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20歲的康巴小夥丁真,憑藉一條不到十秒的短視頻迅速爆紅網絡。11月18日,當地國企聘用丁真為四川省甘孜州理塘縣的旅遊宣傳大使。11月25日,丁真拍攝旅遊宣傳片《丁真的世界》,為四川代言。11月28日,各地官微紛紛邀請丁真去做客,「丁真效應」在國內外持續熱議。12月7日,丁真首次以旅遊形象大使的身份出現在家鄉的旅遊宣傳冊上……
2020年12月2日,四川甘孜,理塘縣康巴人博物館,丁真。圖/ 視覺中國
「丁真熱」火的不止丁真本人,還有他的舅舅、弟弟,甚至他的小馬「珍珠」。「丁真熱」的背後,又折射出怎樣的社會心理機制呢?
疫情背景下,健康面孔吸引力的提升看臉的時代,精緻的「豬豬男孩」層出不窮,社交媒體平臺上「鮮肉橫飛,清秀當道」。以往,帥氣素人一夜爆紅的現象時有出現,「洗頭小哥」「受傷維權小哥」帥氣清秀的面孔,讓人直呼「好傢夥」,然而熱度散去後,均被網友拋棄,泯然眾人矣。
丁真火得似乎與眾不同。丁真的臉是理塘的風吹過的印記,健康黝黑的皮膚是雪山高原對這個少年的洗禮,純真清澈的眼神、陽光燦爛的笑容、不染世俗的氣質、天然真誠的魅力……似乎統一了國民的審美。
2020年12月2日,四川甘孜,理塘縣康巴人博物館,丁真。圖/ 視覺中國
面孔吸引力,是指面孔所誘發的一種積極愉悅的正性情緒體驗,並驅使他人產生一定程度的接近意願(陳麗君等人,2017)。行為免疫系統理論從進化的角度提出,人們在流行病背景下、迴避疾病動機的驅使下產生了一套系統,對人們的知覺、人際吸引、社會交往產生了深刻影響(Murray&Schaller,2016)。人們通過面孔所傳遞的健康線索,可以判斷他人是否具有感染疾病的風險,從而會對特定的面孔產生偏好(Fink,Grammer,&Thornhill,2001)。丁真的面孔正是自然與健康的象徵,在疫情這一特殊社會背景下,有很大的吸引力。
後物質主義時代,民眾需求重點的轉變談起丁真,不由得聯想到前些日子同樣爆紅網絡的田園少女——李子柒。網友高度評價李子柒:「這個穿著粗布漢服幹農活的姑娘,用如詩如畫的唯美畫面記錄著萬物從無到有的過程。在一花一草一木,一針一線一皿之間,借四季風物,開生活處方。就像暗夜裡的一點微光。這點微光,成了無數夜裡趕路人的一盞明燈」。「丁真熱」 「子柒火」的背後其實是物質發展至極後的返璞歸真,是後物質主義時代的發展趨勢。
李子柒 圖/ 微博
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引發了社會價值觀的變化——由「物質主義」逐漸轉向「後物質主義」,由關注物質消費和人身安全轉為強調生活質量與個人自由表達(林濱,2019)。伴隨生產力發展帶來物質生活的富足,人們開始追求後物質主義簡樸的精神生活狀態。「空氣、綠色、水、寧靜、純潔......」變得彌足珍貴。
群體邊際模糊、相似性吸引提高群體而言,群體間存在一定的矛盾衝突、邊際界線。內群體偏差(ingroup bias)即更加認同和偏好自己的內群體,同時排斥外群體。人們對外群體成員有一定刻板印象,認為他們更具威脅性、攻擊性(Cruwys,2020)。
個體而言,心理學家認為人們身上有一種內隱自我主義(implicit egotism),喜歡與自己相關的事物。當外在事物與自己相似的時候,會讓我們更有熟悉感。人們心目中的康巴漢子,身軀魁梧、面龐硬朗,而丁真的出現打破了人們對康巴漢子的刻板印象,野性也能和清澈、甜美並存。
同樣,丁真的舅舅也在直播中火了一把,原因是網友認為他很像明星「鄭伊健」,這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人們對我國少數民族的一致印象,拉近了群體間的距離,群體吸引力提高。
丁真和舅舅。 圖/ 微博
由此,「丁真熱」不是鮮肉審美裹挾著大眾流量的資本變現,更不是浮躁生活、網絡獵奇的一時之快,而是對健康、後物質精神的呼喚、民族融合的期待。由此,丁真的「真」,是健康的「真」,是符合後物質時代需求的「真」,是民族融合的「真」,是可持續的「真」,願丁真永「真」。
參考書目:1 陳麗君,江潔,任志洪,袁宏.「陽剛」還是「清秀」更具吸引力?——對男性面孔二態性不同偏好的元分析[J].心理科學進展,2017,25(04):553-569.
2 Murray D R , Schaller M . The behavioral immune system: Implications for social cognition, social interaction, and social influence.[M]. 2016.
3 Fink B , Grammer K , Thornhill R . Human (Homo sapiens) facial attractiveness in relation to skin texture and color.[J].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sychology , 2001, 115(1):92.
4 林濱,江虹.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轉變與美好生活的價值取向——基於後物質主義理論視角[J].學習論壇,2019(04):69-75.
5 Cruwys T , Stevens M , Greenaway K H . A social identity perspective on COVID: Health risk is affected by shared group membership[J].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