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發射!與NASA土星五號相比,這艘星際飛船如何?

2020-12-06 騰訊網

SPACEX正在為星際飛船做準備,這是一種能夠將乘客送往火星的火箭。那麼,「星際飛船」與美國宇航局標誌性的「土星5號」火箭相比如何呢?「土星5號」火箭曾用於阿波羅登月計劃。

SpaceX發射新聞:SpaceX的飛船在月球表面的圖片。

美國宇航局在與蘇聯的太空競賽中獲勝,成為50年前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國家。但是今天製造太空火箭的生意看起來很不一樣。包括中國、印度和歐洲在內的國家和大洲正在挑戰美國宇航局的霸權地位。目前,太空探索和旅遊業由三大私營企業主導。它們分別是理察 布蘭森(Richard Branson)的維珍銀河(Virgin Galactic)、傑夫 貝佐斯(Jeff Bezos)的藍色起源(Blue Origin)和埃隆 馬斯克(Elon Musk)的SpaceX。

美國宇航局的土星五號火箭是什麼?

土星五號是美國宇航局為將太空人送上月球而建造的火箭。

土星五號是一種被稱為重型運載火箭的火箭,這意味著它非常強大——有史以來最強大的火箭成功飛行。

土星五號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被用於阿波羅計劃,也被用來發射天空實驗室空間站。

阿波羅11號:美國宇航局的土星五號火箭被用來把太空人送上月球。

每一枚土星V火箭大約有363英尺(111米)高,33英尺(10米)寬。

規模包括用足夠的液體燃料和氧化劑填滿一座小摩天大樓,足以炸毀一座小鎮。

1969年7月20日,這臺巨大的機器為世界上第一個載人登月任務提供動力,使阿波羅11號的太空人能夠在月球上行走。

隨後又有五次登月,儘管幾十年來無人返回。

SpaceX的飛船是什麼?

SpaceX執行長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在過去幾年推出了名為「星際飛船」(Starship)的巨型新發射系統的幾個版本。

他聲稱,從本世紀20年代中期開始,「星際飛船」將能夠搭載大約100人以及150噸貨物前往火星。

土星5號:天空實驗室空間站是由美國宇航局改造的土星5號火箭發射的。

美國宇航局還計劃在2024年用自己的火箭系統——太空發射系統(SLS)將人類送回月球表面。

然而,SLS項目比原計劃落後了數年,超出了數億美元的預算,這意味著伊隆·馬斯克(Elon Musk)正在把SpaceX的星際飛船作為替代選擇。

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本月早些時候表示:「這聽起來相當瘋狂,但有了一輛無人駕駛飛船,我相信我們可以在兩年內登上月球。」

