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是如何產生的?紮根農村6年後,他終於搞清楚了

2021-01-15 善達網

導語:中國農業大學文科資深講席教授、小雲助貧中心發起人、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李小雲近日在CC講壇上表示,社會大眾一般所持有「個人努力脫貧模式」認為,一個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窮人之所以貧困是因為懶惰。事實上,在貧富分化的社會現實中,窮人和富人往往不在同一起跑線上,窮人依靠個人努力致富的難度越來越大。

李小雲認為,「貧困完全因為懶惰」顯然是對社會責任的規避。貧困個體責任論忽視了制度和結構在財富、資產、教育和機會等差異對貧困的決定性影響,而大規模的脫貧攻堅正是通過消除結構性因素在減貧中的作用。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2015年的春天,我到了雲南省的勐臘縣,一個特別貧困的瑤族村莊。我自己雖然是一個從事鄉村和扶貧研究的老師,也去過很多地方。在我的印象裡邊,我覺得我們四十年的發展是非常迅速的,雖然的的確確還有很多地方處於貧困的狀態。

但是像這樣貧困的一個地方 ,我還真是沒有見過,就是完全看不到一個磚混的房子,甚至看不到一塊磚。剛進村的時候,我站在村口看著周圍,我把圖片發給我的很多同事,大家說:村裡人是不是很懶惰?所以我從2015年的春天開始到現在,在這個村莊整整紮根六年。

貧困是因為窮人的懶惰嗎?他們處於貧困是因為他們懶惰嗎?我今天和大家分享我自己在這樣一個貧困的村莊六年來的生活經歷。

我在那個村莊的時候,我發現這些瑤族的貧困農民,他們很早就起來去收穫甘蔗。為了趕上糖廠的拉甘蔗的汽車進村,能夠一次性把甘蔗全部給它集中起來,他們都是通宵地去收穫甘蔗。黑天的時候收穫甘蔗,他們怎麼收穫呢?他們都要戴著礦工那種燈,每天要到山裡頭去砍柴禾。所以你說他們懶惰嗎?我覺的非常勤快,但他們也真的是非常的辛苦。

這樣一個貧困而又特別勤勞的人,他們是怎麼處於貧困的?也就是我們今天講的貧困它是怎麼發生的?

我對這樣一個村莊做了一個比較詳細的研究。第一,我發現這個村莊裡沒有一個富人,非常的奇怪。因為我的感覺是一個村莊裡頭會有富人開汽車,也會有比較窮的人,有的房子蓋得很好,有的房子很破,這很普遍,每個地方都是這樣。但是這個村莊,沒有一個富人,沒有一輛汽車。

這個村莊裡的老百姓,他們的收入從哪裡來?他們是瑤族,他們的普通話講得非常不好,語言不通,文化水平很差。在山裡生活,他們根本就不會出得很遠去打工,最遠他們就到山底下去打點工掙點錢。

第二個收入,他就靠甘蔗,一年收穫一次甘蔗。但是這個地方是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保護區,這幾年隨著我們對熱帶雨林保護力度的不斷增大,亞洲野象的數量越來越多,在很多村口都掛著牌子:「野象出沒」、「小心野象出沒」。

在2013年的時候,這個地方開始發展甘蔗,那個時候,亞洲野象還不知道這個地方有非常好吃的東西,但是經過兩年的發展逐漸知道了,亞洲野象到這以後,鼻子一卷,那一片的甘蔗就沒了,對此,一畝地會補償700元錢。

熱帶雨林對我們來講是非常非常的有吸引力的,大家覺得非常的浪漫,但是對他們來講,他們進到熱帶雨林去收穫,去採摘一些中藥材,沒有別的收入,他們收入非常的單一,而且不穩定 。

