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分解及抑制取得進展

2021-01-15 石家莊鐵道大學

近日,我校材料學院趙晉津教授團隊在機無機雜化鈣鈦礦的分解和抑制方面獲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General decomposition pathway of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perovskites through an intermediate superstructure and its suppression mechanism」, 為題發表在材料科學國際知名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先進材料》影響因子25.809 (Advanced Materials, 2020, doi: 10.1002/adma.202001107)和「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of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perovskites: myths and truths,」為題發表在中國科學頂刊Science Bulletin《科學通報》(Science Bulletin 2020 , in press, arXiv:2004.12262.)上。


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材料的太陽能電池得到了飛速發展,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光電轉換效率在近十年就從最初的3.8%迅速增長至目前的25.2%,然而電池的的商業化應用卻受限於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的結構不穩定性,高溫、氧氣、水、光照條件甚至電子束輻照均會導致鈣鈦礦材料分解進而引起器件性能衰減。我校與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聯合開展研究,我校材料學院張穎碩士研究生為共同第一作者,該工作藉助於北京大學電子顯微鏡實驗室的電子顯微鏡,系統研究了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在電子束下的結構不穩定性,揭示了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普適性的分解路徑,探究了影響其分解的主要因素,並提出了抑制分解的策略。


利用電子衍射技術表明ABX2.5形式的有序空位在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及全無機鈣鈦礦中是普遍存在,而不僅僅是MAPbI3中的特例,類似於在ABO2.5形式的鈣鈦礦氧化物中觀察到的空位。在MAPbI3上下兩面都包覆上薄層的非晶碳後(~10 nm),由於較薄的非晶碳層可以作為擴散的障礙層,進而阻礙碘離子以及甲胺根離子的丟失,通過SEM-EDS的定量分析和形貌演變說明了碳包覆抑制分解的作用,說明包覆可以起到穩定結構抑制分解的作用。同時,利用低電子束劑量成像技術系統地研究了不同實驗條件下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的結構不穩定性,揭示了最優的透射電鏡表徵條件,還探究了不同的加速電壓以及鈣鈦礦暴露的不同晶面對穩定性的影響。這些揭示基於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的太陽能電池在不同的環境中(加熱, 光照,電偏壓,暴露空氣等)的失效機制和應對策略,為推進其商業化應用而奠定基礎。

