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豆媽Echo
上篇文章講到了養娃第一年的穿衣問題,這篇來告訴大家關於嬰兒「吃」的一系列問題都有哪些,有不足之處還請大家多多指點。
01Q1.嬰兒出生後選擇奶粉or母乳?
A1.根據實際情況選擇。
初產婦一般會在產後48小時後出現泌乳反應(如漲奶)。所以,不要擔心孩子出生後沒奶吃,耐心等等。有人會說「那孩子出生後,餓的哇哇哭怎麼辦?要不要先喝奶粉?」
可以啊,不然孩子餓壞了咋辦?但餵奶粉前要先讓孩子每側吮吸乳頭5-10分鐘,然後再用奶瓶餵奶。為什麼?我們可以舉個例子:
如果你很渴,面前一個鐵鏟,但是需要用一天的時間挖出井水來;旁邊還有一杯水,你會選擇哪一個?當然是現成的水啊。
對孩子來說也是一樣的,如果費力吮吸還不一定能吸到奶,相比於輕鬆獲得的奶粉,肯定會選擇後者。但這樣對準備母乳的媽媽來說,就會導致一個嚴重的後果:孩子產生「乳頭錯覺」,吃奶就只認奶瓶了。
為了避免這樣的麻煩,在每次給孩子用奶瓶前先讓孩子在媽媽懷裡努力吃會兒,一方面可以刺激乳房儘快泌乳,另一方面還能讓孩子保持吃奶的習慣。
對於母乳的媽媽來說,多喝溫水會增加奶量,產後一周內儘量清淡,避免堵奶。之後可以補充營養,慢慢調養身體直到恢復體力。
如果是奶粉餵養,那就可以定時定量餵奶,省去「母乳還要隨時按需餵養」的煩惱,但兩餐之間可適當給孩子喝一點點溫水。
02Q2.水杯如何選?
A2.看孩子月齡:奶嘴杯→鴨嘴杯→吸管杯。
剛開始給孩子喝水喝奶都是選用適合孩子月齡的奶瓶,但在孩子6個月左右就可以嘗試讓孩子用鴨嘴杯喝水了。如下圖所示(有重力球的)。
等孩子鴨嘴杯用習慣了(一般是一個月左右),就可以嘗試換成吸管杯了。喏,豆寶當時用的是有重力球的吸管杯,如下圖所示。
鴨嘴杯屬於奶瓶和吸管杯之間的過渡,所以,要根據孩子的使用情況來調整。
我朋友家的孩子用奶瓶一直用到3歲,讓我驚呆了。為什麼不提倡3歲還用奶瓶,其中一個原因是用奶瓶喝水,面部肌肉的受力不一樣,頜骨發育也會受影響,進而影響到孩子的顏值。
而且,水杯的更替升級也是證明孩子成長的標誌之一,幹嘛讓孩子老做「乳臭未乾的吃奶小屁孩」呢。
03Q3.輔食什麼時候添加?輔食機需要買麼?
A3.輔食添加在4-6個月之後,出現輔食信號後嘗試添加。不建議買專門的輔食機,但可以給孩子準備一個普通矽膠勺。
一般孩子在4-6個月之後會慢慢出現輔食信號:看著大人吃飯他開始吧唧嘴,眼睛一直看,流露出很想吃的樣子。
不要聽別人說「孩子4個月就可以吃蛋黃了」這樣的話,雞蛋富含蛋白質,極有可能引起孩子出現過敏反應,所以有人這麼說的時候,不搭理就好了。
輔食添加要遵循「從軟到硬,從稀到稠,從單一到多樣」的原則。
一開始我們可以準備高鐵米粉,按照說明的量給孩子嘗試,如果孩子沒有排斥反應,說明添加比較順利。連續吃兩周後,可以在米粉中添加一種蔬菜泥,吃一周沒有不良反應,再在米粉中換一種蔬菜泥添加。
幾周後如果每種蔬菜泥添加後都沒有過敏反應,就可以嘗試混合添加了。當然,每出現一種新的食物,最好是單獨添加一周觀察孩子的反應。
同時,在平時兩餐之間可以用咬咬樂給孩子添加水果了。把偏軟的水果去核去皮後放進去讓孩子拿著吃就行啦。順便還能練習抓握能力。豆寶當時用的就是下圖這種。
輔食機為啥不推薦買?主要是考慮到自己做的時間成本太高了,精力不夠的話只能閒置。如果要買專門的輔食機,還不如買家用的料理機,多功能全滿足。這個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哈。
04Q4.做排氣操有必要麼?
