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狀元」貌醜出上聯刁難,不想他妙對,乾隆:探花,朕成全你!

2020-12-06 騰訊網

自古以來,衡量人才的標準,「才貌雙全」固然受人歡喜,而若有才無貌,且志堅,甚至身殘志堅,能夠出人頭地的機會其實也不難。在乾隆年間,曾經就有一位才高而貌醜的讀書人,他的才學本來乾隆是要點他狀元的,可因貌的問題,乾隆皇帝還是覺得自己「看走了眼」不打算錄用他,然而,可更因「才確實高」的優勢,最後,乾隆皇帝不得不欣然把「探花郎」的名第御賜給了他。

那這位在相貌問題上,起先令乾隆皇帝覺得自己「看走眼」的讀書人是誰呢?

他叫劉鳳誥(1761年-1830年),字丞牧,號金門,江西省萍鄉市上慄縣赤山鎮觀泉村人。屬於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己酉科進士胡長齡榜文探花。且一生頗富成就,著有《五代史記注》七十四卷、《存悔齋集》三十二卷、《江西經籍志補》四卷、《杜工部詩話》,參與纂修《高宗實錄》等。

其人因文思敏捷,才學過人,人稱「江西才子」,就連乾隆皇帝也曾誇讚他「江西大器」。

劉鳳誥的少年,他是一位名滿鄉裡的「神童」,3歲會認字,5歲會背詩,7歲便可以成文。其聰慧程度,人人都很看好他,覺得這位少年長大後必定是個大器般不同尋常的人物!

可惜命運似乎總是在跟他開玩,劉鳳誥3歲喪母,而且在少年時期,在一次和夥伴們的射箭比賽中,劉鳳誥的眼睛不幸被射傷,此後那隻眼睛,幾近失明。也正是從這時候起,劉鳳誥的命運跌入低谷,從此,人們不再看好他,夥伴們見了,不少人也會躲著他不和他玩。

然而,人們的「鄙視」態度並沒有因此打消劉鳳誥求上進的心,他始終相信「相貌不能決定人的命運」,也正是從那時候起,雖然,劉鳳誥在眾人面前拋頭露面的機會少了,但他奮發圖強刻苦攻讀的時間卻多了不少。

功夫不負苦心人,乾隆十四年(1779年),劉鳳誥在十七八歲的年齡便考中舉人,時間又過了十年,乾隆五十年(1789年),劉鳳誥參加了貢士殿試。

然而,在乾隆五十年的這場貢士殿試的考試過程中,劉鳳誥儘管滿腹才華,但是因為此前一隻眼睛受過傷,因此視力不太好,他答卷的速度比其他考生要慢許多,時間已近黃昏,殿試結束的時間也基本到了,其他考生都已陸陸續續交卷,可劉鳳誥還在繼續認真地答著卷子……

此時,監考官走過來,準備將劉鳳誥的卷子搶收過去,這時候,一位貴人出現了,在場監考的禮部尚書常青(佟佳氏,滿洲正藍旗人,乾隆五十一年,署閩浙總督。)看他書法秀勁,且身殘志堅,不僅內心暗暗驚嘆,於是,特許他遲延交卷,並命人給他點起燈繼續答卷。在交卷後,劉鳳誥對著主考官深深地鞠了一躬,才退出考場,然後就在外面安靜地等候著成績的頒布。

再說大殿內,主考官將答得比較滿意的十份卷子呈給了乾隆皇帝,劉鳳誥因過人才學,他的答卷也在這批被選中的十份之內。當乾隆皇帝閱畢這些卷子,對劉鳳誥的答卷大為讚賞,他迫不及待地命人將劉鳳誥傳喚了進來。

見到乾隆皇帝,當劉鳳誥抬頭的一瞬,因為一隻眼睛的問題,他的相貌,為乾隆皇帝大失所望。乾隆皇帝心想,這天下,哪裡見過有「獨眼」被點為狀元的呢?不僅有點後悔,想反悔。

於是,乾隆皇帝發話了,直接對劉鳳誥說:「朕要當面考考你,你若果真才學超群,朕定然點中你;若才學平平,你就休怪朕無情了。」

劉鳳誥答道:「臣遵旨!請陛下命題。」

接著,乾隆皇帝出了一個上聯:「獨眼不能登金榜」,劉鳳誥聽後,立刻明白,乾隆皇帝是在以貌取人了,於是,他不假思索立刻答出下聯:「半月依舊照乾坤」

聽罷,乾隆皇帝暗暗嘆服,直誇:「好!對的貼切,口氣不小,我再出一聯你對。

接下來,乾隆皇帝思索片刻,又出了一個上聯:「東啟明,西長庚,南箕北鬥,誰是摘星漢?」當然,這樣的對聯對原本有著真才實學,才華過人的劉鳳誥,要對上,顯然是不成問題,他略微思考了下,劉鳳誥便對出下聯:「春牡丹,夏芍藥, 秋菊冬梅,臣本探花郎。」

