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料:諾貝爾獎

2021-01-09 央視網

    諾貝爾獎是根據A-B-諾貝爾遺囑所設基金提供的獎項(1969年起由5個獎項增加到6個),每年由4個機構 (瑞典3個,挪威1個)頒發。1901年12月10日即諾貝爾逝世5周年時首次頒發。諾貝爾在其遺矚中規定,該獎應每年授予在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與和平領域內「在前一年中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瑞典銀行在1968年增設一項經濟科學獎,1969年第一次頒獎。

    諾貝爾在其遺囑中所提及的頒獎機構是:位於斯德哥爾摩的瑞典皇家科學院(物理學獎和化學獎)、皇家卡羅林外科醫學研究院(生理學或醫學獎)和瑞典文學院(文學獎),以及位於奧斯陸的、由挪威議會任命的諾貝爾獎評定委員會(和平獎),瑞典科學院還監督經濟學的頒獎事宜。為實行遺囑的條款而設立的諾貝爾基金會,是基金的合法所有人和實際的管理者,並為頒獎機構的聯合管理機構,但不參與獎的審議或決定,其審議完全由上述4個機構負責。每項獎包括一枚金質獎章、一張獎狀和一筆獎金;獎金數字視基金會的收入而定。經濟學獎的授予方式和貨幣價值與此相同。

    評選獲獎人的工作是在頒獎的上一年的初秋開始的,先由發獎單位給那些有能力按照諾貝爾獎章程提出候選人的機構發出請柬。評選的基礎是專業能力和國際名望;自己提名者無入選資格。候選人的提名必須在決定獎項那一年的2月1日前以書面通知有關的委員會。

    從每年2月1日起,6個諾貝爾獎評定委員會--每個委員會負責一個獎項--根據提名開始評選工作。必要時委員會可邀請任何國家的有關專家參與評選,在9-10月初這段時間內,委員會將推薦書提交有關頒獎機構;只是在少有的情況下,才把問題擱置起來,頒獎單位必須在11月15日以前作出最後決定。委員會的推薦,通常是要遵循的。但不是一成不變的。各個階段的評議和表決都是秘密進行的。獎只發給個人,但和平獎例外,也可以授予機構。候選人只能在生前被提名,但正式評出的獎,卻可在死後授予,如D-哈馬舍爾德的1961年和平獎和E-A- 卡爾弗爾特的1931年文學獎。獎一經評定,即不能因有反對意見而予以推翻。對於某一候選人的官方支持,無論是外交上的或政治上的,均與評獎無關,因為該頒獎機構是與國家無關的。

    一筆獎金,或者完全發給一個人,或者最多在兩種成果之間平分,或者由兩個或更多人(實際上從未多於三人)聯合分享,有時一筆獎金要保留到下一年度頒發;如果下一年仍不頒發獎金,則退回基金會,當出現獎金既不頒發,也不保留的情況時,也要退回基金會。這樣,在同一學術領域內,一年中能有兩筆獎金,即上年留下來的獎金和本年的獎金。如果在規定日期以前獲獎者拒受或未能領取獎金時,則獎金退回基金會。曾有過拒受獎金及政府禁止本國人領取諾貝爾獎的情況,然而獲獎人仍被列入諾貝爾獎獲得者名單中,註明「拒受獎金」字樣,不接受獎的動機可能互不相同,但真正的理由大都是外界的壓力;例如,希特勒於1937年頒布的法令,禁止德國人領取諾貝爾獎,因為他認為1935年頒發給C-奧西埃茨基的和平獎是一種侮辱。不論何種原因過期不領,己拒受者在說明其情況並提出申請時,可領取諾貝爾金質獎章和獎狀,但不能領取獎金,該獎金己退回基金會。

    如果沒有人能符合諾貝爾遺囑中所要求的那些條件或世界局勢有礙於收集評選資料時(如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則將獎保留或停止頒獎。該獎對所有的人開放,不論其國籍、種族、宗教信仰或意識形態如何。同一獲獎者可以多次獲獎而不受限制。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以及經濟學的頒獎儀式在斯德哥爾摩舉行,而和平獎的頒獎儀式則在奧斯陸舉行,時間為12月10日,即諾貝爾逝世周年紀念日。獲獎者通常親自去受獎。

    支配獎項的總則已載於諾貝爾的遺囑中。l900年,由遺囑執行人、頒獎單位的代表及諾貝爾家族共同就解釋和執行遺囑的補充規定達成協議,並由瑞典國王在樞密會議上予以批准。這些規章大體上保持不變,僅在實際應用上有些修改;評議經濟學獎的基礎是科學的,即數學的或統計學的,而不是政治的或社會的。最早兩名經濟學獎獲得者經濟學家弗裡希和丁伯根,因他們在計量經濟學方面的工作,即利用數學式進行的經濟活動分析而被授予該獎。