A4.有,非常有必要!
六個月之前的嬰兒胃都是水平位,胃上口與食管相連接的賁門括約肌收縮能力差,所以新生兒很容易吐奶,這時候孩子吃完奶就需要我們豎抱著用空心掌輕輕拍打孩子後背,給孩子拍嗝。
而六個月之後,隨著寶寶平躺時間減少,坐立狀態增加,膈肌逐漸下降,再加上重力的作用,胃就會逐漸轉為垂直狀態。
但有時我們拍嗝不及時或者不到位,會有空氣留在肚子裡,次數一多就會出現孩子臉憋的通紅,蹬腿哭鬧,睡不安穩的情況。豆寶滿月前就有一天凌晨三點左右開始哭鬧不安,結果是腸絞痛。
按照網上的排氣操的做法做完,拉了幾泡,他就能安靜的睡一會了。所以,排氣操還是有必要做的。
05Q5.嬰兒便便不正常怎麼辦?
A5.根據孩子情況自行判斷&去醫院檢查
對於小嬰兒,除了吃喝玩,就是屎尿屁了。
記得以前看過一個段子「親自帶娃之後,才發現自己對孩子的屎尤其關注且了如指掌。」
其實只要孩子吃奶正常,精神狀態正常,睡覺踏實,不管拉的是黃金軟便還是其他什麼,只要不是特別誇張的顏色,基本上不用擔心。
我記得有一次,我給豆寶吃了一個紅心火龍果,結果讓我哭笑不得,別說小便是淡紅色的,屎也是紅色的,而且……四個小時不到拉了四泡!簡直是「火龍果治便秘」的現身說法!記得那天我洗了半天的床單……
當然,如果便便顏色很誇張,就要趕快去找專業醫生診斷看下啦。
06Q6.紙尿褲or拉拉褲的區別?
A6.一個躺著穿,一個站著穿。
我記得帶孩子滿月體檢的時候,在醫院鬧了一次笑話。醫生要看看孩子的情況,結果發現我們給孩子穿的拉拉褲,醫生尷尬了,我們也尷尬了。那時才知道,原來拉拉褲不能隨便穿。(那為啥還有人賣這麼小的碼數!?)
紙尿褲對不能站起來的孩子是非常友好的。我們只需要把娃兒左右翻翻,然後粘上就穿好了。好處是可以調節紙尿褲的腰部鬆緊,但在孩子拉了之後,收拾起來不太方便。
拉拉褲也叫學步褲,顧名思義,是在孩子會扶站時穿的。優點是方便穿脫,腰部鬆緊合適,大小便都好收拾。缺點是比同品牌的紙尿褲價格高。
根據孩子的身高體重選擇合適的尺碼很重要,一開始不要同一個碼數囤太多,比預計的多囤2-3包就可以,因為尤其第一年孩子長得真的很快。囤多了轉手賣是一件很麻煩的事。
另外,從經濟性考慮,可以在孩子大一點之後,白天用普通價位的,晚上用吸收力強的,畢竟半夜換尿褲也是很耗費精力的事,如果尿褲選的好,沒準兒孩子一不留神就睡整夜了呢。
根據自身經歷總結出的關於嬰兒飲食方面的經驗,不知大家還有沒有要補充的?歡迎留言討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