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興龍在小雞養殖場檢查小雞的健康狀況。
廖興龍的妻子正在撿拾雞蛋。
紅網時刻 通訊員 王 勤 劉欣榮 記者 宋美君 衡陽報導
8月17日清早,衡陽縣欄壠鄉東井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廖興龍夫婦洗漱完畢後,便來到自家創辦的興龍種雞蛋養殖場,開始一天忙碌的「雞司令」生活。投放飼料、打掃雞舍、撿拾雞蛋……忙完大雞養殖場的活後,夫婦倆又匆忙趕往小雞養殖場,仔細檢查小雞的健康狀況。
「現在養殖場裡餵養著15000隻三黃雞,其中大雞7000隻,小雞8000隻。日產的4000餘枚種雞蛋,由於有孵化場的老闆直接上門收購,根本不愁銷路。」談起養殖場的情況,廖興龍的臉上洋溢著喜悅。
1982年,廖興龍出生於一個特殊的單親家庭,降生在湖北省一個舉目無親的地方,自幼跟隨母親流離失所。母親因病去世後,由養父母撫養成人。2005年,在外漂流多年的廖興龍,孤身一人回到母親生前所在地——衡陽縣欄壠鄉東井村土衝組居住下來並娶妻生子。2007年,經人介紹,夫妻倆雙雙來到西渡鎮豆陂村的一家種蛋雞養殖場打工謀生。2014年,考慮到廖興龍的妻子患有遺傳性記憶障礙,兩個兒女正在上學,且一直無房居住,村裡通過民主評議,將他家評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2015年,時任衡陽縣統計局駐東井村幫扶工作隊隊長周孝國了解到廖興龍家的實際情況後,便與村幹部一道,上門做廖興龍的思想工作:「你的兩個孩子還那麼小,以後用錢的地方還有很多。與其幫別人打工,還不如將你養雞的技術利用起來,靠自己的雙手打造一個幸福的家庭。」周孝國和村幹部的一席話,讓早就想回家發展的廖興龍,更加堅定了回家創業的信心。
為幫助廖興龍早日實現脫貧,駐村幫扶工作隊和村裡想盡了辦法。缺資金?駐村扶貧工作隊第一時間為他爭取到2.5萬元產業補助金,並為他申請了5萬元扶貧小額貸款。同時,村幹部除私人借給他10萬元外,還出面擔保,為他在衡州農商銀行爭取了10萬元商業貸款。缺技術?駐村扶貧工作隊主動與湘南船山技校聯繫,將他送到學校參加養雞技術培訓。缺手續?駐村扶貧工作隊幫忙跑縣有關部門,為他辦理了養殖場用地及環保手續……就這樣,在駐村扶貧工作隊、村黨支部的幫助和自己的努力下,2017年底,廖興龍所創辦的佔地面積達1200平方米的興龍種蛋雞養殖場終於如期開業。
說起養雞技術,廖興龍津津樂道:「我每天餵雞兩次,餵雞的飼料都是自己加工的玉米、豆粕等。餵雞的飼料和水的量都要掌握好,水要乾淨,溫度要一致,不能給雞吃撐了。如果雞發生感冒,我就會在飼料中添加大青葉、魚腥草、臭皮柑、板藍根、野田麻杆等中草藥給雞吃,從沒有使用過抗生素。」他家的養殖場也有獨到之處:3條種蛋雞自動化生產線中間是照明用的燈,每天保持光照時間在16至17小時左右;引入山泉水安裝的水簾進行降溫保溼,既經濟又環保;6臺電風扇不間斷工作,既保證場內有足夠的氧氣供應,又有效降低了氨氣等有害氣體含量和灰塵的存在;地裡埋放的幾個音響定時播放著輕音樂,既減少了室外噪音幹擾,又提高了雞的抗應激能力。由於奉行科學養殖,加之防疫措施做得好,他家養的種雞長勢良好,產蛋率高,迄今為止,他家的養殖場從未發生過任何意外。
目前,廖興龍家的養殖場每年可帶來10萬元的收入,兩個孩子也享受到了教育扶貧的各類補助,讀書沒有了後顧之憂。憧憬未來,廖興龍信心滿滿地告訴記者:「養好脫貧雞,致富奔小康。我想再擴大養殖規模,讓我家的孩子們過上更好的生活,並盡我所能帶動其他貧困群眾一起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