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村乾淨的自來水接到了每家每戶,這是城哨村歷史上最大的事,也算是完成了建明的遺願……」
巫溪縣城廂鎮城哨村海拔在1000米左右,由於沒有活水源,村民只能靠天吃水。
2014年6月11日,村主任翁祥月為了給村民找飲用水源,不慎掉入50多米深的天坑丟了性命。
6年過去了,翁祥月惦記事已經逐步解決了:現在城哨村的村民們已經吃上了乾淨的自來水。
翁祥月掉下去的天坑
缺水:50米深的天坑找水
建明,是翁祥月的小名。
喊「建明」的人叫向純學,是城哨村的支部書記,他在這個位置上「坐」了20多年。
向純學告訴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缺水一直是城哨村的大問題。尤其城哨村5社的30多戶家庭住在海拔1200米的山頂,飲水更是困難。
「每到雨季,家家戶戶都會拿出鍋碗瓢盆接屋簷水。此外,天坑常年有散水,也是村民取水的地方。」
向純學口中的天坑就是讓翁祥月丟了命的地方。這個天坑距離地面近50米深,又陡又險。
缺水的季節,村民只有幾人一行,用繩子將人放到坑底打好水後,再把水拉上來。
今年71歲的宋祖江在城哨村住了幾十年。18歲那年他找水時掉進了天坑,此後背便再也直不起來。「15歲我就承擔起一家人的用水,每天挑著水桶到處排隊打水,從來沒想過這輩子能吃上自來水。」 宋祖江說。
宋祖江家裡接入了清澈的自來水
找水: 他掉入天坑丟了命
為了解決村民飲水的問題,2013年,城哨村申請資金修建了一個200方的山坪塘。但是由於沒有穩定水源,老百姓的飲水依然沒有保障。
「我們去把天坑那股水搞上來,應該就差不多了。」翁祥月提出了這樣一個方案。天坑雖險,但卻沒有更好的辦法,向純學也點了頭。他們計劃在坑底修一個10來方的水池蓄水,再用水泵將水抽到山坪塘貯存起來。
向純學記得清清楚楚,那是2014年的6月11日早上7點,翁祥月帶著借來的工具早早來到水坑處施工。他們在直徑2米左右的坑口搭了幾根木棒,裝好滑輪,好將物料運到坑底。向純學和翁祥月等4人在坑口拉著繩子慢慢往坑底送物料。第一次兩袋沙子和一袋水泥順利送到坑底,接下來裝運的沙子比前幾袋略重一些。就在大家全神貫注、小心翼翼向坑內送繩時,繩索突然斷了。
「當時我們都向後摔了一跤,建明的背後是一塊大石頭,他倒在石頭上被反彈下了天坑,我們找到他時就已經不行了……」
翁祥月出殯的那一天,全村的老百姓都自發送他。城哨村的水,也成了大家心裡的痛。
新修建的蓄水池
還願:四級提灌通了自來水
翁祥月去世後,村民心裡都有了陰影,再也沒有人到天坑打水了。村民有的吃山坪塘的水,有的吃自家樓上的水。向純學曾多次到村民家裡調研,發現不少村民家中水都有異味,安全不達標。
2015年,向純學提出給飲水沒有保證的人家每一戶修一個蓄水池。這個想法很快通過鎮政府上報到了巫溪縣水利局。經過論證,專家們一致認為修小蓄水池既不能保證水質也不能保證水源,這個方案不能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2016年,向純學開始不斷給鎮上寫申請,請他們關注村裡的安全飲水問題。
2018年,全國打響農村飲水安全保障脫貧攻堅,西南地區重點解決儲水供水和水質達標問題。城哨村的飲水問題,終於有了解決途徑。
「從2014年開始,村裡就在謀劃讓村民吃上自來水,想了無數個方案都行不通,又缺乏資金。」向純學說,2018年,用三級提灌的方式解決城哨村用水問題的方案終於落地。
2019年初,從城廂鎮楊家村仙人洞三級提灌至城哨村五社安全飲水工程落地,這解決了城哨村96%的農戶安全飲水問題。
得知5社仍有15戶高海拔戶無法吃到提灌水,村裡又向上匯報申請自建第四級提灌,2019年底全部完工。
「現在家家戶戶都吃上了自來水,這是城哨村載入史冊的大事,也算是了卻了建明的遺願,沒有遺憾了……」 向純學說。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陳竹 受訪者供圖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