這個地方有很好的土地資源,他們種了香蕉和甘蔗以後,卻成為大象最愛吃的食物。他們在生計和自然保護之間的矛盾,導致了他們的收入很單一很不穩定。

最重要的是他們的生活不再是一個傳統的、自給自足的生活。大家講:農民自己吃自己採。不是這樣的,他們的生活已經完全融入到了一個現代市場經濟的體系裡去了。

比方說他孩子要上學,那麼孩子要去上學,要住校,那麼他就得周五的時候,把孩子接回來,周日把孩子送出去,每家每戶都有1~2個小孩,從村莊到山下有12公裡,他就必須買一個摩託車。所以買摩託車,就不再是一個家庭高檔的消費,它是一個必須消費,這種消費是剛性的,你沒有的話你出不去。你去買東西,你所有的生活都依賴於市場,有了摩託車以後,必須要買汽油,你要是買汽油的話,你每天都得有現金的支出。

他們過去都是到年底的時候去賣一些中藥材、砂仁、甘蔗,年底才會有錢。那麼到了這樣一個已經融入到現代市場體系的生計來講的話,他每天都需要現金,所以他現金的不足,又導致了他必須借債,他今天花錢就得借錢,明天花錢就得借錢,這樣借來借去,這個債務就不斷地累積,所以這個村莊就變成一個高支出的、高債務的、低收入的這樣一個村莊。那麼這個貧困難道是因為他們懶惰嗎?不是,他們陷入進了一個深度性的貧困陷阱。

過去,很多人不太了解貧困、扶貧,我們今天只要打開電視,只要看看新聞,就會看到我們中國今天的脫貧攻堅戰,是我們的總書記親自去督戰,各個地方的領導都是第一把手督戰。

大家覺得為什麼?就是因為我們還有很大一批群體大家不知道,他們在那些邊遠山區、特別邊境的地區、少數民族地區。

大家真的很少去像這樣的村莊,我是做扶貧政策的,我2015年之前,我想都沒有想到我們還有這麼多的這樣的村莊。當我們到這樣一個村莊去,你看到整個的一個貧困景觀的時候,你會發現,即便你不是一個像我這樣的學者,你也不會簡單的說:他們都是因為懶惰。

所以對於處於這樣一個貧困狀態的群體而言,我們就需要給他們提供支持,這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扶貧。扶貧不是給他提供錢,我們扶貧裡頭,我從來沒有聽過說把錢給誰去。我們要錢做什麼?我們要錢來幫助貧困群體,建立起他能夠走出貧困陷阱的這樣一種能力,窮人的貧困不是因為他的懶惰。如果我們認為窮人的貧困是因為他的懶惰,那僅僅是因為我們想把這樣一個責任從我們自己的身上推掉而已。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扶貧的主要任務,就是要提供這樣一種路徑,窮人能夠按照這樣一個路徑擺脫貧困,必須給他一個能夠讓他走出貧困陷阱的這樣一種能力。

在給他這種能力之前,你首先要補上他的一個短板,福利的短板,他家家戶戶都沒有房子住。在基本的福利、基本的生存都保證不了的情況下,你是不可能讓他擺脫貧困的。所以第一個要解決的問題,就是通過異地搬遷、解決他們的住房問題。那麼在解決住房問題的同時,我提出了能不能把每家每戶的房子都建設成為西雙版納欄杆式的瑤族特色的這樣一種建築,叫瑤族媽媽的客房。

每家每戶都嵌入一個瑤族媽媽的客房,然後把這個村莊發展成一個複合型經濟,建立一個新的產業,這種新的產業可以大幅度提高他的收入,這是瑤族媽媽的客房,每家每戶都會有一套,大小不等,有的是俯視兩層、有的是一層的,主客同居在一起的,一個真正具有生活意義的村莊。因為它不是民宿,它不是一個客人住在一個鄉村的地理空間的一個民宿。它就是一個真正在村莊裡頭的和村民住在一起的,那麼這個房間隔壁就是農民家,下面就是農民家,他下來吃飯都和農民在一起。我們發展出了這樣一個產業,在這樣一個過程中,我們把農民發動起來,我自己設計和農民自己建設,這樣一個工作,靠農民自己是做不了的。

