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堪稱天才的4大星座排名,我國第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就出自第一名
所以有的人天生就是學習的料,為人也特別聰明,一點就透,接下來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在學習領域堪稱天才的四大星座。堪稱天才的4大星座排名,我國第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就出自第一名。第4名,雙魚座雙魚座在學習上的天才表現是他們有超強的理解能力,同樣的問題別人可能會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請教老師,看輔導資料,就是弄不明白,但是雙魚座只要自己對照著教材步驟做一遍,就能夠舉一反三,理解其中的意思,並且融會貫通。所以雙魚座擁有的這種超強的理解能力,能夠讓他們在學習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算是再難的問題也能夠解決。
-
2017諾貝爾獎出爐了,但116年來它的幾個小秘密,我一直很好奇
隨著諾貝爾和平獎的公布,2017年諾貝爾獎的六大獎項悉數出爐。要說今年的諾獎跟我們普羅大眾的關聯之處,有人說生物學/醫學獎所發現的控制生物鐘的原理,告誡了人們(比如我)不要熬夜,但也有報告指出並非如此,每個人有獨特的生物鐘運行機制,不能一併等同而視;倒是那微弱的引力波,老讓我想起《三體》裡的引力波天線。
-
語文教材裡的魯迅作品,減了多少?
在此指導思想下,大量魯迅作品被選入其中,包括《故鄉》《孔乙己》《祝福》《社戲》《為了忘卻的記念》《論雷峰塔的倒掉》等15篇小說、雜文和散文。這套教材所選魯迅文章涵蓋較廣,沒有特別偏重某一方面。從1958年開始,教科書中收錄的魯迅雜文數量大增。
-
人教社回應 「假課文」:不再進教材
最近,這篇課文內容的真實性受到質疑,經浙江在線記者率先在浙江新聞APP報導後,成為全國關注的熱點。 3月21日晚,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官網發出《人民教育出版社關於小學語文教材有關問題的說明》,表示教育部已編寫義務教育《語文》新教材,沒有選用《愛迪生救媽媽》等有爭議的文章。 事情要從3月6日杭州市外語實驗小學校長張敏向本報爆料說起。
-
「中國潛在的最年輕的諾貝爾獎獲得者」—95後「天才少年」曹原
他還登上了2018年Nature年度人物榜,並被一些報導稱為「中國潛在的最年輕的諾貝爾獎獲得者」。那麼,這位「天才中的天才」到底有多牛?2018年3月6日,Nature發表了兩篇以曹原為第一作者的石墨烯重磅論文。文章刊登後立即在整個物理學界引起巨大反響。一些報導稱其「一舉解決了困擾世界107年的難題」。1911年,荷蘭物理學家卡末林·昂內斯因發現一種能將電子損失降到0的傳輸材質,即「超導體」,而獲得諾貝爾獎物理學獎。超導體有助於大幅降低電力傳輸過程中的巨大能源損耗。
-
高中語文統編新教材9月投用 魯迅5篇文章入選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8月27日電(冷昊陽 郎朗)伴隨著9月開學,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語文、歷史統編教材也將走進部分省份的高中課堂。27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會議介紹了普通高中三科統編教材有關工作情況。據介紹,普通高中三科統編教材將於2019年9月秋季學期開始,在北京、上海等6個省(市)率先投入使用,其他省份將陸續全面推開。作為社會關注度較高的語文科目,新教材長什麼樣?將重點學習些什麼?
-
新版高中語文教材設「勞動光榮」單元,古詩文佔全部選文近半
8月27日上午,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普通高中三科統編教材有關工作情況。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在發布會上了解到,普通高中《語文》全套教材共5冊,其中必修教材分上、下2冊,選擇性必修教材分上、中、下3冊。
-
諾貝爾獎地位有多高?諾貝爾獎代表著怎樣的榮耀?
諾貝爾獎地位有多高?諾貝爾獎代表著怎樣的榮耀?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海海,為了展現科技的魅力,以後的每一天我都將為大家放送最幹的貨,希望你們會喜歡。這篇文章我們除了回顧諾貝爾獎的重要時刻,也用定量計算來估算它的重要性,你諾貝爾將是瑞典舉國之力持續在做的事情,假如是你獲獎了,大約在11月份頒獎委員會就會給你訂機票了,而且肯定是頭等艙最貴的票,你如果把它換成了經濟艙,多換兩張票,帶著爸爸媽媽一起去斯德哥爾摩參加頒獎的話,瑞典航空公司還會免費的把你全家的票都升級成頭等艙。
-
新譯科技助力2019諾貝爾獎新聞報導 專業術語精準秒譯
新譯科技、《北歐時報》現場聯合採訪,同步即時翻譯,分享前沿信息 10月7日起,第118個諾貝爾獎現場,新譯科技聯合《北歐時報》共同報導了本次各項諾貝爾獎發布會。智能翻譯「黑科技」全程同步即時翻譯,多學科高難專業術語精準秒譯。
-
《經濟學人》如何報導中國?2012年全年報導217篇
1 從「門外漢」到「中國老手」 2012年開設中國欄目之後,全年中國報導更是達到了217篇之多,相較於2002年的79篇,翻了將近三番。 「在中國經濟增速逐漸放緩的背後,其經濟現代化特徵卻日益明顯。」
-
直到2015年武漢大學才斬獲第一篇《nature》
頭版首頁的論文2020年3月11日,世界頂級科技期刊《nature》在線發表了武漢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袁聲軍教授與國內外研究團隊關於石墨烯氣體通透極限的最新研究成果,武漢大學用頭版首頁的新聞做了報導,雖然石墨烯屬於非常熱度高的材料學科,但是該篇論文並不是屬於材料化工領域灌水的應用論文
-
明知故問|諾貝爾獎提名名單為什麼要五十年以後才能公布?
