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細胞與地球、太陽、原子不僅長的很像,元素組成也驚人一致

2020-12-04 憨哥看世界

一、三個有趣現象:

1、生命細胞與原子、地球、太陽的同構現象。

現代科學證明,從微觀層面,組織生命最基本的單元是細胞,組成物質世界最基本的單元是原子。從宏觀層面,組成宇宙天體最基本的單元是星體,如行星、恆星。這些最基本的單元有很大的相似性。

①都有核。如細胞有細胞核,地球有地核,太陽有太陽核,原子有原子核,細胞有細胞核。核的質量佔整體單元質量的99%以上,如原子核的質量佔原子質量的99.96%,太陽佔整個太陽系質量的99.86%。

②都有膜。細胞有細胞膜,地球有地殼,太陽有行星層,原子有電子層。

③都是球形。如太陽是球形,原子是球形,細胞是球形,地球是球形。儘管都不是十分標準的球形。原子的太陽系模型是還人類科學史上認識的一大飛躍。

2、人體血液元素與地殼元素佔比一致現象。

地球上的生命起源於海洋。構成生物體的所有元素在自然界中都能找到,並且與地球表層元素的含量大致相當。人和動物體內的生命元素可分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常量元素是指含量在0.01%以上的元素,包括碳、氫、氧、氮、鈉、鎂、鈣、磷、硫、鉀和氯共11種。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在0.01%以下的元素,如鐵、銅、鋅、錳、鈷、鉬、硒、碘、鋰、鉻、氟、錫、矽、釩、砷和硼共16種。在生物體中,碳、氫、氧、氮、硫等組成有機物,其餘一些金屬和非金屬元素統稱為礦物質,在生物體內約佔4-5%。

3、生命世界和非生命世界都有同類相聚現象

①在物質世界,兩滴水,若置一平一平面,靠近時,兩滴水會互相吸引融合為一。在大自然,水聚集成江河湖海,植物聚集成成森林、草原,地球上沙漠都是成片的,地殼下礦物質的發現也都是相對集中的。

②在生物世界,同類細胞相聚成組織,同類組織相聚成器官,同類器官相聚成系統。幾種個體聚集成種群。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一般聚集規律是:細胞 → 組織 → 器官 → 系統 → 個體 → 種群和群落 → 生態系統 → 生物圈。

二、印證三大科學發現

上述列舉的生物與非生物的基本單元同構現象、同類相聚現象、元素佔比一致現象,可說明三個事實:

1、生物是由非生物進化而來。人體血液元素組成與地殼一致性絕非偶然。現在化石學已證明人類生命起源於海洋,海洋是地殼的組成部分,地球歷史有46億年,地球上發現最早單細胞生物有38億年歷史。先有非生命世界,再有生命世界,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持此觀點。但是,我們也看到,對生命的起源,還有很多其它觀點經常在網上爭論。

2、生命按非生命的形狀和結構來塑造自己。地球有核有膜,細胞也有核有膜。現在科學已證實生命進化的兩大規律:遺傳和變異。生命按非生命形狀的結構來塑造自己,不就是繁殖嗎?關於變異,生命物種的突變與太陽系的突變有關聯,憨哥在上一篇文章《生物進化38億年與地球歷史46億年的對應關係》提到了,關注憨哥後可瀏覽。

3、微觀世界與宏觀世界的一致性。微觀世界力作用原理同樣適應於宏觀世界。原子模型同太陽系模型相似,同類物質相聚集現象都是可以用原子之間作用力、分子之間的作用力、化學鍵、離子鍵、萬有引力等來解釋的。苯環、分子鏈、親水分子端組成的雙層細胞膜,是分子生物學研究的內容。現在量子論、相對論打破了宏觀與微觀、時間與空間、運動與靜止的界限。

三、探索生命與物質世界相似性的三點意義:

1、物質世界和生命世界的同構性、一體性、相聚性,支持了生命起源於物質世界觀點,即世界的本源是物質的。

2、支持了環境決定論,生命是由地球物質環境決定的,與地球物質一起受太陽的支配,這是人類生態文明的理論基礎,生態文明是人類原始文明、遊牧文明、農耕文明、工業文明之後的最高文明形態,現在還處於啟蒙階段。

