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迪生7歲時有闌尾手術?人教社回應 「假課文」:不再進教材

2021-01-21 浙江在線

  浙江在線杭州3月23日訊 (浙江在線記者 紀馭亞) 《愛迪生救媽媽》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的課文。最近,這篇課文內容的真實性受到質疑,經浙江在線記者率先在浙江新聞APP報導後,成為全國關注的熱點。

  3月21日晚,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官網發出《人民教育出版社關於小學語文教材有關問題的說明》,表示教育部已編寫義務教育《語文》新教材,沒有選用《愛迪生救媽媽》等有爭議的文章。

  事情要從3月6日杭州市外語實驗小學校長張敏向本報爆料說起。「人教社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第30課《愛迪生救媽媽》,早在2009年就被我省3位較真的語文老師『打假』,他們認為這是一篇杜撰的假文。為什麼8年了,還依然在小學語文課本裡?」他告訴記者,這篇課文主要說愛迪生7歲那年,媽媽得了闌尾炎,上醫院來不及,必須在家做手術。因燈光昏暗,愛迪生想出鏡子聚光的辦法,手術成功,媽媽得救了。

  但張敏查資料後發現,愛迪生7歲那年是1854年,而世界上第一例闌尾炎手術是在1886年,也就是說,愛迪生小時候根本沒有闌尾炎手術。實際上,2009年,杭州語文教師郭初陽曾提出,《愛迪生救媽媽》雖然很感人,但在任何愛迪生的傳記裡都難以找到事實根據。張敏說,作為孩子的啟蒙課本,應該做到盡善盡美。

  有資深語文教師認為,這篇杜撰的課文,不僅採用記敘文形式,還假託愛迪生這個名人。放在小學語文課本中,違背教育初衷,並不合適。但也有人提出,語文不是歷史,即使有一定的想像和虛構,也是允許的。

  3月21日晚,人教社作出回應:經核查,該故事上世紀80年代在國內正式出版物中出現,於2002年選入人教版語文教材。有人曾對其中某些細節提出質疑,專家中也有不同意見。對此,他們正在徵求更多專家意見。

  人教社還表示,教育部從2012年開始組織全國一流專家編寫義務教育語文教材,新版一年級教材於2016年9月替換了原人教版語文教材,今年9月替換二年級教材,明年後人教版所有舊版教材將全部更換為新版教材。在新版教材中,沒有選用《愛迪生救媽媽》等有爭議的文章。

  得知人教社的回應後,張敏的第一反應是給人教社的直面回應點讚。他說:「編寫教材是一項浩大工程,再認真仔細,疏漏也在所難免。但能夠實事求是,以開放心態聽取各方意見,這是教育者應有的態度。」

