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數字鼻子!傳感器晶片+機器學習,AI也懂聞香說味

2020-12-06 DeepTech深科技

關於讓機器具有視覺、聽覺,能分辨物體、聽聲識人等相關研究,在人工智慧的浪潮下已經誕生許多成果,其實讓機器有嗅覺也是不少科研人員感興趣的議題,2018 年 6 月英國的拉夫堡大學(Loughborough University)、愛丁堡西部綜合醫院(Western General Hospital)等單位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基於深度學習的方法,可以分析人體呼吸中的化合物,並檢測疾病如癌症。

參與這項研究計劃的拉夫堡大學講師 Andrea Soltoggio 在 The Conversation 撰文指出,動物甚至植物都使用嗅覺來識別空氣中的數百種物質,但人類的嗅覺並不如其他動物發達,基於這項原因,人類並沒有特別意識到有很多豐富的信息資訊在空中傳遞。而想要建立高度敏感的嗅覺系統來感知,人工智慧可以幫上忙。

因此他們利用深度學習網絡及參與癌症治療患者的呼吸樣本,訓練出一個專門讀取氣味痕跡的 AI 系統,可以辨識呼吸中的特定化合物,例如醛類,此類化學物質通常用來調製香水,但其實也與人類的壓力狀況和疾病有關。

目標打造成本 10 美元的數字鼻子晶片

通過 AI 嗅覺來檢測醫療疾病,仍須經過長時間驗證,才有機會普及於世,但如果是應用在其他行業,商業潛力同樣不小,但落地速度倒是可以快很多。一家來自加拿大的初創公司 Startuscent 開發出化學傳感器晶片,搭配雲端上的機器學習平臺,可以實時辨識並量化環境中的化學成分,目前已獲食品、烹飪設備、智能家居、健康保健等行業客戶開始進行測試。

簡單來說,「就是為機器打造一個數字鼻子(digital nose),」Stratuscent 創始人暨首席技術官 Ashok Parch Masilamani 接受 DT 君採訪時這麼說。Stratuscent 使用美國 NASA 噴氣推進實驗室一部分的專利授權,自研開發一個具備 32 種化學傳感器的晶片 CumULUS,並通過機器學習訓練出一個可以實時辨識並分析氣味的雲平臺。拿著香水或酒,貼近晶片,系統隨即分析出內含了哪些化學成份,另外,不同的人各自呼出一口氣,系統也能辨識出兩人口氣的差異。

圖:當晶片靠近有味道的東西,例如酒或香水,AI 就會實時偵測氣體中有哪些化學物質(圖片來源:DT 君)

靠氣味指紋來識別

他進一步解釋 Stratuscent 的技術,大致與鼻子的工作方式相同,當我們聞到東西時,人的鼻子會產生一組獨特的信號組合,再經過處理和記憶,形成一個紀錄,概念就像是指紋(fingerprint)一樣,之後當我們聞到氣味,大腦就會調用它來識別和比對。Stratuscent 的傳感器晶片採用納米複合材料,當它接觸到任何化學物質時會產生獨特的數字指紋,然後將這種數位化的氣味發送到雲端 AI 引擎,再由 AI 進行識別並分類其化學成份。

本科念矽納米光子學(Silicon Nanophotonics)的 Ashok Parch Masilamani,在創立 Stratuscent 之前,曾在半導體公司 Applied Nanotools 擔任首席技術官,專門開發 X 射線光學、基於光子學的化學傳感器,客戶主要是石油、天然氣公司。

在化學傳感器領域資歷超過 20 年的他分析,現有化學傳感方案的市場很分散,例如電化學(electrochemical)、金屬氧化物(MOX)這類標準氣體傳感器,只能偵測單一種特定的氣體/化學物質。

在「非實時」的化學檢測部分,幾十年來,各地的實驗室或研究機構要檢測空氣中的少量物質時,通常使用「氣相色譜質譜儀」,簡稱 GC-MS,或是離子質譜(Ion-mass spectrometry)分析儀,過程因為需要專家手動檢查,分析大量數據,因此相當耗時,而且這些設備難以小型化,成本高,從 1 萬至 10 萬美元不等,不是讓一般人購買的。

所以,「低成本、實時、多氣體的檢測解決方案,這片市場是空白的,」Ashok Parch Masilamani 說,因此,Stratuscent 的目標便清晰地鎖定在「消費級」市場,他也表示,晶片量產價格應可落在 10 美元左右,計劃在 2019 年下半年量產開賣。

圖:Stratuscent 創始人暨首席技術官 Ashok Parch Masilamani(圖片來源:DT 君)

現今我們生活的時代,智能設備發展出幾乎跟人類一樣感知世界的能力,包括視覺、聽覺、甚至是觸覺,「嗅覺」同樣有助於對環境的理解,例如智能家居的煙霧探測器除了警告冒煙和火災的可能性,也可以提供環境空氣品質的訊息,或是未來冰箱可以在食物變質時主動告知用戶,或者是烤箱能夠自行調節溫度,這些應用都可通過了解氣體中的化學物質來實現。

