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中國農業大學文科資深講席教授、小雲助貧中心發起人、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李小雲近日在CC講壇上表示,社會大眾一般所持有「個人努力脫貧模式」認為,一個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窮人之所以貧困是因為懶惰。事實上,在貧富分化的社會現實中,窮人和富人往往不在同一起跑線上,窮人依靠個人努力致富的難度越來越大。
李小雲認為,「貧困完全因為懶惰」顯然是對社會責任的規避。貧困個體責任論忽視了制度和結構在財富、資產、教育和機會等差異對貧困的決定性影響,而大規模的脫貧攻堅正是通過消除結構性因素在減貧中的作用。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2015年的春天,我到了雲南省的勐臘縣,一個特別貧困的瑤族村莊。我自己雖然是一個從事鄉村和扶貧研究的老師,也去過很多地方。在我的印象裡邊,我覺得我們四十年的發展是非常迅速的,雖然的的確確還有很多地方處於貧困的狀態。
但是像這樣貧困的一個地方 ,我還真是沒有見過,就是完全看不到一個磚混的房子,甚至看不到一塊磚。剛進村的時候,我站在村口看著周圍,我把圖片發給我的很多同事,大家說:村裡人是不是很懶惰?所以我從2015年的春天開始到現在,在這個村莊整整紮根六年。
貧困是因為窮人的懶惰嗎?他們處於貧困是因為他們懶惰嗎?我今天和大家分享我自己在這樣一個貧困的村莊六年來的生活經歷。
我在那個村莊的時候,我發現這些瑤族的貧困農民,他們很早就起來去收穫甘蔗。為了趕上糖廠的拉甘蔗的汽車進村,能夠一次性把甘蔗全部給它集中起來,他們都是通宵地去收穫甘蔗。黑天的時候收穫甘蔗,他們怎麼收穫呢?他們都要戴著礦工那種燈,每天要到山裡頭去砍柴禾。所以你說他們懶惰嗎?我覺的非常勤快,但他們也真的是非常的辛苦。
這樣一個貧困而又特別勤勞的人,他們是怎麼處於貧困的?也就是我們今天講的貧困它是怎麼發生的?
我對這樣一個村莊做了一個比較詳細的研究。第一,我發現這個村莊裡沒有一個富人,非常的奇怪。因為我的感覺是一個村莊裡頭會有富人開汽車,也會有比較窮的人,有的房子蓋得很好,有的房子很破,這很普遍,每個地方都是這樣。但是這個村莊,沒有一個富人,沒有一輛汽車。
這個村莊裡的老百姓,他們的收入從哪裡來?他們是瑤族,他們的普通話講得非常不好,語言不通,文化水平很差。在山裡生活,他們根本就不會出得很遠去打工,最遠他們就到山底下去打點工掙點錢。
第二個收入,他就靠甘蔗,一年收穫一次甘蔗。但是這個地方是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保護區,這幾年隨著我們對熱帶雨林保護力度的不斷增大,亞洲野象的數量越來越多,在很多村口都掛著牌子:「野象出沒」、「小心野象出沒」。
在2013年的時候,這個地方開始發展甘蔗,那個時候,亞洲野象還不知道這個地方有非常好吃的東西,但是經過兩年的發展逐漸知道了,亞洲野象到這以後,鼻子一卷,那一片的甘蔗就沒了,對此,一畝地會補償700元錢。
熱帶雨林對我們來講是非常非常的有吸引力的,大家覺得非常的浪漫,但是對他們來講,他們進到熱帶雨林去收穫,去採摘一些中藥材,沒有別的收入,他們收入非常的單一,而且不穩定 。
這個地方有很好的土地資源,他們種了香蕉和甘蔗以後,卻成為大象最愛吃的食物。他們在生計和自然保護之間的矛盾,導致了他們的收入很單一很不穩定。
最重要的是他們的生活不再是一個傳統的、自給自足的生活。大家講:農民自己吃自己採。不是這樣的,他們的生活已經完全融入到了一個現代市場經濟的體系裡去了。
比方說他孩子要上學,那麼孩子要去上學,要住校,那麼他就得周五的時候,把孩子接回來,周日把孩子送出去,每家每戶都有1~2個小孩,從村莊到山下有12公裡,他就必須買一個摩託車。所以買摩託車,就不再是一個家庭高檔的消費,它是一個必須消費,這種消費是剛性的,你沒有的話你出不去。你去買東西,你所有的生活都依賴於市場,有了摩託車以後,必須要買汽油,你要是買汽油的話,你每天都得有現金的支出。
