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昌市迎祥鎮飛蛾村:幹群合力養瑤雞 放「飛」致富小康夢

2021-01-07 澎湃新聞

楊邦春(左)和葉聲亮(右)查看瑤雞長勢

寬敞的養殖場

工作人員給瑤雞餵食

藍花楹樹下,數千隻瑤雞悠閒覓食;雞舍裡,聞不到濃烈的糞便臭;養殖的瑤雞採用五穀雜糧特製的食料生態餵養,確保了雞的品質——在隆昌市迎祥鎮飛蛾村,一個以村幹部帶頭成立專業合作社,並帶動村民致富奔小康的養雞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8月24日,記者走進飛蛾村,去感受那一股火熱的創業熱情——

◇本報記者 丁潔

實習生 諶清山 文/圖

成立合作社,

昔日貧困村開始集體養瑤雞

8月22日,暑熱難消。在隆昌市迎祥鎮飛蛾村7組的地界,穿行在一片茂密的藍花楹樹間,讓人感受到了一陣清涼之意。遠處,雞鳴聲不時響起。走近,出現在眼前的雞越來越多。該村支部書記楊邦春有些自豪:「這就是我們村裡發展的產業,瑤雞!」

佔地400平方米的雞舍,加上30畝跑場,養殖著近3000隻瑤雞。因為跑場地勢開闊平整,加上周圍種植著藍花楹,比較涼快,生活在這裡的瑤雞個個精幹活潑,競相飛奔,場景十分壯觀。

說到這個養雞場,楊邦春打開了話匣子。從2018年開始,村裡就一直在籌劃著要發展一項產業,能帶動村裡的產業發展,還能讓村民也跟著一直致富。

村裡有30畝左右原本流轉出去的藍花楹林地,把這片地利用起來養殖跑山雞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見多識廣的楊邦春曾對廣西產的瑤雞有所了解,通過和駐村農技員溝通交流後,確定發展瑤雞養殖項目。之後,他們又帶著一些村民代表到綿陽去實地考察,養殖瑤雞的幹勁也更足了。

2019年3月,在村兩委幹部的積極籌劃下成立養殖專業合作社,並由村幹部自掏腰包集資+村民入股金共同建設養雞場。

在2017年底退出貧困村之前,飛蛾村是省級貧困村,交通不便,產業發展滯後,村民依靠傳統農作物種植餬口,一年到頭掙不了多少錢。全村400多戶、1400餘人,貧困戶就有79戶、242人。

楊邦春深信,要帶領村民致富,僅靠村幹部可不行,還需要全村的努力。發展養雞場項目時,楊邦春上門動員村民參股。脫貧戶謝代榮拿出1萬元入股,「錢存在銀行有什麼用?跟著楊書記幹,有奔頭!」短短一個月左右,合作社除了村兩委成員,就吸納到7名村民入股。

資金短缺,楊邦春以自己個人名義去貸了款,這樣,他們共籌集到20多萬元資金,在今年5月購進雞苗3000餘只。經過幾個月的發展,如今,雞已經達到1.5公斤左右的重量,預計在國慶節之後上市。

創業艱辛多,

村幹部帶頭苦幹實幹

在楊邦春的帶領下,記者在林蔭下轉了轉,35攝氏度的高溫中,樹林下有一個人正貓著腰在給食盒裡加水。楊邦春笑了笑,介紹說這是村主任葉聲亮。

「想不到吧,在這裡,我們村兩委幹部都要動手幹活……」楊邦春笑得很坦然。這不算什麼,當初在搭建雞舍的時候,為了節省開支,他們也是自己動手幹。「從搭架子、安裝水電的線路,到平整路面這樣的基礎設施建設,再到食料採購和平時的餵養管理等,我們親力親為,一個是為了省錢,另一個就是要讓村民看到,我們是切實在幹事情!」

他們每次購買食料要買1000公斤左右,但食料只能運到水泥路上,要送到雞舍,還要通過一段300米長的小路,葉聲亮想了個辦法,借來獨輪車,一車一車地搬運回來。有時候,一個人搬運完需要半天時間。