這一對,不僅把對聯給對上了,也把乾隆皇帝給逗樂了。

劉鳳誥的這一對,簡直一語雙關,不但對上了乾隆皇帝出的上聯,而且還解決了令乾隆皇帝心中久久困惑不已的問題,那就:如果依據劉鳳誥之才,確實可以點狀元,但狀元代表著大清朝廷的臉面,這個面子還是要留。不過對劉鳳誥不予錄用,又無法服眾,而且也確實浪費了一個曠世之才。這不,根據劉鳳誥在對出的下聯中,最佳解決方案說得很明白:退而求其次,封個「探花郎」不就可以了!

於是,乾隆皇帝龍顏大悅,哈哈大笑,當即拍板,對劉鳳誥說:「好!朕成全你。」

於是,這場殿試的結果,乾隆皇帝御筆一揮,大大方方,愉愉快快地送了劉鳳誥一個第三名的「探花」!

此後的在劉鳳誥,在為乾隆皇帝重用之後,也證明他確實很有才華,曾經,在嘉慶時期,劉鳳誥在為太上皇祝壽時所作的一幅插嵌格對聯,堪稱天衣無縫,傳世佳話。這副對聯內容如下:

「順天康民,雍然乾健嘉千古;治國熙物,正是隆恩慶萬年。」

劉鳳誥將「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五朝年號綴聯,運筆如此工整有序,而又構思巧妙不落俗套,直叫人拍案叫絕,真是無愧乾隆曾經給他「江西大器」的聖贊了!

結語:

人們做事,往往喜歡以貌取人,但古人也說過「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是金子總會發光」,也就是說,如果你有真才實學,被以貌取人的「劇情」總會反轉。清朝乾隆年間的劉鳳誥莫不如此,當然,歷史上,因貌醜志堅,或身殘志堅,最終而成大器者,絕對不止是劉鳳誥一人。由此可見,相貌固然重要,它可以為我們的人生加分,但絕對不是決定或者主宰一個人真正是否能夠勵志成才的關鍵!大家一起,且行且勵志吧!

『文/淳幀通安,筆名宏羅,本文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歡迎留言、探討,感恩關注!』

