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腦中植入電極治療酗酒?67歲酒鬼醫生第一個吃螃蟹戒掉酒癮

2020-11-25 騰訊網

很多人都喜歡喝酒,但從來不會有人認為喜歡喝酒是一種病。日前加拿大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在大腦中植入電極治療酗酒的方法,而一名67歲喝酒成癮的醫生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接受了手術試驗並成功戒掉了自己的酒癮。

據英國《每日郵報》12月19日報導,67歲的前加拿大國家微生物實驗室科學主任弗蘭克·普盧默博士是個徹頭徹尾的酒鬼,他聲稱自己每晚幾乎要喝掉一整瓶70毫升的威士忌。普盧默在2012年因飲酒引發肝功能衰竭,隨後在2014年接受了移植手術,但他仍然每天繼續酗酒,移植的新器官也開始慢慢不行了。

幸運的是,加拿大多倫多桑尼布魯克健康科學中心的研究人員發明了在大腦中植入電極治療酗酒的方法,而普盧默博士成為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醫生在普盧默的腦袋上鑽了孔,並在他的大腦中植入了兩個電極。電極和普盧默右胸一個類似於起搏器的裝置相連。據研究人員稱,這種方法通過信號調節大腦相關區域,從而使患者不再想要喝酒。

普盧默表示,如果沒有這種開創性的治療方法,他可能就會死掉。而現在手術一年後,裝在他身上的裝置保持24小時工作,他就沒有不斷地想喝酒的念頭。普盧默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他過去一直想要喝酒,還一直不認為自己有問題,而如果不能夠控制住喝酒,他馬上就要死了。

據媒體報導,這種腦深部刺激的方法已經被證明對吸毒成癮的人有效,但還是第一次被用於治療酗酒。開發這一方法的利普斯曼博士說,這項研究的目的是提高人們對酗酒的認識,酗酒問題很可能是一種腦部疾病。

