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縣公安局駐沙窩鎮沙坪村扶貧工作隊隊長袁承春
「如果需要,我會選擇留下來」
一排排白牆青瓦的村宅依路而建,硬化路面直達每戶村民家門口;漫山遍野的山茶樹茂密生長,山腳下山茶油農民合作社內,十幾名婦女一邊聊著天一邊剝山茶籽,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走進新縣沙窩鎮沙坪村,一幅恬靜的鄉間美景展現在眼前。
「這個村以前是全縣貧困人口最多的村,是我們局對口幫扶村。通過這幾年的駐村工作,村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建檔立卡的131戶貧困戶目前已經全部脫貧,這背後有袁承春不少心血。」新縣公安局政委李長文向記者介紹。
袁承春是新縣公安局駐沙坪村扶貧工作隊隊長,自2017年5月接受派駐任務,已經在這裡工作了三年。
走進沙坪村村委會大院,正巧碰上袁承春和村支書張世祝要到村民家走訪,他們邀請記者一同前往。
「比起剛來的時候,現在走訪輕鬆多了。」袁承春一邊走一邊對記者說。剛到村裡的時候,擺在工作隊面前的首要任務就是——精準識別村裡的貧困戶。
怎樣做到精準?一家一戶走訪,準確掌握、登記每戶的信息。
「當時,村裡的路都是土山路,一天走訪下來,真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袁承春回憶。
「袁隊長可真是吃了不少苦。」張世祝笑著接過話,「村裡條件有限,袁隊長剛來那時,村裡沒能騰出住的地方,他就在自己的車裡住了兩個晚上。山裡蚊蟲多,有一次走訪,袁隊長的胳膊不知被什麼蟲子咬了,起了兩個大水泡,晚上癢得鑽心,根本沒法安下心來整理材料。他就找來縫衣服的針燒紅了,愣是把兩個水泡給刺破了。現在,他胳膊上還留著兩個疤呢。」
白天挨家挨戶走訪,晚上整理完善檔案……駐村後的兩個多月裡,袁承春帶著工作隊員走遍了全村28個村民組共744戶村民,對原有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了動態調整,退出112戶共406人,新識別17戶共28人。
「我們嚴格按照程序公示了最終確定的貧困戶名單,得到了群眾的普遍認可。群眾認可了,接下來的工作就順利了。」袁承春說。
說話間,村民餘國全家到了。
「袁隊長,你又過來啦。我這兒一切都好,你不用掛心。」餘國全一邊說,一邊熱情地把袁承春拉進屋。
餘國全夫妻兩人都是殘疾人,生活一度很艱難,是袁承春駐村後幫助他利用扶貧貸款開了一家小超市,實現自立自足脫了貧。「袁隊長公平公正,人又和善,對我們是真心的好。我得好好幹,不能辜負他。」餘國全話語中充滿感激。
在餘國全家的牆上,一面「自立自強」的紅旗引人注目。
「扶貧先扶志,要想辦法激發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對於扶貧工作,袁承春有自己的心得體會。他推動在村裡開展「勤勞致富」「創業奉獻」「自立自強」等紅旗戶評選,通過樹立身邊看得見、摸得著、學得到的典型,讓貧困戶學有榜樣、趕有方向。「內力足了,再加上國家的好政策,才能實現真脫貧、不返貧。」袁承春說。
「現在村裡的貧困戶都脫貧了,有沒有想過申請調回局裡?」對於記者拋出的這個問題,袁承春笑著坦言:「說實話,還真想過。自從駐村扶貧,家裡的事是一點都顧不上。但是,扶貧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如果需要,我會選擇留下來。」
告別了餘國全夫婦,袁承春走出院門,奔向下一戶村民家,步伐沉穩而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