相關焦點

  • 霸氣上聯「東啟明西長庚南箕北鬥,朕乃摘星漢」,學生輕鬆對下聯
    上自帝王將相,下至秀才書生,人人都喜歡,而且不限年齡男女大家都能對,有時候七歲童子可能更勝於狀元才子。明朝時期,朱元璋喜歡對聯,不但與眾皇子、大臣們作對,還經常微服私訪,跟著下面的人一起對對聯,他還因此被譽為對聯皇帝。他曾以「破虜平蠻,功貫古今人第一;出將入相,才兼文武世無雙」賜給徐達。還曾賜駙馬梅殷府門聯:「人間塵俗不到處,闕下恩榮第一家。」
  • 「對聯大王」紀曉嵐,可以把乾隆對到哭!
    喝了幾杯之後老師對紀昀說:「曉嵐,我出個上聯,你對對出下聯,我送你個百金古硯,對不上來,就罰酒三杯!」 紀曉嵐想了一會,對道: 師司徒,徒司徒,師徒司徒 因為當時,他老師是戶部尚書,紀曉嵐是戶部侍郎,這兩個官職都俗稱「司徒」,戶部上書叫「大司徒」,戶部侍郎叫「少司徒」。 父子對師徒,也是妙對。
  • 古人有100種對對聯的方法讓你目瞪口呆
    一日,某商人找唐伯虎求寫一副對聯,唐欣然揮毫而就: 商人看了嫌對聯發財的味不濃,唐伯虎見他是一俗夫 黃庭堅趣對蘇東坡 蘇軾(號東坡)與黃庭堅於松下走棋,陣風吹來,松子掉落棋盤,東坡即景出句: 黃庭堅對曰: 蘇小妹妙對蘇東坡 一天傍晚,蘇東坡對蘇小妹說:「我出一上聯,請你花一夜工夫對出下聯。」
  • 蘇小妹見漁夫,出上聯「龜圓鱉扁蟹無頭,三斑有殼」,難倒了蘇軾
    蘇小妹見漁夫,出上聯「龜圓鱉扁蟹無頭,三斑有殼」,難倒了蘇軾利子聊歷史,每天為大家帶來一則對聯小故事。還是老規矩,先給大家說一點對聯的小知識。對聯最根本的特徵是「對仗」,對仗體現為語言對仗和文字對仗。蘇軾是大詞人,並且活著的時候就十分有名,他曾在多地為官,每至一地,必先遊覽當地的風景名勝。相傳有一日,蘇軾帶著蘇小妹和佛印泛舟河上,三人一路上吟詩作對、談笑風生。漂著漂著,忽然見到一個漁夫正在收網,網中有魚有蝦,還有個小烏龜。蘇小妹見狀,忽然心生一對,便說出來讓蘇軾對。這上聯是,「龜圓鱉扁蟹無頭,三斑有殼」。蘇軾和佛印二人冥思苦想,最後也沒有對出下聯。
  • 有關於乾隆皇帝的一副對聯,上聯:一塔峨峨,七層四面八方
    小編最近喜歡上了對聯,尤其是在看到一些地方的徵聯啟示之後,今天小編呢,給大家帶來的還是一上聯,這幅上聯可不同於一般,這幅上聯是當年乾隆皇帝所出的一上聯。據說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到揚州的時候,曾遊歷到寶塔灣,當地的一位官員阮雲陪同乾隆皇帝遊歷,這阮雲宣傳當地是歷史文化名城,說他們這裡的人,上到八十老翁,下到七歲小童,皆能夠吟詩作對。乾隆皇帝有些不信指了指一位老船公問阮云:「這位老翁也可以作對嗎?」
  • 清華大學出了道對對子,上聯「孫行者」,那麼下聯對什麼呢?
    而這道對對子的題目很簡單,上聯為「孫行者」,考生只要對出下聯即可。然而,當考生看到這道對對子後,很多都傻了眼,不知道如何動筆,甚至有一半考生都直接空了此題。當然了,1932年的國立清華大學畢竟早已是當時中國最著名的大學之一,來應考的考生自然也是有一批高手的。
  • 你以為你聽過的神回復很牛?那是你沒被他們懟過
    一次,他見明德門匾額上寫著「明德之門」,就問為什麼要有「之」字,得知僅僅是助詞後,他直接連所有讀書人一起罵了:「之乎者也,助得甚事!」還有一次太祖的房梁壞了,有大臣說有一株參天古樹尺寸正合適,不如砍了做房梁,卻不知怎麼惹得太祖不高興了,直接大怒:「截你爺頭!截你娘頭!」
  • 千古絕對,上聯:「老黃牛路過寡婦門前」你有能超過文中的下聯嗎
    千古絕對,上聯:「老黃牛路過寡婦門前」,你有下聯能比這個好嗎眾所周知,我國文化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歷史中,有各式各樣的文化流傳,除卻我們熟知的詩詞歌頌,對聯也是我國傳統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雖然專門記載對聯的書籍並不多見,但是對聯在我國的流傳範圍卻十分廣泛
  • 少女出上聯:白頭翁牽牛耕熟地,秀才機智對下聯,少女又羞又氣
    對對子就是古人之間相互消遣時光的好東西,我一句你一句,充滿韻味和樂趣,因此還有不少文人墨客留下妙趣橫生的對子。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談談古代一女子通過對對子招親的故事。清朝嘉慶年間,有一掌柜姓王,人稱「王掌柜」。王掌柜納了好多房妾,因早早沒有了生育能力,只有一個女兒,所以他格外疼愛自己的女兒,為她請來先生教書,請來樂師學計。
  • 乾隆嘲笑劉墉長相,劉墉吟出一首詩後,乾隆的耳朵都羞紅了!
