變得過時。
  • 區塊鏈技術助力新型能源電網建構
    LO3 EnergyLO3 Energy是紐約布魯克林的一家區塊鏈創業公司,該公司致力於使用區塊鏈技術來推動點對點能源傳輸。該公司開發了一個獨特的知識庫,將區塊鏈與物理上的能源生產以及資產管理整合在一個控制環境中。LO3 Energy公司開發了一套系統,可以幫助人們在自己的社區內購買和銷售當地產生的太陽能。
  • 斯坦福區塊鏈大會2020落幕:區塊鏈安全性引熱議
    學者們在大會中交流。這一研究表明,每個plasma系統(例如Plasma Cash)都必須具有大的出口,否則必然會遭受由數據不可用引起的大量退出問題,而這一問題無法通過引入額外的密碼學假設來規避。來自紐約大學的博士生Assimakis Kattis展示了他的《必要工作量證明(Proof of Necessary Work):簡潔狀態驗證和公平保證》論文成果,據悉,這一研究可使無狀態的輕客戶端能夠在大約40毫秒內有效地驗證整個區塊鏈歷史。換言之,簡潔狀態模型中的信任模型是比特幣的簡化版本,不管交易總數是多少,證明的大小都是一樣的,大約在373位元組。
  • 區塊鏈項目的基本理念與思想源流_澎湃研究所_澎湃新聞-The Paper
    2008年10月,中本聰在網際網路上的一個郵件加密組中發表了一篇論文,題為《比特幣:一種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勾畫了比特幣系統的基本框架。這篇文章後來被稱為「比特幣白皮書」。2009年初,他建立了一個開放原始碼項目,推出這一在線系統,正式宣告了比特幣的誕生。
  • Celer Network宣布與Conflux合作共同打造下一代區塊鏈分布式系統
    Conflux具有強硬的技術團隊背景,致力於創建下一代的區塊鏈分布式系統。 Conflux聯合創始人龍凡為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和ACM SIGSOFT獎得主,其核心團隊成員均為頂級科學家,並由圖靈獎獲獎者Andrew Chi-Chih Yao教授作為Conflux的首席科學家。 Conflux相信真正去中心化的區塊鏈系統的價值不容小覷,很有可能為下一代具有革命意義的技術。
  • 區塊鏈治理與 Polkadot 的鏈上治理實踐
    區塊鏈治理的意義和作用 治理是一個組織決策過程的描述,包含責任人、參與者(投票者)選拔、決策流程、部署過程、執行過程等幾個模塊。區塊鏈的治理是區塊鏈參與者就改變區塊鏈特性所做出的決策過程,尤其針對於共識和經濟分配,可以說是「關於共識的共識」。
  • 央行發布工作論文:區塊鏈能做什麼 不能做什麼?
    這一部分先梳理區塊鏈的主要應用方向,再討論Token類似貨幣的特徵、Token對區塊鏈平臺型項目的影響、區塊鏈的治理功能以及區塊鏈系統的性能和安全性等問題。第四部分總結全文並討論區塊鏈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二、對區塊鏈技術的經濟學解釋區塊鏈涉及計算機技術和經濟學。
  • Cosmos 和Polkadot:區塊鏈的互操作性
    鏈中繼允許區塊鏈讀取和驗證其他區塊鏈中的事件。例如,鏈A 上的智能合約想知道鏈B上是否發生了某個事件。為此,鏈B上的智能合約需要取一個鏈A的區塊頭,並驗證它是否已經滿足共識並達到最終性。(藍狐筆記:區塊鏈最終性指交易已經被寫入區塊並添加到區塊鏈上,也就是不能被逆轉或篡改。)
  • 區塊鏈工藝流程包括哪些?