普盧默博士目前居住在多倫多,他表示自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幸福。普盧默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他將把自己的故事分享出來。他說道:「如果你不處理(酒精上癮),最終會害死你的。它差點殺死了我。」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大腦植入電極後,失明16年的盲人重新看見
    天花板上懸掛下來的電纜將系統連接到戈麥斯顱骨後部植入的埠,最終將信號傳導到與埠相連的植入在大腦後部視覺皮層中的 100 根電極。圖 | 戈麥斯戴著裝配有相機的眼鏡。不過,大腦植入裝置已經從她的腦中取出,因為它目前還是一種臨時裝置。(來源:Russ Juskalian)藉助這一系統,戈麥斯能看到天花板上的燈、字母、印刷在紙上的基本形狀,還有人。
  • 機器人將電極精準植入人腦,從此不...
    9月1日,神經外科醫生操控著一臺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將電極精準地植入了張先生的大腦。朱君明介紹,腦深部電刺激(DBS)是中晚期帕金森患者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帕金森病的發病原理是中腦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變性死亡,DBS手術在大腦植入電極,可以刺激大腦深部的神經核,恢復神經遞質的平衡,從而減輕症狀。」
  • 研究稱男性因釋放更多多巴胺致酗酒率高於女性
    男人為什麼比女人更容易變成酒鬼酒精是世界上最常被濫用的物質之一,男性染酒癮概率是女性的近兩倍。長久以來,導致這種男女差別的潛在生物學因素一直不明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和耶魯大學研究人員最近以因應酬而喝酒的大學階段男女生為研究對象,結果顯示,儘管酒精消耗量相似,但男性多巴胺釋放量高於女性。
  • 這家公司要給大腦植入「記憶晶片」
    如果這家公司的模式可行,那麼在未來,醫生將給病人的大腦裡植入Kernel研發的微型裝置——準確地說,是植入到大腦內一個叫海馬體的部位。而這個植入的裝置的電極會通過發電來刺激某些神經元來幫助大腦工作,比如把輸入大腦的外界信息轉化為長期記憶。這種假體的研發建立在南加州大學神經工程的中心主任,Ted Berger領導的一項研究的基礎上。
  • MIT華人教授發明神奇墨水,在小鼠大腦中植入3D列印柔軟電極
    研究小組將這種類似於液體的導電聚合物溶液轉化成一種更像粘性牙膏的物質,然後放入3D印表機中,列印出穩定的導電圖案。研究小組列印了幾種軟電子設備,包括一個小的柔軟電極,並將它們植入小鼠的大腦中。當小鼠在一個可控的環境中自由移動時,神經探針能夠捕捉到單個神經元的活動。
  • 78歲大爺酗酒長出「大象鼻子」,每天都要喝一瓶,醫生:戒酒保命
    導語:在生活中,經常能遇到一些愛喝酒的人,對於他們來說酒就是「精神食糧」。吃飯喝酒並沒有問題,但是為了健康著想還是要適度。一些喜歡喝酒的人簡直就是嗜酒如命,每天都要喝很多酒,但是經常酗酒會導致身體健康出現問題。
  • 隱藏功能打破傳統禁忌,滬上首臺全自動抗磁共振起搏器植入
    今年73歲的黃先生(化名)在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被診斷為房室傳導阻滯,植入起搏器是救治病人的唯一有效手段。讓黃先生沒有想到的是,他意外成為了上海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考慮到黃先生的年齡和基礎疾病狀況,專家們為他植入上海首臺全自動抗磁共振起搏器。
  • 植入起搏器,不能做磁共振?隱藏功能打破傳統禁忌,滬上首臺全自動抗...
    今年73歲的黃先生(化名)在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被診斷為房室傳導阻滯,植入起搏器是救治病人的唯一有效手段。讓黃先生沒有想到的是,他意外成為了上海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考慮到黃先生的年齡和基礎疾病狀況,專家們為他植入上海首臺全自動抗磁共振起搏器。
  • 沒有視覺也能看清字母,大腦中的電極讓盲人「重見光明」
    研究利用一種被稱作「視幻覺」的現象,通過植入電極和電刺激,就可以使盲人「看見」研究者繪製的圖案。近期,科學家通過將電信號傳入一些人的大腦中,使他們看到了不存在的字母。 根據他們發表在《細胞》雜誌上的研究,這項實驗對視力正常和成年後失明的人均有效。儘管這項技術仍處於早期階段,但這種植入設備在未來有望被用於刺激大腦,並在一定程度上恢復個體的視力。
  • 腦中植入電極板
