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為何自稱為「朕」,朕字的來源及意義是什麼?

2020-12-06 小馬談今古

古代皇帝為何自稱為「朕」,朕字的來源及意義是什麼?

朕,漢語二級字,形聲字,讀作zhèn,最早見於商代甲骨文。

《說文》:「朕,我也,闕。也就是說,在先秦時代,朕在先秦時期是第一人稱所有格,即「我的」的意思,例如屈原離騷:「回朕車以復路兮」。

根據漢許慎說文解字,朕小篆「月」字旁原作「舟」字旁,指木造船的兩塊木板間隙。以其極為細小譬喻寡德以自謙,類似寡人之義。

在先秦時,諸侯國君主一般自稱「孤」、「不穀」、「寡人」,隨著秦朝建立,秦王政創立皇帝尊號,規定「朕」專作皇帝自稱。這個稱謂從此一直流傳至辛亥革命中國帝制終結。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既滅六國,議君主稱號,王綰、李斯等議:「天子自稱曰『朕』」。

《史記·李斯列傳》:初,趙高為郎中令,所殺及報私怨眾多,恐大臣入朝奏事毀惡之,乃說二世曰:「天子所以貴者,但以聞聲,群臣莫得見其面,故號曰『朕』。

秦橫掃六合,一統天下,威加海內,其勢力威儀前無古人。為顯示帝威,統治者肯定得制定與前朝不同的禮儀規則,包括特定稱謂。高高在上者,必稱孤道寡。金字塔尖只有一個大位嘛。以前為王,現在地域遼闊,五湖四海,更上層樓,王已不配。以前的稱呼已不能滿足現在的地位,故出現了朕。

到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丞相李斯建議「朕」為皇帝專有的第一人稱代詞。取「天下皆朕、皇權獨尊」之義。

