渦蟲實驗揭示記憶的複製、抹去和創造,我們也傳承了祖先的記憶?

2020-09-19 新手養狗大全

副標題:魚缸裡的小蟲子,看似不起眼,卻蘊藏著記憶的奧秘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渦蟲是各大著名生物實驗室的寵兒,因為它們扛得住「千刀萬剮」:即使被切成50塊,這50個碎塊也能夠各自復原成為新的個體,所以,大家都在探尋機體復原的秘密。

而把渦蟲研究推向另一個高度的則是一位密西根大學的心理學教授:詹姆斯.邁克耐爾,他發現,這些新生的個體似乎傳承了舊個體的記憶!

邁先生利用渦蟲對光敏感這個現象,訓練一隻渦蟲對特定光源產生特定反應。

然後把它一切兩半,頭部長出身體,身體長出頭部,重複實驗發現,身體長出頭部的個體竟然也擁有同樣的反應。

那麼問題來了,記憶到底存儲在哪裡?記憶是否可以被複製、被抹去甚至被創造?

為了解釋和驗證上述猜想,邁先生又做了下面的實驗:把經過訓練的渦蟲打碎,讓沒經過訓練的渦蟲吃掉。

結果出來了,非常可怕,沒經過訓練的渦蟲竟然擁有了這部分記憶!

隨後,邁先生又設計了一系列關於記憶的實驗,比如走迷宮等,上述猜想又一一被證實。

也就是說,對於渦蟲來說,記憶是可以被移植的!這在當時絕對是具有顛覆性的結論。

後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證實,記憶的傳遞與RNA密切相關。

那麼我們人類呢?

比如一個人做了心臟移植手術康復後,莫名其妙喜歡上了抽菸喝酒,而捐贈者同樣如此。

類似的報導層出不窮,那麼問題又來了,人類從母體孕育而來,是否擁有祖先的記憶,或者說,祖先的記憶一直存在,我們只是沒有打開那個「盒子」?

又或者說,其實我們一直擁有並且深受祖先記憶的庇佑,但我們並沒有意識到?

比如,對於某些第一次到訪的環境、某些場景等,覺得似曾相識;第一次看到一個動物或者植物,潛意識裡覺得危險而不想碰觸;對腐臭味等異味非常敏感等等,就是因為我們的祖先曾經接觸過這些東西,被襲擊過、被咬過、被染病,吃過大虧,這些具有強烈全身性的記憶才被傳承了下來。

渦蟲,或許才是最真實的「是兄弟就來砍我」吧!

