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於乾隆皇帝的一副對聯,上聯:一塔峨峨,七層四面八方

2020-12-06 曉楓說歷史

小編最近喜歡上了對聯,尤其是在看到一些地方的徵聯啟示之後,今天小編呢,給大家帶來的還是一上聯,這幅上聯可不同於一般,這幅上聯是當年乾隆皇帝所出的一上聯。

據說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到揚州的時候,曾遊歷到寶塔灣,當地的一位官員阮雲陪同乾隆皇帝遊歷,這阮雲宣傳當地是歷史文化名城,說他們這裡的人,上到八十老翁,下到七歲小童,皆能夠吟詩作對。

乾隆皇帝有些不信指了指一位老船公問阮云:「這位老翁也可以作對嗎?」

阮雲點頭:「當然!」

於是乾隆皇帝就準備考他一考,乾隆皇帝於是便指了指文峰塔出了一上聯,這上聯便是:一塔峨峨,七層四面八方!

然後讓老翁對下聯。

那老翁伸出一隻手搖了搖手,並未作答。

乾隆於是取笑阮雲,阮雲笑了笑道:「皇上他已經對出了下聯啊!」

大家知道這老翁對出的下聯是什麼嗎?

如果讓大家對下聯的話,大家又會怎麼對呢?歡迎大家將踴躍留言將自己的下聯留在下方評論區!

