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吧!地球與月亮的組成物質並不完全一致

2020-12-03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一項新發現推動了月球起源的大碰撞理論的發展。

這張月球的合成影像是由1994年美國宇航局(NASA)在克萊門汀(Clementine)任務中收集到的數據構建而成。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月球和地球之間的差別似乎比我們之前認為的大得多,這對了當前的月球形成模型提出了質疑。地球起源於大約45億年前,而在過去的研究表明月球的出現在此後不久。在過去的三十年裡,對月球起源的主流解釋是月球產生於兩個原行星或者胚胎行星之間的相互碰撞。其中一個是剛形成的地球,而另一個是火星大小的巖石,名為Theia,在希臘神話中以月亮之母命名。

位於阿爾伯克基的新墨西哥大學的行星科學家扎卡裡·夏普(Zachary Sharp),是這項新研究的共同作者。他告訴天文在線, 「塵埃落定後,留下了兩個星球——地球和月球。」「大碰撞理論」似乎能夠解釋有關地球與月球之間的諸多細節,比如為什麼月球的體積比地球大,以及兩個星球的傾斜角度和自旋速率。然而,在過去的20年左右的時間裡已經有證據出現,這些證據質疑著這個假說並為月球起源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大碰撞的電腦模型顯示,月球70%到90%的構成應都來自於忒伊亞(一顆假設存在的遠古行星,存在於早期的太陽系。根據大碰撞說,忒伊亞星的直徑約6000公裡,差不多跟火星一樣大)。問題是,絕大部分太陽系中的天體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化學構成,地球,月球和忒伊亞也不應例外。然而,在阿波羅計劃中被帶回來的月球巖石樣本卻不可思議的與地球類似,而且在電腦模型預測的同位素這一指標上更加的類似。(同一種元素的同位素有著相同的質子數與不同的中子數)

元素(如氧)同位素的這種極端相似性給巨量撞擊的設想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一種可能性是,在談到氧同位素時,原始地球和忒伊亞幾乎一開始就完全相同,這似乎不太可能。另一種解釋是,在撞擊之後,原地球和忒伊亞的氧同位素完全混合在一起,這可能是由於一次劇烈的撞擊,使早期地球的一大部分蒸發了,月球從被稱為synestia的甜甜圈狀物質中出現。但科學家說,這種情況和其他情況可能需要不太可能的撞擊條件。

在這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對一系列月球樣本中的氧同位素水平進行了新的高精度測量。研究人員在先前工作的基礎上又擴展了研究範圍,重點研究了各種類型的月球巖石。

夏普說,科學家們發現,根據所測試的月球巖石類型,氧同位素組成存在細微但有規律的差異。這表明,之前的研究將月球同位素數據平均起來,而忽略了巖石類型的差異,可能並沒有給出地球和月球之間差異的準確圖像。

這篇研究報告的主要作者、新墨西哥大學同位素地球化學家埃裡克·卡諾在接受未來美國採訪時說:「走進這個項目,我們的研究結果有望與前人的研究結果相吻合。」最令人驚訝的是,我們發現了每個月球樣本的進化。」

為了解釋這個發現,研究人員認為,地球和忒伊亞之間的巨大碰撞確實導致了兩個天體之間的融合。不過,夏普說,由此產生的月球和地球雖然成分非常相似,但組成卻截然不同。

夏普說,後來,在撞擊後的前1000年左右時間裡,撞擊留下的碎片蒸發的巖石很可能導致「數百年來熔巖傾瀉到月球上」。熔巖雨和覆蓋新生月球的巖漿流之間複雜的物理和化學相互作用,可能導致月球最上部巖石中的氧同位素組成更接近地球巖石,與地球相比,來自月球深部地幔的樣品所測月球巖石的氧同位素組成最不相同。