扶貧是幹嘛?扶貧就是要在扶持的過程中給他這種能力。我們在河邊村這樣一個新業態的產業,就是給它植入一個能力。建一棟房子要12萬~15萬元錢,政府的扶貧資金提供這筆錢,但是政府的扶貧資金裡沒有預算說我們可以建一個瑤族媽媽的客房,這太複雜了,所以我自己通過每年的99公益日捐錢,瑤族媽媽的客房、瑤族媽媽的衛生間、瑤族媽媽的廚房。到現在為止,我們在河邊村實現了廁所革命、廚房革命。

河邊村人做飯就是支一個木架子,打兩塊磚頭,拿一個鍋做飯。到現在,你都能看到這樣的痕跡,我們現在每家每戶建設了非常寬敞的一個廚房。廚房非常重要,因為它涉及到了健康、衛生、小孩子的早餐、午餐、晚餐,非常的重要。

這是今天的河邊村,河邊村的今天已經完全不一樣了。我在河邊村生活了整整的六年,這期間和我的學生、我的助手一起把它改變了。大家看一下,我們建設了會議設施,這是在河邊村的會議室、酒吧。

而且扶貧不能夠僅僅針對已經陷入到貧困的這樣一個群體,還要考慮不能夠在發展的過程中產生新的貧困。我們中國人講從小看大,三歲到老。我們三歲之前的兒童早期關懷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這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最重要的方面。所以我們在河邊村建了一所鄉村的幼兒園,這些小孩子們過去都是滿地跑,普通話都不會講的,現在到了幼兒園。我們已經有三批的學生畢業,山下小學的老師反映從河邊村來的瑤族孩子已經比過去素質有了大大的提高。

在西雙版納勐臘縣,瑤族是住在山上的民族,大家對他們的印象就是他們很懶惰,他們很落後,很不好管理。

那麼河邊村建立了雨林瑤家合作社,出去打工的幾個年輕人回來以後,我們讓他變成了什麼呢?變成了雨林瑤家合作社的CEO、CFO、CDO。鄉村裡頭要給它一個價值,我們這樣一個村莊,你要講它是一個農民合作社,大家覺得太土了,所以我們給它一個新的名字:雨林瑤家。大家看到了整個村莊是一個非常美麗的,農民合作社的辦公室都是非常非常好的工作空間、非常現代的工作空間,這是我個人在河邊村六年來扶貧的一個體會。

歡迎大家去河邊村度假,現在河邊村扶貧已經不需要大家了,它已經完全脫貧了。

貧困不是因為窮人懶惰。我們的社會、我們的發展,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它會產生很多很多的問題。由於歷史的原因,由於地理位置,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它會不斷地落在發展的列車後邊,不斷的被發展甩得越來越後,最後落入到貧困陷阱。

他們不是因為懶惰,因為他們的教育,舉個例子講,今天如果你不會用電腦, 你能找到工作嗎?就算你待在城市裡你也會陷入貧困,但是你不是一個笨人,你不是一個懶惰的人,就是因為你沒有這個技能。

很多的貧困地區沒有學前教育,小學的教育、中學的教育、高中的教育,教學質量很差。在我所在的縣裡頭的小學、中學,英文課都開不出來,外語的課都開不出來。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這些孩子即便上了學,他得不到很好的教育。他就沒有辦法獲得和其他發達地區同樣的這樣一種能力,他不在一個水平線上競爭。

所以貧困的原因來自於什麼?來自於不平等,貧困的原因來自於什麼?來自於社會公共服務的不均等,貧困的原因來自於很多很多維度的不平等,所以扶貧的核心不是去教育窮人不要懶惰,扶貧的核心是我們自身制度的完善,我們必須通過完善我們自身的制度來解決貧困問題,這是我們今天扶貧的最重要的一個內容。