所以,也許在一兩年內,我們就能派出太空人,我想在外面待四年。

最近一次關於SpaceX發射系統的演示是在去年9月。

SpaceX星際飛船:這枚火箭將攜帶約100人以及150噸貨物前往火星。

這些照片顯示下一代火箭高387英尺(118米),寬33英尺(10米)。

為了使助推器和火箭飛船系統成為現實,SpaceX正在德克薩斯州南部開發和發射原型機。

SpaceX的工程師們還在建造一個180英尺(55米)高的星際飛船系統的模型,名為「星際飛船Mark 1號」。

馬斯克透露,這款原型機有望在今年年底前進入軌道。

目前的計劃是用不鏽鋼建造SpaceX的星際飛船。馬斯克曾表示,不鏽鋼將使發射系統更耐用、可重複使用,而且成本更低。

相關焦點

  • 馬斯克:4年內,SpaceX的第一艘火星飛船將發射
    ,他的團隊將會加快創新步伐,即使這麼做「可能會損失幾艘飛船。」這是因為火星公轉時間比地球長,後者需要去「追上」它。如果4年內,星際飛船被成功發射到火星,那將會是馬斯克實現夢想的第一步。:平均每天3次航班,每年1000次航班,每次航班載荷超過100噸,10艘飛船每年就能將百萬噸載荷送上軌道。
  • SpaceX在5小時內,發射了60枚衛星,又升空了艘星際飛船
    ,這兩個項目基本上無關,但連續的發射和飛行仍特別證明了一件事:SpaceX仍一如既往地致力於這兩個最雄心勃勃的項目。假設所有60艘Starlink-11飛船在到達最後的軌道後都是健康的,SpaceX公司將有大約640顆運行衛星在軌道上。SpaceX公司計劃本月再進行兩次星鏈計劃的發射,在10月之前至少再發射一次,即傳說中的「Starlink-14」。
  • NASA旅行者1號和2號飛船的主要成就
    行星第一1977年發射的「旅行者」號在與外太陽系氣態巨行星的相遇中帶來了許多驚喜和發現:木星, 土星, 天王星和海王星。1977年至1990年期間,特派團取得了以下成績:第一艘飛越太陽系外四顆行星的宇宙飛船(旅行者2號)第一次發現四顆外行星(都是宇宙飛船)的多顆衛星的任務:木星3顆新衛星土星4顆新衛星天王星11顆新衛星海王星6個新衛星第一艘宇宙飛船飛越四顆不同的目標行星(旅行者2號)第一艘訪問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太空飛行器(旅行者2號)第一個拍攝木星
  • 5艘飛船正離開太陽系,最遠已225億公裡,NASA想幹啥?
    然而你可能還不知道的是,目前還有三艘飛船也在飛向星際空間,有兩艘甚至還早於旅行者1號和2號出發,總共有5艘飛船會進入到星際空間,其中4艘都攜帶了讓一些人覺得不寒而慄的東西——太陽系和地球在宇宙空間的準確位置,只有最後出發的一艘,雖然有人提議也標上地球的位置,但最終沒有付諸實施。
  • 5艘星際飛船正飛離太陽系,暴露地球位置和人類信息,NASA要幹啥
    過去數十年來,美國宇航局(NASA)相繼發射了5艘星際飛船,它們都在飛離太陽系。然而,這些星際飛船攜帶著地球的位置和人類的信息,一些人擔心這會向宇宙暴露出地球,置人類於未知的危險之中。那麼,NASA到底想幹什麼呢?
  • 馬斯克:4年內,SpaceX的第一艘火星飛船將發射
    馬斯克稱,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的團隊將會加快創新步伐,即使這麼做「可能會損失幾艘飛船。」對此,馬斯克信心滿滿:「如果不是窗口期,SpaceX三年內可能就會向火星發射一些東西。」火星每26個月進入一次窗口期,在那段時間,火星與地球的距離最近,也最適合進行發射任務。這是因為火星公轉時間比地球長,後者需要去「追上」它。
  • SpaceX星際飛船要在海上發射?馬斯克:怕擾民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執行長埃隆·馬斯克(Elon Musk)證實,旨在將人類送上火星的星際飛船可能從海上發射,這樣做的原因是飛船起飛頻繁且噪音太大。在前幾天一次關於未來太空旅行的對話中,馬斯克表示,從長期來看,星際飛船及其運載火箭將「主要從海洋太空港發射」。他後來澄清說:「偶爾也可從陸地起飛,但每天頻繁的飛行可能需要大約30公裡的淨空區域,才能避免對周圍產生噪音影響。」
  • Spacex星際飛船的變遷史,馬斯克的星艦是怎麼來的(四)?
    58米(190.3英尺)高的BFR助推器重達3065噸,由31臺猛禽發動機提供動力,產生52700千牛(11847400磅)的推力,這相當於35架A380飛機產生的推力。這艘大型獵鷹船(BFS)的長度縮小到48米(157.5英尺),它的增壓體積為825立方米,無載荷重量為1185噸,返回有效載荷高達50噸。
  • 第四艘星艦開造,SpaceX開外掛,高密度建造下一代飛船
    尤其在研製土星五號火箭階段,採用了高密度、流水線式超常規開發模式。一號在發射,二號在測試,三號在組裝,四號在製造,五號在設計研製……每一枚火箭發射間隔最多半年。這樣才造就了短短8年美國就能登月的奇蹟。 儘管SpaceX建造星艦動用的資源無法跟當年登月相比,但在技術相對成型、資源有效配置的情況下,一家私營太空企業甚至可以做到更專注更高效。
  • SpaceX推出不鏽鋼太空飛船,火箭推力是土星五號的2倍