此後「朕」字成帝王自稱,朕也被皇帝壟斷,別人避諱,不得擅用。

相關焦點

  • 「朕」是什麼意思?古代皇帝為什麼要自稱為朕?
    現如今,我們從各種歷史影視劇中不難發現,裡面的皇帝時常稱呼自己為「朕」。有時候,筆者我不禁在思考著這樣的人一個問題,把「朕」這個字單拎出來究竟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古代的皇帝們都要自稱為朕呢?要想解開這一謎題,就需要先追溯到秦始皇時期。
  • 秦始皇為何要自稱為「朕」?專家:把「朕」字拆開,你就懂了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五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蘊造就了無數璀璨的成就,古代的各種精彩歷史故事也一直吸引著對其感興趣的人去追尋和探究。我國曾經經歷過一段很長時間的封建王朝時代,自從秦始皇統一中華大地,建立起第一個大一統王朝之後,中央集權就成為了帝王把控國家的最主要制度。
  • 秦始皇為何要以「朕」自稱?專家:你把「朕」字拆開看,就明白了
    在《尚書》裡基本上就可以看出只有皇帝才使用這個字。雖然也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可是那個時候「朕」就已經被賦予了明確的表示尊卑的意味。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了之後,更是著力於打造一個尊卑有序的專制主義封建帝國。為了能夠實現君主專制的政治目的,秦始皇和他的謀臣們一起設計了一個明確等級尊卑的政治制度。任何人都必須按照禮儀形式說話,不能有任何僭越。
  • 中國古代皇帝的自稱有哪些,分別是什麼意思?
    中國古代皇帝的自稱有哪些,分別是什麼意思?中華上下五千年,經歷了無數的王朝更迭,從奴隸社會開始到封建社會結束,出現過許多君主,他們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作為一國的統治者,金字塔頂尖的人物,他們都是如何自稱的呢?
  • 《燕雲臺》皇后為什麼自稱朕 蕭燕燕當上皇帝了嗎
    當時耶律賢任命蕭燕燕為攝政皇后的詔書裡寫道「二月壬寅,諭史館學士,書皇后言亦稱朕、『朕』暨『予』為定式。」也就說以後記錄皇后之言,都得用朕和予,皇后所說的話也代表皇帝的意思,文武大臣都得照做,所以遼朝形成了兩聖並尊的局面。
  • 古代的稱謂都有什麼,「朕」和「寡人」有什麼區別
    自古代帝王生活中,都習慣稱作朕,但有的朝代也不稱為朕,而是稱作寡人。寡人指的是寡德之人,在道德方面做的不足的人。在中國的古代時期,講究的都是以德治國,以德配天,君主,皇帝,諸侯的權威都是上天賦予,只會把天下給有德之人,失德之後就會失去尊貴的身份和權利,所以他們都自稱為寡人。
  • 中國歷史上的冷知識,原來皇帝不只自稱為「朕」!
    大家都知道在看宮廷劇的時候皇帝都是自稱「朕」的,其實並不是,在秦始皇之前,天子都是自稱自己為「餘一人」,雖然後來有自稱是孤或者寡人,但那都是各路諸侯的自封而已,並且自稱孤也不是孤家寡人的意思。在古代寡人是指寡德的意思,也就是說就算當了皇帝也要時刻警醒自己!
  • 我也可以自稱「朕」!走進文言文那些事兒,教你用對謙稱(上)
    讓你知道,原來在很久很久以前你居然也可以自稱「朕」!好啦,接下來我們走進文言文的那些事,一條龍服務講一講古代社會各界人士是如何謙虛稱呼自己的呢?先來看一看那群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男人們,這裡可不能忘了,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則天。這些人對自己都有哪些謙稱?
  • 年羹堯作死實錘,服軟太晚,雍正:朕若負你,天誅地滅
    臣今日一萬分知道自己地罪了,求主子饒了臣,臣年不老,留下這一犬馬,為主子慢慢效力。(年羹堯最後一次上奏) 這份悔悟來得得太晚了,而且不足以取信於人,年羹堯被調任杭州將軍上折謝恩,雍正帝硃批: 上蒼在上,朕若負你,天誅地滅:你若負朕,不知上蒼如何發落你也。
  • 為何我國只有宋朝把皇帝稱「官家」,說出來你可能不相信!
    我們從小在歷史書上對宋朝的印象就是積貧積弱,其實不然,雖然宋朝的軍事實力確實一般,但是經濟文化卻空前繁榮,可以說是文人最憧憬,老百姓生活最富足的一個朝代,在宋朝皇帝們和歷朝歷代一樣自稱為朕,但是臣子和百姓都稱呼他們為官家,從來不叫皇帝或者陛下,這到底是為何呢?
  • 古代開國皇帝復活,第一句話是什麼?知道結果後會說什麼?笑死人
    今天文思枯竭,苦思冥想多時,均不知道要寫什麼。偶然看到一個話題——古代皇帝在陰間聚會都會說什麼話,所以今日就以這個話題寫一小文,以供讀者一樂。中國古代第一位皇帝是秦始皇,就從他開始挑幾個著名的開國之君說吧。
  • 朕就是這樣霸氣一朵花!
    從那一刻起,朕就認定,只有朕——龍膽才是這高原植物之王。你看朕的名字,龍章鳳姿,膽識過花,這已經預示了一切!(什麼?龍珠龍葵龍貓等低賤之流,怎堪與朕相比?) 朕最喜歡長在高山之巔、高原之野,俯瞰魚唇的人類們,高山龍膽 Gentiana algida也喜歡仰頭45度仰望天空淚流滿面
  • 古代各個朝代的統治者的自稱有哪些不同?其含義也值得後人推敲
    古代各個朝代的統治者的自稱有哪些不同?其含義也值得後人推敲現在越來越受大眾歡迎的清宮電視劇中,我們聽到的皇帝最多的一個自稱就是「朕」了,也就是我、本人的意思。第一個使用這個稱呼的人還是秦始皇,他聽了大臣們的意見,讓原本一個可以為各種身份人用的字,只能為他一個人用。
  • 以宋為例,日食雖然好看,卻讓皇帝與臣民為之惶恐不安
    然而,這種奇觀要是發生在古代,那麼引發的可能就是一場恐慌或者政治地震。在古代, 日食不僅會影響官員的仕途,還會對皇帝的行為產生約束,更因為日食特殊的政治含義,它的出現還常常會影響到當時的政治局勢,宋朝此種情況很多,以下便列舉說明。
  • 5本穿越寵文:這姑娘很合朕的心意,你既不想要就朕來養吧!
    5本穿越寵文:這小姑娘很合朕的心意,你既不想要就讓朕來養吧!令人聞風喪膽的鬼王大人身形一閃,一把將準備逃跑的她攬在懷裡,邪魅道:「丫頭,既然這回又落到了為夫手裡,那可得乖乖跟為夫回家。不然,為夫很生氣的!」
  • 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皆是亡國之臣:大明滅亡崇禎應負多大責任?
    崇禎曾云: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皆是亡國之臣。 在中國古代封建歷史發展的進程中,皇帝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如果說一個皇帝是十分強大,且政治能力突出的話,那麼,人民也將過上更好的生活。雖然說皇帝擁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將這種權力進行很好的利用。
  • 見「狀元」貌醜出上聯刁難,不想他妙對,乾隆:探花,朕成全你!
    他叫劉鳳誥(1761年-1830年),字丞牧,號金門,江西省萍鄉市上慄縣赤山鎮觀泉村人。屬於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己酉科進士胡長齡榜文探花。且一生頗富成就,著有《五代史記注》七十四卷、《存悔齋集》三十二卷、《江西經籍志補》四卷、《杜工部詩話》,參與纂修《高宗實錄》等。
  • 寵文,「我要休夫」皇后挺孕肚怒吼,皇帝輕聲安撫:朕這就去罰跪
    《嫡女鬥智,朕的寶貝皇后》 作者:月影流縈文案:寵文,顧清淼嫁給沐雲辰,只是一場爭奪皇位的對弈,她喜歡美男,更喜歡一家人安然無恙忘,既然天下第一的美男非要死要活的賴著她嫁給他,幹嘛不同意?只是這是什麼情況?
  • 別個「朕」啥意思?本人親自解釋
    第二個問題是楊毅衣服上為什麼總有一個「朕」字?難道他是想當皇上?楊毅本人給出的解釋是這個「朕」指的是詹姆斯。之前說詹姆斯沒有奇蹟了,現在又說詹姆斯是皇帝,這前後難道就不矛盾嗎?就沒有任何轉折嗎?事實上可能真的沒有任何轉折。詹姆斯本身就是一個偉大與爭議並存的球員,於是自然就有了「詹密」和「詹黑」兩個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