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海市東泗鄉虎渡村沒有通自來水,村民用水艱難
●如今這口老井幾近乾涸,打滿一桶水要半個多小時
昨日上午10點,漳州龍海市東泗鄉虎渡村虎渡社,一口方形老井邊上,蘇阿姨又開始了她艱難的取水過程——— 打滿一桶水,要花半個多小時,甚至一個小時。
長期以來,虎渡村的500多戶村民,就靠這口老井維持日常生活。近幾年來,每到秋冬季節,井水水位急劇下降,幾近乾涸,用水更艱難。
用水匱乏的不止東泗鄉,龍海市一些稍微偏遠的東部鄉鎮,很多村莊都沒有通自來水,只能 「靠天喝水」。
打滿一桶水要半個多小時
昨日上午,當導報記者來到虎渡社這口老井旁時,井邊正圍著四五個村民,用小水桶輪流打水。
村民稱,這口井已有數百年歷史,是全村村民飲用水的唯一水井。
導報記者湊近一看,這口老井已經乾枯見底,井底的石頭縫裡緩緩冒出一些水,村民們打一次上來的水量,差不多是一杯水的量。
「打滿一桶水,要半個多小時。」一位打水的婦女說,他們全家人省著點用,一天的用水量也需要四五大桶。
一位老伯說,現在還好,碰上人多的時候,大家還得排隊取水,「為了吃水,半夜排隊等到天亮」。
村民介紹,春夏季節,井水大致有八成滿;而每到秋冬季節,井水特別匱乏,近四五年來,井水幾乎到了乾涸的地步。
全村只有一口井的水能喝
村民蘇先生告訴導報記者,村裡有500多戶人家,4000多人。村裡有三口水井,但只有這一口井的水能喝。
「早些年,也有幾戶村民從對面山上引山泉水來用,但後來因為引水造價、維護、管理費用過高,不得不作罷。」蘇先生說,實在沒辦法的時候,他們只能到附近的上娘村水井取水。
村裡也有少數幾戶村民家自個打井。挖一口井的造價在3000元左右,但水量並不大,僅夠一家人吃用,而且,白天有水、晚上停水是常有的事。
而且,並不是所有村民都這樣「幸運」,多數村民挖到的,都是「無水井」。
虎渡社的蘇書記說,村裡不是沒想辦法解決,前年特地找了地質勘探隊來打了六口井,可全都出不了水;他們找自來水廠,可水廠的人說地處偏遠,水引不進來。
各方回應
東泗鄉書記:從隔壁鎮引水,先解燃眉之急
據東泗鄉的書記楊初旭介紹,整個東泗鄉,目前仍然靠飲用山泉水和井水為主。
「整個鄉,主要是虎渡村缺水比較嚴重。而全村賴以生存的古井,由於今年下半年少雨,導致了地下水乾涸。3年前的一次大旱,也導致了這口老井斷水。」楊書記說,虎渡村周邊的山比較低,山泉水匱乏。
楊書記表示,為了解決眼前村民的飲水困難,他們要做兩手準備:首先,與海澄鎮合鋪村協商。合鋪村離虎渡村僅1公裡的距離,希望能從合鋪村接水管進來;另外,還是要鼓勵村民,繼續打井找水,先渡過眼前的難關。
不過,從根本上解決用水問題,楊書記稱,還是要納入市區管網。
楊書記透露:「之前,我們一直在和龍海的水務公司協商,希望將東泗鄉的自來水管道納入市區管網。屆時,我將向市人大提議,爭取從海澄鎮接管道。但考慮到水壓問題,還是要在東泗鄉增設增壓站。水管和增壓站這兩項投資,大概要1400萬元。」
水務公司:提請龍海市政府納入解決方案
海澄鎮合浦村下渡社,與東泗鄉虎渡村相鄰,早已通上了自來水。
「下渡社是海澄鎮的,所以由龍海自來水廠供水,但東泗鄉不歸我們管。」龍海市城投水務投資有限公司的黃總解釋,龍海一共有4個水廠,龍海自來水廠只負責中心鎮區的水供應,包括傍山、海澄、石碼、浮宮等地。
龍海市城投水務投資有限公司 (簡稱水務公司),是龍海市城市建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 (簡稱城投公司)的下屬單位。按照城投公司的說法,龍海全市的自來水供應由水務公司負責。
但水務公司的黃總表示,龍海東部地區,之前是由民營公司白水自來水公司負責供應,它是龍海第二水源,近期剛被他們整合進來,就是為了解決水資源緊缺的問題。
「接下來,我們將重點解決東部地區用水問題。」黃總說,對於東泗鄉的情況,他也了解,會提請龍海市政府納入解決方案中。
龍海副市長:管網延伸,實施東部供水計劃
昨天下午,龍海市副市長鄭朝昌也來到虎渡村,為解決村民的飲用水問題進行調研。
鄭副市長告訴導報記者,目前龍海市仍然有部分鄉鎮沒有通自來水,特別是一些偏遠的山區,靠飲用山泉水和地下水,而今年的降水,只有往年的一半,地下水也在乾涸。
「現在我們初步擬定兩個方案,解決眼前的飲水困難。首先還是鼓勵村民繼續打井找水,一直打到出水為止;而從長遠期來看,例如東泗鄉、隆教鄉等這些地方,併入市區管網。」
鄭副市長透露,龍海準備實施東部供水計劃,把市區管網延伸到浮宮鎮,在浮宮再建一個水廠;另外,準備在海澄鎮建九九坑水庫,作為龍海市的第二水源,目前該提議已上報。
導報記者 許蔚菡 王龍祥 見習記者 胡倩/文 陳巧思 見習記者 張偉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