我在河邊村扶貧的同時,我把我的工作也伸展到了其他地區。我在湖北的恩施也做了同樣的事情,這樣一個非常非常貧困的村莊,我特別喜歡蓋房子,我這幾年最大的收穫就是學會了蓋房子。這是我在恩施改造的另外一個村莊,把它原來土家族的完全破落的房子改造成這樣的房子,這個村莊已經完全建成了,今年已經開始接待客人。他們的生活由於這樣一個新的業態而出現了變化,這個不是簡簡單單的民宿,而是它的整個的生產系統的變化。

他們不再依賴於到地裡幹活這樣一個非常單純的農業生產。因為那樣的一種工作,雖然非常的重要,但是吸引不了年輕人,沒有年輕人願意回去再面朝黃土背朝天,去從事農業生產。所以我們必須在鄉村裡頭建立起新的業態,讓我們的人員,在新的業態裡頭就業產生收入,然後我們再想辦法,使得我們農業實現現代化,農業如果不現代化,還是靠著我們面朝黃土背朝天,那我們農業和農村就不可能現代化。

這是我在雲南昆明的宜良縣的村莊的另外一個實驗,我用烤菸房、豬圈和馬圈改造成的比較高端的客房。村裡頭農民他們一點都不懶惰,他們一點都不笨,他們會蓋房、會木工,什麼東西都會,但是他們的技能,在現代化裡面已經沒有用處了。因為城市裡蓋房不用木匠,城市化已經排斥農村多樣化的這些技能了。所以我和農民在一起,我給他畫圖,他們自己建設出來,是非常具有鄉土性和多樣性的房子。歡迎大家去居住。

