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有個最牛「彩蛋村」,村裡養的雞聽搖滾樂,下「七彩蛋」

2020-11-30 大眾網

  純白、瓦灰、橄欖綠、淡紅、牙黃、天青⋯⋯一張蛋託裡42個雞蛋,幾乎沒有同一個顏色的,個頭比普通雞蛋小一些,如果不是親眼看著李聖臻從雞棚裡撿出這些蛋,真難相信這是由一間雞舍裡的同一種雞在同一天產出的。

  李聖臻是商河縣玉皇廟鎮大張家村人。她和村裡的148戶村民,共養殖了50多萬隻產這種「七彩蛋」的山雞,每年,5000多萬隻「七彩蛋」銷往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的中高端超市與星級酒店,被眾多講究口味的老饕和追求營養的父母消費。這種雞蛋在濟南本地很難見到,因此少有人知,商河大張家村其實是江北最大的七彩山雞養殖基地。

  「滑翔雞」和放搖滾樂的雞舍

  大多數人印象裡的養殖家雞,總是低頭在土裡刨食,見了人過來就咯咯閃開。而新時報記者第一次見到大張家村養的「七彩山雞」時,隔很遠就能聽到一串咕咕咕的聲音,鐵絲網內,雞群個個昂首挺胸,在寬廣的空間內漫步,有些雞聳肩縮頸,作勢欲啄;有些雞一躍老高,張開翅膀能滑翔出二三十米遠。

  大張家村村委委員張志謙家養了3000多隻雞,他告訴新時報記者,這種「七彩山雞」的雞苗來自廣州、上海等地,價格基本到了國內養殖雞苗的天花板,1隻三四個月大的小雞就要3元錢,養到產蛋期還需要四五個月,而由於小雞彼此間的攻擊性太強,1000隻小雞中只有約200隻能活到產蛋期,「非常金貴」。

  自家養了1萬多隻小雞、6000多隻成雞的李聖臻算是村裡養雞最多的。每天早7點左右,她就要將1000多斤重的精飼料分多次扛上小車,再將飼料分別放入四五十個飼料槽中,餵雞的過程長達3小時左右。「都是最好的綠色飼料,有玉米、麥麩、小米等。」李聖臻表示,一隻雞平均每天要吃掉近2角錢的飼料,光飼料成本一天就是2000多元,除飼料外,在雞棚內雞也會啄食泥土中的蟲子、草莖等。

  下午2點左右,是李聖臻到專門搭建的「產蛋房」撿雞蛋的時間,通常要一直撿到傍晚。在這間幽靜的「產蛋房」中,時常會飄著音樂,有京劇也有搖滾,有節奏舒緩的曲子也有較為激烈的。「放音樂給雞聽,一個是給它們調節心情,另一個也是為了讓它們習慣各種各樣的聲音,避免人進來弄出響聲讓它們受到驚嚇,出現撞籠現象。」李聖臻說。

  「神奇蛋黃」和本地買不到的蛋

  「你看,這是剛從雞棚裡撿出來的雞蛋,幾乎沒有同一個顏色的。」李聖臻指著蛋託上42個新鮮的雞蛋說。這些雞蛋比市場上常見的雞蛋小一些,但顏色五彩繽紛。「哪怕同一隻雞不同日下的蛋顏色也不同,我們也不懂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很期待有專家能研究一下。」李聖臻說。

  「七彩蛋」雖個頭小,但蛋黃卻跟普通的雞蛋大小差不多。「普通的雞蛋,蛋黃拿牙籤一攪就散了,用手也沒辦法單獨把蛋黃拎起來,但這種雞蛋就能。」張志謙打破一個「七彩蛋」,蛋黃大且飽滿,顏色金黃。他用手單獨抓出蛋黃,蛋黃宛如果凍,凝而不散,並未順著他的手指下流。

  「這種蛋黃的密度要大於市面上普通的雞蛋蛋黃,經權威機構檢測,蛋白質和胺基酸含量都是普通雞蛋的3倍左右。」張志謙表示,「七彩蛋」的甄選標準是蛋殼清潔完整,殼上有一層白霜,色澤鮮明,向蛋殼上哈口熱氣,鼻子湊近去聞,能聞見輕微的類似生石灰的味道,就代表是新鮮的雞蛋。

  由於養殖成本較高,這種「七彩蛋」在濟南市場上較為罕見。「一隻雞一生也僅能產150個至170個雞蛋,平時我們自己都捨不得多吃,鋪貨主要針對在北京、上海、廣州這樣的一線城市的大型商超與星級酒店。」大張家村村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彩蛋村」和一線城市的訂單

