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何以在講故事中「演化」?

2020-11-05 彤兒168

讀完《人類簡史》,顛覆了我以往的認知。原來咱們中國人不過是東非一隻古猿的後代,什麼北京猿人,元謀猿人都是由其演化而來了,是他們真正生物意義上的子孫。看來我們兒時讀的教科書也並非十分靠譜。過去覺得板上釘釘子的事,也不是那麼牢靠。

人類演變經歷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學革命。而智人能夠從眾多動物脫穎而出,成為地球的主宰,成為生物鏈的頂端,卻是因為智人喜好八卦,編造故事。虛擬化的故事讓智人有了精神的支柱,團結的力量。比如宗教,信仰,理想,主義等等都是智人講故事的結果。

讀了此書腦洞大開,真是不可思議,喜歡聽八卦原來是人類為了生存演化出來的興趣愛好?!

依託現實的想像越真實越有煽動力和影響力,當這類影響力達到一定程度就形成了一種文化,而在這種文化上加上信仰和某種精神寄託,便成為了宗教。

人類喜歡八卦,虛構故事,成就了智人進步和發展,戰勝其它物種,成為動物界的老大!呵呵,可笑吧,然經作者的論證,覺得還是科學的,可信的。

哈哈,這樣看來,聊八卦的盡情的聊八卦,當作家的盡情的編故事,如此,不僅能讓八卦者一吐為快,令作家錢袋增加份量,又能利於社會進步,真可謂一石三鳥,何樂而不為呢!

這話俺不過是玩笑一句,不必當真!