歡迎大家留言討論,部分圖片來源新網絡,如有疑問請聯繫全全。關注「新手養狗大全」,狗狗的健康和訓練問題都可以私信諮詢。

相關焦點

  • 渦蟲實驗揭示記憶的複製、抹去和創造,我們也傳承了祖先的記憶?
    而把渦蟲研究推向另一個高度的則是一位密西根大學的心理學教授:詹姆斯.邁克耐爾,他發現,這些新生的個體似乎傳承了舊個體的記憶!邁先生利用渦蟲對光敏感這個現象,訓練一隻渦蟲對特定光源產生特定反應。然後把它一切兩半,頭部長出身體,身體長出頭部,重複實驗發現,身體長出頭部的個體竟然也擁有同樣的反應。那麼問題來了,記憶到底存儲在哪裡?
  • 在斬首和化蛹為蝶中被移植的記憶
    (渦蟲缺乏能完全分解食物的酸和酶,因此麥康奈爾希望食用同類的蠕蟲可以融合某些RNA。)令人驚訝的是,麥康奈爾宣稱,受過訓練的渦蟲被吃掉後使未受訓練的渦蟲也學會了畏光。在其他實驗中,他還訓練渦蟲穿過迷宮。為了在兩隻渦蟲之間轉移記憶,麥康奈爾甚至發明了一種技術,用於提取受過訓練的渦蟲身上的DNA,並將其植入未受訓練的渦蟲中。
  • 渦蟲切成279段能再生,並且記憶共享,人類斷肢重生的終極目標
    來源:磁石防禦塔導讀:蚯蚓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生活在土壤中,是我們經常接觸到的一種小動物。因此蚯蚓也被我們打上了很多標籤:益蟲、魚餌、能再生等等。其中最神奇莫過於蚯蚓的再生能力了,大部分蚯蚓能分成好幾段而不死。
  • 斷頭真渦蟲能將記憶轉存到再生大腦
    當它蛇一樣的小腦袋和脖子被切掉之後,它的身體將會重新長出一個大腦,而且能夠快速的再學習它丟失的技能。這種真渦蟲一直都被用於研究它的再生能力。 這種黃色的真渦蟲經常被用於研究它們的再生能力 研究人員們通過測量真渦蟲在設定條件下到達食物的時間來測試它們的記憶
  • 奇特真渦蟲頭部可再生保留以前記憶(圖)
    塔夫斯大學研究人員發現,真渦蟲不僅能再生一個頭,這個新頭還擁有以前的記憶。 真渦蟲有兩個探測強光的眼點。這些眼點扮演了光感受器的角色,有助於真渦蟲遠離強光光源。
  • 《網際網路沒有記憶》:數位化時代的記憶是我們的嗎?
    這讓現在的我們認識到,早在我們祖先的那個時代,就已經有一種強烈的非理性地,想要打破時間和空間限制去證明自身的存在。這些遺留下來的物品,不僅是一扇通往過去的窗戶,也是一面照向內心的鏡子。從那時起,我們的祖先就知道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他們將自己的經歷匯合成集體記憶,刻在洞穴的牆壁上或實體物上。
  • 抹去冥王星的記憶不容易
    人們在感到迷惑和質疑的同時發現,將冥王星從太陽系行星的「記憶」中抹去並不容易。  「記憶」需抹去  在英語國家,數以億計的人曾經靠這樣一句話牢記太陽系9大行星的名稱:「MyVeryExcellentMotherJustSentUsNinePizzas.」這句英文句子的大意是:我非常好的母親剛給我們送來9張比薩餅。
  • 研究揭示渦蟲抗衰老機制
    渦蟲(Planarian worms)是一種令科學家們驚奇的動物,這種扁形動物門的物種具有幾乎無限的再生能力,渦蟲屬於能迅速再生的動物之一,把一條渦蟲切開200多塊,就會長成200多條渦蟲。研究人員希望通過分析這種動物替換衰老的或者受損的組織和細胞的能力,來幫助理解其長壽的奧秘。
  • 被切掉頭真渦蟲可再生長新頭 且保留以前記憶
    然而科學家發現,真渦蟲不僅在頭被切掉後可以再生一個頭,而且這個再生的頭還含有和被砍掉的頭一樣的記憶。他們的發現可用作研究人類和其他動物可能恢復記憶原因的起點。    通過分析它在一個實驗室環境中用了多久找到食物,波士頓塔夫斯大學研究人員檢驗了真渦蟲的記憶。他們訓練這些黃色小蟲忽略實驗室內的亮光,使它們在集中注意力下找到食物。這些科學家發現,即使真渦蟲被斬首,依然記得這個訓練。
  • 人的記憶能否被複製或刪除?
    電影裡的醫生還說過一句話,「國外有人正在研究,將一個人某段時間的記憶刪除」。從生物學的角度分析,人的大腦皮層由140億個神經元細胞形成了一個龐大的信息庫,用來儲存記憶信息。學習到的「知識」通過多種感覺器官傳到中間神經元再進入到大腦記憶系統。儘管記憶信息本身是否為物質,在科學界尚無定論,但信息的傳遞和存儲的神經元等都是物質,可以說信息的載體都是物質。
  • 解密DNA中的祖先記憶,這或許可以讓我們成為天才
    hello大家好,我是奶爸Lucas,今天我們來聊一下「記憶」。人類的記憶存儲在大腦中這是我們的固有認知,但是,這一理論並不能解釋所有現象,例如,「前世記憶」現象就無法解釋,因此,才有了靈魂存儲與靈魂中這一說法,關於這一理論請回看我之前做過的影片。今天我們要探討的是另一種理論,就是記憶可能真的就存儲在我們的基因中。
