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讓人靈魂顫抖,瞬間明白窮人與富人的本質

2021-01-18 騰訊網

文 | 調侃貧道新版

這是一部早就名聲在外的電影,甚至用年度最佳來形容也毫不為過。

勇奪第72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大獎,韓國上映觀影人數輕鬆破千萬,電影版權賣至192個國家和地區。

被譽為奉俊昊導演繼《殺人回憶》之後又一爆款大作,餅叔宋康昊也再度上演巔峰演技,豆瓣評分更是高達9.1。

韓國社會是個熟人社會,沒有關係的話,想要做成一件事簡直比登天還難,這部電影則赤裸裸的將這種現象展現出來。

故事講述的是底層不能再底層的一家四口,靠著兒子金基宇,利用給富人樸社長家孩子當家教的機會。

一步一步將自己的父母,以及妹妹都安排進來,從此一家四口過上了快樂幸福的生活。

當然故事不能這麼平淡就結束了,總得有起起伏伏。

故事的最後經過一系列的事件,當父親金基澤終於意識到無論自己再怎麼努力。

還是會被富人看不起的事實之後,衝動之下拔刀捅向了樸社長,也從此開始了自己的逃亡生活。

不過場刊評分只是一個參考,最高分的經常拿不到金棕櫚獎,就好比去年的大熱門《燃燒》。

即使取得了有史以來的場刊評分最高的3.8,也沒能拿下金棕櫚。

原本以為極致類型片的《寄生蟲》會像《燃燒》一樣和金棕櫚擦肩而過。

結果又一次讓大家感到驚喜,這一次評委們和場刊評價高度一致,打敗了昆汀的新片,全票支持《寄生蟲》為今年的最佳電影。

更為難得的是,《寄生蟲》其實是一部商業類型片,在以藝術片為主的坎城。

一部商業電影取得勝利,這對奉俊昊無疑是至高無上的褒獎。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兩個家庭的故事,奉俊昊的老搭檔影帝宋康昊在影片中飾演了一個無業游民基泰。