毫不意外,10月11日上午,2018年和2019年兩屆諾貝爾文學獎同時公布,村上春樹再度落榜,但同時,網上熱議的落榜者還多了一位中國人的身影 --- 殘雪,這位早前在文學圈外並無多少聲名的中國女性作家,迎來自己在國內最受關注的時刻。在文學獎公布之前,很多媒體都以「殘雪提名諾貝爾文學獎」為主題,進行了一波又一波的新聞報導。
-
圖文:今天,諾貝爾獎100歲---回眸百年諾貝爾
預計今年每項獎金將達96萬美元 本報記者曾偉綜合報導今天,2001年12月10日,諾貝爾獎整整100歲了。對此,美國報刊進行了充分報導。然而,諾貝爾獎委員會居然說不知道。這本身也成了轟動世界的新聞,許多國家把它登在報紙頭版頭條。 無緣諾貝爾獎的大家 早在諾貝爾獎首次頒獎之前32年,俄國科學家門捷列夫發現了元素的周期排列規律。從此以後,世界上所有科學課堂都講授這個內容,這是多麼巨大的科學發現。可是,諾貝爾獎委員會始終並沒有授予他任何榮譽。
-
2020年諾貝爾獎-新聞專題-科學網
【諾獎熱背後,帶來4點冷思考】 科學研究只有第一,沒有第二 發頂刊真的重要嗎? 科研碩果需要多方「接力」 好奇心驅動基礎研究 【諾貝爾獎啟幕,因疫情60多年來首破傳統 百年前險夭折……】 新冠病毒大流行改變了世界的打開方式,擁有百年歷史的諾貝爾獎,也不得不取消頒獎晚宴,半個多世紀以來首次打破傳統。
-
外媒對華報導頻造假新聞 道聽途說隨意拼湊(圖)
該工作人員表示,在海外中文媒體轉載後,北京分社才開始一層層往上找,「因為我們北京分社這邊近期都沒有人去過河南,也沒發過這篇報導」,最後才知道是德語部一位當地僱員發的稿。 該工作人員介紹,法新社德語部設在柏林,發稿權不歸總社,而且發稿範圍僅限德國範圍內(僅以德文報導)。 3月初,法新社正式發出公告,向中國有關部門道歉,承認德語部違反新聞規範。
-
中國神童徵服美國科學界,解決困擾人類百年難題,堪稱國寶級人才
2018年3月5日,美國最權威的科技學報《Nature》,以背靠背的長文形式,連續刊載兩篇文章,介紹麻省理工有關墨稀超導的重大發現。而且這家世界公認最權威學術機構,是在網站上匆忙刊登這篇甚至還沒有來得及排版的論文,是該學報自創建149年以來,開天闢地頭一回,堪稱神操作,令世界為之驚訝。
-
從我的第一篇SCI論文發表經歷看如何寫好SCI學術文章
01 第一篇SCI,曲折的發表過程本人第一篇SCI文章發表於2014年,是我碩士文章的翻譯版。由於學科專業為航空工程,沒有影響因子很高的期刊,相比於其他專業來說,發表SCI文章相對困難。我的文章發表很曲折,但結果還算好,最後發表一個影響因子2.05的期刊上,在航空航天類中算是很高的期刊了。研究生一年級邊上課邊科研,學期結束時基本已經把研究內容做完,也得出了一個比較好的結論,導師評價「世界前沿」。
-
從學術期刊到諾貝爾獎,對女科學家的歧視有多嚴重?
類似的事情其實不少,據去年2月《自然》雜誌報導,因為會議初步名單中沒有女科學家,第15屆國際量子化學大會(ICQC)遭到國外科學家聯名抵制。 「學術界確實存在性別歧視。」第二軍醫大學教授、科學網《Plos One因作者為女性而拒稿引公憤》一文的作者孫學軍對澎湃新聞表示,「歷史上這類事件比較嚴重。」
-
淺談對新聞負面報導的正面思考
央視的《焦點訪談》就以輿論監督而著稱,欄目報導選題80%來自觀眾來信、來電,直接傾聽百姓呼聲。在福建,目前省級臺的《第一幫幫團》、福州臺的《新聞110》、莆田臺的《今日視線》等欄目也都因輿論監督做得好得到社會好評。《今日視線》欄目自開播之日起就秉承「用良知檢討社會」的宗旨,架起百姓和政府之間的橋梁,成為百姓解決實際困難,傾吐心聲,表達意見的公共平臺。
-
施一公:西湖大學評選終身副教授不看文章篇數,而是看你如何講好...
、第一財經、新浪微博、科技日報 編輯 | 學術君 10月22日,在2020浦江創新論壇全體大會上,西湖大學校長、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施一公公布了西湖大學的終身副教授評價標準: 他指出,西湖大學看的不是文章的篇數、引用率等數據,而是讓教師講述自己的科研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