瑤雞好鬥,必須要戴上特製的眼罩,3000多隻雞,每一隻都要戴,這是一個大工程。那時,村兩委幹部發動自己的家屬來幫忙,十來天時間裡,每天要忙到夜裡12點多。

「楊書記也一樣在忙。有一次,下大雨,一些雞仔在淋雨之後出現了咳嗽的情況。楊書記連夜給鎮上的獸醫打電話,打聽藥店開門時間。次日凌晨5點多,他就趕到鎮上拿藥,我早上6點多起床時,楊書記已經把藥送到了村上……」葉聲亮對這事記得特別清楚。事實上,楊邦春是一個直腸癌患者,剛剛做完手術,身體還在恢復期!

沒有技術,他們就靠自身摸索,「死亡了的雞,我們都要送到畜牧部門去解剖,看是什麼問題。」嚴格按照標準和程序,給雞餵藥,做消毒和防疫等工作。「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還算比較平穩,雞的死亡率不到2%……」眼見著雞苗漸漸長大,每天都活蹦亂跳,楊邦春十分自豪。他奮戰在雞場的建設和管理中,每天騎著摩託車,奔走在鄉村路上,樂此不疲。

「這個養雞場,有幹頭……」今年70歲的林昌全是7組的一戶脫貧戶,老伴患有皮膚癌,兒女各自成家了,平時老兩口單獨生活,家庭開支也大。雞場為他提供了一個守夜的崗位,每個月有800元工資,這樣的活,在林昌全看來是求之不得的。有了固定收入,林昌全在2017年脫了貧。

7組村民林昌菊就住在養雞場隔壁,以前在外打工,一個月的收入雖然比在家裡高一些,但照顧不到家裡。現在,她在養雞場從事飼養的活,一個月能有1600元收入,還能照看著家裡,種點莊稼,照顧孫女:「很不錯了!」

平時,養雞場還有一些閒雜的零活可以提供給村民,讓周圍村民多了一條增收渠道,受到了村民的歡迎。

堅持原生態,

瑤雞未上市已訂出800隻

臨近晌午,走進雞舍,氣溫不算燥熱,也聞不到刺鼻的氣味。雞舍的地面上,鋪上了一層厚厚穀殼,踩上去,有些鬆軟。

楊邦春說,為了讓雞賣個好價錢,養殖場不用飼料,全部餵養的特製食料。「我們用小麥、玉米、高粱和油渣,加上豆粕等原料做成瑤雞的食料,綠色生態。」這樣,瑤雞的品質得到了保證,為以後爭取市場打下了基礎。

不僅如此,雞舍裡的餵水設備也都是採用的全自動化加水設備,這些瑤雞喝的全部是井水。

雞舍的大門和一片田土以及藍花楹樹林相接,吃完了食料的雞,可以自由地在雞舍和山林間來回活動。

「散養的雞,肉質更鮮美……」楊邦春的眼睛裡閃著光。一隻雞大概能長到3公斤左右,照目前雞的長勢來看,預計到國慶時,就可以上市了。「我們的定價是200元一隻……」楊邦春說,儘管稍微有些高,但還是受到了青睞。目前,僅僅只是通過朋友圈裡的口口相傳,他們就已經有了800隻的訂單。

「現在,人們對於食品的口感、品質要求越來越高,這樣的雞也能符合大眾的要求。」楊邦春信心滿滿,雖然現在只是起步階段,摸著石頭過河,但他相信能闖出一片天來,「到時再結合電商平臺進行銷售。」