他們過去都是到年底的時候去賣一些中藥材、砂仁、甘蔗,年底才會有錢。那麼到了這樣一個已經融入到現代市場體系的生計來講的話,他每天都需要現金,所以他現金的不足,又導致了他必須借債,他今天花錢就得借錢,明天花錢就得借錢,這樣借來借去,這個債務就不斷地累積,所以這個村莊就變成一個高支出的、高債務的、低收入的這樣一個村莊。那麼這個貧困難道是因為他們懶惰嗎?不是,他們陷入進了一個深度性的貧困陷阱。
過去,很多人不太了解貧困、扶貧,我們今天只要打開電視,只要看看新聞,就會看到我們中國今天的脫貧攻堅戰,是我們的總書記親自去督戰,各個地方的領導都是第一把手督戰。
大家覺得為什麼?就是因為我們還有很大一批群體大家不知道,他們在那些邊遠山區、特別邊境的地區、少數民族地區。
大家真的很少去像這樣的村莊,我是做扶貧政策的,我2015年之前,我想都沒有想到我們還有這麼多的這樣的村莊。當我們到這樣一個村莊去,你看到整個的一個貧困景觀的時候,你會發現,即便你不是一個像我這樣的學者,你也不會簡單的說:他們都是因為懶惰。
所以對於處於這樣一個貧困狀態的群體而言,我們就需要給他們提供支持,這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扶貧。扶貧不是給他提供錢,我們扶貧裡頭,我從來沒有聽過說把錢給誰去。我們要錢做什麼?我們要錢來幫助貧困群體,建立起他能夠走出貧困陷阱的這樣一種能力,窮人的貧困不是因為他的懶惰。如果我們認為窮人的貧困是因為他的懶惰,那僅僅是因為我們想把這樣一個責任從我們自己的身上推掉而已。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扶貧的主要任務,就是要提供這樣一種路徑,窮人能夠按照這樣一個路徑擺脫貧困,必須給他一個能夠讓他走出貧困陷阱的這樣一種能力。
在給他這種能力之前,你首先要補上他的一個短板,福利的短板,他家家戶戶都沒有房子住。在基本的福利、基本的生存都保證不了的情況下,你是不可能讓他擺脫貧困的。所以第一個要解決的問題,就是通過異地搬遷、解決他們的住房問題。那麼在解決住房問題的同時,我提出了能不能把每家每戶的房子都建設成為西雙版納欄杆式的瑤族特色的這樣一種建築,叫瑤族媽媽的客房。
每家每戶都嵌入一個瑤族媽媽的客房,然後把這個村莊發展成一個複合型經濟,建立一個新的產業,這種新的產業可以大幅度提高他的收入,這是瑤族媽媽的客房,每家每戶都會有一套,大小不等,有的是俯視兩層、有的是一層的,主客同居在一起的,一個真正具有生活意義的村莊。因為它不是民宿,它不是一個客人住在一個鄉村的地理空間的一個民宿。它就是一個真正在村莊裡頭的和村民住在一起的,那麼這個房間隔壁就是農民家,下面就是農民家,他下來吃飯都和農民在一起。我們發展出了這樣一個產業,在這樣一個過程中,我們把農民發動起來,我自己設計和農民自己建設,這樣一個工作,靠農民自己是做不了的。
扶貧是幹嘛?扶貧就是要在扶持的過程中給他這種能力。我們在河邊村這樣一個新業態的產業,就是給它植入一個能力。建一棟房子要12萬~15萬元錢,政府的扶貧資金提供這筆錢,但是政府的扶貧資金裡沒有預算說我們可以建一個瑤族媽媽的客房,這太複雜了,所以我自己通過每年的99公益日捐錢,瑤族媽媽的客房、瑤族媽媽的衛生間、瑤族媽媽的廚房。到現在為止,我們在河邊村實現了廁所革命、廚房革命。
河邊村人做飯就是支一個木架子,打兩塊磚頭,拿一個鍋做飯。到現在,你都能看到這樣的痕跡,我們現在每家每戶建設了非常寬敞的一個廚房。廚房非常重要,因為它涉及到了健康、衛生、小孩子的早餐、午餐、晚餐,非常的重要。
這是今天的河邊村,河邊村的今天已經完全不一樣了。我在河邊村生活了整整的六年,這期間和我的學生、我的助手一起把它改變了。大家看一下,我們建設了會議設施,這是在河邊村的會議室、酒吧。