3、探索生命的奧秘和宇宙的本源是現代科學的兩大短板,人類社會發展到5G時代,大到能製造登月工程,小到能製造納米晶片,但在生命領域,是連一個簡單細胞也造不出來的。

因此,我們要鼓勵更多的人加入到探索生命和宇宙奧秘隊伍中來。

相關焦點

  • 生命都是由原子組成,既然原子可以永生,為什麼生命卻不行?
    地球是一顆普通而又神奇的星球,地球之所以是一顆普通的星球,是因為在宇宙中存在無數顆像地球這樣的星球,據估計整個宇宙至少存在幾萬億億顆像地球這樣的星球,地球只不過是宇宙的幾萬億億分之一,不過科學家卻發現地球是這億萬顆星球中唯一一顆存在生命的星球,目前在地球上生活著850萬種生物,其中包括150萬種動物,而在這150萬種動物中又奇蹟地誕生出一種高級智慧生物人類,所以說地球非常神奇,都是同樣的星球,
  • 生命都是由原子組成,既然原子可以永生,為什麼生命卻不行?
    地球是一顆普通而又神奇的星球,地球之所以是一顆普通的星球,是因為在宇宙中存在無數顆像地球這樣的星球,據估計整個宇宙至少存在幾萬億億顆像地球這樣的星球,地球只不過是宇宙的幾萬億億分之一,不過科學家卻發現地球是這億萬顆星球中唯一一顆存在生命的星球,目前在地球上生活著850萬種生物,其中包括150萬種動物
  • 生命由原子組成,既然原子可以永生,為什麼生命不行?
    組成我們身體的原子看似是可以永生的,那生命為什麼不可以?我想更多地從物理學的方面回答這個問題!宇宙的基本守恆定律一個人的身體含有大量的化學元素,其中包括碳、氫、氧,及一些微量元素。據估計,一個70公斤的人,身體內包含10^28個原子,這些原子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就是天空中那些發光發熱的恆星。一個原子由質子、中子及電子組成。
  • 哪些元素組成了地球
    地球是太陽系中密度最大的星體,地球上的所有東西都是有化學元素組成的。目前人類已經發現了100多種元素,組成了約三千多萬種物質。 地球內部組成的成分 人們在對地球成分的探索中,最容易了解的地球部分是露出地表的上地殼,我們可以借對上地殼成分的了解,來進一步分析組成各種巖石和礦物的元素。揭示上地殼的平均成分一般有以下兩種辦法:一是大規模地測量各種巖石的化學成分,二是測量地殼中的細粒沉積巖。那麼,如何對整個地球的成分進行全面而精確的測量呢?
  • 從元素到生命,我們身體每一個原子都是恆星的聚變產物!
    新產生的元素在恆星的碰撞中繼續演變,這個過程非常複雜,但人們對它的了解也已大致明朗了。就在不久前,一組天文學家發現了來自早期宇宙的「亮光」,這束亮光產生於宇宙形成不久後的一個星系,這個星系像一座特別的「恆星工廠」,能以極快的速度製造恆星。這個發現使天文學家們豁然開朗,他們明白了,為什麼宇宙能有那麼多元素製造那麼多東西,包括太陽系、地球上的生命和我們自己。
  • 生命不過是一堆原子分子按照物理化學的規則組成的生物學的結果
    一堆原子因為物理學的規則形成了分子,分子按照化學的規程合成了細胞,細胞按照生物學的規則構建了生命。這些原子、分子、細胞,按照層次明晰的結構,一步一步構建了生命,從物理過程進入化學過程,最終進入生物行為過程。生命不過是一對原子分子按照物理化學的規則構建生物學的結果。
  • 恆星的組成不僅要看其光譜,還要考慮這幾個因素
    事實證明,每一種可能所釋放能量都不足以維持如此長時間的能量輸出。太陽在燃燒某種燃料。第一種可能性是太陽燃燒某種燃料,這在當時聽起來很有道理。大多數「可燃」燃料要麼是氫,要麼是碳氫化合物,要麼是TNT,所有這些都能與氧氣結合,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如果太陽完全是由這些燃料中的一種組成的,那麼就會有足夠的材料讓太陽產生驚人的能量4×10^26瓦,並且能持續數萬年。
  • 質子不衰,原子不滅,為何由原子組成的生命不能永生?
    生命由原子組成,既然原子不滅,那為什麼生命不能永生?自古以來,人類對於永恆的生命便有急切的追求,不論是西方還是東方,在很多宗教神話傳說中,仙神佛幾乎都有永恆的壽命,號稱與天同壽,甚至本身就是創世神。根據最前沿的物理學理論,構成原子的基本組成單位——質子會發生衰變,如果將這一理論按照人體中存在10^28個原子的理論去推斷,也就是每兩年的時間,我們身體內就會與一個質子發生衰變。質子不衰,原子不滅,為何由原子組成的生命不能永生?
  • 宇宙太陽地球的來龍去脈以及與生命的關係淺談
    宇宙創生最初的普朗克時間內,只有能量,稍後才出現最基本的一些粒子,到了30萬年後才開始出現原子,然後輕元素統治了宇宙。早期的宇宙只有氫和氦,以及少量的鋰等輕元素,隨著第一代恆星的誕生和死亡,超新星大爆炸的高溫高壓才生成很多重元素。
  • 科學家是怎樣知道恆星是由哪些元素組成的?