相關焦點

  • 「對聯大王」紀曉嵐,可以把乾隆對到哭!
    紀曉嵐,清朝大學士、大才子, 據說,紀曉嵐對對聯是一絕, 有許多關於他對對聯的傳說, 今天,我們就通過幾個對聯故事 來領略紀曉嵐的的對聯才華。
  • 紀曉嵐給老鄉寫對聯,嚇人家一身冷汗,乾隆聽完解釋誇他機靈
    其中上聯寫的是驚天動地門戶,而下聯寫的是數一數二人家,還有一橫批寫著先斬後奏。如果是放在今天肯定覺得沒有什麼問題,因為當今社會百無禁忌,但是在過去的封建時代裡這可真的是犯了禁忌的,因為在那時只有皇帝能夠驚天動地數一數二,加上這個先斬後奏是想造反的意思嗎。
  • 古人有100種對對聯的方法讓你目瞪口呆
    王羲之如何防盜 一年除夕,王羲之家大門口對聯幾次貼出幾次被人揭走,王羲之心生一計,貼出一副對聯: 黃庭堅趣對蘇東坡 蘇軾(號東坡)與黃庭堅於松下走棋,陣風吹來,松子掉落棋盤,東坡即景出句: 黃庭堅對曰: 蘇小妹妙對蘇東坡 一天傍晚,蘇東坡對蘇小妹說:「我出一上聯,請你花一夜工夫對出下聯。」
  • 廁所門前有一副對聯,上聯「來人不蹲就站」,下聯該怎麼對?
    春聯其實也是對聯的一種,我們所說的對聯,又叫做楹聯或者對子,講究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化瑰寶之一。一、 對聯的歷史最早的對聯故事可以追溯到《山海經》裡面,在《山海經》裡面,對聯和王安石的詩中一樣,都稱為桃符,但是此桃符非彼桃符,他們是王安石所說的桃符前身。
  • 霸氣上聯「東啟明西長庚南箕北鬥,朕乃摘星漢」,學生輕鬆對下聯
    中國歷史上,自從五代後蜀皇帝孟昶在除夕夜寫下第一副春節對聯後,對聯便由此而誕生並一直流行到今天。上自帝王將相,下至秀才書生,人人都喜歡,而且不限年齡男女大家都能對,有時候七歲童子可能更勝於狀元才子。明朝時期,朱元璋喜歡對聯,不但與眾皇子、大臣們作對,還經常微服私訪,跟著下面的人一起對對聯,他還因此被譽為對聯皇帝。
  • 見「狀元」貌醜出上聯刁難,不想他妙對,乾隆:探花,朕成全你!
    接著,乾隆皇帝出了一個上聯:「獨眼不能登金榜」,劉鳳誥聽後,立刻明白,乾隆皇帝是在以貌取人了,於是,他不假思索立刻答出下聯:「半月依舊照乾坤」。 接下來,乾隆皇帝思索片刻,又出了一個上聯:「東啟明,西長庚,南箕北鬥,誰是摘星漢?」當然,這樣的對聯對原本有著真才實學,才華過人的劉鳳誥,要對上,顯然是不成問題,他略微思考了下,劉鳳誥便對出下聯:「春牡丹,夏芍藥, 秋菊冬梅,臣本探花郎。」
  • 罵人不帶髒字的對聯,上聯僅僅七個數字,沒點水平聽不出被罵
    罵人不帶髒字的對聯,上聯僅僅七個數字,沒點水平聽不出被罵中國歷史的文化博大精深,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自然也是遺留下來了非常多的文化習俗,而對聯就是其中之一,或許如今的對聯與以前相比較的話,生活中不是非常常見,但是每到春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貼對聯,其中一層寓意就是除舊迎新,不過在古代的時候關於對聯還是有很多十分有趣的故事的
  • 一吝嗇財主開酒店,請來秀才寫對聯,對聯一出,行人紛紛捧腹大笑
    清朝乾隆年間,安慶府有個財主,姓王,為人刻薄,小氣,且對鄉裡百姓特別的狠毒,平日裡仗勢欺人,常常利用自己家大勢大,欺負貧苦人家,因此,當即的老百姓送了一個外號給他——「刻薄鬼」。一天,這王財主想要新開家酒店,古話說的好,酒逢知己千杯少,在古代,酒店生意還是不錯的,利潤也不錯,新開酒店,王財主就想著找人寫副寓意好的對聯,掛在大門上。
  • 中國文化之中最有意思的是什麼,我覺得是對聯,你們覺得呢
    老陽按:中國文化之中,最有意思的是什麼,我覺得是對聯,老陽平時沒事也喜歡和一些朋友對聯玩,覺得特別有意思,在中國古代,更是流傳了無數對聯佳話,讓我們讀起來十分暢快。也為古人的智慧點讚,今天老陽就為大家介紹幾個有趣的對聯和對聯故事。上聯為:長漲長漲長長漲;下聯為:漲長漲長漲漲長。橫解為:漲長長漲上聯是: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潮落。
  • 上聯「黃昏過河,腳踏滿天星鬥」,8歲孩童對出下聯,堪稱經典!
    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對聯,從古至今向來是人們喜愛的文學形式,不論朝代如何更迭和變換,歲月如何的變遷,那些精彩的對聯猶如天上的繁星,始終照耀著我們,給我們深刻的智慧和人生的哲思。歷代有關對聯的小故事可以說數不勝數,今天就為大家講一個大才子對對聯的故事。
  • 經典對聯!上聯:榨響如雷,驚動滿天星鬥!下聯堪稱絕妙