卡諾說,這些發現最重要的含義是,巨型撞擊模型不再需要解釋地球和月球之間幾乎無法區分的氧同位素組成。」我認為這將為一系列全新的震撼場景打開大門。未來的研究可以通過分析其他月球樣本來擴展這項新的研究。」他說:「這項未來研究的障礙可能是我們從阿波羅任務中獲得的材料數量有限。」其中一些月球巖石類型的帶回量非常小,很難獲得用於研究。」

同樣來自新墨西哥大學的月球科學家、夏普和研究合著者希普·希勒在《自然地球科學》雜誌上在線詳細介紹了他們的發現。

參考資料

1.Wikipedia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Charles Q. Choi -神靈之踹、投資人生,世瑜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哪些元素組成了地球
    地球是太陽系中密度最大的星體,地球上的所有東西都是有化學元素組成的。目前人類已經發現了100多種元素,組成了約三千多萬種物質。有意思的是,除了一些揮發性的元素比如氫和氦等,太陽光球的化學成分和一種含有球粒結構的隕石非常一致。在化學家門捷列夫發現的元素周期表上,元素的數量到目前為止已經達到118種。但是,在自然界中出現的元素只有94種。憑藉這些方法,我們現在知道地球最主要的元素有鐵、氧、矽、鎂,佔地球的90%以上,主要以矽酸鹽礦物和金屬的形式存在於地核、地幔和地殼中。
  • 月亮,月亮,哪裡來?(組圖)
    第二,如果月球是地球拋出去的,那麼二者的物質成分就應該是一致的。可是通過對「阿波羅12號」飛船從月球上帶回來的巖石樣本進行化驗分析,發現二者相差非常遠。  後來又有人提出了「俘獲說」。這種假說認為,月球本來只是太陽系中的一顆小行星。因為運行到地球附近,被地球的引力所俘獲,從此再也沒有離開過地球。
  • 生命細胞與地球、太陽、原子不僅長的很像,元素組成也驚人一致
    一、三個有趣現象:1、生命細胞與原子、地球、太陽的同構現象。現代科學證明,從微觀層面,組織生命最基本的單元是細胞,組成物質世界最基本的單元是原子。細胞有細胞膜,地球有地殼,太陽有行星層,原子有電子層。③都是球形。如太陽是球形,原子是球形,細胞是球形,地球是球形。儘管都不是十分標準的球形。原子的太陽系模型是還人類科學史上認識的一大飛躍。2、人體血液元素與地殼元素佔比一致現象。地球上的生命起源於海洋。
  • 先有地球,還是先有月亮?為什麼地球是個球,月亮卻有各種形狀?
    簡單來說,該假設認為月球原本是地球組成的一部分,之所以它能在之後的時間裡飛離地球成為一顆獨立的衛星,只不過是因為地球當時的旋轉速度過快而已。而太平洋則被視為一個大坑,成為了該假說中地球失去月球物質之後的證據。但這個最早被提出的假說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因為很難解釋地球的速度要快到什麼程度,才足以將月球如此大塊頭的物質甩出行星。
  • 趣探索;月之暗面、月亮未來將撞擊地球,月亮疑似外星人製造等
    月球陪伴了地球約45億年,史前時代人類就發現了月亮,但直到1969年美國的阿波羅-11號才實現了人類首次載人登月。儘管人類登上了月球表面,但依然對月球所知甚少。一,月亮650億年後將撞擊地球。月亮約於45億年前形成,由於地球潮汐力的作用,月球便一直在逐漸遠離地球。
  • 如果某些行星代替了我們的月亮,天空會變成啥樣?你可能想不到
    今天小編要帶大家了解的是:如果某些行星代替了我們的月亮,天空會變成啥樣?你可能想不到從古至今,人類對月亮就有一種非常特別的情懷。夜晚抬頭仰望天空,我們會看到月亮,也正因為有月亮的存在,才會使黑夜多了一絲光亮。人類對月亮的好奇心一直是非常強的,科技技術進步之後,對月亮的探索也是從未停止,後來甚至也已經成功的載人登月。