    所以我們知道這一切的時間並不長!事實上構成太陽的元素和地球的基本相同!地球上有什麼太陽裡就有什麼?幾乎一樣,我這裡說的是種類!是不是覺得這個說法有點荒謬,請看以下的證據:不同的元素有自己的特徵譜線(發射線和吸收線)我們都知道元素周期表上的每一個元素都有一個特徵譜線。
  • 組成我們身體的元素是從哪裡來的?
    卡爾·薩根寫下並總結道:「我們的DNA中的氮、牙齒中的鈣、血液中的鐵、蘋果派中的碳都是由恆星的內部元素形成的,因而我們是由恆星組成的。」獵戶座星雲,離我們最近的恆星保育中心之一。(圖片來源:Peresanz/Fotolia)構成生命的元素是恆星在遭受可怕的爆炸性毀滅後的灰燼。
  • 太陽和地球誕生在同一星雲下,為什麼地球上大部分是重元素?
    ——亞當·布勞恩我們知道太陽和地球是誕生在同一塊區域下的,也就是說是由同一片氣體雲塌縮形成的,但是看一看太陽,然後再看一看行星。也許你會認為質量是唯一的區別,但是在細想一下,如果太陽(以及所有的恆星)主要由氫和氦組成,為什麼行星上的物質分布就不一樣呢?也就是說,行星上為什麼都是重元素?
  • 元素大世界:碳構築生命的支架
    碳像個魔法師,既可以變成堅硬的鑽石,又可以變成柔軟的鉛筆芯;碳是生命的基礎,我們呼出的氣體中含有碳,每個細胞中都含有碳,沒有碳,生命將不復存在。碳是生命的基礎對於大多數生命體而言,氧氣、礦物質都是必不可少的,沒有氧氣,生命馬上死亡,沒有礦物質,身體會患病。而碳對生命的重要性在於,如果地球上沒出現碳,就根本不會有生命誕生。
  • 元素大世界:碳構築生命的支架
    碳像個魔法師,既可以變成堅硬的鑽石,又可以變成柔軟的鉛筆芯;碳是生命的基礎,我們呼出的氣體中含有碳,每個細胞中都含有碳,沒有碳,生命將不復存在。碳就像一個連接器,若干個碳原子將其他各種原子連成長鏈狀(碳鏈),各種碳鏈組成的各種分子又形成了身體的各種物質。由碳組成的與生命相關的物質被稱為「有機物」,在世界上,絕大多數碳化合物都是有機物。因此,生命常被稱為「碳基生命」。在人類攝入的各種食物中,除了水和礦物質,肉類、奶、蛋、蔬果、糖分、維生素等全都是有機物。
  • 人體由大量原子組成,這些原子從哪來?人逝世後原子又會去哪?
    生活中,不管是無生命體還是生命體,皆由原子組成,事物的特性及功能與原子結構、原子排列等息息相關,生物特性亦是同理。據科學家推算,人體應至少由6000億億個原子組成,元素種類至少為60種。由此可見,原子雖小,但至關重要。可以理解為,原子能夠單獨存在,不依附於任何物體,但世間事物卻無法如此,幾乎所有物體都是由原子構成。
  • 生命形式和細胞的組成
    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小林看天下事,今天小編要給大家的介紹的是生命形式和細胞的組成。細胞學說不管是最微小的細菌,還是最龐大的動物,所有的生命形式都有一個基本的共同點,即它們都是由細胞組成的。他在各種動物組織樣本中發現了細胞結構。這樣,在原子理論改變了物理和化學的60年後,施萊登和施萬一道改變了生物學。軟細胞一些科學史家認為,故事中其實還存在第三個主角,德國生物學家魯道夫菲爾紹( Rudolf virchow)。1858年,菲爾紹發表證據,證實細胞可以從其他細胞中生長出來。
  • 太陽上會進化出等離子體生命嗎?
    地球上存在千姿百態的生命,但放眼太陽系中的其他星球時,那些星球上似乎沒有生機。正因為如此,在搜尋外星生命時,類似地球的系外行星總是受到天文學家的青睞。但在浩瀚的宇宙中,不同於地球的星球上會進化出生命嗎?例如,太陽上會存在生命嗎?什麼是生命?
  • 構成地球生命以及地球的各種元素來自於紅巨星
    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是由地核、過渡層、外地核、下地幔、上地幔、地殼組成的,這些部分都是有各種各樣的元素構成的。比如地核主要由鐵鎳等元素構成,地幔主要由矽氧硫等元素構成,地殼主要由氧矽鋁等元素構成。還有地球上豐富多彩的生命,也是由碳氫氧氮等元素構成。構成地球和地球生命的各種元素來自於哪裡?
  • 為何太陽與地球的化學構成相似,它會對地球生命帶來哪些影響?
    作者:石蘭(抄襲必究)對於生活地球上的生命而言,太陽是再熟悉不過的存在,它不僅是地球的主要光源,更為生命的演化提供了重要能量。隨著宇宙探索的進一步深入,我們對太陽有了更客觀準確的理解,或許你有所不知,太陽和地球這兩顆看上去完全不同的天體,竟然擁有高度相似的化學構成元素。
  • 元素是怎麼來的?構成生命的元素背後到底有什麼秘密?
    細胞的元素組成中細胞為啥「選」它們作為組成自身的原料?她是沒能力自己產生新元素的所以組成地球的基本元素從一開始就基本確定了有機大分子是生命的標誌對於早期由各種元素組成的大分子結構來說誰用常見、大量、易獲取的元素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