縱容大兒子偽造學歷混入上流社會——影帝李善均飾演的樸社長家成為家教。

再藉此一步步把自己的家人引進這個上流家庭,寄生於這個富饒之家,因此引發了一連串的意外故事。

電影的前半段主要講述這段「寄生」的過程和鬧劇,因此喜劇成分比重大,前半段應該是輕鬆愉悅的。

後半段風格急轉直下,開始進入到真正的奉俊昊風格,電影所要講的階級矛盾開始出現。

利用電影中的貧富差距來影射社會現實,《寄生蟲》扛起現實主義的大旗,對韓國社會現實進行深刻批判。

電影中金句數不勝數:「不是雖然有錢但卻善良,而是因為有錢所以善良。」「要是這些錢全是我的,我肯定更善良。」

「錢就是熨鬥,把褶皺都給燙平了。」

國家面臨的問題被《寄生蟲》拿到檯面上來剖析,這種人文關懷獲得影評人的交口稱讚。

尤其是電影對貧富差距、階級矛盾的控訴,直指人心,一下子激發了廣大中產階級觀影人群的腎上腺素,無怪乎電影引發了觀影觀潮。

如果《寄生蟲》只是做到了展示社會現實,那麼電影也只是做到了紀錄片能做到的事情。

《寄生蟲》的高級之處,在於通篇運用了「寄生」的概念,且把故事講到了極致。

基澤一家住在半地下室裡,就像生活在陰暗處的蟲。

隨處懸掛的襪子、窗臺前醉漢的尿,讓這個家庭自帶一種貧窮的惡臭。

在這樣的環境中,他們甚至企圖公共的殺蟲噴霧能給自己消毒,卻像害蟲一樣在噴霧中扭動掙扎。

END

相關焦點

  • 電影《寄生蟲》,窮人和富人都在一條船上
    韓國電影《寄生蟲》獲得第92屆奧斯卡大獎,這部讓韓國沸騰的電影,講述了窮人和富人之間巨大的貧富差距,以及貧窮可以讓人為了爭奪有限的生存機會而變得面目猙獰等話題,這是一部很好的反思社會現狀的電影,影片中通過人物的對話和鬥爭將社會底層生存的全景圖展現在了我們面前。
  • 《寄生蟲》:窮人往上爬了很多層,才到富人的地下室
    今年年初,韓國國際廣播電臺(KBS)以「財富的不平等」為主題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75%的回答者認為「韓國財富不平等現象非常嚴重」,認為「不太嚴重」的人僅佔3%。 在如此懸殊的貧富差距之下,韓國窮人和富人的生活也天差地別。韓國首都首爾大區人口逾2400萬,幾乎佔到韓國人口的一半,城市人口密集度達到紐約的兩倍。
  • 《寄生蟲》富人別墅保姆享受生活,窮人半地下室乞求生存
    富人的一次宴席的花銷,可能就是窮人家庭半年的支出。富人因為有強大的物質財富而可以肆無忌憚的享受生活,而窮人,拼命地工作、拼命的學習,為的只是能夠更好地生存下去。與此同時,因為所處的階級不同,環境不同,所以窮人和富人之間的意識層面和觀念也會大不相同。
  • 窮人無大惡,富人無大錯,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然而社長一家人根本就不用,他們住在別墅,有大大的院子,家裡光是房子的圍牆就比樹還要高,所有來訪的人都要通過視頻監控,把那些垃圾人遠遠擋在後面。同一片天空,窮人和富人卻永遠生活在兩個不同世界,富人們沒有經歷過他們的生活,所以完全理解不了。第三個問題:窮人往下走,富人往上爬!窮人身上有股「味道」,階層的鴻溝,真的很難逾越嗎?電影最精彩之處,就是把「窮」味道加進來,這絕對是一個突破。
  • 《寄生蟲》那場沙發Xing愛戲,窮人悲慘、富人優越,真的絕了!
    這時,前任女管家回來了,她們雙方的秘密都被揭開了——前任女管家把自己的丈夫藏在地下室4年了,他們的老寄生蟲;現在窮人一家利用欺騙手段,進入有錢人一家打工,他們趁有錢人一家外出,偷吃偷喝偷偷享受,是新寄生蟲。兩夥寄生蟲扭打在一起,你死我活。新寄生蟲獲勝了,他們好不容易逃出來時,有錢人一家回來了。寄生蟲們躲進了桌子底下。
  • 窮人與富人的區別(值得一讀)
    在如今,社會差距越來越大,富人越來越富,窮人越來越窮。而這樣的背景下,很多人都在抱怨,很多人都在訴苦,可你有沒有想過這是為什麼呢?這裡所說的「窮」與「富」,不僅僅是片面的指金錢上的窮與富。窮人與富人最大的差別就在於思維。有一句話說,思維決定行為,而行為決定結果。所以,要想改變結果,歸根到底還是得改變思維。
  • 重溫電影《寄生蟲》,深度剖析窮人階層固有的劣根性及啟示
    《寄生蟲》是一部現實主義題材的作品,電影的表現方式張揚而直接,赤裸裸的描述了窮人與富人兩個不同階級之間的巨大鴻溝和隔閡。莎士比亞曾說,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階層相對日益固化,階級向上流動越來越困難,資源被上層牢牢把控,留給窮人的機會越來越少。窮人想要逆襲,改變自己階層和命運的希望越來越渺茫。同一片天空下,窮人與富人有著不同的命運和人生,這似乎,從很多人一出生就已經註定了。
  • 富人定律:沒有富人思維,再努力都是窮人!
    沒有富人思維,再努力都是窮人!這可以說是一條富人定律,因為人與人之間,雖然都擁有幾乎同樣的身體條件,也可能會付出同樣的努力,但不同的思維卻會造就不同的結果——窮人和富人。 富人之間自然也有不同之處,但卻也有很多的相同的地方,尤其是在富人思維上,富人和你想的往往不一樣。
  • 二刷韓國巨作電影《寄生蟲》,才懂寄生蟲其實代表更加隱秘的真相
    在《寄生蟲》之前,已經有不少電影人帶著韓國的電影走進了坎城競賽單元,雖然與獎項失之交臂,但是入圍即是認可。19年的《寄生蟲》是在不少優秀韓國電影的鋪墊下,一舉斬獲成功的。導演奉俊昊也因此成為了一位備受認可的韓國導演。只是韓國優秀的電影這麼多,二刷《寄生蟲》就明白了這部影片為何讓100萬網友在豆瓣上給出8.7的高分。