    今天小編給大家講一講乾隆為難劉墉的故事。乾隆年間,京城開科取士。一時間應考的舉子云集北京。開科之後,住在店房的舉子們,一個個像是熱鍋上螞蟻, 心急火燎地盼著發榜,有的還天天做著中狀元的美夢呢!好不容易盼到了發榜,皇榜下,成千上萬雙眼睛瞪得溜圓,伸長著脖子,擁擁擠擠好不熱鬧。
  • 科舉狀元中的北京人:父子狀元傳佳話,第一位旗人狀元是他
    張儉(962-1053),字仲寶,幽州府宛平(今北京市豐臺區)人,原籍清河,後徙籍於宛平,遼聖宗統和十四年(996)被選為狀元,此科共取進士兩人,除了狀元、榜眼連個探花也沒有,錄取那麼少,考上實屬不易。但因為本身錄取得少,張儉這個狀元叫得沒那麼響亮,也很少被人了解。 張儉歷任雲州幕官、樞密使、節度使以及左丞相等職,先後受封為韓王、陳王。
  • 和珅的兒子,乾隆的女婿:佛系少年豐紳殷德的起浮人生
    大家有沒有發現,怎麼沒見乾隆年間的大紅人和珅的人影吶?《延禧攻略》開始於納蘭淳雪(舒妃)選秀入宮,止於傅恆徵緬甸病卒,時間斷限在乾隆六年(1741)至乾隆三十五年(1770)。《如懿傳》起於青櫻選為寶親王側福晉,截止時間估計會在如懿斷髮去世左右。時間斷限在雍正十二年(1734)至乾隆三十一年(1766)左右。
  • 5本古言甜文:你若想當禍亂朝綱的妖妃,朕就陪你演個昏君!
    今天大風帶來的是5本古言甜文:你若想當禍亂朝綱的妖妃,朕就陪你演個昏君!1《名門閨戰》秦兮簡介:古言甜寵文,不要臉面不顧廉恥貼了英國公一輩子的宋楚宜死了,誰知睜眼卻重新回到未婚前。皇帝也不淡定了,立即就賜婚了,對象是新科及第狀元郎,可是新婚當夜,公主卻發現——這上任的駙馬怎麼和被那個被自己趕走的公子哥兒長得那麼相似呢?精彩內容:"妧妧傷心?"樓寧只覺這話簡直太可笑:「你以為自己是何人,玉樹臨風還是才高八鬥?她怎會為你傷心?」「哦?
  • 晚清最後十一位武狀元,個個名不虛傳,唯獨沒有蘇乞兒
    該榜榜眼是馬尚德;探花是林培基。一甲佟在棠等三人武進士及第,二甲徐畏三等二十人武進士出身,三甲劉天章等一百一十九人同武進士出身。欽賜佟在棠等142人進士及第出身有差。佟在棠授正三品官,頭等侍衛,累官四川副將。三、1880年光緒六年庚辰科武狀元:黃培松黃培松,字賢禮,號菊三,清鹹豐五年出生,祖籍福建南安市洪梅鎮山溪,少時習文,應泉州府試,屢試不中。
  • 大財主徵婚上聯:白頭翁,牽牛耕熟地,少女的下聯真是經典
    大財主徵婚上聯:白頭翁,牽牛耕熟地,少女的下聯真是經典在浩瀚的中國歷史中,孕育了許多的文化瑰寶,對聯深受歷代才子佳人的喜愛。從小生活貧苦的他,仍然堅持要讀書進考。只可惜誤交了好友,在科舉考試的時候被同級的考生揭發徇私作弊,唐寅自知理虧,一氣之下辭掉官職回家,妻子也感到恥辱,不久離開他了。孤身一人的唐寅十分落魄,最後只能依靠自己賣字畫維持生計。歷史上的唐寅其實沒有電視上的那麼風光的,晚年更是悲慘。
  • 勢利老丈人一上聯:「蜘蛛有網難落雀」,窮女婿怒懟一下聯,絕了
    可是,等到相親的那一天,當崔財主來到劉沂家中後,劉家一貧如洗的場景令他是大失所望,最後是怒從心起,他誤以為是劉沂唆使媒婆說謊,便對著劉沂是破口大罵道:「你個窮教書匠,不僅貧窮,還不老實,真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窮光蛋想攀高親
  • 《乾隆王朝》⑩ | 乾隆與世長辭,一個時代的落幕
    山東歷城有一個知縣來京,欲見和珅,以便能夠誇耀於同僚,結果到了和府,光是打點看門人,就花了兩千兩銀子。看到和珅回府,他連忙在門前長跪相迎,並呈上自己的名片,誰料和珅坐在轎中一動不動,還譏諷說:「知縣是個什麼東西,也配跑來叩見?」
  • 地主上聯:父進士,子進士,父子皆進士,秀才改了幾筆,氣暈地主
    在古代有著許多的才子佳人,經常在對聯方面鬥的不可開交,而且在中國也出現了許許多多的知名人物,比如乾隆,紀曉嵐,唐伯虎,蘇軾等等,這些都可以稱之為對聯大家,他們的大名可以說人盡皆知。地主上聯:父進士,子進士,父子皆進士,秀才改了幾筆,氣暈地主今天我們所講的這個故事是非常的有趣的。
  • 他出一上聯:一不要錢,二不要命,老農加了幾筆
    乾隆就時常拉著紀曉嵐在身邊,時不時給他出上一個難題考考他。而筆者今天要講的這個故事也挺有意思,就是關於對聯。 在清朝乾隆年間,正逢太平盛世,老百姓生活安危,當官的也過得舒服。當時江南有一個書生終於熬出了頭,在科舉考試時成功中得舉人,這意味著他可以進入仕途了。這不他很快就被安排到一個地方當縣令。儘管是個九品小官,但每月能有俸祿可領,終究是脫離了自己原來的階層,社會地位和收入肯定比之前要強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