    電極板被小心植入到傑恩大腦中負責運動的組織部位。據英國媒體24日的消息,英國倫敦一家醫院日前給一名患有妥瑞氏症候群的婦女成功實施了罕見的電極板植入大腦手術,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效果。現年55歲的英國女子傑恩·巴根特自幼患上這種病,近幾年病情加重,難以控制的抽搐讓她根本無法正常生活,閱讀、做飯甚至連走直線都相當困難。日前,位於中倫敦布魯姆斯伯裡的英國神經外科專科醫院為她實施了一種被稱為「腦深層電刺激」(DPS)的手術。醫生們在傑恩的大腦中植入了兩個微型電極板,電極板與傑恩胸腔內的起搏器電池相連,電池通過電極板向大腦中負責控制動作的部分釋放溫和的電磁脈衝。
  • 馬斯克的大腦植入技術或成終級武器?揭密美國國防部「大腦計劃」
    目前 Neuralink 通過收集超過 15 萬人的數據,證明在大腦中植入晶片是可行的。Neuralink將在「一年內」,2021年就能把腦機接口植入人類的大腦。今年5月,馬斯克在喬·羅根(Joe Rogan)的播客中聊過這家公司,稱它將在「一年內」做好準備,設計好將可植入大腦的電子連結設備,具體說,去除植入對象一塊頭骨,然後由機器人將許多只有頭髮粗細十分之一的電極線插入大腦,同時將電子讀取設備插入孔中,縫合後僅留下一小塊疤痕。這種設備直徑大概1英寸,和一塊智能手錶屏幕差不多大。
  • 植入晶片後的大腦,還是你的腦嗎?
    除了晶片上的改進,他們還使用了外科手術機器人來實現晶片植入過程的自動化操作:在局部麻醉的條件下,一臺帶有外科醫生提前設置好的絲線和微型針頭的「縫紉機」,避開血管,把你的頭骨打開一小塊,然後快速、精準地植入到正確的位置上,整個過程只需要一臺近視矯正手術的時間。
  • 北京試點為醉駕服刑人員戒酒 用強磁場刺激大腦
    通過對醉駕服刑人員大腦皮層的刺激,達到降低其對酒精的渴求,實現對醉駕司機的生理矯治。據了解,這在國內政法系統尚屬首創。  4月中旬以來,40多名有酒癮的醉駕服刑人員接受了這一矯治方式,其中53%左右的人員對酒精出現明顯的「無感」。昨天上午,京華時報記者來到北京市沐林教育矯治所,對這項酒癮矯治技術進行探訪。
  • 盲人也能「看到」光幻視 新大腦植入技術或助其恢復視力
    這種植入物被稱為視覺修復植入物,它被放置在視覺皮層上,然後以一種特定的模式刺激大腦,測試者就可以「看到」特定的形狀。研究報告的作者,貝勒醫學院的神經科學家麥可·比徹姆和神經外科醫生丹尼爾·約肖爾表示,這種設備的早期版本可以讓測試者感受到不同的形狀。耳蝸就是通過電極刺激內耳神經,幫助佩戴者增強聽力,升級版的植入物工作原理與之類似。眼冒金星?
  • 人腦植入晶片的危害有多大?大腦晶片植入技術路線的探討
    有兩個案例,那就是我最早投入加州理工就是因為看到了加州理工教授已經完成了對癱瘓病人的電極植入並且指揮機械臂進行操作,甚至可以通過刺激腦部區域讓癱瘓病人直接感受到失去知覺部分的知覺,包括能夠讀取大腦中的想法等,這些都是需要開顱的。」陳天橋對鈦媒體App 詳細闡述了其對於「打開腦顱」的看法,更適用於「治病救人」,而不適用於健康人的大腦研究與開發。
  • 用不用做手術植入電極
    你可以在最近的新聞中看到研究人員獲得的成績。匹茲堡大學的研究人員藉助大腦中記錄的信號來操控一隻機器手臂。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能夠從癱瘓病人的腦電波中提取運動意圖,讓他們無線操控一臺平板電腦。研究人員發現,當電信號傳遞到大腦內或者大腦皮層時,就會有一些有限的虛擬感覺傳遞迴大腦。這一研究最早的應用涉及到視覺和聲覺康復治療。
  • 男孩從3歲開始腦部現異常「放電」,醫生計劃在其顱內埋置電極
    為了照顧兒子,胡平在兒子5歲時放棄了在福州的工作,帶兒子回到了江西。圖為在醫院接受治療的楊莫源。楊莫源今年10歲,3歲那年,在福州兒童醫院和協和醫院檢查出腦部有異常放電,最後確診為症狀性局部性癲癇。醫生告訴胡平,等孩子大一點,可選擇做手術,或終身服藥控制,讓胡平做好長期治病的準備。胡平聽說孩子以後要「挨刀」,心裡就直冒冷汗。圖為在家寫作業的楊莫源。
  • 幹細胞治療:幹細胞療法,讓大腦自我修復成為可能
    通過治療從中風到車禍創傷的過程,神經外科醫生Jocelyne Bloch知道大腦無法自我修復。但現在,她和她的同事可能已經找到了神經修復的關鍵:Doublecortin陽性細胞。
  • 全球首次仿生眼將人體臨床試驗,將智慧型手機與大腦植入微型電極相結合
    該裝置在羊身上進行的非人類試驗中顯示出了效果。目前,研究人員正在為將在墨爾本進行的、全球首次仿生眼人體臨床試驗做準備。據介紹,這個被稱為「Gennaris 仿生視覺系統 (Gennaris bionic vision system)」的裝置本質上是將智慧型手機與大腦植入微型電極相結合,可以繞過受損的視神經,讓信號能從視網膜傳輸到大腦的視覺中心。
  • 埃隆·馬斯克的新大腦植入設備,是炒作 or 科學?
    拿馬斯克的話說,它還將在治療抑鬱症、失眠、疼痛、癲癇、失明、失憶、中風等多種神經系統疾病方面的兌現巨大潛力。有些項目確實已經粗有眉目了。比如治療癱瘓:美國一位因嚴重脊髓損傷而長期癱瘓的年輕男子,從2014年起加入NeuroLife項目,通過在大腦運動皮層植入晶片以及特定的訓練與治療,成功恢復了右臂和右手的運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