目前 Stratuscent 已經把 CumULUS 晶片提供給客戶測試,目前主要有三大領域,一是室內空氣品質監測,可以檢測居家和辦公室中有害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二是食品安全,如烹飪設備和家電業者希望將傳感器嵌入產品,不論是用以檢測到食物腐敗釋放出的 VOC,或是通過氣味來判斷食物烹調的狀況,第三個領域則是健康醫療,通過人呼出的氣息,來偵測糖尿病、肺癌、結腸癌和哮喘等。

相關焦點

  • AI能給氣味編程了,想要啥味要啥味
    一、法國數字嗅覺公司融資1700萬,氣味傳感器是不是巨額智商稅?Aryballe是一家開發生化傳感器、光學器件和人工智慧,以收集和分析氣味數據的初創公司,總部位於「歐洲矽谷」——法國格勒諾布爾,成立於2014年。在今年的7月10日,這家初創公司宣布又籌集了700萬歐元(合790萬美元),用於支持產品和機器學習的研發。
  • 現實版黑客帝國:AI能給氣味編程了,想要啥味要啥味
    法國數字嗅覺公司融資1700萬,氣味傳感器是不是巨額智商稅?Aryballe是一家開發生化傳感器、光學器件和人工智慧,以收集和分析氣味數據的初創公司,總部位於「歐洲矽谷」——法國格勒諾布爾,成立於2014年。在今年的7月10日,這家初創公司宣布又籌集了700萬歐元(合790萬美元),用於支持產品和機器學習的研發。
  • 微軟推出機器學習系統Brainwave,超低延遲、堪稱實時AI
    【AI星球(微信ID:ai_xingqiu)】8月23日報導(編譯:福爾摩望)微軟今天推出了一款可以支持高速、低延遲機器學習模型的系統,也預示著微軟開始在專用AI硬體領域嶄露頭角。
  • 利用機器學習管理車輛傳感器退化
    「這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觀察傳感器退化,無論是發生在集成電路內部還是外部。」Microchip高級市場營銷經理Mark Smith說,「當涉及到傳感器退化時,工程師們在使用感應式位置傳感器時,主要擔心的應該是PCB的壽命。」 這一點也很重要,因為服務於汽車應用的傳感器IC越來越需要ASIL認證。
  • 年中盤點|2020最炙手可熱的10家AI晶片初創公司
    英特爾收購的Habana Labs,是一家開發用於訓練和推理的高性能晶片的初創公司。這次收購表明,AI晶片仍然是一個炙手可熱的領域,一些新興公司試圖打造能夠基於硬體優化工作負載的新方法。7、LightelligenceCEO:Yichen ShenLightelligence正在利用光學技術打造人工智慧晶片。
  • 光基處理器晶片推動機器學習
    在當今數字時代,數據流量正以指數級的速度增長。對於人工智慧應用,例如尤其是模式和語音識別、或自動駕駛汽車,對計算能力的需求,通常超出了常規計算機處理器的能力。明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與一個國際團隊合作,開發可以極其高效地應對這些任務的新方法和過程體系結構。
  • 你知道咖啡用鼻子「喝」會更香嗎?
    但是你知道嗎,用鼻子「喝」咖啡,可以「品嘗」到咖啡更多的味道。當然,不是說直接用鼻子去喝咖啡液,而是用鼻子聞。一般咖啡師品鑑咖啡的時候,往往會先聞一聞咖啡的香氣,再將咖啡液送入口中,這樣可以充分的感受咖啡的風味。我們的舌頭上雖然有無數個味蕾,但是味蕾只能感受到「酸、甜、苦、鹹、鮮」這五種味道。
  • 全球三十大最佳 AI 創業公司公布
    Drive.ai、流利說、追一科技等GGV紀源資本被投企業入選榜單。Drive.ai、流利說、追一科技等GGV紀源資本被投企業入選榜單。 11、寒武紀科技 寒武紀科技成立於 2016 年,是全球智能晶片領域的先行者,旨在打造各類智能雲伺服器、智能終端以及智慧機器人的核心處理器晶片。寒武紀科技是全球第一個成功流片並擁有成熟產品的智能晶片公司,擁有終端和伺服器兩條產品線。
  • 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然後軟體裡面的流程是機器學習之前要做好的
    人工智慧賦能智能工廠,為什麼需要先打造標準?最近有一篇採訪了江蘇樂博智能製造新疆地區總經理陳輝的報導,報導中討論到工業4.0轉型升級中智能工廠的問題,想了解一下各方和樂博ai是如何推動打造智能工廠的?樂博ai還有哪些可以突破的地方?
  • 1024 個獨立電極,機器學習與定製晶片加持
    機器學習識別身體動作實際上,由於每個佩戴者的大腦存在差異,要想準確識別細節,還需對系統進行校準。為此,研究團隊的設計是:通過機器學習識別與不同動作相關的模式。簡單來講,系統實際上並不要求佩戴者移動任何特定的肌肉,佩戴者只需想像執行一個動作。
  • 科學家利用AI技術造出更快,更精準,更清潔的光碟機納米晶片