這樣的話,在這樣一個貧困的鄉村植入這樣一個新的業態,就可以大大的改變鄉村的經濟社會的景觀。貧困不是因為懶惰,貧困也不是因為窮人太笨,貧困是一個社會經濟的複雜的問題,所以扶貧在很大程度上,是對我們經濟社會系統的這一種改善。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終於搞清楚T細胞如何產生蛋白質 或成為治療癌症的一大利器
    科學家終於搞清楚T細胞如何產生蛋白質 或成為治療癌症的一大利器  Emma Chou • 2020-05-21 18:20
  • 「村社合一」讓貧困山村「柳暗花明」
    利用政府補助的9萬元,他組織村民投工投勞修建蓄水池和通村公路,整治村裡土地和荒山荒坡,領著大家擺脫烤菸、玉米等低效傳統作物,利用當地生態系統大面積發展綠茶、脫毒馬鈴薯等收益好的產業,村民們終於看到了希望。但到2014年底全村仍有30%左右的貧困發生率。
  • 老年貧困人口如何脫貧?
    數據顯示,2018年農村老年人口貧困率高達19.5%,不僅高於農村非老年人口貧困率,更是遠高於城鎮1.4%的老年人口貧困率。2018年,全國老年貧困家庭的人均總資產為7萬元,而老年非貧困家庭為32萬元。居民家庭資產主要包括房產、汽車、土地、農業或工商業生產經營資產以及其他金融和非金融資產。調查顯示,城鎮老年貧困家庭擁有的房產、車輛和耐用品等非生產性資產上較少。城鎮老年貧困家庭人均非生產性資產為17萬元,城鎮老年非貧困家庭為56萬元,而農村老年貧困家庭各項資產均顯著低於弄老年非貧困家庭。
  • 曾光:病毒第一病例從哪來,不清楚是正常,搞清楚一定是例外
    不清楚是正常的,搞清楚一定是例外。」11月7日,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第四次工業革命與智慧醫療論壇上,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前首席科學家曾光回應了新冠病毒溯源的問題。他這樣解釋溯源之難:傳染病經過自然演化,經過很長時間和很多物種後,演變的越來越強,最後侵犯到人類,才被人類發現。「這個世界太大了,人之間還有國境,動物界是沒有國境的。」而溯源的目的主要是未來滿足公共衛生政策的需要,研究如何發現、切斷,找到治療方法等。
  • 溫鐵軍:中國農村掐走「草尖」留下「草根」後的問題
    這個道理是很清楚的,我們現在出現這些問題的思路其實我們大家都很清楚,我們能不能還用這些思路去解決這些問題呢?愛因斯坦說不能,也許我們說能,創造奇蹟吧。鄉土社會過去賴以生存的機制,其中的一個是分家析產機制,因為分家析產不至於產生嚴重差別,因為分家析產需要勞動力維持,但這兩個東西都在帶有政府善意的法律出臺之後都不再存在可能了。因土地不能再分而使得現在所謂的新生代農民工正在自我階級化、自我政治化,這也逐漸演變成了新的變化,也就是重大的社會結構變化。新生代農民工變成了新的工人階級,因為他不再是過去的農村小資產者。
  • 夏長江:貧困標準、基尼係數,五花八門的說法得理清楚
    美國1.9美元標準的貧困人口多是就業年齡段無業的非殘疾(盲人)、流浪者,不能享受貧困福利的移民,不符合貧困福利有關規定者,等等;中國則是農村貧困人口較多,但自產自用農產品可折價為收入。按中國的貧困標準,2019年貧困率不超過0.6%,計劃2020年全部脫離絕對貧困(還是有相對貧困)。
  • 邁向2020後減貧治理:建立解決相對貧困問題長效機制
    對轉型中國相對貧困問題「自性」的準確把握,構成了理解2020後建立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時代命題的邏輯起點。在本研究中,筆者將首先回顧相對貧困及其治理研究的知識譜系,繼而討論如何認識中國相對貧困治理時代的新特點與「自性」問題,並在此基礎上對2020後構建解決相對貧困問題長效機製做出一些嘗試性的思考。
  • 官方:對患大病和慢性病的農村貧困人口進行分類救治
    指導意見提出,對患大病和慢性病的農村貧困人口進行分類救治。2016年起選擇疾病負擔較重、社會影響較大、療效確切的大病進行集中救治,制訂診療方案,明確臨床路徑,控制治療費用,減輕貧困大病患者費用負擔。  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務院扶貧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5部委日前聯合印發《關於實施健康扶貧工程的指導意見》。
  • 6年前,村主任為找水源掉入天坑 6年後,城哨村終於通了自來水
    2014年6月11日,村主任翁祥月為了給村民找飲用水源,不慎掉入50多米深的天坑丟了性命。6年過去了,翁祥月惦記事已經逐步解決了:現在城哨村的村民們已經吃上了乾淨的自來水。缺水的季節,村民只有幾人一行,用繩子將人放到坑底打好水後,再把水拉上來。今年71歲的宋祖江在城哨村住了幾十年。18歲那年他找水時掉進了天坑,此後背便再也直不起來。「15歲我就承擔起一家人的用水,每天挑著水桶到處排隊打水,從來沒想過這輩子能吃上自來水。」 宋祖江說。
  • 徐祥臨:中國消除貧困的理論與實踐要勝於諾獎得主
