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與激情8》這部看了能讓人腎上腺素飆升的電影,相信廣大朋友早已經在電影院擼過了,無論是劇情反轉、唐的黑化,還是豪車美女以及核潛艇,都讓人看的熱血沸騰。
當然作為一個汽車自媒體人,小編印象最深的當屬反面大Boss操控上千輛自動駕駛汽車,這一支龐大的「殭屍車」軍團,為了搶奪核武器裝置。而這背後所顯示的高科技正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無人駕駛技術。
最近幾年,不僅有谷歌、UBER、英特爾、蘋果等科技領域大牛紛紛迷戀上無人駕駛科技,也有特斯拉、寶馬、豐田、博世等汽車廠商也紛紛跟上潮流,同時國內像長安、百度、樂視等知名企業正在不斷努力追趕。
5月10日,在2017成都全球創新創業交易會之矽谷高科技創新創業高峰會上,中美業內專家就無人駕駛技術達成一個共識:2030年必將成為無人駕駛應用的一個關鍵時間節點。
這個關鍵的時間為什麼是2030年呢?因為在高峰會議上,大多數國家都提出了各自的計劃,而這些計劃目標都不約而同的定格在2030年。按照各自提出的「2030計劃」,美國在2025年將普及無人駕駛汽車,到2030年無人駕駛汽車將壟斷其道路。日本在2030年無人駕駛汽車將佔汽車總比重的20%。杜拜在2030年將實現25%無人駕駛出行。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也發布了2030年前汽車行業的發展規劃藍圖。
就目前來說,無人駕駛汽車還處於測試階段。同時由於硬體價格的下降和軟體方面的進步,更促使無人駕駛技術進一步的實用化,並取得了一些進步。國外,谷歌無人駕駛車已接近實用階段,將啟動載人測試,對車輛進行應用測試,這也是邁出無人駕駛汽車商業化的重要一步。而在國內長安汽車完成了從重慶到北京,總計2000公裡的長距離測試,這也是在中國尚屬首次。
在10日的高峰會議上,滴滴出行的副總裁張貝提到:就目前的無人駕駛技術條件已不再是困難,只需3年即可實現無人駕駛。但是要達到商業化、大規模推廣應用,還需要解決包括法律、安全等很多問題。
第一,法律法規。
規範無人駕駛汽車的法律法規,一直在業內人士中廣泛討論。無論是從事無人駕駛汽車研究的汽車廠商,還是忠實於無人駕駛技術研究的科技巨頭,都希望能夠有一套明確的政策和法律來有效地解決無人駕駛所面臨的道德和法律問題,不要因為這些問題而影響無人駕駛汽車的發展。
在剛剛過去的5月12日,德國聯邦參議院通過了首部關於自動駕駛汽車的法律,其允許自動駕駛汽車未來在特定的條件下代替人類駕駛。並且當汽車在自動駕駛時,駕駛員可以自行進行查看當時新聞和郵件等娛樂行為,但駕駛員必須坐在主駕駛的位置,即方向盤後面,這樣當自動駕駛系統出現意外時,駕駛員能夠及時的介入並切換到人工駕駛模式。
法律同時明確規定了交通事故責任問題,需根據當時情況下自動駕駛系統和人工駕駛等不同介入情況來判定。如果事故發生在汽車自動駕駛期間,是由於自動駕駛系統出現不工作等問題,由生產這輛車的製造商承擔事故責任。如果在人工駕駛模式階段,則事故責任由駕駛員承擔。
德國首部無人駕駛汽車法律法規的通過,將進一步的促進寶馬、奧迪、大眾等汽車廠商對無人駕駛汽車的研究,為無人駕駛研究提供法律的保障。同時以安聯為代表的汽車保險行業也對這套法律表示熱烈的歡迎和大力的支持。但是這套法律還存在一些問題,比方說喝酒的人開著無人駕駛汽車,算不算酒駕?另外我們知道,無人駕駛技術完全依賴於系統數據採集,個人數據及隱私安全無法保障,那這臺車究竟是你的還是汽車廠商的?在此德國表示將在2019年根據其技術的發展情況來修改和完善這套法律。
第二,高精密世界地圖和高速網絡。
無人駕駛汽車是通過雷達、攝像頭等車載傳感器來感知車輛周圍環境,並根據採集到的信息來判斷和控制車輛的轉向和速度。同時還需要高速網絡來獲取該地區的高精密地圖,特別是釐米級的地圖。但是部分地區的高精密地圖,類似於美國51區等國家機密所在區域是短時間內無法獲取的,甚至是完全不會對外開放。
同時在無人駕駛汽車路試階段,谷歌無人駕駛汽車在6年的路試中發生18起交通事故,搭載UBER自動駕駛系統的沃爾沃試驗車在路試時同樣出現交通事故,特斯拉無人駕駛汽車發生了首次死亡事件,Model S在美國佛羅裡達州公路路試時撞上了一輛18輪的卡車,導致駕駛員當場死亡。這些事故大部分都是由於對道路狀況的不熟悉所造成。所以說高精密的地圖和高速網路是實現無人駕駛的必要條件。
第三,安全問題,防止黑客破壞駕駛系統。
最近肆虐全球的「永恆之藍」勒索病毒,國內28388個機構被永恆之藍蠕蟲感染,其可怕之處在於只能防不能救,沒有任何有效的查殺措施。那麼,對於自動駕駛汽車來說,真的安全嗎?
自無人駕駛汽車誕生以來,被黑客攻擊的報導也是頻頻出現。特斯拉的無人駕駛汽車同樣被黑客攻破過,甚至能夠遠程控制,強行迫使高速行駛的汽車緊急剎車。最新一季越獄裡,林肯就差點被殺手控制的無人駕駛福克斯搞洗白。現實生活中的我們,沒有林肯的「主角光環」保護,遇到這種情況很有可能就掛了。汽車製造商的安全專家也表示,能夠對汽車上的車載系統進行破解,遠程控制汽車的啟停、轉向。
黑客的攻擊不僅僅只是為了求財,甚至還會對人的安全造成威脅。未來如何讓黑客沒有任何的可乘之機,仍是無人駕駛汽車商業應用化之前的一項難題
第四,產業鏈配置。
目前傳統車企、網際網路公司和零部件生產商都在做無人駕駛汽車,傳統車企掌握著生產汽車的資質,具有全產業鏈優勢,並且消費者對傳統車企的品牌認可度較高。網際網路公司在數據算法和高精密地圖上佔據優勢,掌控者無人駕駛汽車的核心競爭力。而汽車零部件生產商,在很多傳感器的技術上相對成熟,擁有快速達到量產的能力。
隨著無人駕駛汽車產業的加速發展,無人駕駛商業化發展的不斷推進,將會享受巨大的市場空間,無人駕駛產業鏈將會重新進行配置。並且我們相信無人駕駛汽車後市場服務將被打開,一定會成為新藍海。
總結:
無人駕駛汽車,需要依據現實,與產業思維習慣、文化習慣相結合,才能夠實現無人駕駛的商業實用化。人、車、道路、社會四者的高度融合才是未來最終的解決方案。
不知道各位看官對無人駕駛有什麼想法和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