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貧困夫妻無房居住,扶貧隊長一個建議讓他們年入十萬

2021-01-16 衡陽日報社官網

您的瀏覽器不支持 video 標籤。

  衡陽日報8月24日訊(通訊員王勤 劉欣榮)8月17日清早,衡陽縣欄壠鄉東井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廖興龍夫婦洗漱完畢後,便來到自家創辦的興龍種雞蛋養殖場,開始一天忙碌的「雞司令」生活。投放飼料、打掃雞舍、撿拾雞蛋忙完大雞養殖場的活後,夫婦倆又匆忙趕往小雞養殖場,仔細檢查小雞的健康狀況。

「養殖場現在餵養著15000隻三黃雞,其中大雞7000隻,小雞8000隻。日產的4000餘枚種雞蛋,由於有孵化場老闆直接上門收購,根本不愁銷路。」談起養殖場的情況,夫妻倆的臉上洋溢著喜悅。

1982年,廖興龍出生於一個單親家庭,母親因病去世後,由養父母撫養成人。2005年,在外漂流多年的廖興龍孤身一人回到母親生前所在地衡陽縣欄壠鄉東井村土衝組居住下來並娶妻生子。2007年,經人介紹,夫妻倆雙雙來到西渡鎮豆陂村的一家種蛋雞養殖場打工謀生。2014年,考慮到廖興龍的妻子患有遺傳性記憶障礙,兩個兒女正在上學,且一直無房居住,村裡通過民主評議,將他家評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2015年,時任衡陽縣統計局駐東井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周孝國了解到廖興龍家的實際情況後,與村幹部一道上門做廖興龍夫妻倆的思想工作,鼓勵他們利用養雞技術回家創業。

為幫助廖興龍一家早日實現脫貧,駐村扶貧工作隊和村裡想盡了辦法。缺資金,工作隊為他爭取到2.5萬元產業補助金,並為他申請了5萬元扶貧小額貸款。同時,村幹部除私人借給他10萬元外,還出面擔保,為他在衡州農商銀行爭取了10萬元商業貸款;缺技術,工作隊與湘南船山技校聯繫,將他送到學校參加養雞技術培訓。缺手續,工作隊幫忙跑縣有關部門,為他辦理了養殖場用地及環保手續。2017年底,佔地面積達1200平方米的興龍種蛋雞養殖場終於開業。

說起養雞技術,廖興龍津津樂道。「我每天餵雞兩次,飼料是自己加工的玉米、豆粕等。飼料和水的量都要掌握好,水要乾淨,溫度要一致,不能給雞吃撐了。如果雞發生感冒,我就會在飼料中添加大青葉、魚腥草、臭皮柑等中草藥,從不使用過抗生素。」由於科學養殖,加之防疫措施做得好,他家養的種雞長勢良好,產蛋率高,迄今為止,養殖場從未發生過任何意外。

目前,廖興龍家的養殖場每年可帶來10萬餘元的收入,兩個孩子也享受到了教育扶貧的各類補助。憧憬未來,廖興龍信心滿滿:「繼續擴大養殖規模,讓孩子過上更好的生活,並盡我所能帶動其他貧困群眾一起致富奔小康。」