  • 粉紅月亮並不稀奇 漆黑的夜空隱藏著斑斕色彩
    美國航天局 除了太陽和月亮,我們用肉眼幾乎看不到其他行星的顏色。事實上,不平凡的行星也是非常多彩的,宇宙中的天體更是五彩繽紛。 又是超級月亮!今年似乎有些新東西。像「超級粉色月亮」和「金色月亮」這樣的詞現在已經佔據了我們的屏幕。 我相信每個人對「超級月亮」都不陌生。但是什麼是「粉色月亮」和「金色月亮」?事實上,月亮顏色的變化並不罕見。
  • 月亮生鏽了?是地球惹的禍
    看到一個橘紅色的月亮?或許你沒看錯,因為科學家最近發現,月亮生鏽了!,這是一種被稱為鐵鏽的物質,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鐵水合物。「一開始,我完全不相信。」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的科學家阿比蓋爾·弗雷曼說。
  • 科學家證實:組成地球的一些物質,是來自紅巨星爆炸的星塵!
    來自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科學家證實:組成地球的一些物質是來自紅巨星的星塵,還解釋了為什麼地球比離太陽更遠的小行星或火星含有更多的這種星塵。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地球化學和巖石學研究所教授、NCCR行星成員Maria Schönbächler解釋道:大約45億年前,一個星際分子雲坍塌了,在它的中心,形成了太陽;圍繞著它,出現了一個由氣體和塵埃組成的原行星盤,地球和其他行星就是從這個圓盤中形成。
  • 地球可能又捕獲了一個「迷你月亮」
    日前,科學家就發現:地球似乎又捕獲了一個「迷你月亮」!2020 SO,天文學家觀測發現,2020 SO的運行速度非常慢,因此,它不可能是一個小行星,由於該天體距離地球的軌道位置較遠,因此,目前尚無法確切知道它的體積和組成成分,也不知道該神秘物體是何時被地球捕獲的。
  • 人在地球上看到月亮是亮的,如果人站在月球上看地球是亮的?
    人在月球上看地球確實是亮的,這可以從網上找一些從月球上給地球拍的照片來證實。在太陽系裡除了太陽以外,其它天體都是不發光的。我們在地球上看到其它行星發光,實際上都是被太陽照亮的,並非自身發出的光。當然地球也是一樣,當被太陽照射時,在地球附近的星球上觀察地球,也會和其它星星一樣,閃閃發光。月球離地球最近,在月球上看地球就是一個巨大的藍月亮,直徑相當於地球上看到月亮的三倍多,而且在地球大氣和海洋共同作用下。還會帶有一種藍色的朦朧之美,比我們見到的月球要漂亮多了。另外當地球出現日全食的時候,在月球上看地球,也應該出現「地環食」。
  • 月亮和地球是什麼關係?它們曾經血脈相連
    -李煜月亮,天文名稱叫做月球。它是我們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月球的直徑達3476公裡,大約是地球直徑的四分之一。(地球直徑為12756公裡)地球的體積是月球的49.25倍。然後大量的熔化物質因地球非常快速的自轉速度產生的離心力被拋出地球,然後在太空中形成了現在的月球。達爾文認為月球一直在遠離地球,同時也能證明他的理論。不過達爾文無法解釋的是,地球需要多大的離心力才能把地球物質甩出地球,這是無法想像的事情。
  • 月亮為什麼總是同一面對著地球?