  • 假如記憶可以複製粘貼,你想要這樣的永生嗎?
    ,從而系統地揭示了學習記憶可能的細胞和分子機制,他也因此獲得了200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Park)之前做的一項實驗,結果顯示從20多歲~90歲之間,各種記憶和信息處理的速度均幾乎呈線性下降。拿嬰兒作為例子,人們基本都不記得自己嬰兒時期的記憶,這是因為新生神經元會淘汰掉舊神經元,這時記憶也被抹去了。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我們說的是神經元,但神經元的主要組成依然是蛋白質.
  • 記憶被刻在DNA中?蔡理慧揭示染色體重構「挾持」記憶形成三部曲
    1904年德國理察·西蒙將「engram」一詞來描述記憶是如何形成和提取的.當大腦形成對新體驗的記憶時,「印跡細胞」會對記憶的細節進行編碼,當我們回憶起該類記憶時,這些神經元就會重新激活。
  • 渦蟲的無限再生
    導讀:蚯蚓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生活在土壤中,是我們經常接觸到的一種小動物。因此蚯蚓也被我們打上了很多標籤:益蟲、魚餌、能再生等等。其中最神奇莫過於蚯蚓的再生能力了,大部分蚯蚓能分成好幾段而不死。正所謂,「魚翅和熊掌不可兼得」,作為高等動物的人類,失去這種BUG般的能力,也是造物主公平的一種體現吧!渦蟲強大的再生能力,279段也能沒問題但雖說人類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斷肢重生」能力,但並不妨礙我們對它的展望,隨著科技的發展是不是有一天能讓這種能力再次回到人類身上呢?
  • 渦蟲的無限再生
    導讀:蚯蚓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生活在土壤中,是我們經常接觸到的一種小動物。因此蚯蚓也被我們打上了很多標籤:益蟲、魚餌、能再生等等。其中最神奇莫過於蚯蚓的再生能力了,大部分蚯蚓能分成好幾段而不死。正所謂,「魚翅和熊掌不可兼得」,作為高等動物的人類,失去這種BUG般的能力,也是造物主公平的一種體現吧!渦蟲強大的再生能力,279段也能沒問題但雖說人類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斷肢重生」能力,但並不妨礙我們對它的展望,隨著科技的發展是不是有一天能讓這種能力再次回到人類身上呢?
  • 記憶能否被精確複製和共享
    思維複製人並非在每一個記憶、每一個思維模式和每一種情感中都做到與生物學原型都分毫不差。相反,它關乎情感,關乎兩個個體之間的身份統一性-來自共同的記憶、情感、思維方式、選擇與遺忘的優勢的統一性。哲學家有時會將此稱為自我的連續性,或「歷時性的自我」。有的人主張超越人類極限,其中就包括超越人類身體,即「超人類主義」。強調這種歷時性的自我也會超越人類的形式。
  • 科學家首次實驗揭示睡眠有助於鞏固和加強新的記憶
    顯然,睡眠對學習和記憶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對於這一現象,究竟是什麼機制在起作用呢?紐約大學朗格醫學中心一項新的研究,首次以實證揭示睡眠有助於鞏固和加強新的記憶。  睡眠時大腦有點忙   如果你認為睡覺時大腦也在休息,那就錯了。實際上,它可有點忙。
  • 人類的瞬時記憶能力比不過黑猩猩?科學家:人類的祖先因禍得福
    那你知道嗎,人類的瞬時記憶能力在黑猩猩面前不值一提,黑猩猩的瞬時記憶能力強大到了我們只能仰望的高度。黑猩猩和人類一樣,都是靈長類動物,而且它和人類還是近親,百萬年以前,大家都是同一個祖先。只不過後來分道揚鑣了,走上了不同的進化道路,但是人類擁有的特質黑猩猩也有,比如學習能力和瞬時記憶。
  • 記憶創造了揭示大腦如何組織的「指紋」
    記憶創造了揭示大腦如何組織的「指紋」 2020-11-29 07: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為什麼我們永遠不會忘記怎麼騎自行車?原來大腦的記憶分兩種!
    事實證明,不同類型的記憶儲存在我們大腦的不同區域,我們的長期記憶分為兩種:陳述性記憶和程序性記憶。而陳述性記憶又分為兩種:對經歷的回憶,比如我們開始上學的那一天和我們初吻的記憶,這些就被稱為情景性回憶,這種類型的回憶是我們對發生的事件的解釋。另一種是事實性知識,它是語義記憶的一部分,如法國的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