在楊邦春的規劃裡,他要先把路鋪好鋪平之後,再帶動更多村民加入其中,把這個產業做大做強,做成飛蛾村的一個特色,讓村民們由此富起來。

楊邦春和葉聲亮行走在雞場裡,身邊一隻只瑤雞躥過。望著那些飛奔的雞,兩人不禁沉默了。響亮的雞叫聲在村子裡迴蕩,一幅鄉村產業發展圖,漸漸鋪展開來。

相關焦點

  • 記隆昌市迎祥鎮飛蛾村黨支部書記楊邦春
    查看剛出生不久的小豬仔楊邦春(左)向張連誠介紹養豬場在隆昌市迎祥鎮飛蛾村,村支部書記楊邦春算得上是一個「有故事的人」。在鎮上開了半天會,楊邦春匆忙回到家,扒拉了幾口飯,便趕到村裡的養雞場,查看瑤雞生長情況。這個養雞場始建於今年4月,是由楊邦春動議,以村兩委名義發起成立養殖專業合作社,利用村集體出資+村民入股金共同建設的。包括村兩委幹部,目前合作社已有10名成員,購進雞苗3000餘只,預計一年後上市。這是楊邦春回村擔任支部書記兩年多以來,在村裡一手打造的第四個產業。
  • 淺談致富經:趕雞還能趕出財富?「飛雞」還能飛上「致富」?​
    這眾所周知,雞是一種比較膽小的動物,小的時候,小編也是個熊孩子,沒事情就追著雞尾巴玩鬧,讓家裡的雞從案頭飛到天井,又從天井飛到梁上,著實過了一把不能養鳥,也能玩雞的癮!但是這一位養雞致富的朋友——張杰,卻偏偏與眾不同,別人養雞,擔心雞群受到驚嚇,他反而要去嚇唬這些雞群,甚至母雞都進入產蛋期了,他還揮舞著紅旗杆子,把雞嚇得是上竄下跳,像是一隻鳥兒一樣撲騰著翅膀,在這個折騰下,張杰的雞不僅僅沒有給他整出病來,反而還令張杰的事業,也和這些「飛雞」一般,一飛沖天,市場價甚至能夠賣到168元1隻的價格!這趕雞還能趕出財富?「飛雞」還能飛上「致富」 不成?
  • 【中國的脫貧智慧】瓜州:產業扶貧託起增收致富「小康夢」
    政府的溫暖讓吳生錄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在自身努力和政府的幫扶下,吳生錄實現了脫貧摘帽。  「幫扶幹部到我家,拿出『扶貧菜單』和我商量,是養牛養羊養豬還是養雞養鴨,是種苜蓿還是制種花卉?扶持選項讓我自己挑選。」吳生錄說,今年,他結合自己的想法和幫扶幹部的建議,將養牛作為發展新路子,調引了2頭西門塔爾牛,大力發展養殖業。
  • 廣西「飛雞」帶大山獨臂貧困戶年賺8萬
    龔立勤在檢查雞的健康。 王以照 攝中新網柳州12月30日電 (王以照)柳州市融安縣位於廣西北部大石山區,地處滇黔桂石漠化地區,可耕作土地較少,2020年5月9日才退出貧困縣的行列。當地根據山地較多的特點,大力發展林下養殖,一種會飛的雞「大坡飛雞」開始走俏市場。
  • 深山放天牛 雞牛套養效益好
    然而村裡的能人吳禮銀卻對這塊生態的土地情有獨鍾,他依託豐富的山林草場資源,潛心養牛創業,在深山裡掘金,走上了致富路。在百山祖鎮黃皮村的後山上,有個黃牛養殖場。冬雨連綿,氣溫驟降,每逢這個時節,禮銀家庭農場飼養的四十多頭黃牛便會從高山上下來,回到山腳溫暖的牛圈過夜。黃牛休息一晚後,一大早,農場的負責人吳禮銀便趕著飢腸轆轆的牛群,到村子周邊的草場放牧。
  • 【視頻】華池:決戰貧困 逐夢小康
    華池老區人民同心戰貧、合力攻堅,書寫下脫貧攻堅的喜人成績。決戰貧困 逐夢小康——革命老區華池脫貧攻堅工作紀實華池,地處陝甘交界,在中國革命史上有「兩點一存」的重要地位。乘風逐夢,踏浪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沒有老區貧困人口脫貧致富,那是不完整的。」習近平總書記2015年2月13日在「陝甘寧革命老區脫貧致富座談會上」為華池縣脫貧攻堅提供了清晰的目標。華池牢牢把握「脫貧致富」這一目標,以精準的視角審視扶貧開發,以精準的思維謀劃扶貧開發,以精準的措施推進扶貧開發。