  在大張家村裡的600餘戶人家裡,像李聖臻這樣以養「七彩山雞」為主業的有148戶,村裡最大的特色就是雞棚遍布,共有200多個,全村共養了50多萬隻「七彩山雞」。

  「大張家村的土地屬於『白沙土地』,不適宜發展種植業,隨著肥力逐年消耗,紅薯等作物也逐漸不好種了,村委班子一直在想方設法為村裡找到一種合適的支柱產業,後來決定重點發展養殖業。」大張家村村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約12年前,村委會通過網絡了解到這種在養雞業中屬於高端品種的「七彩山雞」,又在鄰村看到少量養殖的這種雞,很感興趣,就嘗試引入這種雞。

  「建一個雞棚就要30萬元左右,最開始村裡僅有4戶人家嘗試養殖,張延華、張玉軍二人合養了1000隻左右,算有點規模,其他兩人養的也比較少。」該負責人表示,當村裡嘗試打開銷路時,發現德州、臨沂等地不少商超和酒店青睞這種「七彩蛋」,不用費很大力氣推廣就有不少訂單,後來村裡養雞的人家逐漸多了起來,不少村民貸款養雞。

  「村裡養雞的『傳幫帶』氛圍一直非常好,村委會鼓勵大家總結經驗,辦『養雞班』,讓養雞早、養得好的多做報告,講鐵絲籠子該怎麼扯,怎麼提高雞苗成活率等,大家也都不藏私,逐漸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技術體系。」該負責人表示,最開始的幾年,「七彩蛋」銷路主要在省內,在全國打開名氣靠的是5年前一場在泉城廣場舉辦的農副產品展銷會,很多外地經銷商對這種外表漂亮、營養價值高的雞蛋非常感興趣,「七彩蛋」逐漸走入不少一線城市,省內市場上反而少了。

  「後來我們也開了淘寶天貓店,通過網絡渠道推廣,效果很好。」負責人表示,目前大張家村平均一天的雞蛋總產量在15萬個左右,2019年全村雞蛋總銷售量多達5000餘萬個,已成為江北最大的「七彩山雞」養殖地。