    對聯依舊被廣泛的運用在了人們的方方面面,也繁衍出喜聯,輓聯,行業聯...足以見證,這一悠久的文化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了。縱觀歷朝歷代,像北宋的蘇東坡和佛印,明朝的解縉和唐伯虎,清朝的紀曉嵐和李調元,均在對聯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不少妙趣橫生的對子,像蘇東坡與佛印和尚的——「上聯:禿驢何在?,下聯:東坡吃草!」。一語雙關的妙趣,將對聯的雅俗共賞展現的淋漓盡致,還有紀曉嵐與太監的——「上聯:小書生,穿冬衣,執夏扇,一本《春秋》曾讀否?
  • 火葬場門前的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下聯讓人很不舒服
    但大部只能選擇火葬的方式,而火葬場門前的一副對聯道盡人生真諦,上聯是「早來晚來都得來」,說的就是人早晚都會有一死,都需要到這裡來進行火化。對聯一般都由上下兩聯和橫批組成,據說這火葬場的下聯就讓人很不舒服。
  • 好對聯!上聯:「桃紅柳綠常遇春」, 下聯有意思
    因為已經入土了,再破土不吉利,於是呢,這個人這樣做,在墳前立了兩個石柱子,一個在東邊,一個在西面,然後,請了一個秀才寫了一副對聯,這個對聯是:生前既不離左右死後何必分東西人們得知以後,都很稱讚這個對聯寫得好,這正符合了商人的意願,因為自己辦錯了事情,大家也會閒言碎語,於是呢,商人便在家鄉捐了很多錢,然後用於修建村裡的東西,人們都說他是大善人。
  • 史上十幅著名的急智對聯,漲知識啦!
    一日,某商人找唐伯虎求寫一副對聯,唐欣然揮毫而就: 生意如春意 財源似水流 商人看了嫌對聯發財的味不濃,唐伯虎見他是一俗夫,便又寫一聯嘲笑之:
  • 地主上聯:父進士,子進士,父子皆進士,秀才改了幾筆,氣暈地主
    對聯,又稱楹聯或對子,起源於五代十國,古人在當時,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除了詩詞歌賦之外,都喜歡對對聯,因此對聯也成為了當時古人的娛樂項目,對聯發展至今,依舊被廣泛的運用到了各行各業之中,成為了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
  • 華羅庚出上聯「三強韓魏趙」,難倒眾人,下聯一出更是經典
    而有的人認為對聯其實是有規律可循的,比如看到「天」就對「地」,看到「春花」就聯想到「秋月」,但是如果只是拘泥於這些表面文章,對聯的內涵也就大打折扣。一副好的對聯,其實關鍵還是意境2個字,意境高人一步,能讓讀者感同身受,啟發智慧,才是一副好的對聯。
  • 他出一上聯:一不要錢,二不要命,老農加了幾筆
    乾隆就時常拉著紀曉嵐在身邊,時不時給他出上一個難題考考他。而筆者今天要講的這個故事也挺有意思,就是關於對聯。 見鄰裡都在貼對聯,他也想到自己作為讀書人,何不寫一篇對聯呢?於是回到書房大筆一揮,寫下了這麼一副對聯,上聯:一不要錢,二不要命。下聯:三不要官,四不要名。身旁的師爺看了連忙拍手稱快,這縣令自己也甚為得意,遂叫人貼在門口。
  • 請您對對聯並淺析對聯
    【請您對對聯】上聯:碧水紅顏依翠柳下聯:請您來對!溫馨提示:上聯: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聯:平平仄仄仄平平【淺談對聯】對聯,始於五代,盛於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而對聯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化藝術形式,流傳至今,更是面貌一新。我最早接觸對聯,還是小的時候。記得家裡的大鏡子兩邊便是一副對聯。上聯:筆態縱橫王逸少;下聯:詩情俊雅李青蓮。這幅對聯在我幼小的心靈裡便留下深深的印記。對聯的種類有很多,形式多樣化。至於對聯的具體分類, 目前還缺少明確的理論與標準。
  • 美人上聯「白頭翁,牽牛耕熟地」,才子對下聯,美人聽了又羞又氣
    美人上聯「白頭翁,牽牛耕熟地」,才子對下聯,美人聽了又羞又氣我們都知道,古代都是才子配佳人,才是一段美話,所以很多美人有才的話,肯定不會想要嫁給一個俗人,她肯定也要在各種才子裡面,挑到自己最心儀的人。而這位漂亮又有才的美人已經到了可以結婚的好年紀了,所以從四面八方都有很多王公貴族,才子名門來提親。但是這麼多人來提親確實是好,而且有了很多的選擇空間,可以挑挑揀揀。他們的家境大多都非常好,那麼該怎麼去篩選這些才子呢?
  • 漁夫出一上聯:龜圓鱉扁蟹無頭,滿盤儘是殼!紀曉嵐都對不上來
    對聯作為一種文化載體,在古代備受追捧,而且並不是達官貴人、大文豪的專屬,只要是有興趣的人都可以嘗試。咱們都知道,清朝年間鼎鼎有名的大才子紀曉嵐,憑藉超乎常人的對聯功底,成為僅次於和珅的大紅人,甚至天下沒有他對不出來的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