    科學獎和醫學獎已證明很少引起爭論;而文學獎與和平獎,則因其本身性質特殊,最易導致意見分歧。和平獎常常保留。

責編:李秀偉

相關焦點

  • 新聞資料:曾獲諾貝爾獎的華人匯總
    曾獲諾貝爾獎的華人匯總如下:李政道:1926年生於上海,美籍華人,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時年31歲。楊振寧:1922年生於安徽,美籍華人,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時年35歲。丁肇中:1936年生於美國,美籍華人,1976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時年40歲。
  • [新聞1+1]我們應該追求諾貝爾獎
    專題:新聞1+1 專題:2008年諾貝爾獎    央視網消息:點擊觀看視頻>>> >     [新聞1+1] 我們今天為什麼不能把窗戶紙捅破,我們在乎諾貝爾獎,我們也應該在乎,因為對於中國人來說,好像我們沒有實現的夢很少了,奧運會不要說了,連中國足球都進過世界盃,但是居然我們沒得過諾貝爾獎。
  • 史上最任性的諾貝爾獎得主 任性的鮑勃迪倫的個人資料介紹
    史上最任性的諾貝爾獎得主 任性的鮑勃迪倫的個人資料介紹時間:2017-04-04 15:12   來源:新浪   責任編輯:玲玲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史上最任性的諾貝爾獎得主 任性的鮑勃迪倫的個人資料介紹 此前關於鮑勃迪倫拒絕領諾貝爾文學獎的消息,少網友應該有所了解,但是這位任性的鮑勃迪倫,現在又開始領獎了?
  • 相關新聞及評論---2016年諾貝爾獎
    2016年諾貝爾獎獲獎者名單自10月3日起陸續公布,吸引了大眾的關注。  多次獲得諾貝爾獎的4位科學家  在諾貝爾獎的歷史上,榮獲2次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只有4位。這其中只有美國科學家萊納斯·泡林2次均為單獨獲獎———一次是因為對化學鍵性質和複雜分子結構研究作出的巨大貢獻,在1954年獲諾貝爾化學獎;另一次是因為他積極維護世界和平,堅決反對非正義戰爭和大氣層核試驗,被授予1962年諾貝爾和平獎。
  • 背景資料:歷屆有趣的諾貝爾獎得主
    ■首屆諾貝爾獎得主  1901年12月10日,第一屆諾貝爾獎頒發的5個獎項得主分別是:因發現X射線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德國科學家倫琴。因化學動力學和滲透壓定律獲諾貝爾化學獎的荷蘭科學家範託霍夫。
  • 第一篇報導諾貝爾獎的新聞,116年後入教材,堪稱「百年好文章」
    這一篇新聞叫《首屆諾貝爾獎頒發》,它於1901年12月10日發表,由路透社斯德哥爾摩電發。報導第一屆諾貝爾獎的新聞背景及獎金來源1867年,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發明了黃色炸藥,以後又發明了多種炸藥,這使他獲得了巨額收入。1896年諾貝爾逝世時,這筆巨款用來設立諾貝爾獎金。他留下來的資金每年的利息將支付這5種諾貝爾獎金。
  • 諾貝爾獎獲得者2020世界大會將在京召開—新聞—科學網
    記者11月23日從諾貝爾獎獲得者世界大會組委會獲悉,以「科學無邊界、科技共同體」為宗旨的「諾貝爾獎獲得者2020世界大會」將在北京召開。
  • 背景:諾貝爾獎
    背景:諾貝爾獎 澎湃新聞 2019-10-07 17:28 來源:澎湃新聞
  • 2020年諾貝爾獎-新聞專題-科學網
    科研碩果需要多方「接力」 好奇心驅動基礎研究 【諾貝爾獎啟幕,因疫情60多年來首破傳統 百年前險夭折……】 新冠病毒大流行改變了世界的打開方式,擁有百年歷史的諾貝爾獎,也不得不取消頒獎晚宴,半個多世紀以來首次打破傳統。
  • 明知故問|諾貝爾獎提名名單為什麼要五十年以後才能公布?
    在文學獎公布之前,很多媒體都以「殘雪提名諾貝爾文學獎」為主題,進行了一波又一波的新聞報導。對於殘雪女士究竟是不是諾貝爾獎提名,前瞻經濟學人APP查閱了多方新聞報導,發現各方報導的標題雖五花八門,有「提名」,有「賠率前三」,但最終引用的資料源都是來自英國博彩公司 Nice Odds 製作的諾貝爾文學獎賠率榜。
  • 直播:諾貝爾獎頒獎典禮現場