>>我要舉報

相關焦點

  • 沙窩鎮沙坪村扶貧工作隊隊長袁承春:「如果需要,我會選擇留下來」
    新縣公安局駐沙窩鎮沙坪村扶貧工作隊隊長袁承春「如果需要,我會選擇留下來」一排排白牆青瓦的村宅依路而建,硬化路面直達每戶村民家門口;漫山遍野的山茶樹茂密生長,山腳下山茶油農民合作社內,十幾名婦女一邊聊著天一邊剝山茶籽,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走進新縣沙窩鎮沙坪村,一幅恬靜的鄉間美景展現在眼前
  • 駐谷坡村扶貧工作隊長家庭獲「2020年全國最美家庭」榮譽稱號
    夫妻二人均為中共黨員,17年黨齡,16年「三農」工作經驗,12年婚齡,對黨忠誠、愛崗敬業、夫妻恩愛、敬老重教。從2017年底至今,歐陽臻同志作為省農業農村廳駐花垣縣谷坡村扶貧幫扶工作隊隊長駐村扶貧3年,其家庭克服歐陽父親患癌症、母親摔傷,孩子剛上小學的困難,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妥善處理好工作與家庭的關係,盡職盡責完成組織交付的任務,盡心盡力照顧長輩和孩子。
  • 衡陽縣:脫貧路上「夫妻檔」,攜手「養」出致富路
    紅網時刻 通訊員 王 勤 劉欣榮 記者 宋美君 衡陽報導8月17日清早,衡陽縣欄壠鄉東井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廖興龍夫婦洗漱完畢後,便來到自家創辦的興龍種雞蛋養殖場,開始一天忙碌的「雞司令」生活。投放飼料、打掃雞舍、撿拾雞蛋……忙完大雞養殖場的活後,夫婦倆又匆忙趕往小雞養殖場,仔細檢查小雞的健康狀況。
  • 扶貧攻堅「特種兵」
    一到任,陳上強便穿上印有「扶貧第一書記」字樣的工作服,早出晚歸地奔忙在村頭地尾、房前屋後,在短短的一個月時間裡,他走遍了良老村的13個屯、599戶人家,最終確定了173戶貧困戶、676名貧困人口,提前完成精準識別工作。
  • 國社@四川|「80後」VS「90後」 烏蒙山深處一場特殊的扶貧對答
    9月16日,《新華每日電訊》刊發文章,記錄了「80後」老奶奶與「90後」老黨員的一場特殊的扶貧對答,給這個深度貧困地區扶貧攻堅戰增添了一段生動有趣的故事。  在四川省瀘州市敘永縣後山鎮三鬥米村,第一書記胡凌鳴幫扶的貧困戶楊平華家壩壩的對面,鬱鬱蔥蔥的叢林掩映著著名的土匪凹,一個70年前土匪出沒的地方。90歲的胡茂傑怎麼也沒有想到,新中國剿匪完成60多年後還會與土匪這個詞聯繫在一起。更令他意外的是遇上了81歲的村民林樹珍,而「80後」與「90後」的邂逅,給烏蒙山深度貧困地區扶貧攻堅戰增添了生動有趣的故事。
  • 「馬隊長」扶貧記
    一2017年7月26日,對於大多數人都是一個十分平常的日子,而對於時任安徽農行阜陽分行副行長的馬建軍來說,卻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這一天,他接到了自己新的任職命令,被選派擔任臨泉縣杜莊社區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
  • 對貧困概念和扶貧政策的反思
    二是個體意義的貧困,筆者稱之為微觀貧困,即從個人和家庭角度看待貧困。從這種角度來理解,所有國家都有貧困問題。例如,據報導,美國2004年的貧困人口比例高達12.7%,即平均8個人中就有一個窮人。這種意義上的貧困可以說是個永恆的問題,除非收入和財富分配是絕對的平均。
  • 心理扶貧:從「外援」走向「內源」——面向貧困地區兒童的心理幫扶
    基於西南地區某省的實地調研發現,受惠於易地扶貧搬遷政策,上百萬山區群眾的居住和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與此同時,從之前熟悉的生活空間與緊密的人際互動環境動遷到易地安置小區的青少年和兒童,面臨著生活環境與家庭環境的雙重變化。
  • 【視頻】華池:決戰貧困 逐夢小康
    2001年,華池被確定為全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2012年又被納入六盤山特困片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沒有老區貧困人口脫貧致富,那是不完整的。」習近平總書記2015年2月13日在「陝甘寧革命老區脫貧致富座談會上」為華池縣脫貧攻堅提供了清晰的目標。華池牢牢把握「脫貧致富」這一目標,以精準的視角審視扶貧開發,以精準的思維謀劃扶貧開發,以精準的措施推進扶貧開發。
  • 2019年甘肅省「最美扶貧人」事跡簡介
    2015年,大學生村官服務期剛滿的她就被分配到蔡家廟鄉偏遠的貧困村大堡子村擔任村主任助理兼扶貧專幹,當時她的孩子出生還不到100天。她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和自身特長,積極引導群眾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推動「合作社+貧困戶」的產業發展模式,促進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並積極為貧困戶籌措貸款,幫助他們發展致富產業。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亦餘心之所向兮,雖無榮其猶未悔丨都勻市墨...