相關焦點

  • 「禁野令」下濟南螞蚱養殖戶「慌了神」,能不能吃盼有說法
    在濟南章丘多個村莊,不少農戶把養螞蚱當成一門「致富經」,一年忙碌五六個月,收入能有二三十萬元。然而,今年2月全國「禁野令」出臺後,螞蚱養殖戶們集體「慌了神」,今後還能不能售賣和食用螞蚱,目前仍沒有得到明確的說法。如今,大棚內新一茬的螞蚱即將出棚,數千萬隻螞蚱正面臨「賣不了、放不得」的窘境。
  • 新餘有個「寶藏村」,村裡數萬條「科技魚」即將上市
    新餘有個「寶藏村」,村裡數萬條「科技魚」即將上市 2020-12-01 17: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濟南版「嚮往的生活」什麼樣?這個村用4年時間給出答案
    整個村子,像他這樣的「新村民」一共有24戶,其中年紀最大的94歲,最小的也已經50多歲。在這裡,「民宿」已經成為村民「字典」裡標紅的詞彙。無論是坐在村頭乘涼的大嬸,還是扛著鋤頭農忙的大叔,只要提「民宿」,他們立馬明白啥意思,會操著鄉音熱情地指路。他們理解中,「民宿」等於是「來租房的」。位於濟南市柳埠街道的泥淤泉西村,因村內有濟南七十二名泉之一的泥淤泉而得名。
  • 深山放天牛 雞牛套養效益好
    在百山祖鎮黃皮村的後山上,有個黃牛養殖場。冬雨連綿,氣溫驟降,每逢這個時節,禮銀家庭農場飼養的四十多頭黃牛便會從高山上下來,回到山腳溫暖的牛圈過夜。黃牛休息一晚後,一大早,農場的負責人吳禮銀便趕著飢腸轆轆的牛群,到村子周邊的草場放牧。
  • 「餓了吃青草,饞了吃螞蚱……」你還記得草原綠鳥雞的味道嗎?
    在東勝有這樣一群「綠鳥雞」餓了吃青草饞了吃螞蚱>過得很是「瀟灑」今天就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眼前見到的就是柴登村澤潤養殖合作社養殖的「綠鳥雞」。養在林子裡,一方面雞的產蛋率高,另一方面肉質也要比普通的雞鮮美。村裡建了這個養殖場,我平時沒事就過來幫幫忙,順便打掃一下衛生,一年能掙四萬多。——罕臺鎮村民 蘇美芬蘇美芬是罕臺鎮的村民,由於屬於轉移農民,她家裡的土地已經被整合了,在家裡也是閒著,正好村裡有了集體合作社便走進了合作社幹起了養殖營生。
  • 濟南一村將整體搬遷:房屋開裂 村民膠帶粘牆縫
    濟南劉河村將整體搬遷:房屋開裂 村民膠帶粘牆縫  齊魯網濟南10月12日訊(記者 李瑞平 張偉) 濟南日前確定了5個整合搬遷村莊試點名單,分別為章丘劉河村、歷城老峪村、南田村、長清土屋村、平陰西溼口山村。
  • 百縣千村行(123)|五鳳村養牛脫貧過上「牛日子」,來看看村裡的土味...
    川報觀察記者 鄧翔灃 王吉南 羅之颺「養好牛蓋新樓」「養最壯的牛,致最富的路」……一走進宜賓市筠連縣筠連鎮五鳳村,目光所及之處,都有「牛」這個元素。花式養牛宣傳標語、樓房牆壁上活靈活現的牛圖案,這個村和牛究竟有什麼關係?養牛,讓五鳳村實現脫貧過上「牛」日子。
  • 故事:駝夫養了十年的牛要殺時,這頭牛流下了眼淚,原因讓人心寒
    李家村有個老頭李駝夫六十來歲,駝著背,家裡就一畝三分地,一件像樣的家電都沒有。李駝夫的真名其時叫李春國,但由於駝背所以大家都叫他李駝夫,由於李駝夫從小就父母雙亡,自己身殘,到了六十多也沒有娶得老婆。牛市場李駝夫平時就養了一頭牛,是用來耕田的,家裡除了李駝夫就是雞鴨牛,李駝夫養了一頭牛三年了,他想把這頭牛賣掉再換一頭母牛,這樣要是生了小牛還能賣錢,於是在鎮上趕集這天,李駝夫就牽著他家的牛到了牛市場賣,把老牛賣了之後換得六千二百元錢,這時他就開始找頭小牛,看了很久的市場就是沒有一頭能讓他看上,要麼太貴,要麼覺得牛不值這個價,正當他想回家走的時候,突然有個農夫牽一頭小牛過來
  • 雞時將到,那些你需要知道的雞事(有彩蛋)
    英國分子生物科學家奧利弗•哈諾特指出:沒有了雞肉的供應我們將面臨一個「挨餓的世界」作為人類肉食的主要來源之一雞的數量大大超過了豬、牛等家畜外加貓類和狗類的總和人類每年要消費超過1億噸雞肉和1萬億隻雞蛋雞是人類的好朋友因為它們很好吃所以要善待我們的朋友
  • 牛可以近親繁殖嗎?牛近親繁殖對後代有影響嗎?
    文/農夫也瘋狂 在過去農村裡很多人家中都會養一頭牛,如果經濟條件差一些的,則會幾戶人共同養一頭牛。因為在過去機械化沒有今天普及,而農民種植的土地比較多,像翻耕土地、耙田、犁地這些農活都是非常辛苦的,純人工來完成效率低,並且還容易耽誤農時。如果養了一頭牛,那幹活就要輕鬆多了。