相關焦點

  • 石家莊鐵道大學 | 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分解及抑制取得進展
    近日,石家莊鐵道大學材料學院趙晉津教授團隊在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的分解和抑制方面獲得新進展。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材料的太陽能電池得到了飛速發展,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光電轉換效率在近十年就從最初的3.8%迅速增長至目前的25.2%,然而電池的的商業化應用卻受限於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的結構不穩定性,高溫、氧氣、水、光照條件甚至電子束輻照均會導致鈣鈦礦材料分解進而引起器件性能衰減。
  • 透射電鏡揭開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分解的神秘面紗
    近日,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石家莊鐵道大學、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等單位合作,利用透射電子顯微鏡,系統研究了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在電子輻照下的結構不穩定性,揭示了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普適性的分解路徑,探究了影響其分解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抑制分解的有效策略,並且根據它們對電子束敏感的特徵,提出了在電鏡表徵過程中如何正確判斷是否有分解以及緩解分解過程等。
  • 有機-無機雜化滷素鈣鈦礦構效關係研究取得進展
    有機-無機雜化滷素鈣鈦礦材料在太陽能電池、發光二極體、場效應電晶體和光電探測器等多個領域展示廣泛的應用前景。其載流子遷移率是鈣鈦礦材料性能以及實現以鈣鈦礦為基的高效率器件的重要參數。國內外不少課題組通過設計合成新的鈣鈦礦結構來調控載流子遷移率取得了許多重要進展。
  • 北大教授透射電鏡揭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分解神秘面紗,來自科大少年班
    近日,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石家莊鐵道大學、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等單位合作,利用透射電子顯微鏡,系統研究了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在電子輻照下的結構不穩定性,揭示了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普適性的分解路徑,探究了影響其分解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抑制分解的有效策略,並且根據它們對電子束敏感的特徵,提出了在電鏡表徵過程中如何正確判斷是否有分解以及緩解分解過程等。
  • 無機鈣鈦礦電池性能調控方面取得新進展!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薄膜矽太陽能電池研究組研究員劉生忠團隊在無機鈣鈦礦電池性能調控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和Nano Energy上發表。
  • 【綜述】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材料的化學形成與多功能應用
    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材料屬於一種具有獨特光、電、磁性能且通過有機小分子與無機分子發生自組裝而形成的新型複合晶體材料
  • 寧波材料所在高效穩定全無機鈣鈦礦電池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A 2020, 8, 6517)大幅度提升了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電池的長時間穩定性。由於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中有機成分揮發問題導致其光熱不穩定,相比而言,全無機鈣鈦礦具有良好的耐溫性和光照穩定性,而且無機鈣鈦礦具備鈣鈦礦電池發展重點之一的高效疊層結構前級的理想活性層材料,但是無機鈣鈦礦難於控制結晶性限制了其效率的提升。
  • 北理在有機-無機雜化金屬滷素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穩定性研究獲進展
    近日,國際化學與材料領域頂級期刊《能源與環境化學》(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影響因子30.289)報導了北京理工大學前沿交叉科學研究院崔彬彬課題組在高效率有機-無機雜化金屬滷素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 大連化物所全無機鈣鈦礦光電探測器動力學研究取得進展
    大連化物所全無機鈣鈦礦光電探測器動力學研究取得進展 2017-09-05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該研究團隊於2016年製備出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微晶。在此基礎上採用溶液法快速合成了具有較低缺陷態密度的CsPbBr3微晶。研究其時間分辨發光光譜,發現單光子激發的螢光衰減動力學依賴其發光波長,而雙光子激發的螢光衰減動力學與發射波長無關。
  • 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中的自旋輸運和磁場效應
    01引言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Organic-Inorganic Hybrid Perovskites)是一類集半導體-鐵電極化-自旋極化為一體的多功能光電材料,它們在光伏、發光、探測器等領域已被廣泛地研究。
  • 全無機鈣鈦礦光電探測器動力學研究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
  • 福建物構所高居裡溫度雜化鈣鈦礦光鐵電半導體研究獲進展
    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光鐵電半導體因結合了鐵電性和優異的半導體性能,在光電器件領域吸引了科研工作者的興趣。然而,二維雜化鈣鈦礦鐵電的居裡溫度的有效調節仍是挑戰。對於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鐵電體,有機陽離子的有序-無序運動是驅動鐵電相變的關鍵因素,提高這種旋轉驅動的雜化鈣鈦礦鐵電的相變勢壘可以顯著提高其居裡溫度。有機金屬框架材料中的客體分子限域效應為合理調控二維雜化鈣鈦礦鐵電體的居裡溫度提供了新思路。
  • 福建物構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取得進展
    近年來,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發展迅速,其光電轉化效率從3.8%發展到目前25.5%的認證效率,被視為最具有應用潛力的新型高效率太陽能電池之一。雖然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具有較高光電轉換效率,可與多晶矽薄膜電池媲美,但電池的長期穩定性未達到商業化要求。
  • 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團隊在綠色反溶劑抑制非輻射複合實現高效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方面取得新進展
    近日,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康飛宇教授、韋國丹助理教授聯合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所李江宇教授和華南理工大學發光材料與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朱旭輝教授,在材料領域國際頂刊《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發表題為「通過綠色反溶劑工程抑制缺陷誘導的非輻射複合以實現高效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 伯克利深圳學院團隊在綠色反溶劑抑制非輻射複合實現高效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方面取得新進展
    清華新聞網8月18日電近日,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康飛宇教授、韋國丹助理教授聯合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所李江宇教授和華南理工大學發光材料與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朱旭輝教授,在材料領域國際頂刊《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發表題為「通過綠色反溶劑工程抑制缺陷誘導的非輻射複合以實現高效
  • AFM: 同位素強化雜化鈣鈦礦的晶格穩定性
    有機-無機雜化金屬滷化鈣鈦礦是光電領域重要的活性材料,掌握其全面的結構-物性關係、進而提高器件的功能表現一直是相關領域孜孜追求的目標之一。雜化鈣鈦礦的彈性模量不足傳統半導體如Si或者GaAs的十分之一,這種軟性特徵使其無法在壓力下維繫其穩定的
  • 中科院在鈣鈦礦電池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有機-無機雜化的金屬滷化物鈣鈦礦材料憑藉其優異的光電性能、低原材料成本、以及簡單的製備工藝而備受關注。近十年來,隨著高性能鈣鈦礦材料的開發以及器件結構的創新優化,鈣鈦礦光伏器件的效率從3.8%迅速提高至25.2%,展現出了巨大的商業開發價值和市場競爭力。
  • 南京大學研製出迄今最薄的單晶雜化鈣鈦礦柔性光電探測器
    南京大學物理學院彭茹雯教授和王牧教授研究組與北京大學馬仁敏教授研究組等國內外五個單位合作,在柔性光電探測器的相關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最近,該研究組又將相關研究應用於光電轉化,比如利用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超構材料實現了高效的光捕獲及光電轉化。
  • 長春光機所等在鈣鈦礦單晶場效應電晶體方面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郭春雷中美聯合光子實驗室與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沙特)、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美國)等單位合作在製備基於鈣鈦礦的場效應電晶體方面取得新進展。  在過去的十年中,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在光伏、光電探測、發光等領域的研究獲得巨大進展。
  • 有機-無機雜化納米材料電催化CO2還原反應的研究進展
    本文介紹了ECR的最新進展、機遇和挑戰,著重總結和討論了有機-無機雜化電催化劑對CO2初始活化及產物選擇性的結構優勢,針對有機-無機雜化電催化劑的不足提出改進策略,並展望了其未來研究前景。隨後系統地綜述了有機-無機雜化催化劑的設計與合成以提升CO2還原性能的研究進展,主要涉及分子催化劑/碳材料複合物、有機配體功能化的金屬催化劑、金屬有機框架(MOFs)、以及基於共價有機框架(COFs)、金屬硫化物和g-C3N4的有機-無機雜化納米材料等。最後總結了有機-無機雜化催化劑在ECR中的前景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