  • 浙江永康飛鵝山石榴籽社區:「多元一體」共築小康夢
    中新網金華7月23日電(記者 奚金燕)「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23日,在浙江永康石柱鎮安居樂業的少數民族同胞們又迎來了喜悅時刻,當天飛鵝山石榴籽社區揭牌儀式暨首屆民族文化藝術周活動在此舉行。作為浙江省城市民族工作重點縣(市、區)之一,永康欲以此為樣板,以點帶面,讓少數民族同胞在這座永葆安康之城「落腳、紮根、致富」,讓民族團結之花常開長盛。民族團結既是全面小康的保障和動力,又是同步小康的題中應有之義。在逐夢全面小康路上,石柱鎮飛鵝山石榴籽社區書寫了別樣的精彩。
  • 她養的雞會飛崖、爬梯、跑步,大山裡的「楊貴妃」靠養雞走紅抖音
    她從低成本的養雞開始做起,養殖品種特殊的貴妃雞。不同於一般人的養雞方式,楊昌霞把雞當孩子養,堅持給貴妃雞按摩、美容,並且還會給這群貴妃雞制定飛崖、爬梯、跑步等健身計劃,讓客戶一眼就能看出這隻雞到底好不好。「鍛鍊過的雞不容易生病和感冒,它的肉很緊,煮的湯清澈透底,沒有油膩。」
  • 為什麼電視上的致富節目,別人一養就賺很多錢,農民一養卻賠錢?
    小時候,在電視上看到過很多農民養殖致富的故事。心癢難耐的爸爸,也照著電視節目的樣子,買來了牛蛙養殖,希望能夠像電視上播放的一樣,能夠靠養牛蛙來發家致富。可是,牛蛙花了本錢買回來,也按照電視上放的方法養了起來,最後卻沒有等到依靠牛蛙發家致富的消息,牛蛙在成為商品賣掉之前,就被爸爸養死了。難過的爸爸從那以後再也不相信電視上的「養殖經」了。而爸爸的例子並不是一個個例,很多按照電視上養殖方法進行養殖的農民伯伯,養殖最後的結果都是以失敗和賠錢告終。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⑳】詩詠天津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庚子年逢興盛舉,小康社會夢成真。,致富攻堅住大樓。  脫貧成就百年夢,致富掃除千裡塵。  大國良籌笑賢士,神州善政獻黎民。  小康社會空前喜,盛世家園萬象新。國力強筋身壯,品牌飛彩神工。  新顏招鳳有梧桐,疊翠競蔥蘢。扶貧方略穿金線,果盈倉、勤政猶濃。盛世脫貧歡唱,小康迎富歌洪。
  • 雲貴高原開高鐵加速實現全面小康夢
    (據人民網貴陽7月8日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不能少,一個地方也不能掉隊。雲貴高原作為我國少數民族種類最多的地區,由於自然環境原因,晴天一身灰、雨天兩腳泥,交通不便、出行困難,與東部相比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突出,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短板和薄弱地區。貧窮不是社會主義,惡劣的自然環境、原始的交通工具、飢轆的日常生活等等境況,更與小康社會相差十萬八千裡。
  • 蘆丁雞究竟好養不好養?蘆丁雞的銷路如何?養殖包回收是真的嗎?
    近幾年來,養殖蘆丁雞成為了比較熱門的話題,一部分致富心切的農民朋友都想靠養殖蘆丁雞走上致富路。同時,一些所謂的養殖公司打著「養殖包回收」的旗號蠱惑一部分農民朋友從事蘆丁雞的養殖。那麼,蘆丁雞究竟好養不好養?蘆丁雞的銷路如何?養殖包回收是真的嗎?下面,我們就這個話題簡單談一談。