  時評:真實,是語文教材的前提

相關焦點

  • 小學語文課文被指杜撰:愛迪生7歲時根本沒闌尾炎手術
    核心提示: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個別課文引發了部分教師和家長的熱議,甚至被質疑是"假課文"。人教社已經向教育部寫了相關的情況說明。假課文  杭州市外語實驗小學的校長張敏被一個偶然發現"驚呆了"--看到二年級(下)語文課本裡有篇名為《愛迪生救媽媽》的文章。
  • 「愛迪生救媽媽」是真的嗎?所謂「來源」其實是電影
    2、故事最初的起源是1940年的美國電影,但美國電影中媽媽並不是患闌尾炎,其他情節也與中文的故事有頗多出入。查證者:丁陽近日,人教社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材第137-139頁的課文《愛迪生救媽媽》引發了關注。
  • 小學課本的2篇「假課文」,其實根本不存在,卻輕鬆騙過不少家長
    不過,要是筆者說我國小學課本裡有2篇虛構的「假課文」,大家會相信嗎?其實,文學創作基於虛構無可厚非,但這兩篇課文卻講得煞有介事,圖文並茂,大有真實發生過的意思。不僅完美騙過所有小學生,甚至還輕鬆騙過不少家長。那麼,究竟是哪兩篇課文,有如此強大的魅力呢? 第一篇課文是《愛迪生救媽媽》,出自2002年人教版的二年級語文教材。大概內容如下,說是愛迪生7歲那年,他母親突發腹痛,疼得在床上打滾。在愛迪生那個年代,看病還得去外面請醫生。
  •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材為什麼把關於發明大王愛迪生的故事刪除了?
    我國學校的語文教材裡面的課文內容總體上趨於穩定,但總有一些變動,比如人教版小學二年級語文課本裡面本來有一篇文章——《愛迪生救媽媽》,《愛迪生救媽媽》這個故事於上個世紀 80 年代出現在我國的正式出版物中,2002 年選入人教版語文教材。
  • 小學課本裡的2篇「假故事」,其實都是虛構的,卻輕鬆騙過很多人!
    這個編撰課本的思路並沒有錯,但是如果細細去推敲被收納進小學教材的故事,卻發現有的故事根本就經不起考究,實在假得太明顯。今天我們一起聊一聊小學課本中兩篇經典的「假課文」,說不定你也被騙過。 首先我們來看《愛迪生救媽媽》這篇文章,該文章被2002年人教版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材收錄,許多90後的朋友可能都學過它。故事梗概講的是愛迪生7歲時,一天晚上媽媽因為闌尾炎發作急需做手術,奈何家裡的燈不夠亮,後來聰明的愛迪生喊來許多小夥伴,利用鏡子的反光原理將屋子照亮,成功救了媽媽。
  • 小學語文教材被指失實:愛迪生救母親純屬虛構
    經討論,研究團隊將3個版本的小學語文教材中,出現「母親」、「母」(意為母親)、「媽媽」、「媽」、「娘」的課文全部列出篇目,並剔除那些「母親只是主體情節的點綴或僅起到穿針引線結構功能」的課文,從「人教版」、「蘇教版」和「北師大版」中分別精選出24篇、17篇和27篇(包括課文、選讀課文、略讀課文和習作)涉及母親與母愛的文章進行打分和點評。
  • 伽利略上斜塔,牛頓被蘋果砸,這些經典科學史竟然是假的?
    愛迪生用鏡子救母?編的 不知道有多少人對《愛迪生救媽媽》這篇課文還留有印象? 故事說的是愛迪生七歲那年,媽媽得了闌尾炎,由於來不及上醫院,家裡燈光又昏暗,他就想了「鏡子反光的方法,使媽媽獲救成功」。
  • 連闌尾手術都沒有,愛迪生怎麼就救了媽媽!牛頓真的被蘋果砸過?
    不知道還有沒有人記得愛迪生救媽媽的這個故事呢?這是一個來自小學課本上的故事,所以說算得上是我們的啟蒙故事了吧。這個故事主要講的是愛迪生急中生智救媽媽的事。在愛迪生七歲的那年,他媽媽突然患了急性闌尾炎,醫生來了之後,說需要馬上做手術才行。可是家裡的照明條件太差,無法進行手術。
  • 小學課本中的兩個「假故事」,其實都是虛構的,卻輕鬆騙過很多人
    相信不少人,對於小學課本上的文章依然是記憶猶新,我們學習的第一篇文言文、第一篇散文,經典名著的橋段……不知道有多少都是從語文課本上展開的,然而小學課本上,有兩個家喻戶曉的「假故事」,其實都是虛構的,卻輕鬆騙過很多人
  • 人教社:教材中有專門介紹