  • 中國最牛的學霸村,19年高考3人進清華北大,就在福建!
    但是大家也都知道,清華大學是有多麼的難考。今年全國高考考生逾千萬,可能進入清華的不過3800餘人,其中還有幾百人的留學生。可就是有一個村,3人上了清華北大,14人被211錄取的,被稱為「中國最牛的村」。
  • 定遠一隻雞有「公雞頭 母雞身」 不會下蛋會打鳴
    動物一般都分公母,例如公雞母雞,就比較好區分:公雞體型較大,毛色鮮亮,而且有高高的雞冠,和長長的墜子。而母雞體型相對較小,毛色和雞冠,也沒有公雞那麼明顯。然而,在定遠縣倉鎮的倉南村,村民王朝安家卻養了一隻「怪雞」——它有公雞的腦袋,母雞的身子,雖說不下蛋,偶爾卻會打個鳴,你說奇怪不奇怪。
  • 孫漂亮盛世美顏把雞嚇倒,小綿羊演出倒地碰瓷,玩梗還是雞條牛
    孫漂亮盛世美顏把雞嚇倒,小綿羊配合演出倒地碰瓷,玩梗還是雞條牛。之前雖然經歷過好一陣子的停播整改風波,但是在整個節目製作團隊的不懈努力下,雞條在近期又回歸了。這個才回歸不久的節目逗趣氛圍依然不變,最新幾期又是圈粉無數。
  • 村裡最遠那一戶⑫丨壺瓶山上,一個倔強又聰明的「豬老倌」
    ——習近平他們是村裡最遠的那一戶,交通更不便,信息更閉塞,機會更稀缺,脫貧的任務更艱辛,脫貧的期盼更迫切。 最偏遠的那戶人家,繫著最深切的牽掛。黨和政府的關懷從未缺位,精準幫扶的努力從未鬆懈,邁向小康的腳步從未停歇。 我們從湖南14個市州各選一個村,聚焦每個村最遠的那一戶。
  • 軍醫變傻女,她空間藥田萬畝,搖身變村裡最吃香的崽!穿越種田文
    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薦的是」軍醫變傻女,她空間藥田萬畝,搖身變村裡最吃香的崽!」希望小編的推薦能讓大家喜歡,從此告別書荒!標題來自本文推薦的第四本小說,小說講述的是女主穿越古代變傻女,還好她空間有藥田萬畝,從此搖身變村裡最吃香的崽的故事。感興趣的小夥伴,趕緊點擊書籤閱讀!
  • 12年,懸崖上鑿通出村「最後一公裡」
    新京報記者坐車盤山而上,路程雖陡峭,但通村的硬化路平坦而快捷。如今,通往巖頭村有了硬化路。新京報記者 李傲 攝十多年前,巖頭村還被大山阻隔,出行難曾是全村人最頭疼的事。1997年,巖頭、垮石巖等11個村的民眾修築了4.5公裡長的主幹簡易公路。
  • 濟南最高山下的小山村,泉水數不勝數,農家砂鍋燉雞令人垂涎
    濟南南部山區的梯子山,海拔976米,是濟南最高峰,主峰聳入雲端,氣勢蒼茫。梯子山至今還是一座未開發的景點,原始自然生態環境優美,是很多驢友的打卡地。漫山遍野的連翹花海,一片嫣黃,好似蠟染的一幅山水畫。山坡下有個花海掩映的小山村叫梯子村,一個20多戶人家的小山村。
  • 「朝天旅遊」廣元朝天小村莊大變化,麻柳鄉天星洞村舊貌換新顏
    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麻柳鄉天星洞村緊盯脫貧短板,狠抓基礎設施、住房建設、人居環境整治、富民產業培育等重點工作,目前,村裡實現了戶戶有增收門路,家家有產業支撐,這個昔日的貧困小村莊徹底改變了面貌。【麻柳鄉天星洞村種養殖大戶 李建民】我們可以給提供種苗、技術、銷路,他們就可以放心大膽的養,沒有後顧之憂。【麻柳鄉天星洞村3組村民 劉德傑】我昨年養了500隻雞,剛賣完了,賣了接近四萬元,純收入有兩萬元錢,這批賣了過後,我準備預計再買500隻,另外我還養的有豬,我預計今年豬和雞可以賣五六萬元。
  • .| 真情灑滿黃土地 ——記吳起縣廟溝鎮三合掌村第一書記藺文淵
    這是吳起縣廟溝鎮三合掌村村民的口頭禪。村民口中所說的「藺書記」就是藺文淵,他是縣市場監督管理局選派到廟溝鎮三合掌村的第一書記。 「去年豬肉價格好,讓我多收入了近萬元,今年我還想多養幾頭豬。閒了你來幫我好好參謀一下,還想讓你再幫我聯繫買幾隻豬崽。」正在果園進行春季果樹管護培訓的藺文淵接到建檔立卡戶牛世金的電話後回復道:「沒問題。」
  • 隆昌市迎祥鎮飛蛾村:幹群合力養瑤雞 放「飛」致富小康夢
    走近,出現在眼前的雞越來越多。該村支部書記楊邦春有些自豪:「這就是我們村裡發展的產業,瑤雞!」佔地400平方米的雞舍,加上30畝跑場,養殖著近3000隻瑤雞。因為跑場地勢開闊平整,加上周圍種植著藍花楹,比較涼快,生活在這裡的瑤雞個個精幹活潑,競相飛奔,場景十分壯觀。說到這個養雞場,楊邦春打開了話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