    看得時間長了,人們發現雖然月亮的形狀總在變化,但是月亮總是用同一面對著我們,好象一個人靜靜的俯視著蒼茫大地上的芸芸眾生。這個現象也堅定了月亮圍繞地球轉,地球是宇宙中心的信念。月亮只用一面對著地球,是因為亮圍繞地球的公轉周期和月亮本身的自傳周期相等。如圖所示,當月亮自傳轉過90°時候,月亮也繞地球轉了90°。自轉一周,同時公轉一周。那麼這種現象是怎麼形成的呢?一般認為是潮汐導致的。比如說地球由於受到海水潮汐的摩擦力,地球自轉在變慢。人們是如何發現地球變慢的呢?海洋裡分布著大量珊瑚島和珊瑚礁。
  • 月亮是如何形成的?天文學家給出的答案你可能不會想到
    在宇宙大爆炸發生後,宇宙就像是由塵埃氣體粒子組成的一鍋沸騰的熱湯一樣。直到大約46億年前一團星雲在這附近爆炸前,圍繞著我們的恆星的都是一團塵埃雲。這次爆炸似乎幹擾到了塵埃雲並使得微粒在靜電力和重力作用下結合在了一起,從而形成了物質塊。
  • 宇宙是由什麼物質組成以什麼形式存在的?[圖]
    南海網9月5日消息:宇宙是由什麼物質組成的?一個脫口而出的答案是:由那些亮晶晶的星星組成的。但在最近幾十年中,科學家越來越發現這個答案是不正確的。天文學家認為,組成恆星、行星、星系——當然還有我們——的物質,或者叫普通物質,只佔宇宙總質量的不到5%。他們估計,另外25%,可能是由尚未發現的粒子組成的暗物質。
  • 衛星還原最真實的地球全景氣溶膠影像 想不到地球已經病成這樣了
    近日,美國宇航局一個名為戈達德地球觀測系統前向處理(GEOS FP)的模型版本提供了對大氣層中舞動和渦旋的粒子混亂的類似擴展的視圖,簡直令人大吃一驚,想不到地球已經病成這樣了!上面的可視化地球全景模擬圖像突出了2018年8月23日地球被氣溶膠汙染的程度。該可視化圖像包括由Suomi NPP上的可見紅外成像輻射計套件(VIIRS)的日夜波段收集的一層夜光數據,像NASA的地球觀測衛星Terra、Aqua、Aura和Suomi NPP等衛星都可以「看到」它們,並且可以提供了距離地球表面數百公裡完全不同的視角。
  • 普朗克衛星發布的宇宙組成與高能所早期結果一致
    3月21日,歐洲普朗克(Planck)衛星發布科學結果,改寫了人們廣泛引用的美國威爾金森各向異性探測器(WMAP)關於宇宙組成的結果:宇宙中暗能量的份額從73%變為68-69%,暗物質所佔份額從22%增加為26-26.5%,普通重子物質所佔份額從4.6%變為4.9%。
  • 為什麼月亮自西向東繞地球轉,我們看到的卻是月亮東升西落?
    大約44.5億年前,地球才剛形成不久,一顆火星大小的流星以一定的角度撞擊地球。這次撞擊粉碎了地球部分的地幔,並和撞擊物一起飛向太空,然後聚集形成我們今天的月球。這次撞擊還使地球傾斜了23.5度。因為地球是自西向東自轉,所以被撞出去的物質(月球)也是自西向東繞地球轉。
  • 從月球眺望地球,太空人們都感到恐慌,原因卻出奇的一致
    一個升落循環跨度二十四個小時,一個由新月-弦月-滿月組成的月相周期大概是30天,這些規律亙古不變,人類習以為常刻入骨髓。可當從月球表面眺望地球時,熟悉的規律被打破,固有的常識被碾壓,太空人們面對從所未見的自然現象時,自然會感到詭異和恐慌。
  • 月亮的真實身份之謎,它真的只是地球的衛星那麼簡單嗎?
    月球俗稱月亮,又名太陰,距地球38.4萬千米,1969年7月21日美國宇宙飛船「阿波羅11號」登月成功。儘管現在距離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已經40多年了,但是,由於月亮始終只將一面對著地球,它的神秘面紗依舊沒有摘下。首先,月亮為何在古籍中少有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