    此前報導:屠呦呦舉行新聞發布會 三次稱「工作尚未完成」中新社斯德哥爾摩12月6日電 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屠呦呦12月6日留給中新社記者的印象,「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最為恰當。當天下午,中國科學家屠呦呦與愛爾蘭科學家威廉·坎貝爾、日本科學家大村智在卡羅林斯卡醫學院舉行新聞發布會。
  • 重金投資科學領域 韓國民眾為獲諾貝爾獎著急
    很多人認為獲得諾貝爾獎是增加民族自豪感的一種方法。邀請海外專家談經驗、提高科學家研究經費、瘋狂搜集諾貝爾獎有關資料,韓國上下似乎已形成一股追逐諾貝爾獎的熱潮。雖然金大中曾獲得過諾貝爾和平獎,但韓國人還是希望越多越好。  韓國人痴迷諾貝爾獎  2005年7月,韓國邀請多位被認為有實力奪得諾貝爾獎的海外韓裔科學家訪韓,就韓國的基礎科學發展獻計獻策。
  • 本年度諾貝爾獎花落誰家?今起將陸續揭曉
    據埃菲社哥本哈根10月3日報導,自10月5日起,新一屆諾貝爾獎得主將在世界盼望科學就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災難提供希望和答案的背景下陸續揭曉。報導稱,按照傳統,諾貝爾獎委員會將於10月5日公布第一個獎項——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 發現最神秘病毒,他們得了諾貝爾獎!
    發現最神秘病毒,他們得了諾貝爾獎!有了「兇手」資料,就能監控它們的行蹤,研發疫苗了。這下,肝臟安全了吧?神秘的「兇手」很快,美國科學家哈維·阿爾特發現,還是有人不斷患上肝炎。這種肝炎,致死率更高。奇怪的是,病人體內,沒有A肝病毒,也沒有B肝病毒。
  • 2018諾貝爾獎各獎項得主今起陸續揭曉 文學獎缺席
    中新網10月1日電 (張艾京)10月1日開始,2018年諾貝爾獎各獎項得主將陸續揭曉。從1901年到2018年,諾貝爾獎已經走過117個年頭,成為國際上「每年必看」的大事件。不過,今年的諾貝爾獎有一個重大變化——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將取消頒發,只頒發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和平獎這5個獎項。  是什麼變故使得今年的諾貝爾獎「6減1」?
  • 新譯科技助力2019諾貝爾獎新聞報導 專業術語精準秒譯
    新譯科技、《北歐時報》現場聯合採訪,同步即時翻譯,分享前沿信息  10月7日起,第118個諾貝爾獎現場,新譯科技聯合《北歐時報》共同報導了本次各項諾貝爾獎發布會。智能翻譯「黑科技」全程同步即時翻譯,多學科高難專業術語精準秒譯。
  • 新聞資料:哈基姆及其組織
    新聞資料:哈基姆及其組織
  • 科學也有謬誤:諾貝爾獎的紕漏
    然而,諾貝爾獎委員會居然說不知道。這本身也成了轟動世界的新聞,許多國家把它登在報紙頭版頭條。無緣諾貝爾獎的大家早在諾貝爾獎首次頒獎之前32年,俄國科學家門捷列夫發現了元素的周期排列規律。從此以後,世界上所有科學課堂都講授這個內容,這是多麼巨大的科學發現。可是,諾貝爾獎委員會始終並沒有授予他任何榮譽。
  • 楊振寧、李政道才是最早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代表著科學界的最高學術水平的諾貝爾獎誕生已一百多年了,獎勵在各個領域中「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900多個,而獲獎的中國科學家或華人科學家卻屈指可數。就這寥寥無幾的幾位,大多數國人也難述其詳,不過對楊振寧和李政道這兩位科學家倒是比較熟悉。
  • 2016年諾貝爾獎揭曉時間 諾貝爾獎有哪些獎項(附北京時間)
    自北京時間10月3日起,2016年諾貝爾獎將陸續揭曉。那麼,今年的諾貝爾獎各獎項將於何時公布獲獎結果?除了物理學獎、化學獎、文學獎,還有哪些獎項?又有誰會獲得這一至高無上的榮譽呢?》》諾貝爾獎2016最全獲獎名單匯總(更新)資料圖:諾貝爾獎獎章2016年諾貝爾獎揭曉時間  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時間最早為:北京時間3日17時30分【獲獎者】  物理學獎揭曉時間最早為:北京時間4日17時45分【獲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