  • 為什麼富人越來越低調,窮人卻熱衷於炫富?
    可以做一個這樣的總結: 窮人,總是把錢花在別人看的見的地方。 人,都有一種補償心理,每個人都會拼命守護自己內心最脆弱的地方,比如身體不好的人怕別人提健康,經濟條件一般的人,怕別人提到錢。所以,一個人越沒有錢,越怕別人說自己沒錢。
  • 寄生蟲最可怕之處在於富人並沒有做錯什麼!
    ,《寄生蟲》在風格上與《燃燒》相同,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兩個階級之間存在的差異和對立,使得觀眾在觀看的時候能夠帶入性的看到導演所表達的底層社會的小人物在現實中的絕望和無奈;但《寄生蟲》高明之處就在於其和《燃燒》相比,影片中的「富人」階級其實在影片始終並沒有做錯任何事情。
  • 《寄生蟲》: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韓國總統文在寅也發文祝賀,這是過去100年間韓國電影人所有人努力的結果,並表示他本人也非常期待奉俊昊導演的下一部作品。受到奧斯卡評委青睞的電影《寄生蟲》究竟有何魅力呢?住在半地下室的一戶窮人,家裡幾個人都是無業游民。
  • 《寄生蟲》太震撼:窮人活得像蟑螂不可怕,可怕的是窮得毫無尊嚴
    前不久,獲得金棕櫚大獎的電影《寄生蟲》刷爆網絡,引發大家對窮人的探討,故事的主題很明確:將窮人暗喻為寄生蟲,如蟑螂一樣寄生在別人家中,靠殘羹剩飯小心翼翼活著。然而,矛盾就在富人和窮人的日常相處中達到高峰,窮人與窮人之間相互掙食、內鬥,窮人與富人之間相互不理解、嫌隙,最終導致相互殘殺的悲劇。
  • 貧窮的本質不是懶惰,而是窮人總是容易跌入高風險人生陷阱
    「貧窮的本質不是懶惰,而是窮人總是容易跌入高風險人生陷阱」。窮人越窮,富人越富的表象中,我們也可以解讀出貧窮的本質是什麼?首先,生活充滿不確定性,窮人缺乏風險意識古人說: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富人具備長期主義,而窮人往往短期投機,而這種投機行為,不止是帶來財務的風險,也會讓自己的人生軌跡發生變化,進而影響職業和事業發展,很多人都認為富人有資本的槓桿,所以可以錢生錢,賺錢容易的多,而窮人只有時間槓桿,大部分時間花費在生存和欲望鬥爭上,智能靠短期投機和一夜暴富,實現自己的財富自由。
  • 為何《寄生蟲》會被禁?至少看過的人,很少有人懂其中的殘酷
    導演想藉此強調弱肉強食的社會本質,就是以壓榨弱者來鞏固自身的利益。不僅撕破了窮人偽裝的弱點,還打碎了富人生活的假象!電影前半段有多麼荒唐幽默,後半段就有多麼離奇驚悚!雖然網絡成為了窺視上流社會的廉價途徑,但是卻給窮人創造了一個輕薄的假象。他們以為自己和富人住在同一個世界,看到的景色理應相同。但是窮人住在地下,抬頭看到的還是地;富人住的是豪宅,窗外的卻是美景。
  • 電影《寄生蟲》想表達什麼?
    韓國電影《寄生蟲》是反映貧富差距與社會矛盾的電影,這部精彩的電影入圍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國際影片、最佳藝術指導等6項提名,最終獲得了第92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電影《寄生蟲》裡,講述了無業家庭的長子小金,去富豪樸社長家面試高薪家教後發生的一連串意想不到的故事……有才的老金一家與能幹的管家一家,同為富人樸社長一家的寄生蟲,卻互相瞧不起對方而大打出手,卻不明白真正瞧不起他們的是富人樸社長。
  • 韓國電影《寄生蟲》充滿了隱喻,以及伏筆和嚴謹的細節
    其次,他們不算傳統意義上的底層,他們是「新窮人」,是因失業而落入貧困的中產階級。甚至包括那些逾界而貪婪的舉動,基宇爸爸總是試圖和僱主像朋友一樣交談,基宇沒有任何心理負擔就泡富家女,甚至那些關於氣味的嫌棄,那些凝滯的臉、皺起的眉、顫抖的嘴角,那些充盈著所有細節的野心和自尊,有一天,我們也會住上這樣的大房子,甚至還有點夢想的味道?
  • 豆瓣8.7《寄生蟲》:貧生奸計,窮是原罪,現實生活的真義在哪裡
    從導演的專業就可以窺知一二,本片絕非僅僅簡單地講一個窮人富人的故事,而是想透過社會切片的載體,確切而又貼近現實地影射出資本主義末世尖銳的社會矛盾,並將矛盾的根源拔地而起。因此,《寄生蟲》成為了一部非常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品,影片直面當今世界中最為激化的貧富分化和階級固化的矛盾。
  • 關於《寄生蟲》的一些看法:奉俊昊想表達的東西你看懂了嗎?
    這就是電影所敘述的事,其實看到這兒時挺乏味的,因為片名《寄生蟲》與前半段看不出有什麼深刻地聯繫,如果不是後半段的反轉,我甚至會認為這是一部講窮人如何通過努力發家致富的勵志電影。電影一小時開始終於進入正題,在富人家出門遊玩的那個雨夜,被窮人一家擠兌走的原保姆面目猙獰的出現在了富人家庭的攝像頭畫面中。
  • 從不給非英語片頒最佳的奧斯卡,為何愛上韓國本土的《寄生蟲》?
    直到今年這個記錄終於被韓國人用一部《寄生蟲》給打破了,是歷史上第一部外語片拿了最佳,也是歷史上第一部非美國班底的電影拿了最佳,這對於韓國人來說自然是莫大的榮耀,對於奧斯卡評委來說更是很不容易的決定,美國人竟然真的可以突破種族、國界,把最大的獎項留給外語片,實在震撼。那麼話說回來,《寄生蟲》這部電影本身究竟有多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