    據《今日美國報》28號的報導,在美國德克薩斯州的SpaceX試驗場內出現了一個巨大的閃著金屬光澤的飛船。這型飛船名為"星船"是一種計劃用於運送人員和貨物來往於月球或火星的一種超級運載工具。目前日本富豪前澤友作已經與SpaceX公司籤訂了合約,將是第一位乘坐這型飛船前往月球旅行的人,預計於2023年前後升空。不同於我們平常見到的細高的多級火箭,"星船"由一枚巨型的助推火箭和一艘飛船組成。碩大的助推火箭直徑9米,高68米,內部由37臺"猛禽"發動機提供動力,提供足足7300噸推力,是用於完成登月計劃人類史上推力最大的"土星五號"火箭的兩倍。
  • NASA太空人蘇尼·威廉士為波音公司新飛船命名
    波音公司是美國第一艘從太空返回陸地而不是海洋的CST-100星際飛船,它被命名為「卡利普索」。美國宇航局太空人蘇尼·威廉士在12月22日指揮這次未經改裝的軌道飛行試驗,他獲得了命名太空艙的榮譽。「我想是對其他探險家和他們所乘飛船的敬意,我想我們會叫她『CalpPSO』。」威廉士站在新墨西哥美軍白沙飛彈靶場上對記者說道。
  • 獨家:四分鐘,看懂SpaceX星際飛船的動力秘密!
    測試版星際飛船直徑9米,但相比於最終版的星際飛船更短,也沒有舷窗。最終版的載人星際飛船與測試版大致相同,但其將會有舷窗。這艘不鏽鋼製成的飛船將安裝在一枚名為「超級重型」的大型火箭的的頂部,並被發射進入深空。
  • ...但星際飛船可能在2020年年底前為首次軌道發射嘗試做好準備
    據外媒報導,儘管 SpaceX 第四代星際飛船原型 SN4 最近在測試中爆炸,但該公司高管認為,星際飛船仍可能在 2020 年年底前為首次軌道發射嘗試做好準備。(星際飛船是 SpaceX 的一個新項目,與載人龍飛船並非同一件事情)即使首次發射失敗,這個裡程碑也將是航天史上最大的顛覆性事件之一,因為它證明土星五號(Saturn V)級運載火箭可以在簡單的設施中建造,使用普通材料,價格也更低廉。就像獵鷹 1 號火箭在成功到達軌道之前經歷了三次發射失敗一樣,星際飛船的首次軌道發射也很有可能會失敗。
  • 埃隆·馬斯克最新透露了SpaceX星際飛船將採用的體積大小
    對於這個整流罩尺寸對比圖,馬斯克解釋道:「星際飛船整流罩實際上比這裡顯示的要高。圓頂也將更為平坦,更多的尖端可以接近,可用容積~1000立方米。」事實上,這張圖片也有助於我們更清楚地了解目前在SpaceX所進行的項目規模。
  • 馬斯克揭示星際飛船藍圖:未來可同時發射 100 人去太空
    這種飛行器甚至有了個新名字——星際運輸系統(ITS),因為馬斯克聲稱它的運輸範圍可能遠遠超出火星。這將是有史以來最強大的火箭,輕而易舉地蓋過了美國宇航局將人類送上月球的土星五號火箭(Saturn V)。2017年,馬斯克縮小了上述系統的規模。在IAC的另一次演示中,他展示了更薄更短的火箭和飛船組合,而且它只需要31臺發動機,而不是42臺。
  • SpaceX將再一次進行星際飛船測試
    馬斯克也不相信星際飛船SN8這次發射就能成功,但他依然決定試飛。在過去一周左右的時間裡,埃隆·馬斯克(Elon Musk)至少發布了7條關於星際飛船原型機SN8的推特,試圖管理公眾對星際飛船首次高空飛行的期望。與之前的版本相比,SN8看起來更像一枚真正的火箭,而且它可能是首個實現高空飛行的火箭。先前的幾個版本的星際飛船「跳」到近500英尺(150米)的高度才起飛。
  • SpaceX載人飛船試飛時間 SpaceX載人飛船高清圖 spacex領先中國多少
    昨日,美國宇航局(NASA)表示,SpaceX載人飛船將於 1 月 7 日從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試飛。NASA表示,SpaceX的「Crew Dragon」飛船將於 1 月 7 日利用SpaceX「獵鷹 9 號」火箭首次發射。
  • 首次正式商業載人航天任務成功發射,馬斯克讓...
    其中,波音公司製造的CST-100星際航線(Starliner)飛船於去年年底進行了無人試飛,計劃與國際空間站對接。但由於任務計時器出錯,飛船燃燒的推進劑超過預期,因而偏離了原定航線,錯過了與空間站對接的機會。就在上周,NASA宣布星際航線的下一次無人測試將於2021年一季度進行,而首次載人飛行預計至少要到明年夏天才能進行。
  • 土星五號火箭以什麼流程把阿波羅11號送往月球?
    (Apollo 11)由土星五號火箭發射,實現了人類首次登月。default/files/thumbnails/image/s16-060_ssc-20160616-s00372_saturn_v_stage.jpg) 那麼,點火之後,土星五號火箭是以什麼流程把阿波羅飛船送往月球的呢?
  • 【新中國史】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發射成功
    基於我國國情及實際考慮,工程從飛船起步,按「三步走」發展戰略實施:第一步,發射載人飛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開展空間應用實驗。第二步,突破航天員出艙活動技術、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發射空間實驗室,解決有一定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第三步,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由此踏上徵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