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去萬餘裡,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
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返。
主辦:映畫廊+品唐文化藝術(深圳)
地點:北京798藝術區 映藝術中心/映畫廊
歷史上,關於人類與動物情感為主題的藝術作品中,馬應該是被描繪最多的一種人類夥伴。
自從馬被「馴服」以來,已經與人類共同生活了5000多年,可以說,馬對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貢獻了重要的力量,也正因此,人類也與馬建立了非常深厚的情感。馬被研究認為是最能理解人類複雜情緒與語言的動物。
關於馬的攝影作品也很多。很多人愛馬,拍馬,尤其是關於草原的題材,更是離不開馬。王爭平也是這眾多的拍馬的攝影人之一。不同的是,我覺得他還是一位真正的馬語者攝影師。在王爭平的作品中,我們可以感覺到在他的相機與馬之間仿佛有一條連結的情感線,他與馬之間無時無刻不在交流,相互傾聽,相互訴說。好像他拍的不是馬,而是人。
著名的動物行為學家康拉德·勞倫茲在其所著的《所羅門王的指環》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所羅門王有一枚神奇的戒指,戴上它就可以聽懂動物們的語言,就可以與它們對話。當然勞倫茲其實是批判這種所謂的魔法的,並認為是荒謬可笑,因為在他看來,人類無需這種「魔法」同樣可以與動物交流,同樣可以知曉動物們的語言。關鍵是你要真正了解動物,了解人類自己。是的,人類總是在自以為是的生活中,用自己狹隘的思維去看待動物們的行為方式,然而人類是否想過其實動物也許早已看穿了人類的本質?在動物的思維中,也許人類才是這個星球上最笨的動物?
至少王爭平拍攝的這些北方的蒙古馬,在我看來是高貴的,它們充滿了靈性與尊嚴,勇敢與溫情。而這些都是王爭平通過他的相機鏡頭為我們呈現出來的。
我忽然覺得,王爭平的相機就像這所羅門王的指環,讓我們仿佛聽到了遙遠的北方草原上傳來——蕭蕭班馬鳴,燕山胡騎鳴啾啾……
合影
映畫廊藝術總監 那日松
著名攝影家 陳長芬
著名攝影批評家 鮑昆
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著名攝影家 柳軍
著名攝影家 梅生
著名攝影家 王福春
著名攝影家巴義爾 譚明 楊秉政
著名攝影家 嚴志剛
大眾攝影雜誌社副社長鄭壬傑 攝影家李大偉 羅德剛
中國攝影出版社 徐靜
北京電影學院 賈亭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讓|藝|術|贊|美|生|活
把圖像轉換成藝術品,心得藝術噴墨
編輯 editors
陳虹屹 Hongyi CHen
投稿郵箱 Send email
478705603@qq.com
TEL
13581884298
圖像轉換成藝術品,心得藝術微噴
Convert images into artwork for digital micro-jet printing
攝影 / 收藏 / 推廣/ 藝術微噴 / 藝術空間
心得藝術版權與免責聲明:
版權歸藝術家本人所有。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平臺聯繫的,請在見平臺內容後30日內進行,聯繫郵箱:47870560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