    安全 區塊鏈沒有一個集中的系統。從本質上講,信息存儲在區塊鏈上保存和保護所有參與計算機在全球範圍內。因此,為了破解這個系統,黑客必須突破大多數同時參與的電腦。這是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分散控制 區塊鏈提供了個人的能力能夠控制自己的資源(有形和無形)。由於沒有中央控制點,區塊鏈上的每一個參與者保持權力和控制他們的數據。
  • 區塊鏈治理服務於生態系統中的三個重要目的
    這很重要,因為良好的治理模型對於區塊鏈協議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和維護其生態系統內決策的合法性的能力至關重要。治理描述如何做出決策,如何使決策合法化,以及生態系統中參與者的權利是什麼。在許多情況下,這是區塊鏈協議能夠自我更新的惟一方式。為了分析不同的治理模型,我們需要研究治理模型在生態系統中服務的目的、特定治理模型的組件和生態系統中的網絡參與者。
  • 區塊鏈應用在食物鏈中的好處是什麼
    「在觀察了區塊鏈在幫助品牌應對綠葉蔬菜引發的大腸桿菌疫情方面的作用後,我們首先開始研究區塊鏈改進自身流程的潛力,」Raw Seafoods公司市場部副總裁Dan McQuade在上月發表的IBM博客中寫道,「雖然養殖的羅馬生菜和海捕扇貝幾乎沒有什麼共同點,但我們很快意識到,通過將食品供應鏈數位化,並為每一次捕撈創造一個不變的記錄,我們可以解決海產品行業最緊迫的問題。」
  • 關於區塊鏈的普遍誤解:狹義區塊鏈和廣義區塊鏈的區別
    狹義區塊鏈和廣義區塊鏈的區別 我們從技術角度分析一下區塊鏈到底是什麼?其實從本質上來說,區塊鏈是一種底層基礎架構,它的應用範圍不僅局限於金融行業,也可以在其他行業。其實從本質上來說,區塊鏈是一種底層基礎架構,它的應用範圍不僅局限於金融行業,也可以在其他行業。在眾多討論中,我們發現人們對於區塊鏈的理解確實存在許多誤區,往往將區塊鏈具象成分布式帳本、智能合約、密碼學這些具體的技術和概念。 區塊鏈其實並不神秘,小到日常生活,大到管理,它其實真實存在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區塊鏈本質上就是一種多方參與的共識系統,它是開放架構的強安全機制。
  • 麻省理工學院的AI系統醫學診斷
    這不僅僅是誰在做出診斷或預測方面「更好」的問題。諸如醫療專業人員的工作時間以及他們的專業水平等因素也都在起作用。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慧實驗室(CSAIL)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機器學習系統,該系統可以決定做出預測還是服從專家。
  • 區塊鏈生態系統基因序列介紹
    區塊鏈生態系統基因序列介紹 工程師周亮 發表於 2018-11-27 14:50:58 我們正在基於區塊鏈技術(Blockchain)構建人類基因序列區塊鏈
  • 驗證麻省理工學院新設計的聚變實驗背後的物理原理
    Henderson兩年半前,麻省理工學院與初創公司聯邦聚變系統(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籤訂了一項研究協議,以開發下一代聚變研究實驗項目SPARC,作為一個實際的、零排放的發電廠的先驅。
  • 直擊斯坦福區塊鏈大會Day1:新攻擊可破解Zcash或Monero的匿名性?
    小編:記得關注哦來源:巴比特作者:灑脫喜北京時間2月20日-22日,由Findora主辦的2020斯坦福區塊鏈大會在史丹福大學舉行,本次會議重點關注了區塊鏈系統中的安全工程和風險管理方法,探討通過加密技術的應用、去中心化協議、形式化方法和實證分析等,來提高區塊鏈系統的安全性。
  • 鏈圈必讀:一文看懂區塊鏈安全6大分類3大問題
    從IOTA「郵件門事件」、USDT「假充值漏洞」、EOS「彩虹攻擊」,到BEC與SMT「整數溢出攻擊漏洞」、BTG「51%算力攻擊」等等,這一系列的事件引發了大家的廣泛關注與思考。區塊鏈安全威脅主要有哪些?為什麼智能合約的安全問題如此重要,會引起這麼多人關注?智能合約的安全類型有多少種?現在主流的安全監測方法有哪些?最有效的方法又是什麼?大家如何能獲得安全無漏洞的智能合約代碼?
  • 區塊鏈在物聯網中的應用
    對於排名靠前的物聯網平臺龍頭企業,除了美國參數技術公司(PTC)沒有實質披露區塊鏈相關項目以外(該公司很多區塊鏈相關的文章),IBM、微軟、亞馬遜和SAP都在各自的雲平臺上提供區塊鏈服務(Blockchain-as-a-Service),為未來海量的物聯網設備接入提供彈性資源池,做了超前布局。通用電氣GE和思科更多地是關注設備的標識和存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