    近日,來自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RMIT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一種 AI 技術,該技術將成像、數據處理、機器學習和內存部件全部集成在一個納米級電子晶片中,以模仿人腦處理視覺信息的方式,極大地提高了 AI 的決策效率和精準度。
  • 一文看全:全球99家AI晶片公司全景圖,中國正在崛起
    Loihi 英特爾的Loihi測試晶片是該公司首款自主學習晶片。 Loihi測試晶片包括模擬大腦基本機制的數字電路,使機器學習更快、更高效,同時要求更低的計算能力。
  • AI 將非洲人標記為大猩猩:機器學習之路還有多長?
    在其核心領域,機器學習利用算法分析數據、提取模式以及學習和預測,並會基於收集到的見解做出決定。它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許多技術的基石,比如搜尋引擎、面部識別應用以及數字助理等。機器學習算法獲得的數據越多,它就會變得越聰明。這也就是科技公司千方百計收集更多用戶和消費者數據的原因。但是最終,機器學習只會保持其獲得的數據那樣聰明。
  • 深扒全球仿生晶片計劃:15+公司入局
    他所創立的公司Koniku研發了一種特殊的晶片Koniku Kore,將活的轉基因腦細胞與傳統矽融合在一起。阿加比說,該晶片通過檢測人體釋放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能檢測從肺癌到新冠肺炎的一系列疾病。「我們首次證明,晶片上的人工神經元可以與大腦神經元相連,通過使用相同的』脈衝』語言進行交流。」義大利帕多瓦大學生物醫學科學系教授Stefano Vassanelli說。
  • 機器學習的出現推動了圖像傳感器的創新
    機器學習的出現推動了圖像傳感器的創新 安森美半導體 發表於 2020-12-01 15:38:22 視覺傳感器對於數據採集正變得越來越重要。
  • 河南打造傳感器「一谷兩基地」
    「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都離不開智能傳感器的支撐。」中國科學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空間科學與應用技術研究院院長魏奉思說。 傳感器產業作為進入21世紀以來優先發展的十大頂尖技術之一,河南該如何順勢而為,搶佔新一個「風口」?
  • 人類真能「聞香識愛人」?
    真愛是什麼味道——人類真能「聞香識愛人」?他說。經常參與「費洛蒙」派對的泰根·本茨對此深表認同。「結果往往出乎意料。」本茨說,「(尋找的)過程中,我們的身體和精神似乎分離了,但找到對象又告訴我們兩者其實仍是一體。」    弗洛蒙是一種與性有關的荷爾蒙,也叫信息素。想出「聞香識人」主意的是行為藝術家朱迪絲·普雷斯,據她透露,作為「費洛蒙」派對的創始人,她的靈感來自2009年夏天的一場約會。
  • 地平線鄭治泰:軟體2.0時代AI晶片挑戰
    12月1日智東西現場報導,GTIC 2020 AI晶片創新峰會今日開幕,地平線首席戰略官鄭治泰現場發表了題為《軟體2.0時代AI晶片的挑戰》的演講。鄭治泰在演講中說,軟體2.0時代 AI系統是由數據系統和計算兩部分構成的。如今AI晶片領域更多需要依賴機器學習流程的自動化,而非人類工程師本身。
  • WICV2020 | 地平線創始人兼CEO餘凱:車載AI晶片,智能汽車的數字...
    旨在打造全球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內規模最大、級別最高、影響力最大的世界級平臺,持續引領全球汽車產業發展趨勢,全面開啟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的新徵程。下面是地平線創始人兼CEO餘凱在本次論壇上的發言:大家早上好,感謝主辦方這樣的場合讓我們有機會交流,向大家匯報地平線在車載人工智慧晶片方面做的工作以及未來的想法。
  • 神經元晶片成AI研發「明星」 訓練學習幾乎瞬間完成
    AI晶片,重要的行業發展方向  安廷鎬回答了科技日報記者的問題。他給出的理由是,「人工智慧晶片是非常重要的行業發展方向」。  他介紹說,人工智慧涵蓋的技術和領域很多,相互之間有大量交叉融合。在現階段,可以粗略地認為,人工智慧的核心技術以機器學習為主,機器學習大體上包括深度學習和神經形態計算(Neuromorphic)兩個技術方向。其中,深度學習系統是由軟體和硬體共同搭建的混合平臺,軟體部分大多依照多層類神經網絡原理運作,硬體主要使用CPU、GPU等相對「傳統的」處理器。而神經形態計算系統則是一種按照類神經網結構搭建計算節點的硬體平臺,代表性產品就是神經元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