    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了阿比吉特·巴納吉、埃斯特·迪弗洛和麥可·克雷默,獲獎理由是他們為減輕全球貧困所做的實驗性貢獻。結果公布後,收穫各方普遍讚譽,也引起對脫貧工作的更多廣泛討論。基於此為廣大頭條號網友轉載一篇我本人對諾獎經濟學獎獲獎理論和中國減貧經驗進行比照解讀,以饗讀者。
  • 建設新農村的藝術佳作——電影《山鄉書記》觀後
    國家電影總局於2005年9月28日順利通過審查,並作為民族語影片向全國推介發行。我省各級領導和各單位黨組織,要組織好廣大幹部的觀看工作。不僅廣大農村黨員要看,各行各業的黨員幹部都要組織觀看,要認真地組織觀後的學習討論,促進當前正在進行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活動的深入開展。
  • 73年後人類終於分清了它的正反面,又用了31年才搞清楚哪邊是頭
    他絞盡腦汁都想不出要如何解釋這一現象。因此,達爾文不得不承認它將會被作為反對其進化論的有力證據。直到今天,「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之謎」仍被視為學界的珠峰,無數科學家為此嘔心瀝血。很幸運,他在1909年7月偶然發現了加拿大的布爾吉斯頁巖。該頁巖的時期是約為5.05億年前的中寒武士。如今那裡是寒武紀大爆發的重要證據。
  • ...建立新鄉賢資金互助合作社等舉措,探索出一條適合農村貧困老人...
    農村貧困老人一直是脫貧攻堅過程中受關注的群體。如何讓他們穩定脫貧,有尊嚴地安享晚年?  近年來,運城市大力發掘德孝文化內涵,通過開辦農村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建立孝善扶貧機制,探索新鄉賢資金互助合作模式等孝善助老的扶貧實踐,讓貧困老人有錢花、有飯吃,實現物質與精神雙重幫扶的同時,也涵育了文明鄉風、良好家風和淳樸民風。
  • 養牛比養豬賺錢,為啥農村養牛的人少?搞清楚這3個問題就明白了
    養牛比養豬賺錢,為啥農村養牛的人少?搞清楚這3個問題就明白了。 養一頭牛有4000元的利潤,養一頭豬才3000元的利潤,明顯養牛比養豬的利潤高,但農村養牛的農民朋友較少,養豬的人卻很多,難道農民朋友不會掙錢嗎?
  • 閩商林熙明紮根隴原:扶貧濟困 逆境中堅守
    原標題:閩商林熙明紮根隴原:扶貧濟困 逆境中堅守   為甘肅貧困縣投3000餘萬元無償捐建現代化養殖示範基地、疫情時跑遍新加坡為甘肅購買醫用物資並包機送回、發動社區居民和員工為貧困地區探索社區
  • 新冠肺炎疫情對農業與農村貧困的影響幾何?JIA作出解讀
    光明網訊(記者 宋雅娟 張蕃) 近日,《農業科學學報(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簡稱JIA)組織策劃的「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對農業與農村貧困的影響」專題於2020年第12期正式出版,全球公開發行。
  • 未來六年內,農村這三類人存款不低於六十萬,說錯我是火星人
    目前許多,農村年輕人都外出打工,原因都是說農村發展空間局限性,要麼說農村種田種地養不活人。當然說這話不是我對農村人有什麼偏見,我自己也是背景離鄉的農村人,但是在外一年最終真沒我在家的堂哥們苦到的多,凡事都有自身能力問題。
  • 甘肅康樂縣母親殺子案震驚國人 警示農村貧困人群心理危機
    農村貧困人群心理危機   10日是世界預防自殺日,而剛剛發生的甘肅康樂母親殺子案卻讓國人震驚。   報載,8月24日下午,甘肅康樂縣景古鎮阿姑村山老爺彎社發生一起人倫慘案。該村裡一位年輕的母親殺死4個孩子後,服毒自殺後不治身亡。其中,大女兒6歲,第二胎是一對雙胞胎姐弟,均為5歲,四女兒僅3歲。不日,該女子丈夫也服毒身亡,四世同堂的8口之家,6人身亡。
  • 馬達加斯加:70%農村人口在貧困中掙扎
    與孩子們回到母親的家中後,她開始照顧六個月大時就失去了母親的外甥。娜姥姥當時生活非常艱辛,但她仍然下定決心收養她的外甥。她說: 「我的其他兄弟姐妹都要照顧自己的家庭,如果我不照顧他的話,他會受苦受罪的。」幸運的是,村莊的修女熱心幫助娜姥姥一家人,為孩子提供奶粉,娜姥姥得以將孩子撫養成人。如今,這個小男孩仍然和她住在一起,叫她媽媽。
  • 歷經8年現行標準下近多少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多少個貧困縣全部...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決戰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我們向深度貧困堡壘發起總攻,啃下了最難啃的「硬骨頭」。歷經8年,現行標準下近多少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多少個貧困縣全部摘帽。這是第十季第十期青年大學習的學習視頻中課堂作業的題目,有些小夥伴可能還不知道正確答案是什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答案及解析,希望能幫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