    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黨中央許下的莊嚴承諾。2017年10月,我通過省考為貴州省黔南州都勻市墨衝鎮人民政府錄取,成為一名基層工作人員。從那時起,我便毅然決然地投入到脫貧攻堅戰中來,同千千萬萬個決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奮鬥者一道,帶著責任帶著感情扶貧,在苦與樂之間一路前行,虔誠而又執著。
  • 從《擺脫貧困》到精準扶貧——研讀《擺脫貧困》有感
    原標題:從 《擺 脫 貧 困》 到 精 準 扶 貧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國內考察31次,18次涉及扶貧,7次把扶貧作為考察重點,連續4年新年第一次國內考察都是到貧困地區,就扶貧開發發表一系列重要論述,作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新安排。
  • 周廉高:用心用情扶貧 貧困戶眼中的「高隊長」
    扶貧隊長周廉高走訪肖嗣周。紅網時刻4月24日訊(通訊員 陳勇 謝新陽 視頻剪輯/湯思柔)「高隊長,你來啦,真的太感謝你了」看見扶貧隊長周廉高登門走訪,郴州市桂陽縣舂陵江鎮十字村貧困戶肖嗣周熱情地迎了上去。
  • 亞馬遜全球公益項目首次落地中國 向貧困地區捐贈80萬元「溫暖愛心...
    2020年11月13日,北京——亞馬遜中國今日宣布攜手中國扶貧基金會,向甘肅省禮縣和黑龍江省樺川縣的4000名學生捐贈價值共計80萬元人民幣的「溫暖愛心包」,幫助孩子們溫暖過冬。作為亞馬遜年末節日季全球性公益項目「Delivering Smiles」的重要部分,「溫暖愛心包」活動的落地標誌著該項目在中國的正式啟動,通過捐贈幫助貧困地區孩子過冬的愛心物資,為他們帶去關懷與微笑。這是亞馬遜中國首次參加這一全球性公益項目。該活動獲得新浪新聞的全程支持, 也得到上海第一財經公益基金會以及眾多愛心人士的共同助力。
  • 什麼是「精準扶貧」?這個小村帶你看懂
    十八洞村  這是「神秘湘西」  莽莽武陵山脈腹地的一個普通小山村  但在人類反貧困鬥爭歷史上卻又極不普通2013年11月3日下午,習近平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十八洞村同村幹部和村民座談 新華社記者王曄 攝  在許多村民記憶裡  祖輩早出晚歸勞作只為幾畝薄田  然而  「地無三尺平,多是鬥笠丘」  逼仄的空間壓癟了糧袋子
  • 人社扶貧面對面(3) | 許春昭:看到貧困群眾生活改善,我們付出的...
    在走訪過程中我們非常注重工作方式、方法,每入一戶走訪,都是從拉家常開始的,從與村民建立感情開始,循序漸進,逐步拉近與貧困戶的感情距離。記得第一次走訪去門秋紅家,她正在家做午飯,原本家境還不錯,丈夫搞大車運輸,她在家照顧孩子上學,挺幸福美滿的一家,卻隨著201x年X月的一聲噩耗而支離破碎,丈夫在運輸途中出車禍死亡了。
  • 信豐西牛鎮中心小學:推進教育扶貧 把希望帶給每一個貧困家庭
    學校利用開學期間組織學生學習貧困家庭學生資助政策,每學期開展了2次進行集中宣傳,並把9月份作為資助宣傳月,嚴格落實了資助政策「兩課時」的宣傳,全面介紹在校學習期間國家和省出臺的各項資助政策及流程。學校利用西牛鎮圩日進行教育扶貧政策入圩入村入戶、召開學生家長會、教師家訪、主題班會、國旗下講話、學校板報等方式廣泛宣教育扶貧政策。
  • 「我的扶貧故事」幫到點子上 扶到心坎裡丨榕江縣栽麻鎮大利村網格...
    待位置圖繪製完成後,我們每個網格員,通過熟悉地圖,不僅能夠知曉自己的網格戶數居住情況,而且還能掌握到全員農戶居住的情況,此舉,也給我們網格化管理工作提供了極大便利。網格員繪製完成的全員農戶居住位置圖43歲的楊宗輝,是我網格內的一名貧困戶,家庭人口6人,由於上有老下有小,他的家庭經濟負擔較重。
  • 貧困是如何產生的?紮根農村6年後,他終於搞清楚了
    在我的印象裡邊,我覺得我們四十年的發展是非常迅速的,雖然的的確確還有很多地方處於貧困的狀態。但是像這樣貧困的一個地方 ,我還真是沒有見過,就是完全看不到一個磚混的房子,甚至看不到一塊磚。剛進村的時候,我站在村口看著周圍,我把圖片發給我的很多同事,大家說:村裡人是不是很懶惰?所以我從2015年的春天開始到現在,在這個村莊整整紮根六年。貧困是因為窮人的懶惰嗎?
  • 投資超萬億 中國完成千萬貧困人口大遷徙
    (經濟觀察)中國攻下脫貧「頭號工程」:投資超萬億 完成千萬貧困人口大遷徙  中新社北京12月3日電 題:中國攻下脫貧「頭號工程」:投資超萬億 完成千萬貧困人口大遷徙  中新社記者 阮煜琳  「這次易地扶貧搬遷總人口1000萬人,規模相當於三峽移民的近8倍」,中國國家發改委地區振興司司長童章舜3日說,全球超過千萬人口的國家有80多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