而且扶貧不能夠僅僅針對已經陷入到貧困的這樣一個群體,還要考慮不能夠在發展的過程中產生新的貧困。我們中國人講從小看大,三歲到老。我們三歲之前的兒童早期關懷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這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最重要的方面。所以我們在河邊村建了一所鄉村的幼兒園,這些小孩子們過去都是滿地跑,普通話都不會講的,現在到了幼兒園。我們已經有三批的學生畢業,山下小學的老師反映從河邊村來的瑤族孩子已經比過去素質有了大大的提高。
在西雙版納勐臘縣,瑤族是住在山上的民族,大家對他們的印象就是他們很懶惰,他們很落後,很不好管理。
那麼河邊村建立了雨林瑤家合作社,出去打工的幾個年輕人回來以後,我們讓他變成了什麼呢?變成了雨林瑤家合作社的CEO、CFO、CDO。鄉村裡頭要給它一個價值,我們這樣一個村莊,你要講它是一個農民合作社,大家覺得太土了,所以我們給它一個新的名字:雨林瑤家。大家看到了整個村莊是一個非常美麗的,農民合作社的辦公室都是非常非常好的工作空間、非常現代的工作空間,這是我個人在河邊村六年來扶貧的一個體會。
歡迎大家去河邊村度假,現在河邊村扶貧已經不需要大家了,它已經完全脫貧了。
貧困不是因為窮人懶惰。我們的社會、我們的發展,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它會產生很多很多的問題。由於歷史的原因,由於地理位置,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它會不斷地落在發展的列車後邊,不斷的被發展甩得越來越後,最後落入到貧困陷阱。
他們不是因為懶惰,因為他們的教育,舉個例子講,今天如果你不會用電腦, 你能找到工作嗎?就算你待在城市裡你也會陷入貧困,但是你不是一個笨人,你不是一個懶惰的人,就是因為你沒有這個技能。
很多的貧困地區沒有學前教育,小學的教育、中學的教育、高中的教育,教學質量很差。在我所在的縣裡頭的小學、中學,英文課都開不出來,外語的課都開不出來。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這些孩子即便上了學,他得不到很好的教育。他就沒有辦法獲得和其他發達地區同樣的這樣一種能力,他不在一個水平線上競爭。
所以貧困的原因來自於什麼?來自於不平等,貧困的原因來自於什麼?來自於社會公共服務的不均等,貧困的原因來自於很多很多維度的不平等,所以扶貧的核心不是去教育窮人不要懶惰,扶貧的核心是我們自身制度的完善,我們必須通過完善我們自身的制度來解決貧困問題,這是我們今天扶貧的最重要的一個內容。
我在河邊村扶貧的同時,我把我的工作也伸展到了其他地區。我在湖北的恩施也做了同樣的事情,這樣一個非常非常貧困的村莊,我特別喜歡蓋房子,我這幾年最大的收穫就是學會了蓋房子。這是我在恩施改造的另外一個村莊,把它原來土家族的完全破落的房子改造成這樣的房子,這個村莊已經完全建成了,今年已經開始接待客人。他們的生活由於這樣一個新的業態而出現了變化,這個不是簡簡單單的民宿,而是它的整個的生產系統的變化。
他們不再依賴於到地裡幹活這樣一個非常單純的農業生產。因為那樣的一種工作,雖然非常的重要,但是吸引不了年輕人,沒有年輕人願意回去再面朝黃土背朝天,去從事農業生產。所以我們必須在鄉村裡頭建立起新的業態,讓我們的人員,在新的業態裡頭就業產生收入,然後我們再想辦法,使得我們農業實現現代化,農業如果不現代化,還是靠著我們面朝黃土背朝天,那我們農業和農村就不可能現代化。
這是我在雲南昆明的宜良縣的村莊的另外一個實驗,我用烤菸房、豬圈和馬圈改造成的比較高端的客房。村裡頭農民他們一點都不懶惰,他們一點都不笨,他們會蓋房、會木工,什麼東西都會,但是他們的技能,在現代化裡面已經沒有用處了。因為城市裡蓋房不用木匠,城市化已經排斥農村多樣化的這些技能了。所以我和農民在一起,我給他畫圖,他們自己建設出來,是非常具有鄉土性和多樣性的房子。歡迎大家去居住。
這樣的話,在這樣一個貧困的鄉村植入這樣一個新的業態,就可以大大的改變鄉村的經濟社會的景觀。貧困不是因為懶惰,貧困也不是因為窮人太笨,貧困是一個社會經濟的複雜的問題,所以扶貧在很大程度上,是對我們經濟社會系統的這一種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