  • 衡陽縣:脫貧路上「夫妻檔」,攜手「養」出致富路
    紅網時刻 通訊員 王 勤 劉欣榮 記者 宋美君 衡陽報導8月17日清早,衡陽縣欄壠鄉東井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廖興龍夫婦洗漱完畢後,便來到自家創辦的興龍種雞蛋養殖場,開始一天忙碌的「雞司令」生活。投放飼料、打掃雞舍、撿拾雞蛋……忙完大雞養殖場的活後,夫婦倆又匆忙趕往小雞養殖場,仔細檢查小雞的健康狀況。
  • 公雞飛上天,168元一隻的雞怎麼捨得讓它們往天上飛呢?
    別人養雞都是擔心雞受到驚嚇,他卻拼命嚇唬這些雞,他養的雞飛過空中就像小鳥一樣。家裡養的雞怎麼變成了飛雞?他到底有什麼法術能讓雞往天上飛呢?這個能把雞趕上天的人就是小張,是這家養殖場的主人。因為雞怕紅色,他每天用一面紅旗把雞趕的到處亂飛。
  • 「富民興滇 幸福小康」大理深山中的「致富路」通到太邑鄉
    者摩村黨總支書趙金龍向採訪團介紹,近年來,太邑鄉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成立專業合作社,採取「黨支部+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發展,帶領貧困群眾一起受益、一起致富。種植「水果貴族」車釐子235畝,高寒山區傳統農業產量低、收益少,但車釐子畝產值可以達到7萬元左右,遠高於糧食作物種植。
  • 青春,在奔小康路上閃光
    朱瀟坦言,與鴯鶓結緣,源於一次央視《致富經》節目。2015年,她與吳志寅剛建立戀愛關係,兩人第一次從電視裡見到了鴯鶓,就被深深吸引了。當時,她是一位資深的化妝師,而他是一位專業的土木工程師,卻同時萌生了回鄉創業養鴯鶓的念頭。  吳志寅的父親是乾西鄉的蛋鴨養殖大戶,這些年帶過很多徒弟,唯獨不肯把技術傳授給兒子,在他看來,養殖這行實在太辛苦了。
  • 山東濟南章丘區李延榮靠養蟑螂年賺千萬財富
    然而,山東濟南章丘區的李延榮卻把蟑螂當成了寶,他不但喜歡蟑螂,而且,還建了一個超大型的蟑螂養殖場,在這座養殖場內既養蟑螂,也養魚、餵雞、種菜,僅靠養殖蟑螂就年賺千萬元,而他所養的魚、雞和所種植的蔬菜也能給他帶來100多萬元的額外收入。那麼,李延榮怎麼想起去養殖蟑螂呢?養殖蟑螂又有什麼用呢?
  • 阿拉善右旗:「駝」起小康夢
    阿右旗政府辦副主任 扶貧辦主任 姚孝德選擇把我旗發展駱駝產業帶動脫貧攻堅這個案例作為推報對象,主要基於三個方面的考慮,一是我旗駝產業創新了經營模式,建立了公司+科研+良種繁育基地+奶源基地+家庭農牧場+農牧民貧困戶這樣的一個經營模式,實現了駱駝產業傳統飼養方式與現代科技服務和管理的相結合;二是創新了扶貧帶動模式,以資產受益、入股分紅、託管代養的模式建立了扶貧龍頭企業
  • 「飛雞」上樹,會飛的富硒雞,廣西最土的三烏雞
    俗話說「雞飛上樹,喜上眉梢!」,雞有翅膀但為什麼不能飛,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會飛的雞,它們是廣西最土的雞,廣西東蘭三烏雞,這裡的雞和其它雞真的不一樣,不僅會飛,還會上樹,不僅如此哦,它們身上還有寶。
  • 一雞飛山天下饞
    當那漫山遍野的矯健身姿,從山崖林上呼嘯飛掠,數百米距離瞬息而至的時候,我覺得以往的認知被徹底顛覆,這還是我們腦海中步履蹣跚的雞嗎?的確是雞,沒錯!但為何這雞能飛這麼高?這麼遠?因為,這是淶源地道的土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