相關焦點

  • 人類演化歷史上的那些「八卦」故事
    描述遠古人類的影片或圖片中,他們用以遮住身體某些部位的是樹葉或獸皮。相信在更早的時間,遠古人類是不穿衣服的——他們有厚而長的體毛禦寒。
  • 8歲+看的【宇宙誕生+人類演化】
    兩本書,一本講「宇宙」,另一本講「人類的演化」。比如《人類的旅途》中,講地球大爆炸和恐龍滅絕:相比《宇宙的徵程》,《人類的旅途》還有更多人文內容,引發我們對未來生活的思考。《人類的旅途》中包含了對戰爭的反思同時,在故事主線進展的同時,還有一條線也在開展,那就是每頁邊上的知識模塊,讓孩子在閱讀中積累很多乾貨。
  • 人類為什麼要講故事
    群體感既表現為對自己人的認同與接納,又包括對異己的排斥與抵制,語音因此成為識別敵我友的利器,在用聲音統一自己的民族上,許多偉大的故事講述人都做出了自己的貢獻。進入文明社會之後,敘事中仍然留有八卦之類行為的蛛絲馬跡。人類許多行為都和群體維繫有複雜的內在關聯,只有牢牢地把握住這種關聯,我們今天的研究才不會迷失方向。
  • 人類不是地球生命演化的旁觀者
    而研究自然的歷史,即便是在以億年為時間單元的地質史中,講述地球40多億年來生命起源與演化的歷史,也是極為少見的。探索生命演化歷程有什麼用?地質學家探究漫長歲月中地球上發生的那些事兒,是否真實可信?100多年來,伴隨著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地質古生物學中很多已經成為定論的內容,都在不斷地改寫。可以這麼講,自然的歷史就是一個不斷被改寫的歷史。
  • 《生命的躍升》:生命演化的十個精彩故事—新聞—科學網
    生命是怎樣從無到有,又是怎樣跨過關鍵演化步驟的呢?在《生命的躍升:40億年演化史上的十大發明》一書中,生物化學家尼克·萊恩對此進行了深入而又精妙的闡述。 作者以深厚的學術功底和敏銳的洞察力,結合生物化學、古生物學、發育生物學、神經生物學、結構生物學、比較基因組學等多個學科的最新科研成果,從最初在深海熱泉中生命的起源到人類意識的誕生,從植物光合作用的產生到動物運動能力的獲得,從在微小細菌中脫穎而出的真核細胞到出現於中生代並最終在新生代大放異彩的熱血動物,講述了一個個精彩的故事。
  • 為什麼時常感覺人類只有幾千的歷史?因為我們剛剛學會講故事
    在世界各地不知名的山洞、湖泊和島嶼中,還不知道分散著多少今天人類的表親兄弟。從200萬年前到1萬年前,整個世界同時存在著不同的人種。但是,從一萬年前開始,一個叫做智人的人種,就是我們人類自己,橫掃了幾乎所有的大陸和海島。他們不僅屠殺大型動物,而且對這些表親兄弟同樣無情。到現在,你所能知道的只有我們智人,因為只剩下了我們智人。敘述智人的歷史,就還要回到非洲。
  • 賴建誠:為什麼宗教有助於人類演化
    他一生都用猶太人使用的意第緒語寫作,作品中可以看到許多對信仰上帝的詰問。上面那句話出自長篇小說《奴隸》,點出宗教的另一個面向:宗教不(必然)是人與神的關係,宗教還有一個重要的社會性特質,就是建構人與人的關係。這隱含了一個概念:宗教是幫助人類(社會)演化的一環,人類其實需要宗教。談到演化,第一個想到的應該是達爾文提出的演化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
  • 《生命簡史》:人類不是地球生命演化的旁觀者
    地質學家探究漫長歲月中地球上發生的那些事兒,是否真實可信?這是個問題。一百多年來,伴隨著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地質古生物學中很多已經成為定論的內容,都在不斷地改寫。可以這麼講,自然的歷史就是一個不斷被改寫的歷史。探究生命演化的奧妙,不僅與科學研究有關,更和人文情懷有關,因為這些年來生態環境變遷,和人類的生存現狀緊密相連。
  • 人類在演化中丟失了一對染色體,這會是外星人的傑作嗎?
    按照這個分類標準,人類屬於智人種,人屬,人科。人屬家族中曾經至少存在過17種人種,但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都滅絕了,然而人科家族還有別的成員,黑猩猩就是其中一位。但是,人科家族的其他成員中,染色體數量與智人都不相同。
  • 「智趣歷史」萬千物種為啥人類能夠統治地球,專家:人類會講故事
    達爾文說過,人類也不過是另外一種動物。在200萬年前,史前人類對環境的影響也不見得比猩猩、螢火蟲或是水母來得多。甚至在最早人類出現的時候,人類不過是大草原上的小可憐,是大型食肉動物的盤中餐。但是目前來說,為什麼是我們人類統治了地球,如果我們把人類和其他動物放在同一個維度去比較,就會發現人類在自然界中有著超然的地位而不可動搖。
  • 科學中有故事 故事中有科學
    【著書者說】很多年前,我在中學講授化學,也講過一段時間地理,那時候,我是一個文學愛好者,讀了很多書,讀的書也很雜,包括文學、傳記、哲學、地理、歷史等,在我的讀書單中,也有很多自然科學書籍。後來成為大學老師,主講無機化學,也講過科學史,甚至還講過一段時間文明史。
  • 人類演化的故事——還原化石背後的真相 | 宇宙自然生命簡史 67
    關於人類的起源,很多人有一個誤解,以為我們是從猴子或者黑猩猩演化來的。
  • 臺北雙年展:人類自然書寫的演化歷程
    此次雙年展關注與人類切身相關的環境與生存議題,探究自然生態系統持續演變的特質,以及這項特質如何被反映在藝術與機構的運作機制中。 本屆雙年展參與者除藝術家外,還有科學家、社會學者、都市規劃者、社會運動人士、作家、建築師、紀錄片導演、非政府組織成員等,藉由多元形式的實踐與創作,重新觀照人類在自然中的角色。
  • 1月螢屏偶像劇來勢猛 《何以笙簫默》引關注
    這個1月,當看到一大茬青春偶像接力螢屏談戀愛講夢想時,縱使你早已遠離青蔥校園不問讀書事,也能判斷出,喜歡熱熱鬧鬧看愛豆的孩子們又放假了。  以《何以笙簫默》為先鋒,1月的偶像劇可謂來勢頗猛,有古裝有現代,有職場有軍旅,多種口味情節劇正在摩拳擦掌欲吸睛。
  • 同樣是演化了幾億年,為什麼恐龍沒有像人類一樣,演化出文明?
    我們經常會把恐龍和人類作為對比,並且把恐龍當作是地球的上一任霸主,而人類是現如今地球霸主。從某種程度上講,人類和恐龍都很相似,都佔據地球主要的生態位;都對自身所在的生態系統有著重要影響。但是人類和恐龍也有明顯的不同,那就是恐龍沒有演化出文明,而人類擁有了文明。
  • 人類在演化過程中,有過哪些天敵?
    人類在進化過程中,輸給過很多動物,比如:恐龍,恐貓,尼安德特人等,但最終人類憑藉著自己的力量,站到了食物鏈頂端,成為地球的主宰(不考慮微生物的情況下)。如果你穿越到了此時的地球,你就會發現此時恐龍才是人生贏家,而人類的遠古祖先在恐龍面前毫無勝算。
  • 人類在演化過程中,有過哪些天敵?
    人類在進化過程中,輸給過很多動物,比如:恐龍,恐貓,尼安德特人等,但最終人類憑藉著自己的力量,站到了食物鏈頂端,成為地球的主宰(不考慮微生物的情況下)。 大雨導致地球植被發生了改變,原本的草原地區由於降雨豐富,逐漸演化成了森林,同時由於地球溫度較高,因此極地地區沒有了永久冰川,取而代之的是雨林景觀。
  • 人類在演化過程中輸給過哪些動物?
    人類在進化過程中,輸給過很多動物,比如:恐龍,恐貓,尼安德特人等,但最終人類憑藉著自己的力量,站到了食物鏈頂端,成為地球的主宰(不考慮微生物的情況下)。合弓綱與蜥形綱羊膜動物類群中有兩個主要的生物群,一個是合弓綱,一個是蜥形綱。其中合弓綱就是人類的遠古祖先,而蜥形綱則是恐龍的祖先。
  • 一份讓你更好理解人類演化、社會運行邏輯的書單(上)
    巴斯夏是一位講故事的高手,把自由社會,自由經濟的真諦融入幽默風趣而又深刻的故事之中。巴斯夏對流行於那個時代的幹預主義政策的種種謬見迎頭痛擊。本書的第一章「看得見的和看不見的」被本人列為公共政策評價六大準則之一。「在經濟領域,一個行動、一種習慣、一項制度或一部法律,可能會產生不止一種效果,而是會帶來一系列後果(間接後果和遠期後果)」(巴斯夏2012:5)。
  • 史前史的啟示:人類如何演化
    對於考古學家而言,解釋人類如何演化並不是容易的事情,至今也沒有完善的方案。人類作為一個物種,屬於靈長目狹鼻猴亞目人猿超科……生物學家給了人類在自然界中一個明確的位置,並且建立了人類演化的基本原理,那就是進化論。人是進化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