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個有趣現象:
1、生命細胞與原子、地球、太陽的同構現象。
現代科學證明,從微觀層面,組織生命最基本的單元是細胞,組成物質世界最基本的單元是原子。從宏觀層面,組成宇宙天體最基本的單元是星體,如行星、恆星。這些最基本的單元有很大的相似性。
①都有核。如細胞有細胞核,地球有地核,太陽有太陽核,原子有原子核,細胞有細胞核。核的質量佔整體單元質量的99%以上,如原子核的質量佔原子質量的99.96%,太陽佔整個太陽系質量的99.86%。
②都有膜。細胞有細胞膜,地球有地殼,太陽有行星層,原子有電子層。
③都是球形。如太陽是球形,原子是球形,細胞是球形,地球是球形。儘管都不是十分標準的球形。原子的太陽系模型是還人類科學史上認識的一大飛躍。
2、人體血液元素與地殼元素佔比一致現象。
地球上的生命起源於海洋。構成生物體的所有元素在自然界中都能找到,並且與地球表層元素的含量大致相當。人和動物體內的生命元素可分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常量元素是指含量在0.01%以上的元素,包括碳、氫、氧、氮、鈉、鎂、鈣、磷、硫、鉀和氯共11種。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在0.01%以下的元素,如鐵、銅、鋅、錳、鈷、鉬、硒、碘、鋰、鉻、氟、錫、矽、釩、砷和硼共16種。在生物體中,碳、氫、氧、氮、硫等組成有機物,其餘一些金屬和非金屬元素統稱為礦物質,在生物體內約佔4-5%。
3、生命世界和非生命世界都有同類相聚現象
①在物質世界,兩滴水,若置一平一平面,靠近時,兩滴水會互相吸引融合為一。在大自然,水聚集成江河湖海,植物聚集成成森林、草原,地球上沙漠都是成片的,地殼下礦物質的發現也都是相對集中的。
②在生物世界,同類細胞相聚成組織,同類組織相聚成器官,同類器官相聚成系統。幾種個體聚集成種群。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一般聚集規律是:細胞 → 組織 → 器官 → 系統 → 個體 → 種群和群落 → 生態系統 → 生物圈。
二、印證三大科學發現:
上述列舉的生物與非生物的基本單元同構現象、同類相聚現象、元素佔比一致現象,可說明三個事實:
1、生物是由非生物進化而來。人體血液元素組成與地殼一致性絕非偶然。現在化石學已證明人類生命起源於海洋,海洋是地殼的組成部分,地球歷史有46億年,地球上發現最早單細胞生物有38億年歷史。先有非生命世界,再有生命世界,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持此觀點。但是,我們也看到,對生命的起源,還有很多其它觀點經常在網上爭論。
2、生命按非生命的形狀和結構來塑造自己。地球有核有膜,細胞也有核有膜。現在科學已證實生命進化的兩大規律:遺傳和變異。生命按非生命形狀的結構來塑造自己,不就是繁殖嗎?關於變異,生命物種的突變與太陽系的突變有關聯,憨哥在上一篇文章《生物進化38億年與地球歷史46億年的對應關係》提到了,關注憨哥後可瀏覽。
3、微觀世界與宏觀世界的一致性。微觀世界力作用原理同樣適應於宏觀世界。原子模型同太陽系模型相似,同類物質相聚集現象都是可以用原子之間作用力、分子之間的作用力、化學鍵、離子鍵、萬有引力等來解釋的。苯環、分子鏈、親水分子端組成的雙層細胞膜,是分子生物學研究的內容。現在量子論、相對論打破了宏觀與微觀、時間與空間、運動與靜止的界限。
三、探索生命與物質世界相似性的三點意義:
1、物質世界和生命世界的同構性、一體性、相聚性,支持了生命起源於物質世界觀點,即世界的本源是物質的。
2、支持了環境決定論,生命是由地球物質環境決定的,與地球物質一起受太陽的支配,這是人類生態文明的理論基礎,生態文明是人類原始文明、遊牧文明、農耕文明、工業文明之後的最高文明形態,現在還處於啟蒙階段。
3、探索生命的奧秘和宇宙的本源是現代科學的兩大短板,人類社會發展到5G時代,大到能製造登月工程,小到能製造納米晶片,但在生命領域,是連一個簡單細胞也造不出來的。
因此,我們要鼓勵更多的人加入到探索生命和宇宙奧秘隊伍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