    人教社:教材中對張衡及地動儀有專門介紹近日,有媒體報導稱,2017年投入使用的統編本初中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中,關於張衡和候風地動儀的內容被刪除。今天(10月10日),記者從人教社獲悉,統編教材中對張衡及其發明的地動儀有專門介紹。人教社稱,統編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兩漢科技與文化」一課中專門設計了活動,具體內容及要求如下:「東漢張衡發明創製出世界最早的地震儀器地動儀。
  • 人教社:借鑑澳門經驗,啟動香港中小學教材研發
    近年來,人教社與澳門特別行政區合作編寫了供澳門中小學使用的《品德與公民》《歷史》《地理》教材。 消息稱,2007年以來,依據「愛國愛澳」的教育總目標,圍繞當代社會對澳門青少年提出的公民素養要求,澳門教青局邀請人教社合作編寫、出版了《品德與公民》教材。
  • 人教社大事記(1981-1990)
    7月28日,人教社與英國朗文(Longman)出版公司就合作出版《生存英語》籤訂協議,由英方提供原稿,人教社編譯,在國內出版發行。出版時,書名改為《生活英語》,配有錄音磁帶。教育部同時通知:課程所與人教社是一套機構,兩塊牌子。課程所設學術委員會,武永興任主任委員,張志公任副主任委員,常務委員(按姓氏筆畫排序)有:王佔春、劉國正、蘇壽桐、陳爾壽、陳俠、雷樹人。7月20日,鄧小平同志為課程所題寫所名。課程教材研究室改為課程研究室。
  • 人教社回應
    人民教育出版社統編本初中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中有關張衡地動儀的內容(紅圈處)。受訪者供圖張衡地動儀模型。圖/視覺中國近日,有媒體報導稱,2017年投入使用的統編本初中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中,關於張衡地動儀的內容被刪除。昨日,記者從人教社獲悉,統編教材中對張衡及其發明的地動儀有專門介紹。
  • 人教社:教材中對張衡及地動儀有專門介紹
    新京報快訊 (記者王俊)近日,有媒體報導稱,2017年投入使用的統編本初中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中,關於張衡和候風地動儀的內容被刪除
  • 清華教授批語文教材:刪除愛國名篇,增加外國課文
    然而在時代的進步之中,教材內容也是推陳出新,不斷變化以此來適應時代的進步,或許教材內容的修改是經過教育部門再三權衡利弊做出的決定,然而有一些內容的刪減卻引起了社會大眾的討論和質疑,尤其是在我們這一代人成長中起到至關重要作用的教材,《誰是最可愛的人》、《黃繼光》、《劉胡蘭》這些啟蒙了我們家國情懷的課文,對於我們這代人而言記憶猶新,影響深遠,內容記不住了卻一直都記住那種精神,也是我們萌生「
  • 張衡和地動儀課文內容在統編教材中哪一本裡 並未被刪除
    近日,有媒體報導稱,2017年投入使用的統編本初中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中,關於張衡和候風地動儀的內容被刪除,「那個被印在教材上影響了幾代中國人、由王振鐸復原的地動儀模型,開始淡出當代青少年的視野」。此前,北京青年報記者曾向人教社求證,人教社明確回應,張衡及地動儀內容並未從統編版教材中消失,只是教材編排上做了調整。
  • 小學語文課本裡的4個「假故事」,都是虛構騙人的,你學過幾篇?
    二、《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絕對讓人印象最深的一個,小的時候可能我們對於地震的認知就是一個巨大的災難,會死掉很多人,所以在讀這篇課文的時候,是我們第一次真實的感覺到地震的恐怖。文章說了明確的時間、地點和死亡人數,在1988年的洛杉磯,大概30萬人失去了生命。
  • 人教社近日回復池州一中高二六班師生發現的教材上的錯誤
    ,對課本上的一組數據提出了質疑,昨日傍晚時分,獲得人教社的鄭重回復,詳細經過如下。二、我們給人教社的郵件正文人教社編輯部同志         您好!        情況如下:我們對高中物理選修3-3第八章第四節(2010年4月第3版)「科學漫步」欄目中,關於「600K時氫氣分子和氧氣分子的平均速率分別為2.58km/s和0.67km/s表示懷疑」,理由如下:        (1)學生根據「氣體溫度的微觀意義」中所列公式,有